![]() ![]() ![]() ![]() ![]() |
|
|
|
2014/01/14 11:43:35瀏覽63|回應0|推薦0 | |
香港前途與台灣未來
林保華 2014/01/08
英國把三十年前中英就香港前途問題進行談判的文件稍稍提早解密,想來也是與近來香港政制改革問題提到日程上有關。從媒體的報導來看,談判期間,英國雖然力圖給香港多留些民主與人權,但面對中國的咄咄逼人,始終處於被動地位,除了小國與大國很難抗衡,也是英國「中國通」對鴉片戰爭與殖民主義的負罪感。當年香港泛民主派支持中國收回香港,許多也是基於反殖民主義的情結。 但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隨著時代的變遷,一些中國的年輕學者,正在為鴉片戰爭與殖民主義平反,如果沒有當年的這些,就沒有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中國還停留在封閉的留辮、纏足社會,豈不更糟?而現今的中國社會,更遠不如殖民地的香港;即使目前香港已經倒退,中國人對香港還是趨之若鶩。 如今中國收回香港十六年了,泛民中興起本土派,以致分裂為「左膠」與「右膠」。右膠主張香港優先,左膠又叫「大中華膠」,顧名思義。為何稱「膠」,太有黏性而難以自拔? 這次我在香港比較長時間,就是想多了解這些。老朋友中多數是「大中華膠」,但是有的老朋友覺得今是昨非而宣揚本土主義;新朋友中,尤其年紀比較輕的,多本土派,他們有好幾位的父輩像我一樣,當年因為愛國從海外回到中國,再倒流到香港,愛國主義對他們已經破功。 在了解他們的觀念,以及對環境的觀察,應該說,我基本上站在「右膠」的立場。但是,也與右膠的朋友一樣,不贊成右膠中的極端派。尤其有的極端派團體的背景人們並不太清楚或有懷疑。我也願意以「中膠」的身份,不想見到左右兩膠激烈衝突,到底他們同屬「泛民」,彼此間不必像敵人那樣,但是思想必須與時俱進。 香港的情況也讓我憂慮台灣的未來。台灣是統派與獨派之分,彼此內部也有極端派。無疑,台灣贊成主權獨立的占絕大多數,這與香港不同;但是對普世價值的主張,馬英九又不如英國人。如果台灣人沒有採取有效行動制止馬英九的賣國行為,台灣的前途不會比香港樂觀。 與香港朋友談到香港人的「瘋台灣」,我告訴他們,台灣物價的確比香港低,香港賺錢,台灣生活,很好。但是台灣的「大中華膠」比香港嚴重許多,馬英九對中國人的關心遠超香港政府,包括政策的制定、縱放涉嫌的中國犯罪份子、與中國談判一面倒,更不知利益迴避為何物。而中華文化對台灣的深刻影響,嚴重阻礙台灣人的是非觀念與抗爭意志。這點讓我對台灣前途很不樂觀。而台灣的加速淪陷,是中國加快廢除香港「一國兩制」的重要原因。 (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
兩岸人事被馬英九玩殘
林保華 2014/01/14
馬英九連任總統後的首要任務就是追求歷史定位,也就是在兩岸關係上要做出突破。至於這個突破是給台灣人民帶來福祉還是災難,那就不干他的事了。為此對處理兩岸關係在人事上做了重大改變,讓對兩岸關係毫無認識的王郁琦出任陸委會主任,林中森出任海基會董事長,便於他進行瞎指揮時,也不會有不同聲音出現。 這兩個人被馬英九如此寵幸,當然也知恩圖報,貫徹馬英九的指示不打折扣、不過夜,兩岸服貿協議的簽署就是他們的代表作,從而為馬習會鋪下康莊大道。 兩個人的冒升氣惱了副董事長兼秘書長的高孔廉,老高從事兩岸事務二十幾年,1990年代我從香港來台灣訪問,在陸委會就多次與老高接觸,他理應是江丙坤的海基會董事長的接棒人,那裡知道冒出一個對兩岸事務一竅不通,只知「遵旨」的奴才型人物林中森出來,而且根據老高所述,林中森一上台,就大權獨攬,對老高進行資訊封鎖,讓他無用武之地,只好求去。 可是林中森與王郁琦的說法卻完全不同,林說,挽留老高已經長達500天了;王郁琦說,他們兩個「合作無間」。如果資訊都不讓老高知道,挽留1000天又有什麼用?說他們「合作無間」,那是很高評價,幾乎等於馬總統與金地下總統的親密關係,那是在說笑吧?怎麼看,林、高兩人都不像呀。 不過高孔廉還有一個盲點,那就是召開臨別記者會發表感言時,感謝馬英九與江丙坤。且不說江丙坤身為董事長沒有利益迴避而為人詬病,老高在旁熟視無睹,有虧職守。而感謝馬英九更是是非不分,因為把王郁琦與林中森塞進陸委會與海基會的,不就是馬英九嗎?射人先射馬呀。也許,這正是高孔廉與一些國民黨人為官之道,不去得罪「最高」,以便最高關愛的眼神終有一天會投向自己。但是在官場混了幾十年的高孔廉,還真以為還有這一天,馬英九還可以繼續作威作福?也許,拿幾天好處也好? 但是這些人事糾紛說來都是茶杯裡的風波,未來主要的是毛頭小子王郁琦要到中國與老共打交道,這是台灣正式官員的「趕考」,正是要為他捏一把汗。中國大概也看準他的年幼與資歷,以及對中國的不了解而挑中他,看看是如何不露行跡的戲弄他。個人出洋相事小,台灣失去尊嚴與主權事大,期望王郁琦把台灣主權牢記在心,地位要在馬英九叮嚀之上,來保住個人的名節,千萬不要做馬英九的馬前卒與爛頭蟀。 自從1949年台灣代表團全部投共以後,只有1990年代的海基會,辜振甫做董事長、許惠祐做秘書長時,沒有讓老共佔到便宜,導致老共後來抵制海基會。馬英九執政後,他的投共路線讓任何談判都使台灣吃虧,進入政治領域,台灣人更不知道馬英九會如何把自己帶到斷崖深谷裡去。 天佑台灣。 (作者為資深媒體評論員)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