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腦信息量最大的一張照片曝光 __作者【大紀元2014年01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古春秋報導)
2014/01/02 17:08:36瀏覽436|回應0|推薦0

腦信息量最大的一張照片曝光

【大紀元2014年01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古春秋報導)今天,網絡上曝光一張拍攝於1927年第五次索爾維國際物理學研究會參與者的照片,包括愛因斯坦、居里夫人、普朗克、海森堡、尼爾斯•波爾、德布羅意、狄拉克和薛定諤等29人,其中有17人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一張彙集了二十世紀人類科學精英的珍貴合照

今天,互聯網上曝光一張照片,是第五次索爾維國際物理學研究會的參與者一起拍攝的合影。參加這次會議的29人中有17人當時獲得或後來獲得諾貝爾獎。


今天,網絡上曝光了一張拍攝於1927年第五次索爾維國際物理學研究會參與者的照片,包括愛因斯坦、居里夫人、普朗克、海森堡、尼爾斯•波爾、德布羅意、狄拉克和薛定諤等29人,其中有17人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網絡圖片)


幾乎可以肯定,這是一張極其珍貴的歷史照片。世界上沒有第二張照片,像這張一樣,在一幅畫面內集中了如此之多的、水平如此之高的人類科學精英。

照片的前排,坐著的都是當時最傑出的科學巨匠,中間是愛因斯坦,左起第三位那個白頭髮老太太就是居里夫人,她是這張照片裡唯一的女性。在愛因斯坦和居里夫人當中那位老者是真正的元老級人物洛倫茲,電動力學裡的洛倫茲力公式,是與麥克斯韋方程組同等重要的基本原理,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裡的「洛倫茲變換」也是他最先提出的。

左起第二位則是量子論的奠基者普朗克,他在解釋黑體輻射問題時第一次提出了「量子」的概念。這一排裡還有提出原子結合能理論的郎之萬、發明雲霧室的威爾遜等。第二排右起第一人是與愛因斯坦齊名的「哥本哈根學派」領袖尼爾斯•玻爾,玻爾第一個提出量子化的氫原子模型,後來又提出過互補原理和哲學上的對應原理,他與愛因斯坦的世紀大辯論更是為人們津津樂道。玻爾旁邊是德國大物理學家玻恩,他提出了量子力學的概率解釋。

再往左,是法國「革命王子」德布羅意,他提出了物質波的概念,確立了物質的波粒二象性,為量子力學的建立掃清了道路。德布羅意左邊,是因發現了原子的康普頓效應而著稱的美國物理學家康普頓。

再左邊,則是英國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狄拉克,他提出了量子力學的一般形式以及表象理論,率先預言了反物質的存在,創立了量子電動力學。這一排裡,還有發明粒子迴旋加速器的布拉格等。

第三排右起第三人,就是量子力學的矩陣形式的創立者海森堡,測不准原理也是他提出來的。他的左邊,是他的大學同學兼摯友泡利,泡利是「泡利不相容原理」和微觀粒子自旋理論泡利矩陣的創始人。

右起第六人,就是量子力學的波動形式的創立者薛定諤,量子力學裡薛定諤方程,就像經典力學裡的牛頓運動方程一樣重要。薛定諤還是最早提出生物遺傳密碼的人 。

索爾維國際物理學化學研究會

索爾維國際物理學研究會(Institut International de Physique Solvay)是由比利時企業家歐內斯特•索爾維於1912年在布魯塞爾創辦的一個學會。此前一年他通過邀請方式舉辦了第一屆國際物理學會議,即第一次索爾維會議(Conseils Solvay)。在此次成功之後,研究會繼續負責邀請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和化學家對前沿問題進行討論的會議。索爾維會議致力於研究物理學和化學中突出的前沿問題,每三年舉辦一次。

索爾維是一個很像諾貝爾的人,本身既是科學家又是家底雄厚的實業家,萬貫家財都捐給科學事業。諾貝爾是設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科學獎金,索爾維則是提供了召開世界最高水平學術會議的經費。

最著名的一次索爾維會議是1927年10月召開的第五次索爾維會議。此次會議主題為「電子和光子」,世界上最主要的物理學家聚在一起討論新近表述的量子理論。會議上最出眾的角色是愛因斯坦和尼爾斯•波耳。

二十世紀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大論戰

量子力學和相對論這兩種理論,不僅徹底改變了今天人類的物質生活,也改變了人類的思維方式和時空觀念。然而由於認識的局限,這兩種學說也不可能解釋清楚宇宙的規律。因此,二十世紀物理學最大的思想交鋒就發生在相對論的創立者與量子力學之間。

愛因斯坦認為宇宙中沒有偶然的事物,因果律是宇宙中的基本規律。而量子力學在研究微觀粒子時,發現了一些現象,不能用因果律來解釋。

海森堡的研究發現一種現象,就是電子的位置被測定的一瞬,電子的動量正發生不連續的變化,因此,在確知電子位置的瞬間,關於它的動量只能知道相應於其不連續變化的大小程度。於是,位置測定得越準確,動量的測定就越不准確,反之亦然。這就是著名的海森堡「測不准原理」。

愛因斯坦認為「上帝不會擲骰子」,反對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尼爾斯•波耳作為量子力學的中堅人物,與愛因斯坦發生論戰,稱愛因斯坦不是上帝,不要告訴人們上帝怎麼做,這就是物理學史上著名的波耳—愛因斯坦論戰。

(責任編輯:劉曉真)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ydrogenoxide&aid=1031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