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劣幣效應」和「逆向選擇」(網路下載)
2011/10/17 21:11:12瀏覽515|回應0|推薦0

「劣幣效應」和「逆向選擇」(網路下載)

之華按:有人感嘆,現代社會,就是一個「劣幣效應」和「逆向選擇」 劣幣驅逐良幣的反淘汰社會。反映在政治上,是政客打敗了政治家。反映在婚姻上,是小三打敗了大老婆。反映在文學藝術上,是文學藝術商品打敗了文學藝術作品。等等。是耶?非耶?請網友自我判斷。

***********

劣幣效應

「劣幣效應」,全稱為「劣幣驅逐良幣效應」,又稱「劣幣驅逐良幣定律」,也稱「格雷欣法則」。「劣幣效應」明顯的危害是招致消費者的「逆向選 擇」,產生「反淘汰」現象。

,按照標準經濟學教科書的定義,它指的是在雙本位貨幣制度下,如果稱幣值(重量或成色)高的貨幣為良幣,幣值低的貨幣為劣幣,則二者並行流通時,良幣功能將轉化為收藏而退出流通領域。當前,國內外大多數的教科書或經濟學家認為該法則最早是由英國的格雷欣于1559年提出的,故以其名來命名。

  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的原因就是資訊不對稱。不對稱資訊理論的開創者是美國加州大學經濟學教授喬治阿克洛夫,他因此而獲得了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可是他的開創性論文《檸檬市場:品質不確定性和市場機制》(在英文中,次品俗稱檸檬)曾經因為被認為膚淺,先後遭到三家權威的經濟學刊物拒絕。幾經周折,這篇論文才得以在哈佛大學的《經濟學季刊》上發表,立刻引起巨大反響。

  這篇論文描述了這樣一個簡單的模型。假設有一個二手車市場,裡面的車雖然表面上看起來都一樣,但其品質有很大差別。賣主對自己車的品質瞭解得很清楚,而買主則沒法知道車的品質。假設汽車的品質由好到壞分佈比較均勻,品質最好的車價格為50萬元,買方會願意出多少錢買一輛他不清楚品質的車呢?最正常的出價是25萬。那麼,賣方會怎麼做呢?很明顯,價格在25萬元以上的好車的主人將不再這個市場上出售他的車了。這樣一來,進入惡性循環狀態,當買車的人發現有一半的車退出市場後,他們就會判斷剩下的都是中等品質以下的車了,於是,買方的出價就會降到15萬元,車主對此的反應是再次將品質高於15萬元的車退出市場。依此類推,市場上的好車數量將越來越少,最終導致這個二手車市場的混亂瓦解。在這裡,人們通常所做的是逆向選擇,它出現的原因就在於資訊不對稱。阿克洛夫的二手車市場模型揭示了一個簡單卻深刻的原理,不愧為資訊經濟學的開山之作。

 

逆向選擇

  逆向選擇實際上是指,由於事先資訊不對稱而造成的高品質產品遭淘汰,低品質產品生存下來的現象。處於資訊劣勢的一方,往往按平均水準推測產品的品質,從而導致高品質產品的交易價格偏低,交易數量較少,甚至可能導致只有次品才能成交的逆向選擇。由於資訊不對稱在市場中是最普遍存在的最基本事實,因而喬治阿克勞夫的舊車市場模型具有普遍經濟學分析價值。他講的故事雖然是舊車市場,可以延伸到煙、酒、房地產等市場。經濟學上來看,逆向選擇往往是資訊不對稱以及一次博弈的結果。劣等商品(股票也好,房產也好,或者人也好),往往會花更大成本在製作虛假資訊上,比如會計報表造假,假學歷假文憑,也比如壞男人和壞女人往往外表華麗魅力四射,待人殷勤花言巧語,山盟海誓。資訊缺失的那一方呢,往往又容易在有限的交易時間內產生心理因素,對於自己的選擇產生極大的影響,結果導致逆向選擇。

  又比如,在資訊定義中,經典資訊定義的也就35個,確弄出百多個所謂的資訊定義(其實是解釋),實際起到的效果卻是劣幣驅除良幣茅坑症候群--茅坑效應:占著茅坑不拉屎。驅逐了優良定義資訊是事物屬性的標識;資訊是物質、能量、資訊及其屬性的標識;資訊是確定性的增加!等等。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yc66&aid=5749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