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0/26 00:26:19瀏覽930|回應4|推薦18 | |
報紙,電視,僅有中國時報,有新聞與論述 ,
聯合報是下午有人鬧紀念大會, 才發稿, 中央沒紀念,是臺灣省政資料館主辦, 如此低級, 前所未見! 而馬總統演說, 是欲蓋彌彰說台獨,準備拋棄最值錢的中華文化. 總統出席「臺灣光復68週年紀念大會暨頒獎典禮」 公布日期 中華民國102年10月25日 馬英九總統下午前往南投市中興新村臺灣省政資料館出席「臺灣光復68週年紀念大會暨頒獎典禮」,除闡述臺灣光復之過程及歷史,並針對所謂「臺灣地位未定論」之見解提出嚴正說明。 總統致詞時表示,1950年6月韓戰爆發,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Harry Truman)因擔憂中共藉機攻占臺灣,故派遣第七艦隊協防臺灣海峽,並發表臺灣地位須待「聯合國安全理事會」(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及其他盟國決定之聲明,進而衍生「臺灣地位未定論」之見解,當時我外交部長葉公超立即公開反對該聲明。其後因東亞情勢改變,該聲明亦已不再成為美國政策,但仍使各方存疑臺灣地位是否確定。 總統指出,1943年12月所公布的《開羅宣言》,以及1945年7月及9月所簽署的《波茨坦公告》與《日本降伏文書》均清楚要求日本須歸還臺灣予中華民國,雖然《開羅宣言》遭質疑非為條約,僅為戰時新聞公報,但事實上,任何一位國家元首在其職權範圍內所做之領土決定及針對具體事項所做之承諾等,在國際法上均具效力,且前述三項文件均收錄在《1776-1949美國條約及其它國際協定彙編》中,其中《日本降伏文書》更列入《美國法規大全》(Statues At Large)及《聯合國條約集》(United Nations Treaty Series)中,顯見該文書係具有拘束力;此外,依照國際慣例,戰爭結束後,交戰國一般多簽署和約,做為戰爭結束之依據,當時我方雖未出席《舊金山和約》簽署會議,但其後於《中日和約》中仍將雙方法律關係做明確界定。綜合上述論據,「已肯定臺灣地位早就確定,為中華民國的領土,且未有任何懷疑」。 總統進一步說明,國民政府遷臺後,雖陸續發生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事件,讓臺灣的政治及社會環境受到影響,但1950年10月花蓮縣舉辦全國首屆縣長及縣議員選舉,相關社會及經濟改革也相繼推動,例如:「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廢除養女制度」及確立民法「一夫一妻制」等,進而促使臺灣社經發展逐步向前邁進。 總統談到,《中日和約》於1952年4月28日簽訂,而1972年中共與日本建交時,要求日方廢止該約,惟該約係一處分性條約,內文所載明的法律關係業已改變,無法恢復,例如臺日不可能恢復至戰爭狀態,以及臺灣民眾的國籍不可能因條約廢止而再度喪失。 總統也談到,1972年日本開始對釣魚臺列嶼採取若干行動,此爭議持續困擾臺日漁民及政府40多年,因此去年八月他提出《東海和平倡議》,強調「主權無法分割,但資源可以分享」,臺日雙方繼而於今年4月10日順利簽署《漁業協議》,我方並達到「主權未讓步、漁權大進步」目標,使我漁民得以前往釣魚臺列嶼周邊海域捕魚而不受影響,且作業範圍亦擴大,增加了4,530平方公里,蘇澳地區漁民因此增加3倍多的漁獲量,令人倍感欣慰。 最後,總統強調,今天為臺灣光復68週年,當時中華民國打了一場世界罕見的戰爭,造成極大損失,並影響戰後近百年的政治,代價雖空前龐大,但光復臺灣係為最大收穫,並期許中華文化及民主與自由等價值信念在臺灣這塊寶島上繼續發光發熱。 包括臺灣省政府主席林政則、臺灣省諮議會諮議長李源泉、南投市長許淑華及立法委員鄭天財等均出席是項活動。 光復節馬英九遭嗆 嗆聲者本想丟鞋 【聯合報╱記者紀文禮╱即時報導】2013.10.25 04:27 pm 總統馬英九25日下午參加在中興新村台灣省政府舉辦的慶祝台灣光復六十八週年紀念大會,當馬英九致辭開場不久,才提及去年他沒參加,今天就有報紙說他不太重視台灣光復節,「所以我更應該要來」的時候,台下突然傳出「無能政府下台」的響亮抗議嗆聲。 原來是民進黨籍南投縣議員廖梓佑認為「馬和政府始終自我感覺良好」,所在趁受邀參加紀念大會時向馬英九表達抗議,廖梓佑一邊高喊政府無能、你不要到這裡取暖」等語,隨即被維安人員迅速架離會場,並監控行動到馬英九結束參加這項紀念大會的行程。 馬英九並未受到嗆聲干擾,持續細數台灣割讓到光復的始末與開羅宣言等重要國際條約,早已確認台灣回歸中華民國,他也提及中日漁權談判,在擱置主權爭議互利漁權下與日方簽訂漁業合作,讓漁民能在靠近釣魚台的兩倍台灣大的漁場合法捕魚,這是一大進展,但「革命尚未成功」大家還要繼續努力開拓台灣在國際的發展空間。 廖梓佑事後受訪指出,她和許多國人都無法接受也無法理解,為什麼馬英九和中央政府,對帶給人民那麼多失望與無力感,卻渾然無感,她本來也不知馬會出席,到場後,想說如有機會近距離丟鞋K到馬,就能讓馬有機會驚醒,所以進場時帶了一隻穿了十幾年的便鞋,但被安檢留在場外,沒能丟鞋,她只有大聲喊出人民心聲! 【2013/10/25 聯合報】 國民兩黨聯手淡化的光復節 2013-10-25 02:03 中國時報 【林金源】(作者為淡江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對中華民族來說,今天是深具意義的台灣光復節。早年台灣,在此日子都會迎神、祭祖、辦桌、宴客,正是「王師光復台灣日,家祭莫忘告乃翁」。 李、扁以來,台灣光復的意義不斷流失、淡化、扭曲。光復節漸被看似客觀,其實是由日本侵略者立場而來的「終戰紀念日」取代。這種局面,藍綠陣營都該負責。 台獨以建國為目標,美化日本統治、切斷兩岸連結、醜化中國遂成其手段。呂秀蓮在《馬關條約》簽訂百年時,感念日本據台,讓「爹不疼、娘不愛」的台灣,得以脫離腐敗落後的祖國。 事實是:李鴻章與左宗棠曾以海防、塞防孰重孰輕為題,在朝議中激烈爭辯。李重海防以抗日,隨後他推舉劉銘傳抵台,積極推動護台與現代化的各項工作。 台灣比內地先設了郵政總局和街頭路燈,台省當時生活水準比其他許多省份還高。甲午戰敗、乙未割台,清廷固然責無旁貸,但以此推論中央輕忽台灣,則是誅心之論。 何況獨責被動防衛、力不如人的祖國,卻又饒恕、歌頌道德上站不住腳的侵略者,這豈是稍具良心者所該為? 前衛生署長涂醒哲最近說:「中國國民黨…『轉進』來台,也帶來了各種傳染病。」他引數據,說明日據時代傳染病之控制成效卓著;光復後,情況反不如前。 涂氏採用數據的方式,引來兩位醫師質疑。此處暫且不論統計解讀的奧妙,即便涂署長所言屬實,涂氏歌頌外人、貶抑祖國的用心,已經昭然若揭。 國府帶來傳染病之說,即便屬實,但只要稍具同胞愛與同情心,並且了解近代中國落後與列強欺凌有關者,何忍以鄙視、嘲弄口吻攻訐族人同胞? 難道窮親戚就不是親戚?笨手足就非手足?百餘年來,多少先賢先烈為求國族免被外敵欺凌,拋頭顱灑熱血;眼下卻有人馴服於殖民政府的相對現代化。兩者的胸襟、見識、人格,判若雲泥。 何況,國府帶給台灣的絕不只是疾病,更帶來與內地一視同仁的同胞愛,以及建台急需的美援、黃金與人才。 (日本帶給台灣的,則包括戰後惡意增印紙幣、從日本本土空運紙鈔發給在台日本軍民、撤除糧食配給所導致的嚴重通膨。)獨派人士對此都視若無睹。 1948年7月,美國開始經濟援華。當時各省百廢待舉,國民黨政府大可把美援全用於內地。新附的台灣卻在同年分得第一筆美援,重建台糖、台鐵、台電。國民黨又從大陸運來三百多萬兩黃金, 成為日後發行新台幣的準備。姑且不論蔣介石此舉動機,但若沒這筆黃金,台灣幣制改革就無法成功,也不會有日後的經濟奇蹟。 光復初期,台省電力、交通中斷,日本離台前預言台灣將陷入長久黑暗期。來台搶救電力、交通的孫運璿,讓日人刮目相看。 其他如尹仲容、江學珠、辛志平、傅斯年等人,他們對台灣的貢獻都使大多數台灣人汗顏。 獨派因為「只見『病毒』,不見輿薪」,所以對台灣光復當然無感。 自詡創建中華民國的國民黨,理應重視台灣光復,但該黨歷經李登輝皇民化、改造,以及首次政黨輪替,早已人窮志短,毫無理想。 中華民國創立的意義,在於驅逐外國強權,追求中國的獨立、統一與富強。奈何今日國民黨,只求偏安。雖反台獨,卻淪為獨台。 試想綠營執政只有八年,藍營一直都是國會最大黨,去中國化政策若非藍營默許、配合,會有今天的勢頭? 藍綠聯手「本土化」以來,紀念放假的是二二八,不是光復節。這是極其諷刺、扭曲的對照。 光復節者,中華民族犧牲奮鬥百餘年,抗日死傷三千萬,才從蠻橫外族贏回一絲尊嚴,後代子孫應牢記教訓、團結自強之節日也。 二二八者,二戰之後民生凋敝,外人見縫插針誘導台人反抗祖國,地方政府對偶發事件處置失當,所引發千百人死傷之短暫悲劇耳。 炒作二二八、淡化光復節,等於苛責祖國政府與同胞的小錯,縱容殖民帝國與外敵的大過。人格扭曲,莫此為甚! 時間座標上,藍營自限在1949年以後的短暫歷史。空間座標上,綠營自綑在台灣小島一隅。不願被藍、綠綁架的民眾,只好自己默默追念隱含民族苦難與先人奮鬥成果的台灣光復節。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