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修憲法 拼經濟
2013/01/18 00:16:27瀏覽272|回應8|推薦3
經濟靡爤,當然是兩黨惡搞,

以雞毛蒜皮,欺騙人民,輪流分贓,而不解決問題!

龐大人事費,要合理化,
結果卻以退休金, 獎金...障眼法鬼混!

看看被稱為豬的希臘,如何減少人事費,拼經濟!

2009年,希腊約有100萬公務員,而2012年衹有64萬人。年底4萬前退休,剩下不到60萬。
2010年以來,薪酬已減少40%,假期獎金也被取消。  政府 用一個新人頂替10個退休人員!

102年新的「行政院」由現有37個部會,減少八個,成29個機關,
但員額為17萬3千人,沒減幾個人!

即使29個機關, 與世界主要國家相比,還是太高 ,
而且還有另外總統府, 國安會,中研院, 與立法,司法,考試,監察四院.

各國中央政府組織分析

30個國家,瑞士只有7個部,而紐西蘭(22個)和加拿大(24個)和英國(21個)特別多以外,其他26國部11到19個之間。

日本2001年執行中央改革,將「1府22省」精簡為「1府1會11省」,只有11個部。

中國大陸2008年已調整中央政府組織只有22個部。
http://bimn.rdec.gov.tw/lib/lib02/bimn/271/271-4.pdf

「行政院」果然世界最大, 其他院更大!

司法院大法官十五人 人口是台灣十五倍的美國 大法官只有九人,而最高法院 最高行政法院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還在外呢.
司法院行政組織系統http://www.judicial.gov.tw/aboutus/aboutus04.asp

首頁 > 考試院簡介 > 組織簡介
考試委員十八人!還有四部會 http://www.exam.gov.tw/cp.asp?xItem=3083&ctNode=703&mp=1

監察院概況 行政組織http://www.cy.gov.tw/ct.asp?xItem=3332&ctNode=1322&mp=1
審計部http://www.audit.gov.tw/Web/Default.aspx

如此龐大組織,依據是憲法,

那是管三十五省時訂,

現只一省,怎能用?

五院結構,是全世界獨一無二怪物 ,

今天怎麼吃得消?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wangc99&aid=7234330

 回應文章

江山改 : 七月七日夢醒時分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社論-最肥胖的組改 有必要再瘦身 2013-02-21 01:27 中國時報
2013/02/22 00:51
政府組織改造上路已經一年多,在這波組改啟動之前,《行政院組織法》幾乎有一甲子沒有檢討過(僅在六十九年時將「司法行政部」改名為「法務部」)。隨著時空的變遷、業務的增加,部會數也不斷成長到卅七個;雖然名義上仍維持著「八部二會」的架構,但過度複雜與僵化的政府組織,早就不符實際的需求。

 從一九八七年的行政院長俞國華開始研擬政府組改,至今已經過了廿六年、經歷了十四任閣揆;雖然終於在去年開始上路,但距離全面啟動,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根據政院的規畫,這次組改完成後,部會數將從現行的卅七個降為廿九個,三級機關將從目前的二七九個,精簡為七十個局署。但這樣的瘦身規模,仍舊是歷年所有組改版本中,最「肥胖」的組織架構。

 組織改造的目的,無非是降低成本、提升效能。但根據政院的規畫,組改後雖然部會總數減少,但政務官的總人數將從九十一人增加為九十二人;公務員的總員額也從目前的十六萬二七九二人,改為不超過《中央政府總員額法》十七萬三千人的上限,總數並不確定會減少。根據銓敘部最新統計,去年全國公務人數達到卅四萬三八六一人,創下八年來新高;與一百年比較,中央各機關還增加了五五六人。

 在制度設計方面,現行藍圖雖然設立了環資部、文化部等機關,試圖解決過去事權不統一的問題,但仍舊因為有太多的政治考量,以至於看不出明確的理論基礎和理念。如:維持僑委會、退輔會、原民會、客委會的編制,卻把攸關國民體能、國家國力的體委會降級改隸教育部、負責核安的原能會也從二級機關降為三級,實在讓人看不出取捨的邏輯何在。

 此外,台灣人口老化問題嚴重,長期照護是政府必須要面對的重要問題;目前的長照政策主要是由以社工體系為主的內政部負責,但未來的衛生福利部卻是由醫療體系為主的衛生署主導;兩單位業務整合的背後,代表的是整個長照政策規畫思維的重大改變。政院在設計組織架構時,顯然並沒有先想清楚,未來的政策走向為何。

 未來組改完成後,將造就幾個超級大部,如環資部管水、河流、汙染、國家公園;衛生福利部更厲害,幾乎是所有「生老病死」都歸它管。組織變高、變胖、變得不扁平化,業務變得更複雜,下情上達的路恐怕只會變得遙遠了。如果公務機關像過去一樣「等因奉此」、事事請示,效率只會比組改之前更低。

 這次組改,既不處理眾多不合時宜的基金會、協會等政府捐補助單位,也未檢討績效不彰的國營事業,甚至連中央、地方的公務員都沒有完整的考量。於是乎,中央組改出現一堆無法安置裁併的冗員、閒缺;五都升格卻又大張旗鼓的升官封爵,總員額增加兩萬人、預算增加千億元。看在一般民眾眼裡,組改不過是公務員自己「大風吹」,藉機升官發財的戲碼。

 組改去年陸續上路,問題已逐漸浮現。組織架構未定之時,各機關搶錢、搶人、搶職等、搶升格,從行政院鬥到立法院;組織既定之後,各人自掃門前雪,管他業務誰來做。以新聞局為例,改為行政院發言人室,業務只剩下新聞發布和聯繫,原本國慶的媒體聯繫丟給內政部、外交部、僑委會自己做。

 可以預見,在未來組織整併的過程中,組織重整的混亂,各部會內外橫向聯繫差的問題,都還會逐一的浮現,組改真正的「陣痛」,恐怕現在還沒有開始。

 組改,是一連串破壞、重組的過程,如同把數個泥人打碎,再重新捏成一個。其間涉及到組織的整併、人員的安置、決策流程的簡化、組織文化的再造,每一個環節都作對了,才可能達成效能提升的目標。以目前的規畫來看,組改仍然存在改革幅度太小、人員精簡不足、目標設定模糊、檢驗指標不清等問題。簡而言之,就是政府改革的企圖心自始就不足,自然沒有辦法擘畫出足以吸引民眾的新政府藍圖。

 精省十四年仍未盡其功的殷鑑不遠,在組改列車啟動後,主其事者應該隨時檢視整個計畫,提出清楚可期的目標,以確保每個單位、每個環節都作對了;畢竟,如果最後的結果不是成本降低、效能提升,整個組改就會變成笑話一場;不,那將會是悲劇一場。

江山改 : 七月七日夢醒時分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精省15年 養出組織怪獸 2013-02-08 01:39 中國時報 【楊永年】
2013/02/08 20:15
近日《中國時報》對精省後續問題的詳細報導,筆者有許多的觀察與感想。民國八十七年精省迄今將近十五年,當時為了精省,動用了龐大的「政治力量」修憲;並高舉「提升行政效率」的大旗,在短短不到一年的籌備期,將原有逾十二萬員工的省府組織,硬生生的精簡到剩下幾百人。現在很多人會好奇,精省十五年,到底改變了什麼?根據筆者觀察,精省改變了台灣政府的運作模式與結果,不但效率下降,且人事成本增加。這可以從以下四項內容獲得瞭解。

 一、政府行政效率下降。由於台灣省政府的存在先於「中央政府」,省府諸多業務在長期運作下,有其一定的問題解決模式與效率。因為省府承擔諸多政策規畫與執行的項目,主要的理由是,很多工作縣市政府沒有能力執行。加以省府有豐富的溝通協調能力(與經驗),而這些潛在的「溝通協調機制」,在一年不到的時間解體(主要原因與影響在下個議題說明)。精省前有官員舉例,某項業務案要蓋四百多個章,所以應該精省。結果精省後有官員告訴筆者,該項業務要蓋「四千」多個章還沒辦法執行。

 二、中央政府更為集權。精省過程最頭痛的問題就是組織(精簡)調整與業務移撥。理論上,從民主的角度分析,政府組織調整應「頭輕腳重」,讓政府愈接近民眾愈好;也就是精省過程,應以授權或業務往地方政府移撥才對。然而,縣市政府長期仰賴省府,根本沒有能力承擔省府下放的業務;但業務總得要有人(單位)承接,所以諸多業務(特別和錢與權有關的「重要業務」)就向上(中央)移撥。問題是,中央政府本來的設計原則不在政策執行,而在政策形成與規畫;加以中央政府本來就是擁有三十五個部會的「龐大機關」,再承接省府業務,於是成了奇大無比的「組織怪獸」,也產生了下個問題。

 三、政府結構調整。就表面分析,省府組織整個精簡,但很多單位(組織)換個招牌(隸屬單位)繼續運作,例如原河川局、林務局、水保局等,都直接劃歸中央政府。但因精省後續效應,直接或間接導致以下三個問題發生:第一,中央政府組織改造,如前文所述,中央政府承接了大部分省府組織與上業務,組織變得奇大無比,跨層級與跨部會的溝通協調成本變得相當高。第二,精省後為了避免增加區域協調,因此紛紛成立中部辦公室、南部辦公室、雲嘉南辦公室、花東辦公室;美其名是提升中央政府的服務效能,實則又在擴張政府組織員額。第三,為了提升地方政府的治理與區域整合能力,以補精省造成區域整合的問題或盲點,因此另外成立五個直轄市,同時增加數千個公務人員員額。

 四、人事成本支出增加。很多人認為,精省與組改後,組織應該「變瘦」,但事實上好像不是這樣。首先,精省時為了精減員額(職缺),因此設計許多「優退」的誘因,使得許多有經驗或正值壯年期的省府員工離開工作。結果政府必須支付退休金不說,還得另外找人進行協調聯繫,使得人事成本增加。因此,如果沒有精省,可能沒有五都的設計或規畫。或者,如果當時精省與五都一起考量設計,就可以降低許多負面效應發生。

 綜言之,精省作了許多負面的改變,而且這些改變仍在持續中,甚至可能衝擊國家競爭力。就連研考會主委也承認,精省籌備期程過短,導致諸多窒礙難行的問題。背後的原因可能在於,精省的政治考量大於行政組織效率,才造成現階段或後續問題的發生;或者,省政府既已精簡已無法挽回。現今能做的是,想辦法規畫具體的願景,透過中央與地方共同認同的願景與方向,把中央與地方政府的熱情與能量再作匯集。(作者為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兼系主任)

江山改 : 七月七日夢醒時分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公務員人數 近8年來最多 【聯合晚報╱記者甘芝萁/台北報導】2013.02.07 04:11 pm
2013/02/08 20:13
銓敘部今天在考試院院會報告民國101年度公務員人力概況,至去年底為止,全國公務員共34萬3861人,較100年底增加538人,公務員總數是近8年來最高。

行政院推行組織改造,精簡人力,銓敘部報告顯示公務員人力總數,是近8年來最多。92年公務員總共37萬6128人,接續三年人數下降,之後逐年增加,今年公務員總人數共34萬3861人,是近8年來最高。

銓敘部表示,101年底公務員人數僅微幅增加,變動不大,行政院政府組織改造尚未全部完成,相關變動影響,尚待觀察。

銓敘部指出,自101年底為止,公務員人數共34萬3861 人,行政機關占22萬8913人,公營事業6萬9137人,衛生醫療機構1萬9676人,公立學校職員2萬6135人。中央機關占18萬7670人,地方各機關15萬6191人。與100年底比較,中央各機關增加556人,地方減少18人。

報告顯示,30歲到50歲是公務員主力,全國公務員平均年齡為43.39歲,較100年略降低,但與十年前相較,增加1.23 歲。平均工作年資16.71年,與十年前相較增加0.45年,又以公營事業機構的平均年資最高,共20.53年,行政機關平均年資最低,共15.6年。


高階女性文官比率仍偏低
【聯合晚報╱記者甘芝萁/台北報導】2013.02.07 03:08 pm

根據銓敘部報告,到民國101年底,全國女性公務員比率共13萬7077人,占全體公務員39.86%,但高階女性文官比率仍偏低,有發展與改進空間。

銓敘部指出,女性公務員比率逐年上升,性別平等的理念受到重視,行政機關內女性委任官占56.78%,薦任官50.07%,首度高出男性比率。在國家文官最高職等的簡任文官,女性比率僅27.17%,相較於男性簡任官72.83%低,政務人員女性比率只有18.32%。

公務員教育程度方面,具大專以上教育程度者逐年攀升,101年底85.32%,較10年前提升13.6 個百分點,具研究所學歷者17.79%。
江山改 : 七月七日夢醒時分(hwangc99) 於 2013-02-08 21:46 回覆:
人事總處:政府用人秉精實原則
(中央社記者李淑華台北8日電)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今天說,未來將秉持政府用人精實原則,持續控管各機關人力配置及運用情形,精簡不必要的超額人力。

媒體報導,「馬政府組改,去年多538公僕」。對此,人事總處下午發布新聞稿提出澄清指出,中央機關員額總數已趨向精簡,並強調配合組改,秉持「當增則增,應減則減」原則核實控管機關員額配置。自民國101年組改啟動至今,中央機關預算員額已減少1891人,精簡率約0.8%。

此外,五都改制地方機關員額總數也已核實管控。新聞稿指出,為避免改制初期大幅擴增人力增加政府財政負擔,行政院已進一步限縮各改制直轄市政府前3年可以增加的員額總數為2243人,比各直轄市政府希望增加的8918人,大幅減少6675人。

至於各機關臨時人員及派遣勞工運用情形,人事總處表示, 101年第3季(截至101年9月30日止)各機關分別進(運)用臨時人員3萬1447人、派遣人力1萬836人,共計4萬2283人,並非報導所稱9萬餘人。

人事總處表示,已對政府機關各類人力運用秉撙節原則從嚴控管,尚無逐年擴增。組改於「施政無縫接軌、服務不打折」原則下,更務求以最精實的公務人力推動政府業務。1020208

江山改 : 七月七日夢醒時分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問題在總統,不在國會
2013/02/05 00:33
組織改造,學問大.

五十年前,由宋楚榆之父,宋達,按美軍標準嚴格執行:

蔣介石駕駛,被連降十級,由少校降為兵,

到今天,總統與所有駕駛,編制仍然是兵,

那是玩真的,也只有那一次.


總統至高無上 統轄五院 國事一言而決

五院院長如走狗 說開記者會 就當布景

更兼黨主席 弄國會如戲小兒 那有問題

國之興亡 就看總統

例子在眼前:

鐵娘子:堅固柔情
The Iron Lady
英國首位女性首相柴契爾夫人當年如何打破階級及性別的阻礙藩籬,在這由男性主導的社會體制下,

開創一段不凡成就的傳奇人生。改變ㄋ英國 獲得世界的尊敬!
http://www.catchplay.com/?pg=movie_sp_item&;id=theironlady

江山改 : 七月七日夢醒時分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組改瘦身 人事成本變得更肥 2013-02-04 01:27 中國時報 【李明賢/台北報導】
2013/02/04 16:04
愈減愈多▲組改已將37個部會整併成33個單位,人力不減反增,人事成本更比去年多出52億元。另外,行政院也擬將勞、健保局合計1千餘名金融雇員、約聘人員轉為公務員,預估國庫將增加100多億元的支出,引發爭議。圖為健保局員工工作情形。(本報資料照片/黃世麒攝)

 政府組改上路一年多,不僅進度完成過半,包括新聞局、青輔會、體委會、消保會等機關也陸續解編。若從總預算書來看,今年度中央政府人事費較去年增加五十二億元,等於全台每人多負擔二百二十六元的公務員「人事成本」。加上機關整併過程,不僅引發部會大戰,各機關被視為閒缺的參事員額居然爆增到四十多名,這一場政府瘦身大改造,到底改在哪裡?

 政府組改預定把原先卅七個政府部會整併成廿九單位,包括十四部、八委員會、三獨立機關、一行(央行)、一院(故宮)、兩(主計、人事)總處。若從一○一年元旦行政院本部啟動組改作業開始,至今共完成十六個部會組改掛牌,剩內政部等十三部會組織法仍在立院審議,組改工程完成過半。

 在組改成果方面,依人事總處統計,中央政府各機關編制員額較組改前減少十%,精簡九千三百八十六人;但若以預算書揭露數據,一○一年度預算員額有十六萬三千三百二十五人,今年度預算員額是十六萬兩千七百九十二人,預算員額減少五百三十三人。

 而且員額減少似乎未反應在預算數上。一○一、一○二年中央政府人事費雙雙飆破四千兩百億元,光是一年中央政府人事費就足以蓋一條高鐵預算,平均國人每年要花一萬八千元的「人事成本」來供應公務員。

 對於人事成本增加,人事總處解釋,主要是增列國防部擴大辦理招募志願役,軍公教人員退休撫卹給付等各項新增支出。

 在公務員職等變化上,儘管新聞局、體委會、青輔會等部會遭裁併,政務官總人數從組改前的九十一人增加為九十二人;各部會也增設一位政次,例如外交部三首長從原先一政次、兩常次,改為兩政次、一常次。

 若計算全部政務與常務正副首長,總人數從組改前一百三十二人,減為組改後的一百一十九人,員額減少十三人。

 特別的是,現行及未來二級機關如司、處裁撤四十九個,等於新增四十九名十二職等參事缺。不過,研考會主委宋餘俠解釋,部分司處長選擇退休,實際新增人數不到四十九個。

 以機關員額編列,尚未成立的國發會編列十九位參事最多。文化部十位、外交部十二位、教育部也有多達十一位參事,反觀教育部同屬十二職等督學也編列十二人,外界不免納悶:督學與參事業務是否有對等?

 新聞局去年併入外交部之後,外交部擬定一份「行政院新聞局駐外新聞機構公務人員暫行編制表」,其中竟有六位十二職等的新聞參事,另還有三十四位十二職等的主任職銜,等於高職等的參事、主任滿天飛。

 不過,研考會強調,即使官員職等有調整,因為同一批人是從原部會司處長轉任新單位任職,人事成本沒有增加。
江山改 : 七月七日夢醒時分(hwangc99) 於 2013-02-04 16:18 回覆:
真正問題是掌握大權的少數大官, 政務官, 立委, 法官, 教授 ,

享受高薪水, 卻掏空政府,躲在小官之後,

考試院明知,卻略過,只說要改去立法, 逃避自己是主管單位責任,

改小沒改大,這才是問題!


所以退休金戲碼,是高高舉起,輕鬆放下!

江山改 : 七月七日夢醒時分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江宜樺:沒組改亂象 只有反組改 2013-02-04 01:27 中國時報 【管婺媛/專訪】
2013/02/04 15:51
前言:歷經廿三年,政府組織改造終於初步上路,目前已將卅七個部會整併成卅三個部會,最終目標是廿九個部會;但是在改造過程中,也出現一些亂象,例如,某些部會雖沒有繼續存在的功能,只因選舉因素而無法整併;有些部會、如原能會,負責監督核能,理應提升位階,才能獨立不受影響,卻在這次組改過程被忽視。 針對這些亂象,本報製作專題,深入探討,期待在最後修法確定前,能夠達到周延組改的目標。

 立法院上會期為了通過各部會組織法,一度鬧出多個爭議,包括勞健保人員轉任公務員、農業部和環資部大搶林務局,以及衛生福利部到底要不要設置口腔及心理司等,引發外界批評。不過,當時一路負責組改任務的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時反駁此說,強調「沒有組改亂象,只有『反組改』亂象!」

 組改大業歷經廿三年,一度政黨輪替、十二位閣揆,以及十二位研考會主委,行政院組織法終於在九十九年三讀過關,將現有卅九機關整併為廿九機關。目前各部會組織法已通過十六部,還剩下十三部組織法,仍有待立院朝野協商、完成三讀。

 雖然組改引發許多爭議,涉及機關員額裁併、機關被整併或裁減,但江宜樺認為,截至目前,組改任務目標已近達成。

 他說,組改規畫最早始自廿三年前,現任總統馬英九在擔任研考會主委時的發想,而整體大架構則在民進黨時代研考會主委葉俊榮、施能傑等人奠定基礎,完成「由上而下」的組織架構規劃;等到他擔任主委時期,則負責部會間的「橫向聯繫」,包括哪些部會裁減、整併,最後訂定出現有廿九個機關雛型。

 他指出,許多組改爭議在他看來,大多涉及「情感面」與「拒絕整併」兩大因素,還有多方勢力的遊說,如口腔與心理司、林務局爭議、交通與建設部和災防署等,多少與兩大因素有關。但最後整併結果,如將林務局切出林業司,併入農業部,其餘仍歸環資部等,已經過三次跨部會協調才定案,絕非突如其來的變更。

 江宜樺強調,從來都沒有所謂的「組改亂象」,只有「反組改亂象」,目前已整併的部會,已經逐漸展現不同過去單一機關的事業與規劃。但他也說,外界等著看組改成果,但這些急不得,至少要等到明年、後年後,組改成果才會反應在預算上,屆時大家就會發現政府效率提高、省錢的組改功效。

 因組改業務,近來也成為朝野炮轟箭靶的研考會主委宋餘俠也大吐苦水,他表示,研考會早在兩年半前,就開始積極與立院、各部會溝通,但歷經第七、第八屆立委異動,以及相關組織法屆期不續審問題,幾乎所有溝通都要「重頭來過」。

 他說,研考會一方面必須在有限時間下,完成過去花兩年才完成的溝通任務,還必須解決許多部會長年累積下來的沉痾舊疾,如員額調整、組織架構任務分工重疊等問題,「這些雖然在外界看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小事,卻是最耗時溝通的沉重任務。」

 宋餘俠坦言,組改是個複雜艱鉅的任務,在他立場,希望愈快愈好,但也希望溝通順暢,如果無法一次到位,就只能分批達成目標。

江山改 : 七月七日夢醒時分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楊憲宏:台灣應修憲學日本改「內閣制」2013年1月
2013/01/20 10:45
台灣情況最糟的是,新上任的總統一年不到聲望有如「自由落體」,跌破關鍵的30%,而且還往20%逼近,可是人民卻沒有重新「換政府」的可能,還要熬三年才能「報仇」,不如日本人民對政客的不長進有「現世報」的快意恩仇。

今天台灣的困境,大部份都與這個四不像的「所謂雙首長制」有極大的關聯。

人民最苦的就是今天這種情況,只能火大、火大、火大之外,沒有任何快速修理的辦法。

看到日本有「內閣制」的支撐,最新民意主導著政治的走向。台灣只能羨慕。

罷免總統,罷免立委固然有其社會動員的效益,也可以讓人民一吐怨氣,但是一個負責任的政黨,更應審時度事,
提出一針見血的改革主張。就從「內閣制」出發,民進黨才能讓社會「化火大為力量」。

(本文作者楊憲宏,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家,NOWnews《今日新聞》名家專欄作者)


楊憲宏見樹不見林,以個人聲望高低,而修憲,簡直胡說八道 !


難道不知,這是根本大法!

要有根本理由與必要,才修改 !
江山改 : 七月七日夢醒時分(hwangc99) 於 2013-01-20 11:07 回覆:
楊憲宏不清楚修憲是什麼? 還是想偷渡?

從比較憲法看修憲與制憲 九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憲政法制組兼任研究員 隋杜卿

綜觀憲法學者的意見,所謂「修憲」,基本上必須維持三項要件;
(一)遵守既存憲法所訂的修憲程序、
(二)僅得為「部分(條文)修訂」、以及
(三)修訂的內容亦不得逾越憲法基本精神所構成的「修憲界限」。
相對而言,若出現
(一)憲法變遷的程序脫逸既存憲法規範、
(二)「全部(條文)修訂」、
(三)修憲結果已脫逸「修憲界限」的實質規範等任一情形,則均屬事實上的制憲行為。惟何者構成「修憲界限」的具體內容並無定論,同時,若既存憲法中並無「禁止修改(條文)規範」的規定,理論上亦不應排除「全部(條文)修訂」的可能性,較不具爭議性的條件僅餘「是否遵守既存憲法所訂的修憲程序」耳。
因而,有學者就明確指出:「制憲是政治行為,屬於超實定法的範疇,不受既存憲法的規範;修憲是法律行為,必須依憲法所訂程序為之。」
陳水扁總統宣示將於2006年(捨棄現行憲法所訂修憲程序,而)逕行辦理公民投票以「催生新憲法」後,國民黨連戰主席亦宣告將推動以「公投入憲」為起點的「新憲三部曲」。顯然,即使憲法變遷的內容容或仍有爭議,但持續憲法變遷的發展應是朝野政黨的共識,惟依憲法變遷程序取捨的主張觀之,陳總統為「制憲」,連主席為「修憲」,應無疑義。

閱讀前文特別令人感慨的是,陳總統依憲法當選,並依憲法宣誓「余必遵守憲法」後就職,恐怕連「倡議憲法修正」都不無牴觸誓言的疑慮,更何況竟放言跳過修憲程序來制訂新憲法,有這樣的總統,憲法當然難以普遍獲得國人的尊重,我們的憲政發展自然走的坎坷無比。

江山改 : 七月七日夢醒時分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行政效率的死結 中國時報
2013/01/18 10:56
2013-01-18 02:59 中國時報 【本報訊】
 美僑商會公布最新的商業景氣調查報告,說咱們的政府行政效率日趨惡劣。不過,大概沒啥人會訝異吧!這是一個至少三十幾年的老問題,只是於今為烈。

 民國八十年代,連戰擔任行政院長時,台灣的投資環境出現惡化,在國際競爭力評比中,政府效率都名列後半段,因此,政府曾大張旗鼓的搞提升行政效率、改善投資環境的運動。結果呢?幾十年下來,台灣養的公務員愈來愈多,但行政效率卻只見下滑沉淪,不見提高上揚。

 原因很簡單,台灣的官僚體系,也難以避免全球官僚單位會有的毛病─他們最重視者是程序正義,不是達成目標的效率與方法;官僚單位沒有可資明確定義的績效標準,獎懲不明;打混摸魚者幾乎沒有被淘汰的風險,認真工作者也無足以產生誘因的獎勵制度。企業為獲利,有非淘汰不合格者不可的動機,但官僚單位吃大鍋飯,誰會沒事去「當壞人」?反正花的都是公家的錢嘛!

 長期在此環境下,台灣也產生奇怪的認知,例如,認為太認真者反而是「有鬼」。某一工程案,工程人員被控圖利廠商,原因是那些公務員為了把工程趕完,很認真、也很有效率的幫廠商以最短時間跑完流程;檢察官認為「不合常情」,所以這些倒楣鬼就被起訴了。公家單位如果要批准一個案子,總要想辦法多「會」幾個單位,共同分擔責任,免得被認為圖利;所以才會有花蓮海洋世界投資案,要蓋超過一千個章才通過的天下奇聞。

 奇美創辦人許文龍曾說,濁水溪以南給他管,可以裁掉八成的公務員,行政效率還能提升。此說雖不中,亦不遠矣!近日社會對公務員過份優厚福利、退休制的反彈,其實就是以另一種方式,對沉淪的行政效率提出的控訴。
江山改 : 七月七日夢醒時分(hwangc99) 於 2013-01-18 10:58 回覆:
愛耍虛招 朝野都不認真
2013-01-18 02:59 中國時報 【林深靖】
蘇貞昌要發動罷免總統、罷免立委。國民黨沒有當真,民進黨也沒有準備認真。理由很簡單:不管是總統或立委的罷免,技術繁瑣、門檻極高,立法院院長王金平的說法是:「尊重民進黨的訴求」,這種淡定等於一笑置之;民進黨大老林濁水則認為這是政治動作,其意義僅止於「宣洩人民怨氣」,這是對朝野生態瞭然於胸者的坦白。

 一方不當真,另一方不認真,這註定是一齣還未演出即落幕的戲碼。

 一月十三日的火大遊行,民進黨宣稱是由人民帶頭,公民團體站上最前線。這些被編組於反對黨示威隊伍的公民團體,是否就這樣接受民進黨主席以「罷免」為訴求的終局宣示呢?反核、反壟斷、反失業、反歧視…的主張,如何在罷免的政治虛招中落實?如果他們的旗幟就這樣跟隨在蘇主席的罷免聲中火大招展,如何讓我們相信公民團體的自主性?如何讓我們相信他們對社會運動是認真的?

 是的,認真,我要說的就是「認真」。

 「認真」,這是一個很耐人尋味的中文語辭。直白釋義,就是認可真實,認同真實,把「真實」真真正正地當一回事,「真實」本身就是值得追求的目標,就是應當尊重的價值。然則,在台灣,尤其是在政壇上,這似乎是越來越稀有的品質。

 讓我們回到火大遊行之前的政治場景。民進黨在立法院提出反媒體壟斷的廣電三法修正案,意外獲得國民黨黨鞭吳育昇附和,不僅初審順利通過,還競飆立即進入三讀。結果驚動府院出面阻擋,吳育昇一夕翻悔,又帶領執政黨以優勢表決將全案擋下。民進黨趕在火大之前的火急版本,連自己人都承認多處錯誤、疏漏,絕對稱不上是「認真」的立法。做為執政黨國會黨鞭,吳育昇朝令夕改,被譏為將反壟斷修法當作一夜情。所謂一夜情,當然不是「認真」的感情,這是以立法之草率影射其私德之輕薄。

 朝野都不認真,放眼所及,不是虛招,就是煙霧彈,政治缺乏真實感,人民對公共事務的情感也從而被疏離、被架空。即使火大,也是虛火,感受不到溫度,更談不上星火燎原。

 「認真」,於政治而言,是倫理問題,既是信念倫理,也是責任倫理。是信念倫理,因為「認真」就是忠實於自己所相信的,拒絕謊言,拒絕虛矯,拒絕詐偽,這不僅是對待他人的態度,同時也是面對自己的態度;是責任倫理,因為「認真」就是言出必行,一言九鼎,這是一種帶有智識高度的道德,追尋真實,力求實踐。「認真」可以是政治的第一要素,因為政治追求正義,而不認真的正義就不是正義。

 「認真」也可以是生命的第一要素,因為生命中最珍貴者莫甚於愛,而不認真的愛,就不是愛。當前的台灣,要談政治的改革,談生活的改善,我們最欠缺的,其實是「認真」的態度。
 (作者為新國際社會理論與實踐研究中心成員)
江山改 : 七月七日夢醒時分(hwangc99) 於 2013-01-18 11:27 回覆:
馬主席中常會:藉政府組織再造 推動行政革新:2013-01-1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pN0r3Tb9Bk&feature=youtu.be

馬主席目的:政風, 效率, 態度,

與組織規模, 結構, 員額, 經費, 權責,都無關,

換言之,公開宣布:裁員,我們玩假的.

這也是亂象叢生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