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高華柱為何怕林毅夫返台?
2012/03/24 01:02:23瀏覽3267|回應3|推薦5
國防部已通緝林毅夫,
應設法補獲歸案,
虛張聲勢, 使其不返, 是何居心?
何況兩岸已簽打擊犯罪與司法互助協議,
自應依法引渡回台,受審,
怎能答覆立委不知道?
林毅夫是個人行為, 單純刑案,
甚至於沒資格列入重大軍法案件,
此更非國防政策,
以下台為手段要脅,
公開對偵查中個案關說!
真是無知與蠻橫!

更有甚者,林毅夫案原以失蹤 ,死亡處理後,已無軍籍,
則依軍事審判法規定,由地方法院審判,
國防部無管轄權!
它如何審判,與國防部長無關,
則種種作法為何?
當年林毅夫與高華柱任同為284師, 高任852旅長,
莫非有私怨?
還是害怕, 全軍不敵林毅夫?


台灣法治勝大陸多多,
林毅夫返台,正可藉此審判 ,
科以應得之刑,
並宣揚民主,人權,
攻擊中共要害,
正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上之上!

前說高華柱抗命,
是當他有些軍人氣慨,
如今看來,沿用2002老梗 ,
而不知是馬當家,非扁朝,
軍法與審判法已修正,

還真是沒知識, 不長進!
高華柱不但辱職,
還破壞國軍形象,
軍人之恥!

林毅夫若無罪返台 高華柱:我下台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王光慈/台北報導】 2012.03.23 08:01 am

編輯台時間(3)林毅夫事件 國軍無法承受之重? / 彭芸芳
一九七九年在金門前線擔任連長時游泳叛逃大陸的林毅夫,最近傳出希望回台祭祖的風聲,國防部長高華柱昨天在立院重申,林毅夫屬於陸海空軍刑法「投敵罪」的繼續犯,只要自己在任一天,就會堅持這項原則,如果林毅夫可以不必負刑責返台,他就辭職。

總統府昨天表示,林毅夫目前仍由國防部高等軍事法院檢察署通緝中,中華民國是法治國家,林毅夫若返台到案,將由軍法機關依中華民國法律辦理,沒有模糊空間,也沒有任何例外。
不過高華柱強調,如果大法官解釋改變,自己就下台,「我在的一天,這件事情就會堅持,我為政策負責」。

民進黨立委陳亭妃質疑,兩岸簽有共同打擊犯罪與司法互助協議,為什麼不向中方要求將林毅夫引渡回台受審。高華柱說,要查法律條文才知能否適用。
-----------------------------------------------------
海峽評論》139雜誌社2002 07
爾愛其禮,我愛其羊
是我們揭穿了林毅夫?還是被林毅夫揭穿了?

石之瑜(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二○○二年六月


二十幾年前泅水投共的林毅夫申請返台,讓許多人不知如何是好。每堂課都有學生主動發問,到底林毅夫事件要怎麼看,居然連飽食終日的年輕人都沉不住氣了,可見撞擊之深。問題不在於人們沒有看法,而在於人們習慣用來看問題的幾個角度,在這件事上起了衝突,讓人們驀然驚覺,原來平常看問題的這些角度,是這麼的虛偽。這股被揭露的氣憤,最後全出到林毅夫的頭上,因為是他,揭穿了我們熟悉的戲碼背後,全是禁不起考驗的假道學。假如米蘭.昆德拉在台灣,他一定會把林毅夫寫進他膾炙人口的《笑忘書》,博得事不干己的外國眾君一笑。

如果你是國家主義者,就應該不能接受林毅夫,因為敵前投共是對國家的叛逃行為。但他背叛的是中華民國,那你要是正在痛恨中華民國,則也許就可以減輕對林毅夫的不滿,甚至還有點想歡迎他,就像我們過去歡迎反共義士一樣。心裡覺得人家不忠,但敵人的敵人總是對自己有致命的吸引力。可是你不能只把他當成反共義士,因為他愛共產黨,又愛中國,而中國是你的敵人。所以說,林毅夫同時背叛了你恨的中華民國,與你愛的台灣共和國,那就表示中華民國與台灣共和國是一國,也表示你對自己一定也是又愛又恨。如果你不討厭林毅夫,那就表示你對台灣共和國用情不專。

如果你是國際主義者,林毅夫的叛逃不能算是叛逃,他是依照自己良心的選擇,追求他自己的理想,在這過程中假如傷害了蔣經國的或你的情感,也只能怪蔣經國或你自己被中華民國這座海市蜃樓鎖住,不能怪林毅夫。台灣之內的政治犯都得到了平反,海外的良心犯都可以回國,唯獨投共的良心犯不得其門而入。這就像二二八之後逃往大陸避難的台灣人的遭遇,他們得不到二二八平反委員會的青睞,也就只能對鉅額賠償金望穿秋水。可是林毅夫自己從來不是國際主義者,他作為良心犯是要效忠大中國的。碰到台獨,他難免要站到海峽對岸的最前線來心戰喊話。國際主義者讚許了林毅夫的良心,就害到了台獨的良心。

最尷尬的,是既非國家主義者,又非國際主義者,卻成天假裝自己既是國家主義,又是國際主義的人了。不用說人們都知道這個人是誰。他又想藉著林毅夫的關係來推動三通,展現自己迎接全球化的企圖心;又想表演一場對林毅夫的善意秀,來換取中共高層在三通談判時對一個中國問題的放鬆。對林毅夫的善意是藉由放棄國家立場來達到,因為對他叛逃行為既往不咎,想必中共高層應該臨表涕零吧!之所以如此堅決要放棄國家立場歡迎林毅夫的目的,是要鞏固一個中國之外的另一個國家立場,那就是安排三通時讓台灣主權不必屬於中國。這個以放棄國家立場來彰顯國家立場的戰略企圖,若非荒誕不經,就是自相矛盾。何況林毅夫哪有重要到對他既往不咎便可以讓中共高層感恩戴德的地步,或重要到他的影響力可以中和一個中國的立場?

結果一會兒扮演國際主義的領導人,被軍方痛罵林毅夫不忠不義的颱風尾巴掃到;而一會兒扮演國家主義的這位領導人,也遭到台獨基本教義派痛罵林毅夫叛逃中國的表態所威嚇,他在事件中從頭到尾不敢吭聲,深怕開罪軍方,或惹毛基本教義派背後的魔頭。

軍方一點也不可怕,因為軍方正是不忠不義的源頭。可記得以前有一位國防部長在立法院答詢時,碰到人家問他軍方對台獨的態度,義正詞嚴地說軍方只問憲法,不管政治。人家追問台獨怎麼辦,他說要看憲法的內容。哈哈!如果憲法是中華民國你要保護,是台灣共和國你也要保護,那如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想必你也保護嘍?這樣的保護,與不保護有什麼差別?果然後來民進黨入主總統府,就趕忙把他請來作閣揆,他欣然接受。除了對憲法不忠之外,他還靠著不忠的表現,贏得一個對他自己所屬政黨表演不義的機會,大大方方地去當民進黨的行政院長,置那個籠罩在淪亡陰影中的可憐的黨於不顧。

後來又有一位國防部長,也是號稱不問政治,他也依樣畫葫蘆地背離了自己的政黨,到民進黨內閣當官去。誰都知道民進黨的總統對中華民國不認同,所以即使這位不問政治的先生在軍中講破了嘴,說軍人要為保護中華民國而戰,都反而愈講愈讓軍人不知為何而戰。誰教軍人把保護國家當天職,欲講忠義,欲反映不忠不義的潛能無窮,那不忠不義也就變成軍方的天罪了。

軍方大罵林毅夫,其實是在罵自己,唯有痛罵自己不忠不義的行徑,才能讓軍人們看不清楚,真正不忠不義的來源恰是軍方自己的領導。林毅夫揭露了他們,他投靠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今天軍方首腦投靠推動台灣共和國的黨的心態一樣,他背叛蔣經國,與軍方首腦背叛國民黨一樣。而且別忘記,林毅夫不忠不義所冒的險,比今天軍方首腦不冒一點險,可是要好看多了,起碼是個可以拍成電影的像樣故事。但大家的動機都是求榮而已,又何須厚非呢?

何況,了解軍方首腦大倒戈背景的人都知道,他們的背叛一點也不能苛責。想想,他們效忠的黨領袖與國家元首率先出賣了國民黨,他們何必還一定非要教忠教孝呢?可憐的是,他們必須裝作教忠教孝的樣子,自己的戲才演得下去。可恨林毅夫提醒大家,他的昨日就是今日軍方的翻版,逼得軍方在掙扎之中,被迫冷汗直流地大批不忠不義,轉移焦點,莫讓大眾忽地驚覺,軍方才是最最不可信,從而壞了安然退休,坐養餘俸的生涯大業。

軍方最大的不是,不是不忠不義,就像林毅夫所表現出的那樣,中華民國恐怕老早名存實亡了。沒有了忠義的對象,哪裡有可能不忠不義呢?所以,軍方的問題是,不敢明目張膽地挑明,老實地說軍方已經棄守了,不管中華民國了,當然也不管台灣共和國,至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更管不著了。並且明講,軍方將為自己的預算與薪俸而戰,不給錢就鬧事,給錢的話,平常還可以考慮幫忙賑賑災。

老實說,雖然他顛覆了令人反感的認同政治,從觀念上打擊了玩弄族群身分的政治人物,刺激大家走出無聊的統獨對立,但人們不必非喜歡林毅夫不可。他經過中共培養,已變得膽小如鼠,扭扭捏捏。要是認為自己道德上沒錯,良心上對得起人,法律上已經過了追溯期,行政上還是失蹤人口,幹嘛要在北京設靈堂,而不能大大方方地回家為父送終?可見他這位良心犯已經又被關進國家體制的牢房。他在大籠子裡笑台灣的籠子小,忘記當年在小籠子裡的時候,他衝出去了,衝出台大,衝出軍方,衝出台灣,而今在大籠子裡,他卻自綁手腳,動彈不得。◆
----------------------------------------------------

林毅夫事件

林毅夫返台事件與中共對台政策的行銷策略
吳瓊恩(政大公行系教授)

湯曜明抓住向層蜂表「忠孝」機會

一九七九年五月十六日晚間,中華民國國軍駐守金門的一位上尉連長林正誼(即現今的林毅夫)游泳「叛逃」到對岸。在此之前,和林毅夫在金門同營的一名兵器連排長企圖游泳到對岸,卻被潮水衝回料羅灣,結果被捕搶決,林毅夫也在同僚面前痛罵叛逃排長不忠不義,有趣的是,當晚林毅夫就被國防部展開「雷霆演習」實施大規模搜索,並無結果,於是在五月二十六日依規定以「失蹤通報」,次年五月十七日以失蹤滿一年宣告其死亡。

林毅夫「叛逃」至大陸時,國防部長是高魁元,參謀總長是宋長志,陸軍總司令是郝柏村,國防部總政戰部主任是王昇。

這些高級將軍曾經認可、稱讚當年的林正義投筆從戎就讀陸軍官校,是一位可歌可泣的愛國青年,沒想到後來這位所謂的愛國青年,竟然另有抉擇,「叛逃」到中國大陸去,其「識人之明」將「情何以堪」?國防部不趕快要求林毅夫家屬「配合」他們領取實物配給及撫卹金,將無法掩飾因「叛逃」的真相所帶來的嚴重後果,祇好謊報失蹤了。二十多年後的今天,國防部反而要追討撫卹金,豈不滑稽?

國防部不僅要追討這筆撫卹金,還要罵人家不忠不義不孝與忘恩負義(國防部長湯曜明的強烈譴責用語)。由此可見,這些人品人論事,以本位主義和個人利害為出發點,與台灣各政黨或各政治人物的品論標準沒有兩樣,不值一顧。說人家不忠不義不孝者,也未必能證明自己是大忠大孝大義者,將來在關鍵時刻是否能大忠大孝大義也都是問題,尤其是目前國軍不知為何而戰?為誰而戰?的當頭,還有尹清楓命案、拉法葉案等軍紀敗壞的嚴肅問題,豈能罵幾句就證明自己已經盡忠盡職了呢?

林毅夫返台事件的意義詮釋,必須放在兩個角度來理解:(一)動機(二)系絡。這也是任何意義詮釋時所必要的觀點。筆者先從時空的系絡說起,最後才從動機的角度去理解。

一九七九年這一年是兩岸關係非常重要的轉折點。從這一年的一月一日起,中華民國與美國斷交,美國國務院正式通知,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將於一九八○年一月一日終止。中共國防部長徐向前宣布,自即日起,停止炮擊大、小金門、大膽、二膽、馬祖等島嶼。

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提出:「……實現中國的統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世界上普遍承認只有一個中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台灣當局一貫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反對台灣獨立,這就是我們共同的立場,合作的基礎。」同時強調,實現祖國統一,「寄希望於一千七百萬台灣人民,也寄希望於台灣當局;希望台灣當局以民族利益為重,對實現祖國統一的事業作出寶貴的貢獻。」

這時候蔣經國總統在「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典禮」上聲稱,中華民國絕不會放棄一貫的反共路線,不到共黨政權徹底崩潰,反共奮鬥絕不中止,絕不讓任何壓力來改變中華民國反共復國堅定不移的方向。

這一年的元月十一日,行政院長孫運璿就《告台灣同胞書》發表聲明:「……和平、統一,確實是我們全中國人民的願望,但要中共放棄社會主義制度,……」他完全無知於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就是社會主義的精神,還在「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鬥爭中,「拋卻自家無盡藏,沿門托缽效貧兒」,忘了自家中國文化的特色,陷入西方文明體系價值的內戰之中而不自知。

品人論事總糾纏於本位主義

一九七九年也是中共結束十年文革,並在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改革開放」政策開始實踐的一年,那時候只有極少數有遠見的人,才會有信心看出中共基於十年文革的慘痛經驗,決心「撥亂反正」,一般凡夫俗子是無能也無信心斷定二十多年後,中國大陸的經濟建設會獲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更想像不到中國大陸的市場能夠吸引全球各地的資本家「萬國來朝」的榮景,應驗了《管子》的一句話:「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事者不謀於眾」的胸襟偉識,一般人都是不見棺材不落淚,以小鼻子小眼睛來看事物,更糾纏本位主義的利害觀點來品人論事,那有資格或能力批評德行或見識高人一等的人物的言行舉止,其所代表的意義呢?

林毅夫叛國嗎?不要說現在中華民國憲法仍是一個中國的架構,在一九七九年雖然發生以上所說的巨變,兩岸仍然是在一個中國原則下的冷戰關係,既然是一個中國原則,何來叛國呢?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都是近百年來,中華民族在近代面臨東西方帝國主義的侵略下,追求現代化的國家建設運動中所尚未完成的建國工程。既然如此,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自然有權利選擇那一股建國力量最能代表全民族的福祉,而先走一步,以求貢獻於建國運動,早日完成統一。

真正叛國者老實說,才是搞台獨運動者,因為台獨是背叛「一個中國」原則,台獨分子也有選擇權,但他們昧於時勢,未把美國「不支持」或「反對」台獨的精神充份體會而盲幹,這種理想主義精神雖然可愛,其不自量力的固執卻也其心可憫!

尤其是自一九九一年五月一日,李登輝公布廢止《動員戡亂臨時條款》後,雙方冷戰結束,只欠一個和平協議,因此才有後來一九九二年兩岸的「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以及一九九三年在新加坡的「辜汪會談」。臨時條款被廢前,當時行政院長郝柏村一九九一年三月一日在立法院表示:「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基本國策將由以武力與戡亂的方式統一中國,轉變為和平民主統一中國。」既然要以和平民主的方式統一中國,那能再以冷戰時期雙方對立謾罵的姿態,譴責林毅夫呢?如果軍方對林毅夫返台不逮捕追究,進行法律追訴,則對軍心士氣、國家認同都會造成嚴重傷害的話,試問自一九八七年解嚴及開放探親後,已有二千萬人次,包括軍方高級退役將,國民黨統治時代的政治犯,及許許多多在職中、高級公務人員往返兩岸,乃至於中共的黨政幹部來台訪問,都不會對軍心士氣、國家認同發生嚴重傷害嗎?真是豈有此理!

問題的根源是,你是從和平民主統一中國的角度,還是以動員戡亂的冷戰角度來看問題,如果是後者,林毅夫返台可能就會有軍心士氣或國家認同的問題。如果是前者則林毅夫的返台,就有促進化解兩岸僵局的作用,並進一步催生兩岸談判,共議國號,也就沒有什麼叛國的問題存在。

這是從國家的角度來看問題。如果從中華民族的大孝大義立場來看,林毅夫的動機則很清楚,他說:「我記得我當兵的原因是,蔣經國先生曾講過,不做被人欺負的民族的最後一代,這一代年輕人應為讓中國成為一個意想不到的完美時代的開端而努力。」這就是民族大義的立場。林毅夫在一九八○年寫給李建興的家書中又說道:「台灣不該獨立,更不應該再次淪為次殖民地。那麼台灣到底應該往何處去,這個問題長久以來,一直是我心中思索的主題。基於對文化、歷史、政治、經濟和軍事的認識,我覺得回歸祖國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最佳的選擇方案。做為一個台灣人,我深愛這塊生我、養我的地方,我願為它的繁榮、幸福奉獻一生的精力;但是做為一個中國人,我覺得台灣除了台灣人的台灣之外,台灣還應該能對中國的歷史發揮更大的貢獻。長期的分裂,對大陸不利,對台灣不利,對整個中國的歷史更不利。因此如何在不損害台灣人民利益的前提下,促使中國早日再度統一,是我輩有志青年無以旁貸的責任。」大哉!勇者智者之言也。

王永慶、張榮發、高清願的呼籲

如果不站在中華民族大義的立場來詮釋這個問題,則林毅夫成為一個狹隘意義上的「叛國者」也說得通,但是那些從狹隘意義上發言的人,將是一群十分可憐不知自己處在何種時空位置上,既無搞台獨的本事,也不願搞統一運動,他們剩下的只有個人權力欲的追求,以及被政客耍弄名詞,跟著起鬨毫無自立自主意識的可憐人。

至於從政權或政府的意義上來說,政府能做好事,也能做壞事,公民有不服從(Civildisobedience)的權利,公民自可衡量兩岸政府過去的政績,以及將來的可能表現而自願地抉擇。中共既已非「叛亂團體」,林毅夫也就不是什麼「投敵叛國」的繼續犯。否則在一九九一年五月一日以前的「資匪罪」,現在難道還是如此嗎?同樣地,兩岸三通也不再是「通匪」了,何必再以泛政治的冷戰思維,來評論或譴責今天的林毅夫?這是從法律關係來詮釋的,軍人也必須服從現在中華民國憲法「一個中國」的法律架構,不得逾份像潑婦罵街似的說人家「不忠不義不孝」。

一九七九年正是兩岸政府「不完全繼承」與「不完全喪失」統治權三十周年,兩岸主權共享,治權分屬的時代。經過三十年的檢驗,中華民國政府在民族問題上是失敗的,她退出聯合國,中美與中日等重要外交關係已斷,依靠冷戰結構苟活而已。在民權問題上,蔣經國政權依舊是威權統治,民主政治未見實施誠意。在民主問題上,國民黨政府因十大建設,提高人民生活水準,台灣躋進四小龍之一,外匯存底漸增,可謂成功。

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民族問題上則是成功的,她躋進聯合國五強之一,成為軍事戰略的重要大國,美國要聯合中共以制衡蘇聯,並已結盟解決越戰問題。在民權問題上則因文革剛結束,政治上正處「撥亂反正」的關頭,雖仍為獨裁政體,一時尚難實踐民主體制。在民生問題上,也因文革動亂,搞得民不聊生,開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前程似錦。

林毅夫面對上述兩岸政府的現況,看出一個國家必先在民族立場上有了成就,結束鴉片戰爭一百四十多年來帝國主義的侵略,才能繼續發展經濟,並以國防力量保障經濟果實;有了經濟成就才有進一步的政治體制改革,循序漸進,按部就班。林毅夫在一九七九年就已觀察到鄧小平這一改革開放的卓識遠見,十分不簡單,其膽識與能力令人敬佩得很。而台灣在一九七九年雖有經濟上的小成就,任何人一看便知這雖是台灣同胞的努力結果,但若無美國在冷戰結構上的支持,台灣的經濟也難有成就。即使台灣經濟有所成就,但若在民族主義立場上不能有所表現,最後將落得依附美、日強國,毫無國防實力以保障台灣的生存。不幸的是,自一九七九年以後二十多年來台灣的發展正是如此,尤其李登輝執政十二年,搞得台灣人早已四分五裂,軍隊流於不知為何而戰,為誰而戰?陳水扁上台兩年後,台灣的經濟與財政更加雪上加霜,每況愈下,前景暗淡。

台灣的經濟與財政,只有回到中國民族主義的立場,以中國人幫中國人的情懷,才有可能挽回頹勢,這也是王永慶、張榮發、高清願等企業大老一再呼籲「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的心理轉折過程。若由此觀點切入,則林毅夫愛台灣也愛中國的立場,以台灣人幫中國人發展經濟,將來中國人也會幫台灣人的思路,又與王永慶等企業大老有什麼不同呢?林毅夫只不過先走一步而已,難道台灣各政黨以及軍政要人,還要與大陸長期分裂下去嗎?這種對台灣不利的事,如果硬拗下去,豈是愛台灣之道嗎?

從以上中華民族的觀點,吾人分析兩岸都要結束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這兩種西方文明價值的內戰,以中國文明的價值特色,在實踐中創造中國的未來。其次,從中華民族的大系絡縮小範圍,以建國的系絡來看,兩岸已到了中國近百年建國運動中的最後關頭:要不要統一的問題。在一中原則下,林毅夫沒有叛國問題,在動員戡亂臨時條款廢止後,更無法律問題。若從國家系絡縮小範圍,從政權的系絡來看,兩岸政府各有勝負,不過台灣早已失去民族立場,已無力保障自己的政治和經濟的未來,林毅夫有選擇自由,正如莊子所謂:「竊鉤者誅,竊國者侯」,祇能以實用的角度作選擇的標準。

CIA收買了多少「叛徒」!

最後,再從政權的系絡縮小範圍,以軍事的觀點來看林毅夫事件。兩軍對峙好比不良少年械鬥,其中一方成員叛逃對方時,難免影響軍心士氣,叛逃的一方定會罵自己的成員不忠不孝不義,或王八蛋、臭雞蛋……等情緒之詞,而對方則歡迎叛逃者。雙方的表現都是本能的反應、低級的回應、庸俗的謾罵。這種情緒如果沒有光明正大的理論或理念作引導,將流於「怒而不威」,沒有威信可言,則「人皆犯之也」。反之,若有理論引導則「不怒而威」,自然不必罵人不忠不孝不義了,其自信心已讓他沉著穩定,勝券在握也。

林毅夫「叛逃」時的參謀總長是海軍上將宋長志。當時在蔣經國的領導下,雖然還有「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雄心壯志,但軍隊已經外強中乾,軍紀也產生嚴重的問題。從現在回想那時候的情景,後來發展的海軍尹清楓命案,以及拉法葉軍購案都與當時的軍紀敗壞有關。更駭人聽聞者,當時除了美國CIA早已控制台灣的核能發展,所謂張憲義叛逃案,在海軍已有效忠美國CIA的將軍作出「叛國」的行為。

曾任蔣經國機要及聯勤總司令的溫哈熊將軍在《溫哈熊先生訪問紀錄》這部書第二一二~二一三頁中如此談到:「經國先生後來年紀大了,身體不好,中央情報局駐台單位買通了我們這邊十個將官,都是宋總長知道的人物。……有位在中央情報局台北站工作的美籍華人還有點愛國心,調職返美後還寫了封信給經國先生,信中列明被收買那十幾人的資料,包括姓名、階級等等。……覺得這些人對國家的忠誠實在有問題,所以打算在他的權限範圍內提供我們資料。經國先生看完信後,又把這封信給當時的參謀總長宋長志看,宋一看大吃一驚,因為名單中多是海軍人士。……(經國先生)嘆了口氣說:『唉,這些人還不是為了那幾個錢嘛!』整個事件便低調處理了。」〔註一〕

由此可見,整個海軍腐化到什麼程度!為了那幾個錢可以出賣國家利益,那後來的尹清楓命案及拉法葉軍購案還不是為了幾個錢嘛!當林毅夫昔日部份陸軍官校同學及學生連隊幹部,聯名發表「林毅夫這個人」聲明時,指他背棄黃埔人「升官發財請走別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時,筆者只好感嘆,這批黃埔人好可憐喲!你們的長官有幾個人不想升官發財的?又有幾個人不貪生怕死的?你們昔日攻擊民進黨人是「三合一」的台獨份子,政權輪替後多少將領表現了「軟骨症」的「氣節」?升官發財與貪生怕死是人性的本能,有什麼不對?問題是「取之有道」與「捨生取義」是一更高的價值標準,糊裡糊塗不想升官發財,糊裡糊塗不貪生怕死,不知為何而戰,為誰而戰,講些沒有自主意志的話,豈不悲哉!

軍隊不知為何而戰,為誰而戰!其原因即缺乏理論基礎,三民主義不見了,反台獨的結果,卻讓台獨分子成為三軍最高統帥,無可奈何!最後祇好退而求其次,以保衛中華民國憲法為職志,卻對高層許許多多違反憲法的言論默默承受窩囊氣,可見軍隊的言論已失其威信,怒而不威的結果,只是逞口舌之快混日子而已,悲夫!沒人會認真當一回事的,這是軍隊的危機,也是國家的危機所在。

林毅夫返台事件,使筆者想起孔子在《論語.衛靈公篇》的一句話:「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說林毅夫貪生怕死或升官發財都是從小人小知的角度去詮釋,若沒有大智大勇,林毅夫不可能有今日的成就。對於君子的評價當以大關節來理解,也就是從中華民族與建國運動的大系絡來理解,不宜從政權與軍隊的小系絡來理解。

「以治助亂,其罪大。」

對於中華民國的國軍,筆者要引用八百多年前宋朝呂祖謙的一段話作為勉勵:「觀人之言,當考其所處之地,然後聽其所發之言。苟失身於篡逆之區,雖有忠言嘉謀,未免為助亂也。以亂助亂,其罪小;以治助亂,其罪大。」寄語湯曜明國防部長,你要以亂助亂?還是以治助亂?還是為了升官發財或貪生怕死,保持沉默是金為好呢?

林毅夫是大智大勇者,他看到中共在文革動亂十年後,中國將要崛起的蛛絲馬跡,所謂小小的、偶發的渾沌,即將演變為時代潮流的大趨勢,豈能小知哉!

中共如果仍像文革那樣亂搞,不知撥亂反正的話,那整個中華民族無救了,台灣的存在成為大陸同胞心之所向。相反的,如果台灣沒搞好,每況愈下,大陸卻愈來愈好,則大陸也就成為台灣同胞心之所向了。

君不見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台灣人到大陸已達二千萬人次,上海定居的台商有三十萬人之多,準備移民大陸的台胞成為美加、紐澳之外的第三選擇,已達百分之十。

這說明了祇要大陸當局反求諸己,力求上進,則不必一天到晚「寄希望於台灣同胞」自然會成為人心之所向。孟子:「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離婁篇上)荀子:「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失之己,反之人,豈不迂乎哉!」(榮辱篇)

中共不要一天到晚寄希望於台灣當局,沒希望後,又改為寄希望於台灣同胞。所謂「寄希望也者」,消極無所作為也就是無能也,「寄希望」也是一種自我中心,我對你錯,但我給你機會,希望你覺悟,否則鴿派垮了,鷹派攻打台灣,我也就無能為力。這些觀念都是把自己放在較高的位置,然後居高臨下,俯視大地的心態,缺乏平時互尊互重的精神,也是一廂情願,單向度的自我動,忽略台灣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台灣與大陸命運的糾纏不清,怎能高高在上以自我為中心呢?

因此,我們一方面看到中共拚命喊「寄希望於台灣同胞」的無能表現,另一方面又看到他們自大的口氣,如「台灣同胞要覺悟不要搞台獨啊!」「台灣人只能當國家副主席」;二○○一年十月上海APEC大會上訓斥台灣記者不應提「中共」兩字;還有當眾羞辱香港記者提問,如此這般的態度,不知民主風度為何物的領導人,還要寄希望於台灣同胞與他們統一成為一國,真是何其不智也夫!

在台灣也有這樣一種看法,寄希望於中共當局爭取來大陸台胞的認同、爭取台灣人才來歸、爭取台灣青年和知識分子、補強對台工作隊伍。這種看法亦非不可,但已預設一前提,即中國大陸現行的政治體制是不可以討論的,那是統一以後的工作,這是一種「直線思考」方式,也是和平統一工作的策略性思考,並未及於和平統一工作的大經大法。

在組織管理上,這種直線思考即「單圈學習」(Single-loopLearning)只能就手段、方式、策略獻策,但不能觸及政策方向和目標。然而,和平統一的大經大法即常道,其討論、修改則為非線性的思考即「雙圈學習」(Double-loopLearning)。中共對台政策的行銷策略不應停留在手段、方式上的單圈學習,而應提升到反求諸己,思考和平統一的常道或大原則。

管子曰:「君人者有道,霸王者有時」「夫欲用天下之權者,必先布德諸侯。是故先王有所取,有所與,有所詘,有所信,然後能用天下之權。」「明大數者,得人;審小計,失人。是故聖王卑禮以下天下之賢而王之,均分以釣天下之眾而臣之。故貴為天子,富有天下,而伐不謂貪者,其大計存也。」(霸言篇)莊子曰:「故聖人之用兵也,亡國而不失人心;利澤施乎萬世,不為愛人。」(大宗師篇)

與天下賢士共議中國最佳體制

筆者雖難以寄希望中共出現有聖人之道或有聖人之才者,但寄語中共領導人,和平統一之道有大計存焉否?能不能亡人之國而不失人心?富有天下而伐不謂貪?能不能卑禮以下天下之賢而王之?能不能布德台灣而有所取,有所與,有所詘,有所信(伸)?還是要一天到晚消極無為地寄希望於台灣同胞「覺悟」呢?一天到晚自以為是地教訓台灣同胞?有沒有展現實踐民主體制改革的誠意呢?政治體制改革若更為成功,台灣同胞歸向祖國大陸之心也就更加熾熱心切,難道統一以後,你們還要台灣同胞到大陸就業,接受那種形同六千萬人「綁架」十二億人口的一黨專政體制?為何不能放下權力、淡泊權力,與天下賢士共議中國現階段最佳的政治體制?還要怒氣沖沖教訓台灣人呢?

三年前的九二一台灣發生大地震,祖國大陸只撥了十萬美元救濟,如此大國卻如此小兒科,實在應該多讀老子「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的非線性思考,多多體會莊子聖人用兵之道,必須在和平統一的大是大非,大原則或大經大法上下功夫,才能擄獲台灣人的心。光靠中國民族主義是有時而窮,非統一之大計也。如何亡人之國而不失人心,絕非一天到晚寄希望於台灣同胞就能成就的,也不是以拉攏台灣人才到大陸就業那種雕蟲小技就能成事的。

〔註一〕《溫哈熊先生訪問紀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叢書六六,一九九七。
------------------------------------------------------------------------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wangc99&aid=6252368

 回應文章

江山改 : 七月七日夢醒時分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五大保證 請林毅夫返台
2012/04/03 01:01
五大保證: 人身安全, 依法偵查, 公開審判, 總統級禮遇, 律師推薦 ,

ㄧ.人身安全 在機場就由警察逮捕, 送軍檢收押, 安全由國防部負責, 絕無壞分子威脅.

二. 依法偵查. 南部地方軍事法院軍事檢察官.依法偵查. 所有法律都公開 .並可選任律師.
三. 公開審判. 由南部地方軍事法院法官組成審判庭. 依法辦理. 全程公開. 絕非暴民政治.
四 .總統級禮遇. 比照龜山扁. 無論在看守所. 或軍監.例如可有一坪空間.也可寫專欄.
五 .律師推薦 推薦ㄧ流軍法律師.至少十人. 可自選. 也可申請法律扶助.

這全都是依法應該之事 ,
而運用此宣揚法治與人權, 對中共殺傷力很大,
世界各國,也只有佩服!
不必用辭職等,無賴嘴臉,
要脅部屬違法!


江山改 : 七月七日夢醒時分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只見紅衛兵 不見法治 與人權
2012/04/01 21:58
網論本案, 笑話滿天, 不見真相,

ㄧ.林毅夫叛國嗎?

最權威是國防部, 發布ㄋ通揖令是 投敵罪:陸海空軍刑法第24條,
不是叛國罪:陸海空軍刑法第14-19條.
換言之: 有證據與權力的國防部, 並未認為林毅夫叛國, 而是投敵.

二. 林毅夫有罪嗎?

林毅夫案是偵查中, 並未進入審判 ,
但依無罪推定原則, 判決確定前, 林毅夫無罪,
不是罪犯,只是嫌疑人.

三.要林毅夫回來嗎?

林毅夫既然在通揖中,當然要設法捕獲, 交付審判,

四.高華柱表示,民國91年的行政院(民進黨執政)曾同意林毅夫返台奔喪,當年只有國防部反對,!?

國防部是行政院下屬. 如果反對. 只有辭職一條路.
但當時部長湯曜明.未辭職. 又幹ㄋ三年.
反對最大是: 台獨教父林濁水立委.
揚言裁掉國防部. 號召全國不當兵.
此案才轉彎. 一查就有/


五. 國防部反對林毅夫返台,理由何在?

國防部長高華柱表示:如林毅夫返台奔喪, 將辭職,
國防部已依法通揖, 不去抓,已失職,
人家送上門,來 不逮捕, 卻自己辭職逃跑,
是何道理? 像軍人嗎?
為何歷任國防部長, 要怕抓逃犯, 不惜辭職?
如果沒有隱情, 才怪!
何況,此已違陸海空軍刑法第19條.可判死刑,
預備或陰謀犯,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六.有其它做法嗎?
警察,檢,調抓逃犯,天天有, 口號是: 保證得到公平審判, 幫你找律師.
從來沒聽過 :犯人投案,我辭職!
這只有一種可能, 是共犯!

七, 林毅夫有國防部把柄?
當然有, 而且大到國防部長必須辭職逃跑,
這絕不能公開, 但猜得到:
ㄧ,國防部曾以失蹤, 死亡, 發給撫恤金, 再翻老案, 大家丟臉.
二.國防部證據不足, 未必能定罪,
因至今不知林毅夫如何到對岸?
如自己去與被綁架, 是完全不同,
如果中共出具被綁架證據(它們不無可能 )
那林毅夫變成國軍英雄!
情何以堪?

八.如是叛,共軍必大勝宣傳. 國軍必嚴辦 .
但雙方反應均異常!
林毅夫未入共軍,
反而讀書,甚至到美國得博士,
完全與叛與逃經驗法則不合.

小上尉 人生地不熟
何以能隻身敵兩岸?!
完全說不通!
除非,
擔任兩岸特使!

江山改 : 七月七日夢醒時分(hwangc99) 於 2012-04-02 09:45 回覆:
林毅夫叛逃30年 法界前輩:違法通緝
【聯合報╱記者林新輝/台北報導】2009.05.01
前台北地方法院院長胡致中投書給國民黨立委張顯耀,
批國防部九十一年十一月十五日對林毅夫發布通緝令,是「違法通緝」,
嚴重斲傷台灣民主法治招牌。

胡致中說,國防部應在維護法治及保障人權之前,面對現實,在法言法,撤銷對林毅夫的通緝。

張顯耀表示,前天傍晚,他已將胡致中的信交給國防部長陳肇敏;陳肇敏說,他非常重視胡的

林毅夫通緝撤銷 可望重大突破
【聯合報╱記者楊育欣、林新輝/台北報導】2009.05.06
備受關注的世界銀行副總裁林毅夫撤銷通緝案,可望有重大突破。
國民黨立委邱毅昨天表示,國防部認為兩岸情勢已朝和平穩定發展,為徹底解決林毅夫案,近期內將邀集司法院、國安會、法務部等相關部會召開跨部會議,研擬解決方案。

前台北地院院長胡致中、律師陳長文投書發表「林毅夫案」的法律見解,
邱毅說,法務部長王清峰也在電話中向他表示,她支持陳長文的法律觀點。

軍法司長許慶瑲昨天表達國防部最新立場。

第一、國防部是依「投敵罪」通緝林毅夫,而非「叛亂罪」通緝,
由於林毅夫目前具有中共全國人大代表身分,屬「繼續犯」,國防部在民國九十一年對他發布通緝,並無不法。

第二、軍法司透露,與林毅夫一樣有「投敵」犯行的還有四人,分別是黃植誠、李大維(前陸軍少校分隊長,駕機投共)、林賢順與王宜宏,
國防部認為要解決,就必須一體適用,以免外界批評為林毅夫量身訂做。

邱毅表示,許慶瑲在會中透露,國防部九十一年對林毅夫發布通緝,
但犯刑追訴期「起算」的時間點還沒有啟動,要等到林毅夫不具有中共全國人大代表那一刻「犯行消失」後,追訴期才開始計算。
六十八年就「投敵」的林毅夫,追訴期其實尚未開始計算。

邱毅轉述,軍法司也認為這會引起重大爭議,國防部決定將「犯行追訴期」納入跨部會議討論的重點,整合出共同接受的見解。


軍法危機
http://www.npf.org.tw/post/3/1991
江山改 : 七月七日夢醒時分(hwangc99) 於 2012-04-02 22:51 回覆:
指揮道德與軍法危機

長官自己必須守法, 服從命令,
才有指揮道德. 才能領導. 指揮.
否則軍不軍, 國難保!

看看專家評論.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憲政(析) 091-083 號
April 23, 2007
軍事審判制度的危機─從王宜宏及林毅夫案談起

憲政法制組助理研究員 呂啟元

壹、背景:
  最近,軍方決定以陸海空軍刑法第二十四條之「投敵罪」通緝甫逃亡大陸的軍官王宜宏及已逃亡大陸二十年的林毅夫。
由於動員戡勘亂時期已經終止,逃亡大陸是否屬於「投敵」,即引起爭議,誠值分析。

貳、分析
一、何謂敵人
  是否應以陸海空軍刑法之投敵罪通緝,其關鍵在於:「中國大陸是否為敵人」。

  在實際社會生活中,「敵人」當然隨時可能產生,陳總統和馬市長,在上一屆的台北市長選舉中,就互相是選舉上的「敵人」。
微風廣場和太平洋崇光百貨間,或多或少也可稱為生意上的「敵人」。
然而,在刑事法律的構成要件中,所謂的「敵人」這個概念,卻非軍事檢察官或國防部任何官員可以單方面的自由認定或宣告。

  從本質上來說,「敵人」是「描述性的構成要件要素」,必須有客觀的判斷基準,否則,不同的檢察官將可依自己的喜惡來認定是否為「敵人」,法律恐將成為私人任意操縱之工具。
一般而言,此一客觀標準,通常是指「政府是否公開宣布他方為敵人」,例如:宣戰、宣布為叛亂團體或交戰團體等。
此一「宣布」,可以透過法律,也可以透過行政命令,但無論如何,必須是法律行為。
只有如此,一般民眾在客觀上才有可能認知到對方是敵人,才負有不能利敵、投敵的義務;
即使在學術界,學者提倡的學理或學說中,對於「敵人」的認定,亦未有過於擴張解釋的。
例如,知名刑法學者蔡墩銘即認為,「敵人」的判斷基準有二,第一是「宣戰」,第二是雖未宣戰,但「事實上已發生戰鬥」。[1]
如果未宣戰、事實上未發生戰鬥,又無任何法律或命令足資顯示他方是敵人,即不能驟認其為「敵人」或「敵國」。
國家當然亦不能以「投敵罪」通緝或起訴犯罪嫌疑人。

  我國自民國八十年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後,已不再視中國大陸為「叛亂團體」,歷任也從未依憲法第三十八條對中國大陸宣戰,
而台海在近幾年中亦未發生戰役或戰爭狀態,則中國大陸自非「敵人」。[2]

二、是否為「敵人」,應有客觀標準
  是否為「敵人」,不能自由心證,必須有可資遵循的判斷標準。
如果照本案中軍事主任檢察官的說法,只要檢察官或法官認為「客觀上有謀我之事實」者,即可逕自認定他方為「敵人」,
則敵人之範圍將擴大到無以復加─日本謀我釣魚台之心眾人皆知,則日本豈非敵人?
菲律賓謀我南沙群島之心昭然若揭,則菲律賓也應是敵人?
美國圖我經濟上的利益至深,經常透過國內法,例如三○一條款要脅我國在對美貿易上就範,豈非也應認其屬敵人?
果真如此,「逃亡」到日本、美國、菲律賓,豈非均為投敵?
概念之不明確,將使得刑法的規範功能喪失,軍人將無法以客觀標準來判斷並避免自己的違法,與罪刑法定原則之精神有違。

  法律上既然有逃亡罪和投敵罪的區別,當然是希望能「對於不同的犯罪行為進行不同的對待」,如此始屬符合公平正義的要求。
否則,立法者只須規定「犯罪者處死刑」這麼一條刑罰條文就夠了,何必制定那麼多不同的條文來自尋煩惱?[3]

  如果我國仍在動員戡亂時期,或者曾以法律、行政命令、宣戰等公開宣示「大陸是敵人」,
則以「投敵罪」通緝王宜宏,尚屬妥當;
但現實並非如此,國家豈能恣意曲解法律,而以「投敵罪」通緝之?

  更有疑義的是林毅夫案!由於林毅夫的叛逃在當年是「公開的秘密」,
國防部在立法院對立法委員提出報告時,還曾公開表示將依軍事審判法第一百三十九條第一項第二款(時效已完成)將對林毅夫做出不起訴處分!
而今竟又以「偵察終結,確認林毅夫投敵」為由發布通緝,就法論法,顯失誠信,豈能無疑?
再者,由於陸海空軍刑法及軍事審判法甫經修正,基於「程序從新原則」及刑法「從新從輕原則」,我們也只能適用「現在有效」的法律。
換言之,當年林毅夫既被宣告失蹤、死亡,若我們今日以其尚存活作為「新事實、新證據」而追究其刑責,無疑是「發覺在離職離役後」,
依現行軍事審判法第五條第二項,軍事法院對他依法沒有審判權,且中國大陸既已非「敵人」,
依「從新從輕原則」,亦不構成「投敵罪」,豈能發布通緝?
最受質疑的是追訴權時效問題,依刑法第八十條規定,死刑、無期徒刑、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訴權時效為二十年,其自犯罪成立之日起算,
但犯罪行為有連續或繼續之狀態者,自行為終了之日起算(同條第二項)。
所謂犯罪行為繼續之狀態,係指犯罪之行為繼續者而言,若非犯罪行為繼續而僅犯罪狀態繼續,則不包括在內。
[4]換言之,林毅夫當年叛逃的行為完成後,追訴權時效即已開始進行,不會因為其叛逃的狀態繼續中而不開始進行。
則時效完成後,豈能再發布通緝?
綜上所述,「敵人」的認定,應有客觀明確的標準,不能恣意判斷。

參、結論
  對於「敵人」之定義,在刑法上應有客觀的標準,不容檢察官或法官恣意裁量,否則將陷民於罪,嚴重違背罪刑法定原則。
如果為了「從嚴處斷」、「宣示軍紀」,軍事檢察官即不顧客觀事實或法律明文,執意以「投敵罪」通緝王宜宏及林毅夫,
相信這種行為不但無法提振軍法威信,還會形成「軍法審判制度沒有司法獨立可言,它無視法律規定,只聽命於長官」的反宣傳!
對照近年來為了軍事審判獨立所為的改革努力,無疑是個極大的諷刺。
果真如此,吾人擔心,傳喚、通緝權恐將成為下一波被收回法院的強制處分權!

[1] 蔡墩銘,《刑法爭議問題研究》,台北:五南,民國八十八年,初版,頁四一二。
[2] 隋杜卿,憲政(評)091-444號,見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CL/091/CL-C-091-444.htm。
惟必須指出的是,在台海飛彈危機當時,兩岸或許可稱為「將交戰狀態」,而可視為敵人。
惟台海危機之後,既無「將交戰」之客觀情勢,兩岸即非敵人。
而從此一案例,則未來我國對於是否為「敵人」的判斷,似可增加「戰備提昇至何等級」此一標準。
[3] 對檢察官及法官而言,其主要的工作在於如何從類似的條文中找出正確的條文來適用,此即所謂認事用法。
任何事實均只有一條法律,將大大減輕司法官的負擔。然而,愈抽象的法律,將愈有害於罪刑法定原則關於法律明確性的要求,亦不符合分配的正義(不同的事物應為不同的對待)。
[4] 見二五年上字第一六七九號判例。

江山改 : 七月七日夢醒時分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給表兄李建興的信 林毅夫
2012/03/24 01:05
台灣人也要做中國的主人 一九八○年

建興兄:

臨別之際,未及問你將來在東京的地址,因此上封信僅以姑且試之的心情投寄,真沒想到竟能接到你的回音。轉眼離家已近一載,雖說男兒志在四方,不能眷念兒女私情,而忘卻肩上的責任;但是思鄉之情卻是隨著日月的增長而加深。捧讀來信之際,真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家書抵萬金」之心情。

回國以後,原想儘速給家裡捎個消息,但顧及親友的安全,故不敢莽撞從事。我的回國對台灣當局來說,當然是一件很難堪的事情,而我在台的知名度,更給了大陸一個很好的宣傳機會。但為了在台親友的安全,經我的要求,組織終於同意,只要台灣當局不對我的家屬和親友採取迫害行動,這邊也就不以我的回國做文章。

在大陸這段時間,經組織的安排,我參觀了許多地方,雖然總的來說,大陸在經濟建設方面還相當落後,人民的生活水準也還很低,但基本上每個人是可以吃得飽、穿得暖的,這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上,不能不說是一項突出的成就。在社會主義建設上,中國應該有更高的成就,但是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混亂,使整個中國的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現在中國從上到下正在實事求是地檢討建國三十年來的經驗,從中吸取教訓,以便為現代化的中國之建設而努力。自從四人幫倒台以後,整個大陸正在以一個飛躍的速度向前進步,人民充滿朝氣和信心。我深深地相信,中華民族是有希望、有前途的。而做為一個中國人,是值得驕傲,是可以抬頭挺胸昂立於世界之上的。

基於對歷史的癖好,我特地去參觀了許多名勝古蹟,但是長城的雄壯,故宮的華麗,並沒有在我心裡留下多少深刻的印象。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是,戰國時代,秦李冰父子在成都所築的都江堰。由於都江堰,使四川成為天府之國,而始建迄今已近三千年,但是它還在惠及眾生。當我站在江邊,聽那滔滔的水聲,真讓我有大丈夫若不像李冰父子為後世子孫千萬年之幸福,貢獻一己之力量,實有愧此生之嘆!

台灣的未來,現在正處於十字路口,長期維持那種妾身未明的身份,對台灣一千七百萬同胞來說,並非終久之計。因此何去何從,我輩應當發揮應盡的影響力。正如你來信所說,台灣不該獨立,更不應該再次淪為次殖民地。那麼台灣到底應該往何處去,這個問題長久以來,一直是我心中思索的主題。基於對文化、歷史、政治、經濟和軍事的認識,我覺得回歸祖國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最佳的選擇方案。做為一個台灣人,我深愛這塊生我、養我的地方,我願為它的繁榮、幸福奉獻一生的精力;但是做為一個中國人,我覺得台灣除了是台灣人的台灣之外,台灣還應該能對中國的歷史發揮更大的貢獻。長期的分裂,對大陸不利,對台灣不利,對整個中國的歷史更不利。因此如何在不損害台灣人民利益的前提下,促使中國早日再度統一,是我輩有志青年無以旁貸的責任。現在大陸對台灣這三十年來在經濟、社會、文化建設上的成就,是充分肯定的;而大陸在提出和平統一台灣政策的同時,也再三保證,尊重台灣現行的狀況和現行制度,不使台灣人民蒙受損失,不改變台灣人民的生活方式。而從我所接觸中,感覺到大陸當局是充滿誠意的。

當然如何才能不降低台灣人民的生活水準,不改變台灣人民的生活方式,是一件非常複雜的問題,而我覺得將來台灣統一以後,最主要的工作還是經濟方面;因此目前我準備再以三年的時間,對經濟理論問題再好好下一番功夫。在台灣我雖也曾是被吹捧的對象,可是國民黨對我只是利用,而不是真正的培養;現在這邊則是真正重視我,培養我。目前我的生活除了偶感單調寂寞外,一切都令人非常滿意。

上次在佳佳餐廳,我原有意將雲英、小龍、小麟託你照顧,而如今你也已經離開台灣。雲英一個女子要撫養二個孩子,其艱辛可想而知。小龍已經三歲,正是最需要父親的時候,但卻只能和他母親相依為命。小麟出生,連跟父親見面的機會都沒有。我母多病,我未能盡人子應有之孝道,對於他們我實在有說不盡的抱歉,但望團圓之日早日來臨。對雲英請代我多鼓勵他。也請你轉告大哥大嫂,要他們對家庭多負點責任,將來我會十倍、百倍奉還。雲英的生日是二月十六日,我母親是農曆五月份生的,我父親是農曆八月七日生,小麟應是陽曆八月五日左右生的吧?小龍則是十二月十二日生日,這些日子若方便,請代我向他們送些禮物,我和雲英之間有個小名叫「方方」,在禮物上寫上這個名字,她就會了解的。

目前我唯一能聯繫的親人就是你,但是你也應該特別小心,不要給國民黨當局抓到任何把柄,免得惹來一身麻煩。消息最好採用口傳,以免留下痕跡。現在你大概忙著準備四月份的考試吧!等考完試再進一步聯繫。請代我向建成兄嫂問好。最後,我們台灣人應有一個志氣,不但要做台灣的主人,而且要做中國的主人,讓我們為中國的統一、富強而努力吧!

弟毅夫敬上
江山改 : 七月七日夢醒時分(hwangc99) 於 2012-03-24 01:08 回覆:
海峽評論》139雜誌社2002 07


毅夫返台風波啟示錄
曾健民(台灣社會科學研究會會長)

林毅夫返台奔喪的消息,於五月三十日經媒體大量報導後,頓時成為全社會關注和議論的焦點。當天,民進黨政權也釋出了善意的訊息。行政院長游錫坤說,將努力依「人道精神」去處理;法務部長陳定南則說,林毅夫二十三年前投奔大陸之事已「超過法律追訴期」;獨派代表性立委蔡同榮也為文呼籲,要「打破黑名單」思維,依「人道精神」讓林毅夫返台;《中國時報》甚至以頭條新聞報導,「林毅夫可望周六返台奔喪」。雖然,另一面,總統府秘書長陳師孟也說,林對當年「叛逃」之事應做「交代」並「道歉」;獨派立委林濁水嚴詞表示,林所犯的是「叛國罪刑」,應「司法起訴」這樣的強硬主張;但是全體來看,的確一時充滿著善意的氣氛和樂觀的期待。

然而,不過兩天,到了六月一日,整個善意的氣氛完全翻轉成肅殺的撻伐聲,「叛國」、「軍法偵辦」、甚至「究辦賣國賊」的大黑字也赫然出現在獨派的《自由時報》上。民進黨政權也馬上變臉,假惺惺地宣稱「人道放行,軍法偵辦」,蔡同榮也改口說,要求國防部「一定要查辦當年林毅夫的犯行」,撇清他先前的「打破黑名單」說;接著,隨著軍方「嚴辦林毅夫,鞏固國軍心防」的高分貝主調,民、親、國、台聯四黨不分朝野黨派,統統加入聲討林毅夫的行列。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批評道,這不是「人道」問題,而是「國家安全」問題,並指出當年蔣經國的「講話」,說要加強「敵我意識」,要正視「為何而戰」;同時,民進黨立委們也異口同聲聲討林是「叛國」、要「軍法偵辦」、應向「台灣」道歉;而台聯在李登輝表態之後,也拉高分貝叫囂,指林「不忠、不孝、不義……下飛機立即收押禁見」;更嘲諷的是,民進黨立委藍美津等和新黨議員金介壽竟然也不約而同地強烈表達:若林敢返台,將到機場拒絕林進入「國門」,出現了所謂「統獨一家」的奇景。最後,六月四日,以國防部長湯曜明在立法院的「叛國」、「不忠不義」、「不齒」、「追討撫卹金」的厲聲指罵,達到最高潮。

一時之間,二十年前的反動思維、反共愛國主義統統出籠,舊用語、舊口號大家琅琅上口,《包青天》連續劇中的「開鋤」封建思想也紛紛抬頭,時光恍若「倒帶」到一九七○年的「反共歇斯底裡」的年代。特別讓人想起,七○年代末的「疾風事件」,當年在極端化的「反共有理」論下,任何「異議」者都被無限上綱成「共匪」,被打成「叛亂」。這,部分的民進黨諸公當記憶猶新,而憑良心說,國、親、民、台聯、新五黨中的許多人,當年著實也處於這「共犯結構」之中。

就這樣,不出兩天,林毅夫返台案情勢急轉直下,由紅轉成一片漆黑。怪不得,六月四日《中國時報》社論,匆匆以《迷亂的政治神經》為題,修正五月三十日社論《台灣政治神經在轉變的徵兆》的過度樂觀論,高嘆「原來台灣的政治神經是如此錯亂」!的確,是如此「錯亂」!平時的朝野惡鬥、所謂「統獨」的混戰,忽然像假的一般,全都不見了;瞬時間,官軍民一體、「朝野」一致、「統獨」一家,全都像被國民黨的舊「法統」、反共戒嚴思維陰魂附體一樣,眾口一聲「叛國」、「軍法偵辦」、「敵我意識」、「為何而戰」……,彷彿又回到「反共動員戡亂時期」,真不知今夕何夕?

一、朝野、統獨總錯亂

這種思維與言辭,與今天誇誇議論「全球化」,開口閉口「後現代」,「民族主義」往往被嗤之以鼻的台灣文化知識的現實,形成太大的落差;漢賊不兩立、忠君愛國,也與今天電腦網路、檳榔西施、電子花車、偷拍、情色、瘦身、同志……等百無禁忌無奇不有的台灣現實生活,形成強烈的對比。敵我意識、叛國,更與兩岸每年數百億美元的經貿關係、數百萬人的來往交流、龐大的台灣資金人才在大陸的活動,以及絡驛不絕的政商往來,正炒熱的三通議題……等兩岸緊密的現實,有太大的乖離。總之,在在都與台灣的現實、兩岸關係的現實,有巨大的矛盾扞格,因而形成了荒謬、錯亂的現象,此其一。

另外,便是台灣兩大政治派別,在這次風波的錯亂表現了。以前曾高舉終結中華民國老法統的旗號,鼓吹建立新而獨立的國家,而被視為「叛國」、「叛亂」的獨派政黨,執政後,竟然也傳承了中華民國的老法統,用戒嚴時期的思維,拿國民黨政權曾加在他們頭上的「叛國」、「軍法偵辦」、「國家安全」的政治枷鎖,來對付林毅夫返台事件,這和平時開口「民主」,閉口「人權」完全兩樣,暴露出右翼法西斯的面目。雖然,少數幾位位居高位的獨派人士,為了突破兩岸僵局,建立溝通管道,或為了同鄉情誼,曾極力運作,想用「人道精神」的說詞,製造輿論,使林毅夫得以返台奔喪。然而,一旦碰上了強力反彈,便紛紛改口,退縮原地,顯見「人道」也者,僅是謀略。

而國、親二黨,包括被媒體封為「統派」的其他流派,在這次風波中,也完全顛覆了「統派」的表象,不但指罵林毅夫為「叛國」,要捉拿他「軍法究辦」,還聲嘶力竭地高喊要重視「國家安全」,建立「敵我意識」、鞏固「國軍心防」、要知道「為何而戰」,完全暴露出失去政權以前,五十年間以反共反大陸為其天職,製造和維持兩岸敵我對峙關係的老意識型態和本質。怪不得,獨派的宜蘭縣長劉守成會嘲笑說:「統派竟比獨派更敵視大陸。」但這決不僅是嘲笑,而是一個嚴肅的事實。

有報紙評說:「統的比獨的更獨,獨的比統的更統」,統獨易位,統獨本是一家。此說雖不盡準確,倒也指出了風波中,朝野政黨錯亂的特徵。

有人說,這次的風波打破了統獨的界線和其虛構成分。本來,今天大家觀念中的「統獨」,都是台灣媒體形塑出來的,是被扭曲被僵化的觀點;這個「統獨」,只是島內的政治勢力在爭奪政治資源中,作為政治商品的區隔,也就是商標戰中,被賦予的意義,「統」不是真「統」,只是「反獨」而已;「獨」也不是真「獨」只是反「反獨」的「統」而已,兩者在兩岸關係上,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誇張點說,有它本質的類似性,根本沒有真正的「統」,都是以製造和維持兩岸分離、隔離、對峙的格局獲得其政治利權,只不過一個是高舉法統的中華民國,另一個是高舉建立「新而獨立」的國家。現在暫時在「愛台」的霸權意識下共同維持「中華民國」,在這樣的框框中進行虛情假意的「統獨」混戰。

因此,島內所謂的「統獨」本來就有很大的虛假成分,只不過這次的風波,暴露了所謂「統獨」的真面目,把被扭曲的扳回來,錯亂的回到原貌而已。

風波中,朝野政黨忽然全退化到二十年前,反共軍事戒嚴期的政治水平,一時間,舊黨國幽靈似乎又回到人間。荒謬的是,政治高官中不乏當年的「叛亂」者、「黑名單」、刺蔣刺謝者(當年,依黨國法統的法律,他們與林毅夫相同,全都是「叛國」者該「軍法究辦」),並且仍掛著「台獨黨綱」的獨派執政黨,今天居然以當年曾判他們為「叛國」者的反共戒嚴的價值、法律、用語來指罵林毅夫為「叛國」者,如果打個不盡貼切的比方,就像小偷忽然用警官的口氣指別人是小偷一樣。這是最荒謬、倒錯的現象,透露出令人深思的問題。

而,這次反彈最激烈、跳到政治舞台,並間接使政黨、輿論、社會呈現一面倒現象的,是軍方的力量。他們以林毅夫返台將打擊軍隊士氣、不知「為誰而戰」,妨害「國家安全」,有損軍人「武德」等理由,強烈地反對。並以黃埔軍魂、忠烈祠英靈自況,以愛國、堅定「國家認同」,譴責林毅夫「叛國」。然而,反諷的是,前不久國安局高幹潘希賢、劉冠軍的叛逃和洩密案,就不動搖軍心?不妨害「國家安全」?尹清楓命案、拉法葉艦乃至幻象機採購弊案,就不損軍人「武德」?還有十數年來,曾是國權象徵的蔣家不斷地被羞辱,黃埔子弟,忠烈祠軍魂那裡去了?在中華民國體制下,出現以追求建立新而獨立的國家為目標的台獨政府和總統,軍人的五大信念「主義、領袖、國家……」不動搖嗎?要效忠「國家」呢?「領袖」呢?「主義」呢?要以過去的軍法來偵辦林毅夫,怎不一併再用軍法偵辦當年的「叛亂」?上述例子,每一件都比林毅夫返台所造成的打擊「軍人士氣」還大得多,為什麼獨把林毅夫返台事件無限上綱,大事撻伐呢?對照之下,也讓人「錯亂」。過去的每件事,都沒有引起軍方強烈的反彈嗎?為什麼這次林毅夫申請返台,軍方的反彈會這麼大,還影響了輿論、政治風向,更跳上了議事殿堂?事有蹊蹺,反映了台灣的政治現狀,出現了一些「質」的變化。除了錯亂之外,更值得深思、辨析。

至於國親二黨,本來就代表著絕大部分舊國家機器的人與意識形態(當然包括了軍方及其眷屬),實際上,這二黨的立場相當程度代表了軍方的立場,也強烈地反映了舊國家機器的意識型態,這本是當然的,不足為奇。只是失去執政權的這兩年,被錯認的「統」派的假面,全部摘下了。好不容易樹立起來的在「野」的角色,一夕之間暴露了改不掉的在「朝」的面目。

二、害怕林毅夫的「統派」形象

這幕風波鬧劇,前後雖然不足一個星期,但強烈地衝擊著每一個人的感情和思考,搖撼著每一個人的價值觀和認同感,因為它觸及台灣社會最核心、尖銳的問題,暴露了台灣問題最荒謬的本質。因為牽連到台灣的國家論、社會歷史、社會意識、兩岸關係、現實的權力結構與互動……等等複雜而矛盾的關係,因此更使人錯亂,許多人仍陷於理不清頭緒的狀況。

怎樣看這問題,在錯誤中找出它的本質,是當前緊急且重要的課題。

為什麼區區一個林毅夫返台之事,會引起全島上下這麼大的錯亂呢?因為它負載著台灣社會過去五十多年來最根本的複合矛盾以及牽涉到台灣未來出路的走向問題。怎樣看待二十三年前林毅夫的決然行動?「叛國」?或反國民黨威權的理想主義者?怎樣看待宜蘭人林毅夫現在在中國的名位?是傑出的經濟學者,蘭陽的光榮?或是中共政協委員的「台奸」?這兩者之間立場的選擇,關聯到否定或認可過去的黨國戒嚴體制,要揚棄或承繼過去的價值認同;更關係到,贊不贊同林毅夫在奔往大陸後第二年(一九八○)寫給表兄信中的理想精神,信中說:

「我覺得台灣除了是台灣人的台灣之外,台灣還應該能對中國的歷史發揮更大的貢獻。長期的分裂,對大陸不利,對台灣不利,對整個中國的歷史更不利。因此如何在不損害台灣人民利益的前提下,促使中國早日再度統一,是我輩有志青年無以旁貸的責任。」

這是一個真正的台灣人「統派」的心聲。是對台灣未來根本走向的明確表白。

獨派當然抵死反對,被媒體封稱為「統派」的國親新三黨,表面上主張國家統一,但這統一是統一在國民黨的老「法統」之下,歷史證明這種「統一」,連在台灣島內都無法實現,還喪失了政權,已被拋在時代後面,如今還堅持這樣的「統」,只想作台灣島內的「統」派,從未真心想作一個全中國的「統派」,當然,他們是懼怕像林毅夫這種台灣人的真正「統派」的。

因此,林毅夫已超越了林毅夫具體的個人,而成了台灣最尖銳的政治符號。它代表著衝破兩岸險惡的分離與對峙的高牆,赤誠地追求民族和解,和平統一的高大形象。

當然,以製造並維持兩岸隔離的對峙的局面,來維繫島內既得利益的權力集團,是抵死反對的。它包括今日的黨、政、軍、經濟、文化各方力量。

答案已很清楚了,在林毅夫返台風波中,軍官民一體、朝野一致、統獨一家,全都倒退到二十年前,以反共戒嚴思維,指罵林毅夫「叛國」,要「軍法究辦」,嚇阻林毅夫返台的表現,只不過是表象,害怕林毅夫真返台所帶來的政治符號、政治價值,真正的統派形象,才是它的本質。

三、不寒而慄

今日的台灣,在「愛台」、「去中國」的霸權意識下,一切封建的、保守的、貪婪的都被合理化;高喊「國家安全」、「敵我意識」的右翼愛國主義,當然也是「愛台」、「去中國」的霸權意識所樂見的;因為,不管是反共、反大陸、反中國,都有利於強化「台灣人意識」,築構新的「敵我意識」。

君不見!

在湯曜明在議事殿堂指罵林毅夫,和林毅夫長跪北大靈堂的強烈對比畫面,還縈繞在腦際的當日,也成立了「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業務會報」的組織,游錫坤說要:「加強心防建設,提升憂患意識,不為中共統戰迷惑」。隔日中午,又舉行了全島防空演習,尖銳刺耳的警報聲,好像警告全民要強化「敵我意識」,不要受「中共統戰迷惑」。

再加上,最近獨派政權,正擬推出「大眾傳播法」、「全民指紋法」、「忠誠調查」……等等,強化國家統制的法西斯措施。使人感覺到,一個以「愛台」為霸權意識的新而對立的「國家」正在上升……。使人不寒而慄!

二○○二年六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