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對於"策略"的觀點
2010/12/21 07:57:20瀏覽255|回應0|推薦2
 一個企業的良善營運發展端耐於明晰的策略。基本上,吾人可將企業定為從「競爭優勢」的形成為「生存利基」;有了「生存利基」可以吸引資源投入「資源投入」;透過「資源投入」的有效執行產生「經營活動」;集合所有「經營活動」之強化則可回饋於「競爭優勢」。此循環又源源不斷,將企業推進更高境界,然而重要的是策略在企業循環中所扮演的角色。若仔細的探究可知策略對「競爭優勢」的功能在於建立,使企業有了營運能耐;而有了「生存利基」就必須透過策略加以界定,將範圍清楚;一旦「資源投入」時,就需要策略的指導不亂方寸;在「經營活動」時,策略的推動可讓企業促進發展。

 

    故而,策略是為達到企業目標所採用的行動方向與準則,也是企業推動營運的基本方向。吾人都瞭解經營乃是做對的事情,管理則是把事情做對,其間的差異在於經營為企業開道,而管理則為企業撐舵,故此企業的經營與管理皆是引導企業成功的必要作為,經營重策略,管理重方法。基於此,策略可從三個基本構面架構之,為營運範疇的界定與調整、核心資源的創造與累積、事業網絡的建構與強化。此三大構面可以協助吾輩清楚勾勒出企業的圖象。

 

    從實務觀之,市場上是一種彼此基於本身條件能力生存發展,所以「執著」就是促成企業努力以赴的基本動力;而在企業彼此競爭合作中,多少也懷著「算計」,所謂人不自私則天誅地滅的概念,從亞當史密斯的<<國富論>>也說明了每個人都是追求自利的﹗企業亦然,在「算計」中達成企業目標;另外,因為環境難測,所以「命定」就說明了企業在市場上的無法預知性。以「執著」、「算計」、「命定」的邏輯檢討企業,此執著於理想、精於算計、接受命運的安排可說是企業經營的重要原則,更是策略思維的本質。

     從理論軸線來看,資源基礎理論就是符合「執著」;交易成本理論就是植基於「算計」,於是有了企業的價值概念、效率化、與賽局理論模式;再資源基礎理論與交易成本理論重疊了市場統治原則;而企業生命生態邏輯則表現了「命定」;因為企業生命有限,然資源無限,則互依互賴;在交易成本理論與企業生命生態邏輯的衝擊下,市場風險性以及市場結構論因應而生,有了產業組織理論。這些都是不同風貌,企業因多異性也有了策略的多樣化。

 

    將實務與理論相互配置,吾人從歸納、整合到運用,發現思考策略邏輯的架構,或許可以提供產業與學術研究者參考之!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angchienyuan&aid=47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