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1/24 17:24:36瀏覽944|回應0|推薦3 | |
從大歷史 (Macro History) 角度進行歷史觀察與解說,進而圍繞著資本主義的議題進行大歷史的研究,就是本書的特色。當然,吾輩在探索黃仁宇這位宏觀學者思維脈絡之餘,無不稱呼其對歷史的判斷有相當的準確。正如余英時所述之本書以<<資本主義與21世紀>>為書名,其命題自然是預期資本主義在下一個世紀將可能與整個中國發生聯繫。果不其然,新近之著<<北京說了算?>>的作者斯蒂芬.哈爾,研究的領域包括美國外交政策、英美外交關係、與當代國際安全問題。同時他也是華盛頓智庫尼克森中心(The Nixon Center)的傑出研究員,述及了相關當重要的北京共識,更談及國家資本主義的現象與概念在中國彰顯了。 在架構上,黃仁宇試圖先將問題的重心定位,就是以中國為本位的考慮。次者,依循著歷史的推演,從威尼斯、荷蘭、英國,才有資本主義思想體系之形成;然後思想傳播到美國、日本、德國;以及法國的大革命、俄國的十月革命、以及中國的長期革命。基本上,吾輩可端倪資本主義的發展乃在冒險與投機之精神,此可從亞當斯密斯的<<國富論>>就可明證。而宗教的革命以及文藝之復興更是賦予資本主義的蓬勃發展到萬馬奔騰。 本書認為資本主義的特性上,具有資金的廣泛流通 (Wide extension of credit),剩餘資本透過私人貸款的方式,彼此往來;技術上之支持因素通盤使用 (pooling of service facilities),如交通通信、律師事務及保險業務等,因此各企業活動範圍又超過本身之能力所及等的性格。而在農業社會轉入工商業社會時,會有許多格格不入的情況,這些乃是兩者的上、中、下層組織的結構有所不同的緣故。其中,上層是統治階層必須在國家範圍內統一且有效統治;下層則為傳統勢力必須能接受上層的統治,並且讓上層有經營管理,收稅統治,並在數目字管理上的可能性中;下層乃是尊重商業的法律必須建立,確保人民的生命、財產權利,讓商業廣泛展開。 雖然採用大歷史的角度,但是黃仁宇不願意將歷史以很武斷的方式,清楚的講出其想法,反覆環繞歷史逐步釐清,但最後並沒有相歷史事實與巨觀概念融合,直接和盤托出。從中國的歷程而言,始於戰亂,則有統領軍閥,藉由對日抗戰,創造了一個符合工商業體制的高層結構;次者,毛澤東利用土地改革,藉由國共內戰,創造了一個億萬小農平齊的底層結構,在社會主義的架構下,逐漸有鳥籠經濟的雛型;而後期發展則是透過沿海城市改革開放,讓人類追求利潤的動機,結合知識學習,形成工商業與資本導向的社會結構。如果從邏輯上來看,這階段性的發展無異是上、中、下層組織的結構的模式翻版。 從 追尋遠古西方的發展動力到探索近代中國問題的根源就是本書的主要宗旨。雖然西方的資本主義是完成符合東方色彩。吾輩仰望這為偉大歷史家之時,諾貝爾經濟獎得主海耶克更是以強調無論是市場,一切文明秩序的出現和發展也不只如此。看來,資本主義的遍地開花是必然之勢!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