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創意由於空間寬廣,創新有賴市場擠壓
2010/10/10 06:53:47瀏覽162|回應0|推薦2
去年由財信出版社翻譯成中文版<持久創新>>之原書作者蘭登●斯里斯來台演講。筆者有幸接獲贈書於事前閱讀,對於其內容與思維有些許的探索,也稍為的瞭解作者為何在過去談第四代研發的管理知識、技術與創新後,進一步地談持久創新( Permanent innovation)概念,其脈絡是有可尋的。

 

  事實上,創新議題成為產業社會與人文社會處於知識經濟時代下最重要的議題。過去有熊彼得的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資源配置創新到組織創新等。這位市場經濟學家企圖提出經濟學上對創新最有名的詮釋,亦就是把原來的生產要素重新組合,改變其產業功能,以滿足市場需求,從而創造利潤。此種貢獻在於循環軌道自發性而又不連續的變遷,是均衡的擾亂,永遠的改變並移動既有的均衡狀態。

 

  當然,另一知名的創新學派專家克里斯汀更具體的闡述破壞創新理論,意指發展成熟的企業,享受獲利的成果之餘,僅思改善現有產品來維繫既有的顧客,致創新力減低,給不成熟、但有創意的小型對手可趁之機,終因改善現有產品進展有限,不敵小型新秀的爆發力而敗退。克里斯汀更認為市場上的在位廠商,較精於改善既有產品性能的延續性創新;而市場新進者則善用破壞性創新策略,以價格低廉、性能較差(但足夠使用)的產品,爭取在位廠商的低階顧客,待技術進步、逐漸提高產品性能後,便能以低價優勢席捲高階市場,一舉取代舊產品。

 

有別於克里斯汀的看法,蘭登●斯里斯則以為企業應該創造持久創新的文化,其強調創新視為策略、方法以及習慣,所以是價值與組織調適的結果。此印證哲學大師亞里斯多得說:「卓越不是因為行動,而是因為習慣」。

 

在此,筆者試著分析幾位創新大師思路發展,不難發現創意是來自於如創意匪類( creative Deviants) ,在組織中有極度空間與思維,藉此可以源泉不止。然創新就是「因改變而更好,從而創造利潤」,它包含幾個要素:是為了追求更好而改變,而不是為改變而改變;改變的結果必須是更好,沒有更好就不是創新;最終的效益是創造利潤,也就是說創新的原始動力是利潤,它是市場導向的。誠如奇異執行長傑克●威爾許認為當市場的變化超過組織的變化,結果是可預見的!故而,若沒有市場動態是企業無法成長。所以筆者以為創意由於空間寬廣,創新有則賴市場擠壓。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angchienyuan&aid=4485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