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軍火工業
2013/02/04 21:51:14瀏覽109|回應0|推薦1

中國的導彈製造部門向來被視為國家軍工產業的核心部門。最近幾十年,中國研發和生產了大批導彈系統,其中有一些具備了同西方國家的先進系統一爭高下的能力;未來十年內,在主要軍事強國列裝新一代導彈系統之際,中國有能力將本國的導彈製造水準達到美俄一級。

 

借助高效的生產組織工作、撥款保證及獲取外國同行科技成果的能力,中國導彈製造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同時,由於導彈製造和生產的技術不斷完善,尤其是最近20年,中國導彈製造業在現代化空軍和海軍武器系統方面水準有了顯著提升。根據近十年來中國的軍事學說及軍隊的戰役規劃,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的使用在作戰行動中將發揮關鍵作用。中國的導彈製造部門向來被視為國家軍工產業的核心部門,其科研與生產能力是比較和評估整個中國軍工製造業的基礎。最近幾十年,中國導彈製造部門研發和生產了大批導彈系統,其中有一些具備了同西方國家的先進系統一爭高下的能力。 

美國宣佈中國測試了其新型“東風”-41多彈頭洲際彈道導彈。這次試射令西方軍事分析家深感意外。如果說,此前中國擁有的只是單彈頭洲際彈道導彈,那現在作為對美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研製計劃的回應,中國軍隊的核遏制武庫中出現了一種能夠攜帶多個分導彈頭的導彈。美國戰略之頁網站稱,中國“東風”-41可攜帶310個彈頭,也是中國唯一能夠覆蓋美國全境的導彈。

 

美媒稱,“東風”-31導彈17年前就投入現役,是中國第一種使用固體燃料的洲際彈道導彈(射程超過8000公里),相當於美國重30噸的“民兵”-1導彈(1962年服役,射程9900公里)。“東風”-31導彈重約41噸,長20,直徑2.25。該導彈可在潛艇、地面發射井,以及移動發射車上使用。後來的改進型“東風”-31A導彈攜帶的彈頭更多,射程更遠(最遠為1.2萬公里,可覆蓋美國大部分領土)。同一系列的“東風”-21導彈是中國在1999年國慶閱兵式上首次展示的,目前服役的超過100枚。許多導彈攜帶非核彈頭。這種導彈的射程超過1800公里,可攜帶一枚爆炸當量達30萬噸的核彈頭。該導彈由兩級火箭組成,重15噸,固體燃料。從西藏發射的“東風”-21導彈可到達印度大部分主要目標。

 

還有一種從潛艇發射的“巨浪”-2潛射彈道導彈。這種導彈問題很多,而攜帶它們的彈道導彈戰略核潛艇也有很多問題。42噸重的“巨浪”-2導彈射程為8000公里。如果從在夏威夷或阿拉斯加附近海域執行巡航任務的094型戰略導彈核潛艇上發射,這種導彈可使中國瞄準美國全境的目標。

 

中國龐大的導彈家族創立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那時主要是用蘇聯的導彈技術。80年代初,中國開始生產自己的導彈,但在很大程度上用的是以色列和法國的技術。90年代起,在導彈製造領域向中國提供導彈、相關材料和設備、轉讓技術及提供技術協助的主要是俄羅斯。俄羅斯向中國出售了空對空導彈、地對空導彈和反艦巡航導彈,並為中國這類導彈及反雷達導彈與巡航導彈的研發與生產提供技術協助。

長期以來,中國導彈製造業的專家在如何把外國的導彈系統、設備及儀器和技術用於本國的研究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中國公司利用購買外國技術來提高自身導彈生產能力也受到三大因素的制約。

 

第一,掌握外國技術是一個非常複雜和長期的過程,從外國相應導彈技術在中國的出現到這種技術實際應用並進行批量生產之間,存在著很大的時間差。因此,當中國完全掌握了所獲得的導彈技術,並極其成功地製造出導彈成品後,這些導彈很可能已經過時了。

第二,外國及這些國家的公司有可能拒絕向中國轉讓最尖端的技術。例如,儘管以色列向中國提供了自己的“蟒蛇”-3空對空導彈生產技術,但卻拒絕轉讓更先進的“蟒蛇”-4導彈生產技術。這種制約因素對中國也有可能成為尖銳的問題,最新專題

中國航母從這裏啟航  中國航母從這裏啟航”,實現航母“零”突破的中國海軍也開始了新航程:兵力結構、作戰樣式等能力均需從“ 相關新聞

港股3連跌後還會跟隨A股下跌嗎? 股市新低 誰的勝利? 滬指重回1時代 A股能否龍翹尾? 駁中國向哈馬斯提供WS-1E火箭彈說 因為俄羅斯現代化導彈系統研發速度在冷戰和蘇聯解體後大大降低,而正是俄羅斯被認為是中國現代化導彈技術的主要供應者。

第三,美國多半將繼續向其他西方國家施加越來越大的壓力,以迫使它們限制向中國供應武器。

即便導彈製造業的撥款大幅增加,中國近期成為世界導彈製造技術領先者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但與先進國家的差距也在逐漸消除。俄媒稱,在主要軍事強國列裝新一代導彈系統之際,中國有能力在這個十年的末期使本國導彈製造水準達到世界上一些主要國家同類部門的發展水準。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sr123&aid=7280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