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6/16 16:41:25瀏覽279|回應0|推薦1 | |
我問墨瑞,他會不會可憐自己。 「有時候早上起來會,」他說:「我那時候會悲傷。 我摸摸自己身體,動動手指手臂, 動動我還能動的部位,為我失去的東西悲傷。 我悲傷我這種緩慢無情的死法,然後我就停止悲傷。」 ζ《 咖啡館物語 》之《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 Mitch Albom 》 迷思的年代。 身處這樣一個世代交替的時代裡,即便看見人類未來的日新月異與網路高科技等的愈益發達,卻也不免宣洩出充斥在社會的諸多亂象,及潛在人們心中的深層隱憂。 我們總是找不到自己,老是聽不到自己的聲音,而往往迷失在這個不確定的年代裡。 在人生看似漫長,實則短暫的旅程中,我們往往渴求享用成功的果實,卻又害怕親嚐失敗的苦果。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無論喜悲,皆有其各自不容輕忽的影響力。也正因如此,能否將生活中種種伴隨而來所牽動的複雜情緒,抽絲剝繭而處理得恰如其分,遂成為人生學習的一大課題。 人類的潛力是無窮盡的,因此,我們得藉由自身的力量去挖掘、並喚醒沉睡的潛能,以求更接近圓融的智慧人生。所謂「動力情緒(Dynamic Emotion)」 之概念,乃作者李奧納德萊茲曼所主張,即是要我們在知道每個人自己所擁有的能量及價值之下,能完全釋放自己的能量,進而將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發揮得淋漓盡致。 另外,勤用感覺意念,善用正向連鎖反應,慢慢調適自己,藉由訓練自己不斷地作內心自我觀察,凡事總往好處想,讓自己逐漸脫離曾經熟悉且習慣的憂慮與恐懼之掌控。小羅斯福總統曾說過:「我們唯一需要恐懼的事是恐懼本身。」惟有真實面對恐懼,才能坦然無懼。 每個人對未來,總有不同的期待與想望,成功的詮釋及意義也因此而因人而異、不盡相同。然而,即便如此,對於生涯的規劃,對於人生目標的追求,一路上憂喜參半、困頓茫然,每個人都未得豁免。面對人生,對於成功,該有著堅定信念及持續的熱忱,運用想像力與幽默感,培養面對挫敗的勇氣及責任。更重要的是,永遠懷抱感恩、寬容之情,以及對生命的熱愛及期待,懷抱夢想、擁有希望,盡情發掘自我的獨特,築夢踏實,祈願所有等待救贖之空虛無助的心靈,能走向愈益慈悲圓滿,而更有智慧的人生。 於是乎,在幾經歲月的洗湅之下,我們終將發現,我們真的可以向生命要求更多,甚至更美好! 摘自個人散文集《 我在等候一個朋友的到來 / 卷肆、人間素描 》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