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十月新書:亞森.羅蘋冒險系列13《兩種微笑的女人》
2011/09/27 14:19:30瀏覽559|回應0|推薦1
亞森.羅蘋冒險系列13
兩種微笑的女人
LA FEMME AUX DEUX SOURIRES

莫里斯盧布朗◎原著、高杰◎譯
【出版日】:西元2011年10月15日  
【規格】:14.8*21公分/280頁/單色印刷
【條碼】:9789861782089
定價】:270元

美麗出塵的女歌手伊麗莎白應邀到一座古堡作客並露天開唱,不料眾人一眨眼她便倒下死去,身上所有名貴珠寶不翼而飛,這樁殺人搶財之謎直到十五年後才由亞森羅蘋揭開……


文壇永遠的頑童倪匡重量推薦

亞森
羅蘋是極好看的古典浪漫奇情小說。六、七十年前看得如癡如醉,昔日感覺重臨,樂何如之!


推理評論名家╱作家既晴、寵物先生(按姓氏筆劃順序排列)推薦 
★ 亞馬遜網路書店5顆星推薦
★ 全球知名網路書櫃「好讀」(goodreads)讀者5顆星推薦
★《紐約時報》評選為最值得注意圖書
★  21世紀法文最佳原典翻譯


雙面金髮美女

一會兒清新可人,下一秒憂傷沉鬱,究竟哪個她讓羅蘋愛得無可自拔?

陷入金髮溫柔鄉

十五年前,美麗的女歌手伊莉莎白在一座古堡莊園露天演唱時意外殞命,現場數十個人沒有任何人看見可疑的凶手,但女歌手身上配戴的珠寶鑽鍊卻都不翼而非。她的死,與謀財害命有關嗎?

十五年後,當年與伊莉莎白有段不倫祕戀的尚‧埃爾勒蒙侯爵,他那位在塞納河畔的寓所近來頻頻有位美麗金髮女郎造訪。

金髮女郎美則美矣,卻一會兒天真無邪,一會兒憂鬱滄桑,哪副面孔才是真正的她?她為何能令紳士侯爵、花花公子羅蘋、惡棍保羅,還有警探葛傑瑞全都圍繞著她打轉?是誰在操弄誰,紅顏當真禍水?


作者簡介

莫里斯
盧布朗(Maurice Leblanc, 1864 -1941)
莫里斯
盧布朗,1864年出生於法國盧昂,在研習法律之後,投入新聞工作。盧布朗在1907年出版第一部犯罪小說作品《怪盜紳士亞森羅蘋》之後,書中主人翁廣受讀者喜愛,盧布朗隨後以亞森‧羅蘋為主角,撰寫出多達二十冊共收錄數十則故事的冒險小說系列,包括《怪盜與名偵探》(1908)、《奇巖城》(1909)、《水晶瓶塞》(1912)、《八大奇案》(1923)、《魔女的復仇》(1935)等。莫里斯盧布朗1941年卒於法國南部的佩皮尼昂
譯者簡介
高杰
上海外國語大學法語碩士,現從事新聞媒體法語編輯工作。曾翻譯大量法國現代電影如莫里斯‧皮亞拉的紀錄短片《Istanbul》,及其他如《你好再見》《巴黎小情人》《我一直深愛著你》《我們的地球朋友》《祕密》《梅斯麟:頭號公敵》等電影簡體中文版字幕。譯有亞森.羅蘋冒險系列小說——《813之謎》《水晶瓶塞》《黃金三角》《兩種微笑的女人》。

推薦文

無限延伸的浪漫主義

寵物先生/推理作家


十五年前,女歌手伊莉莎白受邀到沃爾尼克莊園,於眾目睽睽下即興演唱時離奇死亡,配戴的珠寶也不翼而飛。十五年後,城堡的新主人德.埃爾勒蒙侯爵打算將莊園出售,此時一位金髮美女安托瓦妮娜找上他,這位具有「鄉間女孩」與「謎樣女賊」兩種微笑的女子遇上了麻煩,成為青年拉烏爾、匪頭「大塊頭保羅」與高爾熱萊探長三方爭奪的對象。爭奪戰進入白熱化的同時,過去案件的真相也漸露曙光……

《兩種微笑的女人》是一九三二年的連載作品,羅蘋系列倒數第四部長篇。雖然時空是設定在《奇巖城》與《
813之謎》兩樁冒險之間的軼事(作中有提及羅蘋年齡約三十五歲),但就創作年代來看,是相當後期的作品了。

儘管後世對羅蘋長篇的評價,多半還是前期作品較高,《兩種微笑的女人》還是在不少推理迷(甚至是解謎愛好者)記憶中,佔有一席之地。原因無他,自然是在於開頭那引人好奇的女歌手猝死案,背後的真相是如此令人驚愕,讓讀者印象深刻。有不少讀者認為真相相當誇張,甚至無法理解盧布朗為何這麼寫──當然以現今推理小說千奇百怪的程度,許多人應該見怪不怪了,但就當時的情形來說,算是頗為前衛的設計。

很難說作者寫作時的想法是什麼,然而一系列的作品讀下來,是可以看出端倪的。筆者認為羅蘋過去某些案件的構圖中,已或多或少表現出這種「誇張」的特質,這項特質說得明確些,便是「濃厚的浪漫主義」。

相較於謹慎、亦步亦趨的十九世紀末福爾摩斯,活躍於二十世紀初的羅蘋顯得浪漫、天馬行空許多,他的冒險史中經常出現摩托車、潛水艇、熱氣球等(當時被認為是)新時代的產物,謎團也極富幻想性,甚至有些類科幻的描寫。本作就出現了當代尚未發明的「大門監視器」,一般認為是英國人貝爾德在一九二○年代後期所做的一系列電視傳訊實驗,啟發盧布朗寫出這樣的「玩意兒」。

這麼看來,會出現如此異想天開的真相也就不奇怪了,說到底,那正是作者將羅蘋系列裡的浪漫主義,做了最大限度延展。

推理、冒險與戀愛,是羅蘋系列經常出現的三要素。盧布朗年代尚處於推理小說的黎明期,必須有機關與圈套,設計得好會使讀者拍案叫絕,追求的是精巧、炫目。至於冒險,首重緊張的節奏與令人屏息的刺激感,當讀者舒緩的下一秒,角色卻又採取意想不到的行動,這種連續的「出人意表」正是懸疑、冒險小說的精髓。

而本作「懸疑」的核心人物,正是如書名所示的那位女子,前一刻她還只是個衣著樸素,會為了警察到來慌張不已的鄉下女孩,不消多久又搖身一變,成了半夜潛入侯爵家,竊取私人文件的女賊!這份神祕感染了羅蘋,也迷惑了讀者。爾後上演三個團體的搶人大戰,全是圍繞在這位女子身上,此時盧布朗將小說視點稍加分散,不僅敘述羅蘋,也敘述「大塊頭保羅」與警探高爾熱萊的思維與行動,你來我往的交鋒劇情,令讀者看了目不暇給。

推理、冒險這兩項元素均與羅蘋的個人特質息息相關,「戀愛」就更無庸置疑了。讀過其他羅蘋系列的人,想必都會對他拈花惹草的功力印象深刻,有時是英雄救美,有時是協同犯罪,儘管一開始動機不同,最後一定會將女孩子追到手。

在初期單一作品的形象裡,羅蘋的情感尚稱專一,儘管每換個故事羅蘋就換一個交往對象,那也是因為過去的女友與自己生離死別的緣故。然而到了
《名偵探羅蘋》(L'Agence Barnett et Cie),這位彬彬有禮的怪盜紳士開始腳踏兩條、甚至三條船,在《古堡驚魂》(La Barre-y-va)中,出現羅蘋與兩位女主角同時相戀,最後皆被甩的情節,而本作《兩種微笑的女人》雖是寫他的青年時代,卻已將其花花公子性格發揮到淋漓盡致。

除了他一心追求的女主角安托瓦妮娜(克拉拉)外,讀者會發現他不時打電話給一位女性奧爾佳,連哄帶騙地訴說甜言蜜語,而對方的身分竟是某國王妃!換句話說,羅蘋一邊進行不倫戀的危險遊戲,一邊追求著其他女性。故事中段羅蘋受制於高爾熱萊後,反擊手段也是綁架他那有些風流的老婆,兩人度過美好的一晚……(咦,這模式好像在《
813之謎》出現過?)若再加上他電話裡僅提到名字的那些「女性友人」,以他在本作的男女關係,真可喻為法國版唐璜無疑。

這樣艷福不淺的大情聖,是代表法國人多情的民族性?或只是盧布朗晚年為滿足私欲所寫?雖然都有可能,但我想從另一個角度去解釋:過往作品該有的羅蘋三要素,《兩種微笑的女人》也都有,若「誇張的真相」與「曲折的交鋒」代表的分別是推理、冒險的極致,那麼「泛濫的男女關係」代表的就是戀愛的極致吧?將這三個要素往地平線全力延伸,就成了你我所見的風貌。

而我們的主角──這麼一個機靈、勇敢,卻又十足痞樣的怪盜紳士,就站在這三條線的相交位置。對讀者而言,亞森.羅蘋正是這麼一個人物:自由、奔放,風流卻溫情,是浪漫主義的化身。

附帶一提,法國曾於一九七一、一九七三兩年製作一系列的羅蘋影集,由喬治.戴庫利耶(
Georges Descrières)主演,前八集有代理至台灣。本書的改編劇「雙面女人」正好就是第八集,舞台移至羅馬,角色也改為義大利人名,劇情走向大致依照原作,但更為緊湊,增加不少動作場景,最重要的女歌手死亡真相則改成較合理、符合現實的版本,有興趣的讀者不妨找來看看。


紅顏多嬌,英雄折腰
談《兩種微笑的女人》/既


本書《兩種微笑的女人》(
La Femme aux deux sourires)出版於一九三三年,是羅蘋探案的第十二部長篇。故事描述一位才華洋溢的女歌手伊莉莎白‧奧爾南(Élisabeth Hornain)參加了沃爾尼克莊園(château de Volnic)的宴會,不料卻在歌唱表演的途中被殺身亡,而且身上的項鍊也不翼而飛,探長高爾熱萊(Gorgeret)偵辦此案,但卻遲遲找不到真兇,成為懸案。

沃爾尼克莊園因為發生凶案,就此荒廢。經過了十五年,突然有一位美麗的妙齡女子拜訪退休軍人讓‧德‧埃爾勒蒙侯爵(
Jean d'Erlemont)的住處——這位侯爵曾愛慕過伊莉莎白,如今靠收租維生——但這位女子卻被高爾熱萊跟蹤,因為她其實是惡棍的情婦。然而,女子偶然與住在侯爵家的房客拉烏爾(Raoul)相遇,拉烏爾對她一見傾心,發現她被警方糾纏,當下決定出手相助。

熟悉亞森‧羅蘋探案的讀者,對上述情節的安排想必毫不陌生。氣勢宏偉的古老莊園、不可思議的無解懸案、正邪難辨的神秘美女、見義勇為的癡情男子……全部都是羅蘋探案的標準元素。更何況,「拉烏爾」根本就是羅蘋在年輕時代的本名,依照不同場合,也搭配過各種姓氏,羅蘋的突然出現,就令人愈加好奇他介入案件的理由了。

故事的前段有一場莊園拍賣會的情節,羅蘋在會場中使用了堂‧路易‧佩雷納(
Don Luis Perena)之名。佩雷納是羅蘋在《813之謎》(8131910)投崖偽裝自殺以後,在旅居非洲期間開始使用的假名,到《虎牙》(Les Dents du tigre1920)一案解決,羅蘋才回到法國定居。若是以此為立論基礎,本故事發生的時間點,即可視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屬於羅蘋的中年時期案件。

不過,關於本故事的時間點,還有第二種說法,是從故事裡提到的日期,對照萬年曆來推算出盧布朗設想的年份。如果是以這種方式來計算,會發現本故事應該落在《奇巖城》(
L'Aiguille creuse1909)與《813之謎》之間的冒險空白期。然而,這段時間的羅蘋,表面上已經銷聲匿跡,實際上則進入巴黎保安局工作,逐步晉升為保安局局長,另一方面還以私家偵探吉姆‧巴內特(Jim Barnett)為名義進行各種活動。因此,與本作中羅蘋從不避諱談及真實名號之言行,似有矛盾。

還有第三種說法:本故事的時間點是發生在《奇巖城》前,亦即羅蘋的怪盜活躍時期。若對照羅蘋的行竊活動,尚稱合理,但《巴內特偵探社》(
L'Agence Barnett et Cie.1928)與《奇怪的屋子》(La Demeure mystérieuse1929)確定是發生在與本作相近之時,因此這些案件也全都必須放在《奇巖城》以前了。據考證,《奇巖城》發生的時間點在一九○八年間,但羅蘋出生於一八七四年,也就是說,《奇巖城》時的羅蘋是三十四歲;但在本作中,又提及羅蘋自稱當時已是三十五六歲,因此,此處又發生了矛盾。

綜合上述的分析,會發現《兩種微笑的女人》中關於故事年代的定位,無論怎麼設想都會出現問題。事實上,在羅蘋探案的晚期作品裡,由於作者盧布朗年事已高(寫作此書時,已經將近七十歲),記憶力逐漸衰退,因此在安排故事時間上,出現矛盾、混亂的情況也愈來愈多,只好不去深究了。

在此,我傾向採用第二種說法,讓本作的時間點落在羅蘋於兩大冒險之間的空白期。此一時期的羅蘋,沉潛蟄居於巴黎中,改名換姓、低調行事,所作所為均不希望引起大型騷動,因此,諸多小巧玲瓏的案件,多發生於此時。所以,這段時間的案件,不會出現像早期作品那種肉博鬥力、生死一線的動作場面,羅蘋更多的才能,是發揮在穿針引線、運籌帷幄,製造優勢以達成目標。

另外,羅蘋的浪漫天性,在本作中也展露無遺。神祕女子金髮克拉拉(
Clara la blonde)來歷不明、又被警方視為命案的重要關係人而遭到追捕,羅蘋竟僅見其天真無邪的笑容,隨即認定她的無辜,為再博得佳人一笑,而決定協助她,甚至願意為她放棄一切。同時之間,羅蘋正與另一位女性交往,我們從電話裡的會話似乎可以聽出,對方似乎是某個王國的王后陛下,顯然這是一場不見容於世的不倫之戀。然而,為了克拉拉,羅蘋甚至藉故拖延、謊言連篇,只求稍微安撫對方情緒。

這樣的作為,已超乎邏輯的判斷、理性的選擇,而是出於一種直覺、一種迷戀;但是,在另一方面,羅蘋卻也沒有完全相信她,他觀察她的舉止、推測她的動機,探查她的背景,又令人不得不驚訝於羅蘋的城府之深。他既臣服於她的美貌,對她又保留一種控制慾,如此衝突而立體的性格描寫,應為本作最有可觀之處。

本作的情節發展,在案情稍有明朗以後,即刻展開為多路人馬各出奇招的大競鬥。羅蘋為了照顧克拉拉的安危,一方面必須與高爾熱萊合作,協助尋找命案的主嫌犯;另一方面,還得跟克拉拉鬥智,在揭露莊園秘密的同時,對她保持戒備。本書的主人翁克拉拉,可能是系列探案裡最讓羅蘋無法理解的女子,在她純粹、迷魅的笑容底下,似乎擁有兩種不同的人格,她一會兒嚴正地拒絕羅蘋、一下子又祈求他的保護,令羅蘋魂牽夢縈,無法自拔。

不過,讀完《兩種微笑的女人》以後,我認為最讓人佩服的恐怕還是作者盧布朗本人了。在這個系列探案逐漸接近落幕的階段裡,故事裡的羅蘋依然青春洋溢、活力不減,盡情享受著男歡女愛、冒險犯難的遊戲人生。位居幕後主使者的盧布朗,恐怕才是真正的不老愛神吧。


目錄
Chapter 1  序幕:奇怪的傷口
Chapter 2  金髮克蕊拉
Chapter 3  夾層公寓的房客
Chapter 4  樓上的房東
Chapter 5  深夜行竊
Chapter 6  首次衝突
Chapter 7  莊園出售中
Chapter 8  不尋常的盟友
Chapter 9  追捕大塊頭保羅
Chapter 10  小龍蝦酒吧
Chapter 11  藍色俱樂部
Chapter 12  兩種微笑
Chapter 13  圈套設計
Chapter 14  佯做聲勢
Chapter 15  生死未卜
Chapter 16  誘拐人妻
Chapter 17  徒勞的焦慮
Chapter 18  微笑解答
Chapter 19  她是誰
Chapter 20  是輸還是贏
Chapter 21  七月三日四點鐘
Chapter 22  真正的凶手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owdobooks&aid=5678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