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4/23 08:48:28瀏覽96|回應0|推薦0 | |
北京故宮博物院宮廷歷史專家、圖書館副館長 向斯 精采摘要 用那些專業的盜墓工具,目的是為了加快盜墓速度,提高成功率。再者,在中國的墓葬史上,一度流行「不樹不封」的葬制,加上幾百年來風雨侵蝕,自然和人為的改變,不少古墓在地面上的痕跡蕩然無存。所以除了劉去那樣有明確的盜墓目標外,一般情況下都要盜墓者自己去尋找,去判斷墳墓的等級和陪葬品的多寡。 所謂「洛陽鏟」的出現,就有這種想法在內。「洛陽鏟」,顧名思義,洛陽一帶盜墓者使用的鐵鏟子,而實際上現代盜墓者(包括考古學家)仍在使用的「洛陽鏟」歷史並不長,不過才一百多年的歷史。 在洛陽一帶流傳著這樣的一個盜墓故事:當年洛陽城郊馬坡村村民李鴨子去趕集,見路邊有人用一根筒瓦狀的短柄鐵鏟子在挖洞插棚竿,看起來很好用,一鏟子下去就能挖尺許深。而且鏟子鏟上來後,還能帶出不少下面的土。 這個偶然發現讓李鴨子驚喜不已。李鴨子為什麼驚喜?原來他暗裡一直在做著盜墓的營生,這種鏟子無疑可以讓他找墓、盜墓更加的方便。於是李鴨子靈機一動,照樣畫葫蘆,回家請附近的鐵匠照著樣子做了一把,盜墓的效率和成功率隨之大增。這種鏟子就此在洛陽一帶的盜墓者中傳開了。 但「洛陽鏟」到底是不是李鴨子發明的,目前並沒有人能直接證明,也有可能是以訛傳訛。但不論發明者是誰,洛陽鏟的貢獻還是很大的,也為以後官方文物考古所使用。 盜墓,多是有權者的行為,從伍子胥,到項羽,再到劉去,都是這樣。這也說明一個問題,歷史上大規模的盜墓行為都摻雜有官方性質。但替盜墓設專門職位,設「盜掘辦公室」,且有明確記載的,最早應該是三國時期的曹操。史書中稱他在軍中設「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負責專門研究並執行盜墓,曹操可以說是中國盜墓史上最專業的盜墓者。 盜墓可以說是曹操最不光彩的行為,史載曹操在打天下之初,為了籌集軍餉,便想到陪葬甚豐的漢帝王陵和富家大墓,遂打起了盜墓的主意。為了保證盜墓的成功和收成,曹操獨出心裁,在軍中設「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職,有幾十個人專門負責,打到哪盜到哪,哪座陪葬多盜哪座。 曹操盜得的最著名墓塚是芒碭山王墓,這是漢梁孝王劉武和李王后的陵墓。劉武是劉邦的孫子,其父兄是創造「文景之治」的漢文帝劉恆和漢景帝劉啟。劉武於漢文帝二年受封為梁王,都城在大梁(今河南開封),後徙治睢陽(今商丘)。劉武因抵禦「七國之亂」有功而權大,死後葬於永城芒碭山,諡梁孝王。 劉武的墓構建規模宏大,據說有北京「十三陵」的四倍大,人稱「天下石室第一陵」。劉武正處文景之治下國富民豐的年代,可以想見劉武陪葬品的豐厚程度。 劉武的陵墓由墓道、甬道、主室、回廊、側室、耳室、角室等部分組成,設有完備的排水系統。經現代考古測量,墓室總容積大達1367 立方公尺,比皇帝享用的規制還有過之而無不及。這麼大的空間,陪葬品自然也相當豐富。 曹操在打開墓穴後,親臨現場指揮取寶。《水經注疏》記載:「操發兵入碭,發梁孝王塚,破棺,收金室數萬斤。」據說曹操僅憑這一次盜掘所得的財寶,就養活了底下的全軍將士三年,可見盜得財寶之巨。而讓考古專家不解的是,梁孝王墓的墓道都是用上千公斤的巨石封死,那時沒有大型的起重設備,曹操手下是靠什麼打開陵墓盜得這些財寶的? 不論出於何種目的,盜墓都是一種難以寬恕的罪過。項羽盜掘秦陵讓劉邦找到了誹謗的理由,曹操則讓袁紹抓著了小辮子,成為挨伐的一大罪狀。 袁紹在攻伐曹操前,讓後世稱「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起草了一份討曹「檄文」。《三國志》注引《魏氏春秋》稱:「梁孝王,先帝母弟,墳陵尊顯,松柏桑梓,猶宜恭肅。操率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至今聖朝流涕,士民傷懷。又署發立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毀突,無骸不露。」就是這份檄文暴露了曹操當年盜墓的真相。 中國現存年代最久遠的出土古屍是「葛家崗一號墓」古屍,下葬於戰國中早期。至1994 年被發現,經測定下葬時間已有二千三百年。 這具戰國女屍出土極富傳奇,是由一夥現代盜墓者發現的。 湖北省博物館前館長譚維四透露了此古屍的出土經過。1994 年2月27 日晚,中國荊門市四方鄉農民郭永昌等六人趁著雨夜,攜帶鐵鍬、斧頭、繩索等作案工具,在幾次盜掘後又一次來到位於四方境內的紀山古墓群,此處是戰國時期楚國的貴族墓地。 在一個高大的墳墓前(後被命名為「郭家崗一號墓」),盜墓者打開墓穴後,盜墓者拿起板斧將厚厚的棺材砍出了一個盜洞。用手電筒往裡面一照,發現裡面竟然躺著一具完好的屍體,真的是活見鬼了,這把盜墓者嚇得不知所措。有一個膽大的李姓盜墓者,見屍體的頭上挽著一個髮簪,而頭髮竟然還很完整,他認為「這把頭髮也許還能賣大價錢」,於是一把扯下了這束千年古髮。 附近自稱「盜墓王」的盜墓老手郭守平聽說墓內有古屍,一個星期後又糾集了八名同夥前來再盜,重新打開棺木後,首先用手指在古屍嘴巴裡亂挖一通尋找口琀,但一無所獲。氣急敗壞之下,他讓同夥用斧頭將棺上的盜洞弄大一點,用麻繩套住古屍的頸子拉上地面剝衣服。 後有同夥提醒損壞古屍可能要坐牢殺頭,於是郭守平讓同夥將古屍拖到三十多公尺遠處,掩埋於另一個盜洞裡。抖落的絲綢棉被、剝下的絲綢衣服則胡亂塞進蛇皮袋裡,慌忙逃竄。案發兩個多月後古屍才被警方找出來。 經上海同濟醫科大學的專家研究鑒定,證實盜墓者現場所見不虛,古屍為中國現存下葬年代最久遠的一具濕性古屍,比馬王堆一號古屍還早二百年。女屍下葬時在六十五到七十歲之間,但因為盜墓後並沒有能及時得到保存,使得這具屍體後來幾乎成為一具乾屍。
|
|
( 興趣嗜好|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