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轉貼】藍星詩社崛起
2009/07/31 18:53:40瀏覽3245|回應0|推薦5
藍星詩社的崛起,主要是針對紀弦所倡導的一個「反動」。當紀弦倡導的現代派興起之際,所揭櫫的六大信條,由於其「主知而排斥抒情」的偏論,及力主「橫的移植而非縱的繼承」之謬見,引起眾多的非議。覃子豪針對其流弊,遂提出六大原則,企圖將詩由岐路納入正軌,同時屬於藍星詩社的余光中和黃用也相繼為文提出質疑,最後現代派至 50 年代末期終於宣布解散,而「藍星」不贊同現代詩的全盤西化,主張回歸傳統,及其傾向抒情的作風,不但制衡了現代主義的偏頗發展,且成為其風格特色。
特色
藍星的特色就在於包容與寬闊,正如余光中自己戲稱為「四種負德」的「四不」:「不劃界限、不呼口號、不相標榜、不爭權威。」它實事求是,不標榜、不玄虛、不漫罵,「忠於自己,忠於詩的這門藝術。」是較為理性的態度。它的傳統「精神」和基本「風格」可由以下歸納看出:
藍星之門開向整個詩壇;嚴格的創作與純正的批評是我們主要的目標。門戶之見是我們努力避免的陷阱。……藍星的傳統精神是「和而不同」。……藍星的基本風格是「心平氣和」,中正不偏。……既不標榜明朗,也不袒護晦澀;既不奢論民族風格,也不揚言文學的世界主義。
在基本上,藍星詩社的精神與宗旨,不標榜任何主義與流派,一向採取自由的創作觀,較偏向於「感」、「知」交溶的抒情表現,也視情形機動性地摻進現代藝術創作的前衛意識,與吸收各派的優良質素……而匯合成一帶有多種創作風貌的詩社,具包容性地呈現各人的創作風格。
藍星詩社是惟一最具沙龍精神之現代詩社團。他們不採取單項性與強制性的創作觀點,各抒其情,各寫其詩,「多樣的出發,一般的參差!」態度最見謙沖,但方針始終如一,而他們的抒情傾向,古典風格,無疑是接近於「縱的繼承」的。相較於其他詩社,「藍星」顯得穩重而安詳,這對於當時混亂的詩壇,毋寧是一種制衡與澄清的力量。
五、六○年代詩壇,不但受到新(指五四以來的)、舊(古典傳統的)文學的影響,同時也承受西方文學的交叉襲擊,藍星詩社自不能例外;它除了抒情傳統,也深受歐美時的影響。余光中說:
他們(藍星同仁)的作品不比現代派詩人的難懂,且顯示各種不同的外來影響。夏菁深受荻瑾生、佛洛斯特與其他美國詩人的影響,吳望堯表現了由中國傳統抒情詩到達達達主義的各種風格,黃用具有超現實主義的激情而施以古典的抑制,覃子豪的句法基本上是純中國的,但對題材的處理則傾向於法國的象徵主義,……羅門則在他的作品中表現了天花亂墜的理想主義。
鄉愁四韻 余光中
第一次接觸到余光中的作品是聽到他的「鄉愁四韻」。讀了他的「鄉愁」,才知道內心的情感,可以用外在具體的事物來表達,鄉愁可以是郵票,可以是船票,也可以是墳墓,也可以是一彎海峽,享受他的文字美,感受他高超的文字運用,情緒會自然高昂起來。感動人的,不只是詩的形式美、韻律感,而是詩人作品的真。所以,我自己認為,新詩的定義、的優缺在於沒有框架,在於沒有框架下的無限可能,包括思想、意像、美感。經由語言文字排比所造成的視覺效果,是外形整齊、劃一、句法雷同,予人一種統一、穩定的感覺,而重複的性格、整齊中有變化,則產生更深刻的美感效果。更確切的說,文字形構齊一的許多句子,它們可以製造令人滿足的情感。同樣的安排也讓余光中的「鄉愁四韻」膾炙人口。
第二段重複第一段的結構,甚至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覆,讀來便有音樂的規律性,這些詞即使不配合曲來唱,光是朗讀就有悅耳的節奏,也成為在聽覺上的一種受。
控訴一枝煙囪 余光中
在整首詩中,我們可明顯看出,余光中先生是在描寫高雄這個城市—一個工業的城市,煙囪林立的城市,不論白天或晚上,不斷排出廢氣,使得南部的天空蒙上一層灰,連麻雀都被迫搬家,人們的肺葉也被薰黑了。
手法:就其表現的手法來看,全篇以第三人稱的看法,也就是以旁觀者的角度來對煙囪進行控訴。作者大量使用譬喻(也可說是轉化)及映襯---主要把煙囪擬人化為一煙客---來使整首詩看起來更活潑,而沒有呆板的感覺。
蝴蝶---人們的肺葉,不管在形象上或意喻上,都是很適合的,蝴蝶的樣子和肺葉類似,而蝴蝶原本飛來飛去自由自在,卻被薰成黑懨懨的,在碟裡蠕蠕地爬動,表現出一種生機被剝奪的樣子。
筆法:以第三人稱,指責的態度,把煙囪當成人,把它的罪狀列出。就像和人對話一樣,語調充滿不滿、指責的口氣,讓整首詩變得活潑。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點,和前一首來比較,我們可以發現,這首明顯沒有鄉愁的感覺,這是因為身在台灣久了,已開始注意身邊的環境,而描寫的題材也會轉到身邊的事物,另外,兩首詩的寫作時間也不同,也因此有不同的感覺。
還魂草 周夢蝶

還魂草詩中的”你”指的就是還魂草,第一段是還魂草心中的吶喊,長期處在世界最高聖母峰上不免寂寞難奈所以才只要有人來,還魂草一定跟他,第二段敘述還魂草他憂愁,寂寞一年又一年周遭就只有自己孤苦伶仃,第三段是還魂草站在高處的感覺,下面所有的事物都變得渺小,所有生物的生生死死都在你的腳下發生的,雖然世界上的所有都你所掌握的卻換來寂寞孤單的感覺直到最後還魂草再一次吶喊出自己的心聲,只要有人上來,一定相伴到底。
筆法:
敘述詩多用第三人稱,抒情詩多用第一人稱但情詩卻是抒情詩最隱私的一種,卻多用第二人稱還魂草就是其中一篇。詩中前後呼應,用來到強調與人相伴的渴望。詩中用了浩瀚,南北極等詞來映襯出世界的偉大自己卻是渺小的。第二段用古老的,雪寫的等字顯出,澄淨淒涼的感覺。

菩提樹下 周夢蝶
主題:
作者在潛心沐佛下,領悟到佛於菩提樹下,夜觀流星成無上正覺的心境,心有所感,意有所會,譜下此詩.
心得:
周先生是一位以哲思凝鑄悲苦的人,因此他的詩凡其禪理哲思之處,不但超曠而且因汲悲苦之心靈而彌見用情之深.在現世態炎涼,利慾左右人的價值觀,周夢蝶和佛陀一樣在菩提樹下思索誰能在濁世中秉著明鏡,查別人也察己之心;誰又能尋著佛陀的腳步體驗人生.[雪中取火,且鑄火為雪]有誰能像佛陀在光明中找尋溫暖和光明;在火熱的衝動中尋找冷靜的智慧,使其有著遠離人間煙火的明淨與堅凝.
[雪是雪,你是你];而後[雪既非雪,你亦非你],至最後[雪還是雪,你還是你],雖心中意念經過百轉千迴,但卻是一步一步打破物我的界限,也達到精神至上的境界.在周夢蝶的血液流著千古寂寞,心中函藏佛陀枕著萬籟與風月的背面相對密談的欣喜.時光洗鍊著智慧,任憑幾個春天幾個夏日,心靈依舊沉靜而明亮.
筆法:
1. 誰能於<雪>中取<火>,且鑄<火>為<雪>
往復於雪與火的取鑄間,讓詩雖無多方面的風格,但卻不不使人讀之有枯窘單調之感,那便因為在此取鑄間,他自有一份用以汲取的生命,與用於熔鑄之努力,是動而非靜,是變而非止.
2. 坐<斷>幾個春天,又坐<熟>幾個夏日
<斷>與<熟>饒富韻致,春天霎時來,霎時去,故曰<斷>.夏日綠肥紅瘦,綠葉成蔭, 果實滿枝,故曰<熟>.兩字之使用顯得十分自然與貼切.
3. 第一句[誰是心裡藏著鏡子的人]與詩的題目[菩提樹下]引用佛家
的詩: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記得
☉遐想─
如果,如果以前你對我說過真純的話,我會記得。雖然假設只是在過去,但我希望是在未來。我會記得你的一句一句真話,年少無知也好,還是芝麻小事,只要是你說的,我會記得;那怕是如同雲一般清淺,或是如雪一般凝重。即使早晨醒來,睡眼惺忪,我也會記得。
也許關心一個人,是時時刻刻的守護著;但有時自己一個人,靜靜的思考,會更好。就算是如沉船的毫無音訊,我還是記得你的關注,我還是感受得到你。
要是在夏季之末,或是秋季之初,偶然想起你的一字一句,或是記起那天我們兩人的偶然相遇,我的淚如落雨般,滴滴想起你的句句真話,我是在想你,還是只是記得你的話‧‧‧

☉心得─
我覺得想念一個人,或是他說過的話,是很甜美而苦澀。因為記得的那個人,不確定他是否也想著自己。就這樣想,從他說過的話、他做過的事、他的表情‧‧‧想著想著,偶然想起他的好和壞,想念變成了思念,像放過期的酒,從原本甜美又帶點苦澀的感覺,變得酸而難以碰觸。
錯誤 鄭愁予 (現代派)
這首鄭愁予的錯誤,前兩行,說明人與空間的位置。美麗的江南和等在季節裡的容顏,本就容易引起人們的遐思,作者卻說她的等待,如蓮花的開落,使的頭兩行就參差著對比的感覺(江南,等,容顏,蓮花的開落),令人有種懸疑的心理。第一節低兩格,促使讀者必須思索作者的用意。簡單地說,這是將結果提到最前邊的倒敘法,詩人一開頭就下了結論,先說答案,然後再慢慢敘述過程。〈第一句暗示了「錯誤」的來由,第二句描繪了思婦之「等待」,正因為長久等待後過度的期盼,才造成了此錯誤。接著,用了連續幾個排比、類疊、譬喻的句子,尤其是不來、不飛、不響、不揭,強烈的說明了詩中女子那種由充滿希望的等待,跌落至絕望的深淵。江南的景緻,多少人為之歌詠、流連,再加上東風、三月的字眼,而她的心卻如小小的、寂寞的城,連小小的窗扉都緊掩。而「青石」及「向晚」更是令人感到一股寒意,就像思婦的孤單寂寞。「你底心如小小的寂的城」,是情的寂寞;「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是愛的忠貞;「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是閨怨的表徵。外在明朗的景物和內心封閉的小城是意象極為鮮明的對比。最後兩句,盼望的馬蹄聲來了,然而只是個過路的陌生人,不是千呼萬盼的歸人。滿懷美麗的希望,陡然又衰落谷底。詩作嘎然而止,在絕望的深淵裡,我們不忍面對那張啜泣的,如同蓮花的容顏,心中,卻激起了無限的共鳴。值得說明的是「青石的街道向晚」和「向晚的青石街道」著重點大不相同,前者富含詩意,有動勢,而後者只是一幅靜態寫生畫罷了。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opkins&aid=3184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