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李驥化身包子老師,創作情緒教育故事陪孩子成長!
「愛」是什麼?聰明的小猴子決定要去找愛,
該怎麼做,才能找到它?
有一天,小猴子問媽媽:「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小猴子接著問:「那,愛是什麼?這麼重要的東西,我一定要找到它!」
「愛」是觸摸不著,卻有極強感染力的一種情緒,親子之間隨時隨地流動著愛。然而,要更進一步談論如何表達愛、認識愛,則是更高層次的課題。「情緒教育系列」《愛是什麼》,率先帶著父母孩子一同認識「愛」。
透過這個故事,父母能讓孩子明白,雖然每個人表達愛的方式不同,但愛所包含的關懷和溫暖卻是相同的;然後,孩子就能試著告訴父母,他的愛是什麼。
當父母陪伴孩子讀完小猴子的故事之後,不妨花點時間繼續說說「親子愛的故事」──父母先說說自己的愛是什麼,然後再讓孩子說說他們的愛是什麼,或許父母會驚訝的發現,原來孩子已經是一個很懂愛的小大人了呢!
◎透過溫馨可愛的故事,讓親子一同認識愛、表達愛,進而發揮想像力,延伸「親子愛的故事」。
◎在探討「愛」的主題中,親子間達到感性教養,情感更濃密。
◎全書附「情緒教育系列」導讀總論,漫談「基本情緒」及「複合情緒」,讓父母明白EQ教育的重要性,針對孩子不同階段的發展,採取適當的方式施以教養。
◎書末收錄原版情緒教育故事,讓父母細讀原創故事的同時,掌握更細微的情節和情緒,提供孩子全面的情緒教育。
李驥一直是個熱愛寫故事的人,年輕時,把自己的故事譜成情歌,成家後,把給孩子的祝福寫成故事。
卸下歌手身分的李驥,轉而投身心理諮商領域,多年來,深切明白「情緒教育」對孩子的重要,因此,他創作一系列啟發和培養孩子情緒教育的故事,希望透過輕鬆趣味的方式,讓孩子從中得到啟蒙,也引導父母更重視孩子的情緒管理。
美國心理學家提出,預測孩子未來成就的計算公式:20% IQ+80% EQ=孩子100%未來
要實踐EQ教育,不只是帶孩子參加EQ課程,或閱讀情緒教養的相關書籍,最佳的EQ教育,是配合不同階段的發展,採取適當的方式來教養孩子,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也是我們推出「情緒教育系列繪本」的目的。
★ 關於「情緒教育」系列繪本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難免遭遇挫折、人我衝突、分離焦慮(情感依戀)、自信不足,以及抽象的情感「愛」,這些都是情緒教育裡常見的五種「複合情緒」。
〔包子老師說故事-情緒教育系列繪本〕全套共五冊,由李驥親自創作,以孩子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五種複合情緒」為主題,包含「挫折」、「衝突」、「依戀」、「自信」、「愛」等,與台灣年輕插畫家合作,以精彩生動的圖畫故事書,帶領孩子在輕鬆閱讀下,學會應對自己和他人的情緒變化,同時也包容、接納他人的情緒。
當孩子學會在適當時機表達適切的情緒,才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更專注於學校課業的認知學習上,進而提升心智及學習成效。
【作者介紹】
離開鎂光燈、退去光環的李驥,如今不創作歌曲,將源源不絕的活力和熱情,拿來說寫故事。李驥說故事時表情生動十足,臉上堆滿皺紋,他戲稱自己像捏了好多皺摺的包子。2000年起,「包子老師」成了李驥的代名詞。
從中國大陸汶川大地震那一年開始,李驥轉型成為一位心理諮詢師,也開始帶著故事接觸兒童和青少年,變身成為最受孩子們歡迎的「包子老師」,對著地震受災的孩子、需要幫助的父母、參加情緒教育的學生、愛聽故事的兒童,說學逗唱,滔滔不絕地說故事。
2002年,李驥在上海結識投身EQ教育的張怡筠博士,開始擔任EQ夏令營的專任講師。此後,每一梯次結業學生遴選最受歡迎講師,都非「包子老師」莫屬。
「別看所有包子外形都長得白白胖胖的,今天的包子老師肚子裡有什麼餡兒,就要大家慢慢品嘗才會發現喔!」這是包子老師說故事的開場白。李驥在面對著孩子說故事時,總能很快地拉近距離,展現超強的親和力。
因為曾經在音樂舞臺的工作經驗,包子老師的故事總是唱作俱佳;加上在IT產業從事行銷工作多年,每次說故事都會搭配電腦投影,緊緊抓住每一位前來聽故事的大人和孩子的眼睛和耳朵,孩子們個個聽得著迷入神,意猶未盡!
包子老師除了在上海、海南、四川、重慶、浙江、北京、山東等地為孩子們說EQ故事之外,也在台北市立圖書館「說故事林老師志工團隊」,陪伴愛聽故事的孩子和父母一同成長。
看見孩子聽故事時專注的眼神和燦爛的笑容,包子老師重新找到自己內心的孩子;透過故事與孩子一起成長,成為包子老師最有成就感的事。包子老師會繼續說寫好聽的EQ故事,帶給孩子們更多歡樂和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