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呈芳 醫師
圓禿在皮膚科門診,是很常見的禿髮原因,在國外統計新案例約佔門診的 2%,任何年輕都有可能,尤其是20-50歲。圓禿就是圓形禿髮,又名斑禿,俗稱「鬼剃頭」。
除了頭皮,眉毛、鬍子和其他地方的體毛都有可能發生,但多數以頭皮最先發作。多數患者只在頭上出現有如硬幣大小一塊或多塊光溜溜的掉髮,在疾病初期輕輕一拔整簇頭髮掉落,但多數不痛不癢。有時患者會因為廣泛掉髮,最後殘存的頭髮只像田埂般點綴在頭皮上。更糟的是有百分之一至二患者會進展到全部頭髮,或全身毛髮掉光。
這種情形尤其在青春期前後就發病的患者容易產生,在一項統計中,可達百分之五十會進展到全頭禿,其他如病程太久〈超過二年〉、周圍型掉髮、伴隨指甲變化、異位性體質、家族也有圓禿病史、或患者本身伴隨有其他自體免疫疾患或有抗甲狀腺抗體者,都屬於全頭禿的高危險群。抗體不一定一發病就出現,有時需反覆檢查。
指甲變化以凹點最常見,其餘也可能出現指甲變薄、變脆、縱紋、包式凹痕(Beau line)及粗糙。圓禿家族史由4到27%不等,與HLA組織抗原有關,如HLA DR4 DR5、DR11、DQ7容易發展成全頭禿及全身禿。
圓禿好發於年輕人,發生率每年每十萬人約有十七人,終身發作率為1.7%,男女相同,並不算少,新加坡華人發生率高達3.8%,其中85.5%在40歲前發病。其中家族史由4到27%不等,並無性別差異。至於為什麼會得圓禿,還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
什麼原因造成圓禿?
只知道圓禿是一種淋巴球攻擊自己成長中毛囊的發炎反應,使得毛髮不斷掉落,主要動物研究模型為C3H/Hej小鼠。至於是何種因素啟動這種攻擊反應,並不清楚。
少數患者之前有鏈球菌感染的現象,另外有些人則同時有免疫性貧血、甲狀腺疾病(2.3%)、白斑(4.1%)等自體免疫性疾病,另外紅斑性狼瘡、糖尿病、重症肌無力、扁平苔癬也有報導。其中16歲以下的圓禿,24%有甲狀腺病變,而一般則只有8%。
有趣的是這些淋巴球似乎不喜歡攻擊白頭髮,因此白頭髮不容易掉,而形成著名的「伍子胥過昭關,頭髮一夜之間變白」現象,此原因一方面是毛囊黑色素細胞是淋巴細胞攻擊的標的,另一方面則是黑色素細胞刺激賀爾蒙(MSH)有消炎功能。
雖然每次遇到經濟不景氣、社會性災難發生,或談到壓力問題時,都會有醫師提到壓力會引起圓禿,但目前醫學上並無法真正證實,因此這些說法目前只能視為應景之說,聽聽無妨,除非本身有精神方面的困擾,不必因此費心尋找生活中的壓力來源,自尋煩惱。掉頭髮不是患者的錯,平常心對待即可。
統計上百分之三十三至五十的患者是在一年內痊癒,整體來看百分之八十即使不經治療也會自行完全痊癒,因此不一定要治療。治療的目的在減少掉髮的速度,及加速毛髮再生。
園禿可分為次四期,急性掉髮、慢性掉髮、休眠期、與恢復期,治療應依照不同期的需求而設計。急性掉髮期可看到變型的髮幹,形成黑點。新生的頭髮由原本掉髮中央長出,顏色呈白色且較細小,但此同時,其他區域的掉髮現象卻可能才剛開始。
在治療上,根據掉髮的範圍及速度,會選擇局部每個月一次注射類固醇,或全身投予類固醇。注射一般每1公分注射0.1ml (10mg/ml頭皮,眉毛2.5mg/ml),每次注射不超過3ml,局部有效率報告為64-97%,少數thioreduxin redcutase缺乏者效果不佳。至於塗抹類固醇,因發炎位置較深,效果一般並不理想,有時也會引發毛囊炎,但在小孩較常用。如果屬於掉髮期,需要治療到周圍2公分。
除此之外,也可每天塗抹二次濃度5%的minoxidil藥水〈2%minoxidil無效〉,或加上一天塗抹一次anthralin,濃度由0.25到1.0%。這些方式需要持續使用八到十二周,才可以看到新的頭髮長出來,如果都是休止期萎縮小毛囊,甚至要9到12月。
外用塗抹主要是不方便,且有局部刺激。對於較嚴重的患者,則可採取局部冷凍療法,每二周一次,自95年6月30日起,健保不再給付此種方式,主要是因為療效不明,研究發表於2004年柏林EHRS會議。
到醫院接受紫外線〈UVB、PUVA、准分子光〉照射的方式,但原則上健保也不給付,有效率約30%。另一種光照是採用波長600-1600奈米的偏光紅外線照射,主要是日本的報告,研究中每週一次或隔週一次局部照射,經過6到12次,約有近半數患者可加速生髮速度一倍,但有異位性體質者反應差,此種治療需要自費,台大醫院每次收費依照射範圍由400-1000元。
紫外線照射主要副作用是局部曬傷,而偏光紅外線則會有局部溫熱感。局部免疫療法,可說是最後的手段,透過塗抹一些過敏物質,最初是使用DNCB〈dinitrochlorbenzene〉,但因有致癌的危險,目前已改用像是squaric acid dibutyl ester (28-80%有效)、Primulu obconica、diphenylcyclopropenone(4-85%有效)等物質,頭一次塗抹後兩週開始由低濃度逐漸往上,每週塗抹至局部出現輕度過敏性溼疹反應,之後持續治療到完全再生,約要半年到一年見效,大約有百分之四十的患者可耐受治療而在接受六個月的連續治療後會長出至少50%頭髮,之後再逐漸減少塗抹頻率,每月一次持續半年到一年。免疫療法的生髮效果,最符合現在的實證醫學,然而對於全頭禿患者,往往長出來的部分並不完全,一旦停止,1/3患者辛苦長出的頭髮可能又會掉落。
此種治療除去需每周就診的不便外,局部濕疹、癢感、形成水?都頗為常見,至少50%出現,甚至有4成會出現自體激敏化,也就是在未治療處也產生濕疹或過敏現象。另外也會有淋巴結腫大及局部色素沉著,塗藥處或遠端也可能有暫時性或永久白斑出現,或持續過敏反應。最近也有報告於類固醇治療無效者使用免疫調節劑aldara成功的案例,至於protopic也有報告,但個人經驗效果都不理想。另外也有以肉毒桿菌素注射的個案報告。
但上述的局部的治療即使有效,也只能有局部效果,無法防止其他部位的持續掉髮,要全面性防止掉髮一般是用高劑量口服(6周、每周一次 40mg、每周兩次5mg betamethasone或每月一次)或住院點滴注射類固醇,一般有效劑量為每日30到150mg,約需要半年療程,但年紀較大、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或肝功能異常、B型或C型肝炎帶原者不建議此種方式治療。
50%以上再生有效率由6周療程的12-28%,到250mg bid三天的65%不等,高劑量點滴注射類固醇其它常見副作用還包括感染、高血糖、高血壓、腸胃症狀(消化不良、噁心、腹瀉)、精神症狀(躁動、失眠、興奮)、臉潮紅、關節積水、紅疹、心悸、頭痛、出汗、味覺異常、肌肉骨骼酸痛、月經失調等,但一般停藥後一兩天即可消失,但長期反覆治療也會引起白內障及滿月臉等副作用。
理論上口服的環孢黴素理論上較為安全,但需要自費使用,價格昂貴,療效仍有爭議。另外也有合併methotrexate (MTX) 15-25mg及口服類固醇20mg的報告,約有6-7成患者效果良好,平均在3月後生髮,之後仍須持續治療半年以上,但停藥後約半數復發,再治療又會有效。
如果單用MTX則有效性及生髮時間都是相差一倍。初次發病、病史在2年內、較年輕、無異位性、無指甲侵犯者,癒後較佳。最新的報告則是用生物製劑如efalizumab、alefacept,但費用高昂,一年高達50萬。
連結:http://www.uho.com.tw/beauty.asp?aid=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