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7/07 14:41:56瀏覽73|回應0|推薦0 | |
這裡有免費了解任何貸款問題的管道 歡迎免費諮詢: 日前日本的明治安田生活福祉研究所公布了「戀愛和結婚」調查,發現20多歲年輕的日本男性中,想結婚的比例較3年前的67.1%,掉到38.7%,少了28%;想結婚的女性從82.2%到59%,掉了23%。而30多歲的男女性結婚比例也減少了約10%。至於不想結婚的理由,男性的答案最多是「收入不夠養家」,女性最多的答案則是「沒有想結婚的對象」。而20到30多歲未婚女性理想對象年的收入要超過4百萬日幣(約128萬台幣),但達到這個標準的20多歲日本男性僅有15%。不婚、不生和老化,這三個問題已經不是台灣新鮮的話題。根據財政部統計處的資料,比較90和102年綜合所得稅的申報情形,台灣的不婚、不生、老化狀況愈來愈糟糕。日前台大學者也公布了一項研究,顯示低生育率、晚婚等現象和「不得不工作、不敢請育嬰假」息息相關。學者也呼籲政府積極推動家庭措施的相關配套,譬如讓育嬰假更有彈性或時間更長,推廣育兒津貼並將額度全國一體適用,將小孩當作全民的「公共財」的概念才有辦法挽救低迷的情況。 不只台灣年輕人不想婚 日本更慘 學者研究:薪資低、工時長影響晚婚少子化 財政部的報稅資料顯示,102年度單身報稅的戶數已經達到311萬戶,超過了總申報數的一半,比起90年度高了4成。其中完全沒有扶養親屬的比例增加最多,多了55萬戶。儘管報稅戶數成長了,但扶養人數卻下降,若是以有配偶並扶養二人以上的申報戶,少了11萬戶,從2成下降到14.6%。依照資料,統計處表示,我國的單身戶比有偶戶多,適婚卻未婚的人口逐年增加,有偶戶扶養人數愈來愈少,也代表出生率一直在降低。而資料也顯示了我國人口老化的現象,再加上少子化的影響,20歲到30歲的申報戶數大幅減少,也可能和年輕人提高教育程度、較晚就業有關。 台大生傳系副教授陳玉華和與政大社會系教授陳信木共同執行為期3年的計畫,利用人口統計資料,針對1950至1995年出生的女性,進行世代累積生育率研究。研究發現,早期均認為女性應提升學歷、努力工作才會有好的發展,導致求學時間太長、太努力工作造成晚婚現象,也影響了生育時間。而女性學歷的提高,導致有人無法接受家中有聰明又會賺錢的太太,導致無法找到適合的結婚對象。而育兒和教育成本高漲也是不生的原因之一。 津貼政策收效 80後生育率回升 陳玉華表示,台灣薪資低、工作時間相對歐美又長,也不夠彈性,導致女性不敢生小孩,而夫妻也無法去規畫家庭願景。陳玉華說,若有政策的支持,可以提升生育率,像是1980年代以後的年輕世代,雖然晚生育,但生育率有急起直追的現象。她分析之所以有回升現象,除了城市、產業發展導致的人口結構異質化,目前以北部地區微幅增加的生育率較為顯著,原因是有友善家庭的政策支持。她認為未來政策方向,應落實育嬰留職停薪和津貼,許多女性反應在請假生小孩之後,就回不去原本公司職位上班,政府應安排在職訓練等方式協助婦女生育後重返職場,而育兒津貼的額度不應有區域性差別。 你也許想知道: 目前台灣的育兒津貼均為地方政府撥款補助,導致育兒津貼因地方政府財政狀況而有區域性的差別,更有縣市無法發放育兒津貼。如台北市的育兒津貼是未滿5歲的兒童每月有2500元,而台東縣政府僅有一次性發放的每胎補助5千元生育津貼,按胞胎數增給。(馮紹恩/綜合報導)
B4DCA91C8C51B82B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