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8/06 01:07:08瀏覽19|回應0|推薦0 | |
工商時報【主筆室】 財政部日前公布我國今年第一季出口成績,結果竟衰退4.2%;無獨有偶,主計總處所公布的第一季消費者物價(CPI),也出現金融海嘯以來首次負成長,跌幅0.59%。這兩項訊息皆與官方預測有明顯落差,顯示我國今年經濟恐怕難以如年初預測時一樣的樂觀。 今年二月中旬,主計總處考量國際油價及農工原料行情走跌,我國貿易條件改善,將我國今年經濟成長由3.5%上修至3.78%。時逢農曆春節前夕,大家對今年展望充滿樂觀的氣氛,繼而國內外預測機構也紛紛同步上修我國經濟成長,在經濟學人智庫(EIU)及環球透視的預測裡,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更居四小龍之首,EIU甚至預測今年我國經濟成長可達4.1%,這些都是令人雀躍的消息。 然而與此同時,國內景氣燈號、景氣領先及同時指標卻也開始轉弱。今年前兩個月的燈號雖依舊亮出代表穩定復甦的綠燈,但景氣綜合判斷分數已落到綠燈的下限,再少個一、兩分就會重返黃藍燈,黃藍燈代表景氣趨緩並有轉向之虞。近月燈號的變化顯示這一波台灣景氣復甦力道極其微弱,而這一點由領先指標連跌十二個月,同時指標連跌四個月可以得到佐證。 就在景氣走勢由樂觀轉為混沌之際,財政部三月海關統計更讓人難以樂觀。這份統計顯示3月出口較上年同月衰退8.9%,創下近31個月最大減幅,而以季資料而言,台灣出口在連五季成長後再度陷入衰退,且衰退幅度遠大於主計總處的預測。主計總處今年二月預測首季出口729億美元,年減0.5%,同時根據海關統計我國首季出口僅702億美元,年減4.2%,我國出口表現遠遠不如預期。在這個落差之下,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能否居四小龍之首,能否達到先前預期的目標,已很難說。 面對台灣首季外貿出乎意料,官方的看法大抵仍是較樂觀的,他們認為出口衰退不是台灣獨有,其他國家也是如此,例如韓國3月出口也衰退4.2%,日本2月出口更衰退11.9%,連美國也衰退4.5%,這是全球外貿大環境受到高債務、高失業及投資乏力的拖累所致。另外,官方也認為台灣首季出口下滑係因出口物價走跌所致,未必是出口量減少,例如礦產品(汽柴油)首季出口價格跌41.3%,其出口值跌47.8%便不意外了;化學品出口價格跌20.6%,其出口值跌14.5%也就不足為奇了。他們認為與此同時,台灣進口物價跌幅更大,這說明台灣的貿易條件仍佳。 官方這些論述有一定的道理,但都過於樂觀。例如景氣領先指標明明連跌了12個月,但他們卻輕描淡寫的說累計跌幅還不到1%,因此不代表景氣即將轉向;面對出口表現不佳,他們則從進、出口價格去解釋、從鄰國的外貿去比較,來證明台灣表現穩定,貿易條件仍持續改善。再例如面對國內首季物價出現近六年首度下跌,外界紛紛擔心通貨緊縮(deflation)之際,官方依然淡定地表示物價下跌有助民間消費,對國內經濟反而會有正面的幫助。
這兩份最新發布的首季出口、物價統計均顯示,隨著國際景氣走緩而主要預測機構調降全球經濟預測下,台灣今年經濟表現恐難自外於全球走勢而一枝獨秀。僅從第一季出口比預測少27億美元,相當於800多億元台幣即可明白,接下來的經濟情勢已不如年初預期的樂觀,政府自應提早因應;另外,今年以來物價連三月下跌雖還不構成通貨緊縮,但也顯示十多年來民間消費疲弱的情況並未改變,而民間消費之所以長期低迷,這又和所得分配不均、高房價高房貸排擠家庭消費有關。然而這已是老生常談,這些年政府在這方面說的多做的少,可謂言語的巨人、行動的侏儒,馬政府實在是辜負人民的殷切期待。 十多年前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較低的時期,經濟預測總能「雖不中亦不遠矣」,但是晚近國際熱錢四處流竄讓各國資本市場忽起忽落,讓原油、榖物及金屬價格大漲大跌,成長循環與景氣榮枯已失去昔日的規律,以致預測機構愈來愈難準確掌握景氣走向。今年第一季的出口、物價走勢與各方預測出現如此大的落差,正說明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的不確定性要比原先的認知高出甚多,官方除了樂觀之外,還應該更加審慎才好。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