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超越時空的至福體驗
2012/07/04 15:02:13瀏覽369|回應0|推薦0


王季慶

人對死亡的恐懼乃是隱藏在我們一切大大小小的恐懼下的根本恐懼。

當你被恐懼佔有時,心中本然的愛便發不出來。

面對死亡的恐懼,正是我們能超越它而進入愛的人生契機。

如何去看見生命的另一面呢?

一種是直接體驗,另一種是間接的探究。而前者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我很幸運的是屬於前者。

二十多年前,我有過至今仍歷歷在目的奇妙體驗:大白天,在做瑜珈練習的我,突然像是坐在雲霄飛車裡,飛快的、顛簸的在黑暗中飛馳——不知有多久,停了下來,我全身沐浴在燦爛無比的明光中,比太陽光還亮不知多少倍的光,卻不刺眼,那並非只是光而已,這光充滿了溫暖,充滿了祥和與愛。我好像回到了宇宙母親的懷抱,一切的憂愁、焦慮全消失無蹤,只有無邊的安全和幸福之感……。

嚴格說來,我的身體並沒在垂死之際,我的經歷有點像「靈魂出體」,當時,那麼「迅雷不及掩耳」的發生,我沒有時間和心情去回顧自己的身體。但,毫無疑問的,我看到了光,我有「恍然大悟」之感,我深深為「至福」的感受滲透,而不再恐懼死亡……。

這些延續至今的主觀感受,卻是無可否認的,不是「相信」死後更幸福更美好的生命,而是「知道」其為「事實」。

親身的經歷使我對生死有了個不迷信、積極樂觀的態度,也發展出〈利他主義〉。

《柳暗花明又一生》作者愛芙琳艾爾塞瑟—瓦拉利諾,是日內瓦大學法律圖書館館長。

讀這本書時,覺得像隨著她去探險、爬山涉水,既有趣也辛苦。

此書先由身歷其境的人將讀者引入〈瀕死經驗〉超越人世的妙境,隨之再步步深入。

作者說:「瀕死經驗」探討的是人類的本體、命運和進步。而它迷人之處,就在於我們也許永遠無法對它做一個完整無缺的詮釋。只有當無法找到答案時,這個問題才能產生魅力,把我們的思維推到極限,而將之昇華。

有幾項特別發人深省的地方:由於自身超越時空的至福體驗,不論原來有沒有信仰,都有了「了生脫死」的覺悟,不再怕死,並且回頭來好好的過活。

他們在「回顧此生」時,並沒有神明審判和受罰的經歷,卻是體會自己言行對象的感受,而產生了極大的同理心,而自動改過遷善。

在瀕死之際,塵世間賴以存活的定律、法則、規範都會失敗,正可以證明,靈體(意識)已經脫離肉身的束縛,到達超越物理的世界。

我們了解科學的局限,不應將科學原理應用在一切上面,那不過是以管窺天而已!

瀕死經歷者普遍都不再對死亡有焦慮感,反而都是因為時候未到而被「遣返」。

所以,他們體悟死亡本身是一種解脫和喜樂,不必為死者悲痛。

惟有痛失親人的世人,為自己的損失哀慟,但活著的人也不需哀慟逾恆。

如果瀕死經歷者真的死了,還會如此光明和平靜嗎?

依照個人的心靈知能層次和發展程度,瀕死者的遭遇和感受各異其趣。

賽斯說,生前死後,不論你在那一個次元,都是「你創造你自己的實相」。

所以我們需要對心靈、宇宙、愛……,有個正確、樂觀的理解和信心。

因為死後世界會反映出你的境界!

有個癮君子亨利現身的說法。他是由於吸毒過量而經歷「瀕死」。

他也看見了光,事後終於戒了毒、努力行善、幫助年輕人。

最有趣的是,作者問他:與上帝相遇,是否與吸毒時的恍惚狀態相仿。

他說絕對不同。用化學毒品所引發的迷幻之旅,是由物質角度觀察,他所經歷的迷幻都令人畏懼,而意識恢復後,也不感到好過。

相反的,瀕死經驗卻給他一種平和、真實、有意義的感覺,其豐碩的內涵是無可置疑的。

著名的心理學家甘尼斯林的研究心得是:信不信來生與有無「瀕死經驗」無關。

他提出「瀕死經驗」並非只是身體在垂危狀態啟動腦部化學分泌所引起的幻覺狀態,因為有實例證明:

1. 經歷者可以看到他身體所在位置不可能看到的東西,後來經證明屬實。

2. 經歷者提出不可能僅基於普通的理解便獲得的資訊。

這些都是客觀的證明。

甘尼斯說,有些人對於「替代性的真實」比較敏感,而有些人則由於心理上的關卡、依賴心、盲從、恐懼而無法發展那種想像視野。

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消除那些障礙,以便當真正死亡後,能夠充分了解將要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而不再害怕。瀕死經驗是一種死亡的預演。

作者以懷疑論者的巧辯一再的「釣」甘尼斯,但都被他一一破解。

他說這個現象是不可以完全用「心理學」解釋的,它是超越科學和物質的。

它屬於較高層次的心靈現象,當我們喪失一般意識時,就會看到更高更深一層的事物。

他駁斥用心理動力學理論來解釋瀕死經驗為一派胡言。

心理學和宗教都提出憑藉著「自我死亡」才得以超越的問題。

沒有人講得比賽斯更透徹:「自我」是我們意識的最前端,用來操縱物質世界。當我們要在物質世界中生存、活動時,必須用它作為工具。它是無罪的,而且也不是可以「殺死」的「個體」。修持心性想達到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識,只要擴大自我,或放鬆自我、放下我執,讓原本隱而未顯的真我或自性,自然浮露出來。

作者曾以其豐富的知識提出非常中肯的問題和質疑,往往令智力超群的人物也難以回答。

有一些非常有趣的片段:

M  文森博士提到時間有兩種:1. 有形物體在其中移動的時間,2. 與精神或心靈時間有關的時間。神學家乃提出另一種「界外時間」的說法。

M  理論物理學提到超光速宇宙與次光速宇宙,一隱一顯,其界限為「光」。

M  這些與賽斯所說的〈物質世界〉和〈物質世界所根源的無形次元〉頗有相應之處。

M  思想是能量,愛也是能量,而能量能對物質發生影響。以身心病為例,愛和感受都會對身體發生影響——此點在新時代思想中已經普遍被接受。

M  問題即答案。唯物其實是唯心,何為物?何為心?兩者無法分。知識早已存在於每個人的內在。

M  賽斯說世上萬物皆有意識,無生物亦同,因為萬物構成的基本粒子就是「意識單位」。

M  量子物理也發現量子是可以互相感應的。

M  熱力學第二定律說,一切物質都在消耗能量,而能量散失無法回收,物質世界乃日漸崩散、混亂,稱為「能趨疲(熵)」。

M  但賽斯曾說,這個現象只會發生在一個封閉的系統中,而宇宙間並沒有封閉的系統。能量有新的補充,而許多物質世界的東西,也是越來越有秩序、越來越進步。

M  著名神經生理學家,說到腦之所以能了解萬事萬物,是因為腦是由和世界相同的物質與能量所構成。其實,萬事萬物的基本構成元素都相同,只是構造繁簡不一,能量的振動頻率也不同。

M  教廷的主教:神(或超絕意識,或一切萬有),其神性對人而言,既是超越 Transcendent 的,又是內在的 Immanent。而神祕主義者就是不依賴教義、教條,而在自己內心找到神的光和愛,直接體驗天人合一的人!其實共有一個內在的根源

M  那些瀕死經歷者回來後,都感到那麼的自在喜悅,明白了屬於另一次元的事,所以不需要去相信宗教,卻擁有無比的信心和感恩之心!

 

王季慶,成大建築系畢業,留學加拿大,並旅美十餘年。

經歷半生的心靈追尋,遍覽各類心理、宗教、哲學、神祕學等書籍「賽斯系列」、「伊曼紐系列」及「與神對話」系列等書

著有《心內革命——邁入愛與光的新時代》、《賽斯讓你成為命運的創造者》。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race127&aid=6599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