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3/26 18:51:16瀏覽437|回應0|推薦0 | |
《金剛經》是超越一切宗教性,包含一切宗教性的大智慧。 不論你信奉佛教與否,都可從這部經典汲取最有營養的智慧。 人生需守住八顆心,解脫煩惱、獲得幸福、提升生命價值。 一、平常心 佛陀介紹真理給世人,並以身作則,讓眾生有機會種福田。 真理就在最平凡的事物上,平凡到極點,亦偉大到極點。 在平常中修行而體悟境界。世間莫若修行好,天下無如吃飯難。 如何從生活體會道?《金剛經》告訴我們,要擁有平常心, 平常心就是心止於至善,乾淨而溫和,寬容而鎮定, 不計較輸贏,從容不迫,而不是忐忑不安。 只要安住自己的心,不管做什麼,打坐、走路、吃飯, 都能感覺到他身上的那份寧靜、祥和與自在。 二、安定心 應當如何得到最高的智慧覺悟?如何降伏妄心? 降伏其心就是降伏我們內心不安定的煩惱因素, 也是整個佛法要解決的問題。若沒有安定的心, 給他再多名聲和財富都不會滿足。很多人經過努力買房買車, 衣食無憂,生活寬裕卻偏偏心不安,要跟坐擁豪宅豪車的人比, 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終日鬱鬱寡歡。 之所以痛苦煩惱,是因為心中有太多慾望得不到滿足。 感到煩惱、自卑、痛苦。即使慾望實現了,又怕會失去。 因此,身心永遠沉浮在苦海中,永無出頭之日。 為什麼不能擁有良好的心境?因為還有煩惱,才不自在。 一念之間會有八萬四千種煩惱。要大修行就是要善護念, 讓這些煩惱住,要降伏其心。好好掌控自己的心念, 千方百計停下自己各種想入非非的想法,止住各種念頭, 由此產生的各種痛苦自然消失了。 三、奉獻心 菩薩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於行住坐臥,起心動念時,應當無所住。無所住而行布施。 布施應當無私、不看對象、不求回報,布施後就忘記了。 只有這樣才能修得功德圓滿。 一個人自呱呱落地,到小學、中學、大學, 無時無刻不在接受別人給予,又有幾人想到自己給予別人多少? 我們對於別人的給予,要抱著感恩的心去接受和回報他們, 人有感恩的心會讓世界變得越來越美好,每個人都為別人付出, 同時每個人都接受別人的付出,因此人與人之間相互感恩。 有人說我自己不夠用,自己一無所有,沒有什麼好布施的。 一句溫暖的問候、一片誠摯的愛心、一個美麗的微笑, 任何可以利益他人的東西都可以布施,勿以善小而不為。 當布施成為習慣,你會從別人的快樂中得到更多快樂。 真正的給予是不求回報的,才是真正的布施,真正的奉獻。 四、無相心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世間所有成形成體的,都以心執相、都是虛妄的, 好比在夢中看見山河大地、親朋好友,而實際上並沒有。 見所有相都是虛幻,當知一切虛幻雖有生滅,而實際上, 和不生不滅的如來沒有兩樣。那麼,見諸相是虛幻, 就見到一切事物的本來面目即如來法身。 從大千世界到微塵,從國家到家庭,從感情世界到物質世界… 皆因緣所生,隨條件變化而變化,沒有永恆不變的,無一例外。 人生就像一場電影,有跌宕起伏、有風平浪靜、有陽光燦爛、 有暴風驟雨...而讓我們的心也隨境生起愛恨喜怒,隨境而滅。 最後發現當了一輩子演員,隨劇情表演,從未做過真正的我。 當你離開世界那天,回頭再看自己的一生, 你還一定要孩子考得最好、學得最好; 自己一定要幹得最好、業績要最棒;住得比人高檔、 穿吃比人漂亮、比人豐富、比人奢侈; 別人傷了你,一定要以牙還牙? 你追求一生、執著一生的東西,卻什麼也帶不走。 今天愛你、疼你、恨你、傷你、怨你、折磨你的人和境, 該來的讓它們來,該去的讓它們去。 不執著,才知道你還是你,沒有被它們牽著走, 這樣你才做回了真正的你。 五、進取心 如來常說:你們既然知道我所說的佛法如同渡筏, 渡過河就要捨筏,佛法也是如此。佛法尚且要捨棄,何況非法呢? 對佛法也不能執著,過了河就捨棄掉, 更不用說世間知識、經驗了,這才是真正的萬法皆空。 不要滿足於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應該不斷開拓自己的視野, 曾經有助於我們的舊思想體系該拋棄的也要拋棄, 才能不斷突破自我,得大自在。 佛的本意要我們進取而不執著。進取代表上進心,向上追求。 但我們成功了,很光彩,萬一失敗,就沒面子, 這就是對成功的執著和過分在乎。 我們對追求的事有自己的價值判斷。就誇大在乎之事的重要性, 不能成功會很痛苦。我們也會執著自己的經驗方法, 自以為這才是通往成功的最佳模式,不採納他人意見。 甚至在做事中固執己見,產生對立衝突,產生焦慮活得很累。 想要進取而不為所累,就必須要有空性的智慧, 認識到一切都是因緣所生。惟有這樣才能超越執著, 心無所住,在積極進取的同時不失自在。 六、無住心 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 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知道一切相都是虛幻的,應當如是生無上正等正覺的清淨心, 不應當住在物質相上,而想要生無上正等正覺心, 住在物質相上,是凡夫的虛妄心。不應住在聲音、香氣、 滋味、感覺、記憶等生起凡夫的虛妄心,應當無所住。 不是什麼事都不做,都不想。應無所住,並不妨礙起心動念, 不妨礙行住坐臥。人應該對世俗物質無所執著, 才有可能深刻領悟佛。 當今時代是物慾湧動,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盛行的時代, 有些人不再談論人生、理想、國家、社會, 而更愛談論電影、股票、服飾、美食、足球、明星等等。 呈現在眼前的是五光十色目不暇接的世界, 享受物質文明是權利。但是切不可成為物質的奴隸, 陷溺於拜金主義的狂潮,從而失落精神家園。 《金剛經》的無住心可緩解現代人的壓力,保持澄明心性。 面對洶湧澎湃的物慾大潮,必須以金剛般若大智慧斬斷物慾, 才能將生命提升到天心月圓的光明澄澈之境。 人除了物質生活,還要有充實的精神生活,才是真正的富貴, 精神上的滿足才是真正的幸福。 人都有庸人自擾的本性,對於自身之事作過多的無謂思考, 是困擾自身的主要原因。假使心起了煩惱, 即使在社會上很有地位、財富,生活也是空虛的。 心中顛倒夢想,高樓大廈無異於監獄,美味佳餚就是毒藥。 古人說:心安事無問,心定菜根香。 心安定了,就算吃粗茶淡飯,住茅草小屋, 心中也很安定、自在,遠勝山珍海味高床大屋。 七、當下心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只是眼耳鼻舌身意對色聲香味觸法所產生的意識現象, 相繼不斷使我們錯謬的以為己心。 已經過去的事情就應該放手,不該有執念。 有太多人沉溺於對於過去的自豪或悔恨中。 過去的成就或者錯誤其實都過去了, 如果你回到過去找到你的心顯然是不可能的。 未來如同過去一樣虛幻。永遠無法知道未來如何到來, 將心放在未來無疑就是將真理訴諸於猜測, 對於未來心往往陷入猜測和狂想之中。未來還沒有來到, 人們貪戀未來,無非是幻想真諦在未來取得。 那麼為什麼現在心也不可得呢?佛說過, 一念之中有九十起生滅,以電光石火之快,尚不能比。 心念的生生滅滅,當你意識到時,心念已經成為過去。 這就是現在心不可得。 我們之所以無法放下執念, 是因為總是執迷於過去心、現在心或者未來心。 執著於虛妄的心念,自然也無法獲得心靈的超脫。 過去心已滅,現在心無往,未來心未至。三心不可得, 就是叫我們放下對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的執著。 不執著於三心,才能看得開,放得下,輕輕鬆鬆,了無掛礙。 所以知三心不可得,解開心縛,放下執著,方能身心輕鬆。 八、隨緣心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都如同夢幻泡影,不可取不可說,又如水露閃電, 瞬間消失,不可取不可說。 人生如夢,苦樂如泡影,成敗如朝露,榮華富貴如浮雲, 名利如鏡花水月,宇宙間萬事萬物瞬息變幻, 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人也不過是天地間的匆匆過客, 怎能永恆留住自己喜歡的東西? 天地間萬物,人只有暫時使用權,哪有永恆所有權? 若領悟到一切萬法的本質皆緣生緣滅 看透自我、苦樂、名利、美色等,世間萬物之心便會生起, 就逐漸明白凡事不必過於執著,應以隨緣的心態做事。 順境時珍惜眼前所有,以良好機緣成就事業,活出幸福人生; 逆境時坦然面對、承受、化解各種困苦, 依然笑對人生,活得輕鬆、自在。 如此,無論順逆境,都能坦然面對悲歡離合、炎涼冷熱, 超越成敗、榮辱、得失,甚至生死。 隨緣而行,無住生心,便能領悟人生的大智慧。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