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肉圓的故事
2019/01/14 19:28:30瀏覽122|回應0|推薦0

相傳肉圓是在北斗地區的寺廟擔任文筆成生的范萬居先生所創。當時台灣發生了嚴重水災,范萬居是在廟裡面當打手,專替神明打人,神明降駕指示,將地瓜浸濕,壓成團後揉成團狀,加上花菜,並未包皮,再做成粿仔的形狀煮熟給災民食用賑災,是北斗肉圓的雛形。第二代范媽意把肉加進去粿仔裡,用手把粿仔從碗挖出來、捏成形,於是肉圓上可以清楚看到手指的痕跡,手指頭的形狀也就成了北斗肉圓的特色。傳到了第3代范龍生,用地瓜粉跟在來米漿做皮,把高麗菜改成竹筍,包上赤肉做餡,奠定了北斗肉圓最後的範本。鼎盛時期,北斗有20多家肉圓店,幾乎都是師出自范家。 台灣第一顆肉圓 原來是由此而生。北斗肉圓後來又流傳到台灣各地,也產生了各地不同用料與做法的特色肉圓。

最有名的是發源地彰化(彰化、北斗、員林)肉圓,其餘的有新竹肉圓、臺中肉圓、南投(水里、埔里)肉圓、臺南肉圓、高雄肉圓、屏東肉圓、紅糟肉圓等等,實物的大小與使用材料都有頗多差異,但是調理方式多為以油加溫(並非炸)或蒸,亦或兩者並用,食用時會同時淋上甜與鹹兩種醬汁和少許蒜泥、芫荽,是臺灣的庶民小吃。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old588&aid=123846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