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樂曲介紹-花非花
2012/12/11 01:25:03瀏覽18|回應0|推薦0

《花非花》作曲:黃自(1904-1938)    唐詞:白居易(772-846)

《花非花》是變格的仄韻七絕,他把前二句各分為三三句法。其實是為妓女而作的,“花非花”二句比喻她的行蹤似真似幻,似虛似實。唐宋時代旅客招妓女伴宿,都是夜半才來,黎明即去。白居易詩不僅以語言淺近著稱,其意境亦多顯露。這首"花非花"卻頗有些"朦朧"味兒,在白詩中確乎是一個特例。詩取前三字為題,近乎"無題"。首二句應讀作"花——非花,霧——非霧",先就給人一種捉摸不定的感覺。"非花"、"非霧"均系否定,卻包含一個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霧。因此可以說,這是兩個靈巧的比喻。"夜半來,天明去"的敘寫,可知這裏取喻於花與霧,在於比方所詠之物的短暫易逝,難持長久。單看「夜半來,天明去」,頗使讀者疑心是在說夢。但從下句「來如春夢」四字,可見又不然了。「夢」原來也是一比。這裏「來」、「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啟下作用,由此生髮出兩個新鮮比喻。「夜半來」者春夢也,春夢雖美卻短暫,於是引出一問:「來如春夢幾多時?」「天明」見者朝霞也,雲霞雖美卻易幻滅,於是引出一歎:「去似朝雲無覓處」。

引用自 美圖唐詩---白居易花非花-胡氏家族生活雜記-新浪部落
ttp://blog.sina.com.tw/shhu4949/article.php?pbgid=28465&entryid=580666


[注釋]

①花非花:後人根據此詞句法為詞牌。用首句“花非花”為調名。

[賞析]

《花非花》之成為詞牌始於此詞。前四句都是三言,由七言絕句的前兩句折腰而成。後兩句仍為七言,有明顯痕跡,表明是從七言絕句演變而來。

這首詞通篇都是隱語,主題當是詠官妓。當時各級官府都有一定數目的娟妓,供那些腐朽的官僚們驅使。首句“花非花”是說官妓的容顏如花,但又並非真花。次句“霧非霧”中“霧”字是雙關。借“霧”為“婺”。“婺女”即女宿星。因官妓女性,上應女宿,但又並非雲霧之霧。 “夜半來,天明去”既是詠星,也是說人。語意雙關,而主要是說人。官妓不同于一般的妓女,更不同于正式的妻子,她們與官僚之間互為依存,但關係又不便十分密切,只能以夜來明去為限,可謂會短別長。故末二句發出“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蔔的感歎。上句言會短,下旬言別長。其中“夢”、“朝雲”的描寫是借用宋玉《高唐賦》、《神女賦》中關於楚王與巫山神女夢中相會的典故,以喻男女之幽會。因為語言文字運用得巧妙,把男女歡愛之事抒寫得很含蓄,富於詩意。

語意雙關,富有朦朧美是這首小詞的最大特點。霧、春夢、朝雲,這幾個意象都是朦朧、飄渺的,意象之間又故意省略了銜接,顯出較大的跳躍性,文字空靈,精煉,使人咀嚼不盡,顯示了詩人不凡的藝術功力。

引用自:大陸-中國文學網(鄭永曉 華岩) 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x?ID=9487

花非花~~.wmv



花非花(古典舞 女子独舞)

 

2011年台灣合唱團演唱黃友棣作品發表會 02 花非花



長雲樂集 2012/12/09 序曲--花非花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