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光復前的不堪經濟〉
2021/09/03 00:33:10瀏覽348|回應1|推薦3
〈光復前的不堪經濟〉


        財團法人二二八紀念基金會於民國九十六(2007)年二月出版的《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以下簡稱《研究報告》)第2章第一節〈事件背景〉,把二二八暴動發生的原因歸納為下列四點:一、行政長官公署的特殊化;二、政治壟斷與接收弊端;三、經濟統制與民生困苦;四、社會動盪與文化隔閡。最近重讀前臺灣名作家吳濁流的大作《無花果》,發現該書第九章〈糧食缺乏中迎接八.一五〉,曾詳細述稱,臺灣光復前(亦即日本宣布投降之前),「大東亞戰事越來越慘烈」,「而物資的缺乏也因此愈來愈甚,全國國民都陷入困窮之境,人人都因營養不良,面露饑色」,另「由於肥料不足,稻米普遍歉收,可是供出量一點也沒減,強迫大家供出,所以全村都都不過吃。每個農家都給逼到饑餓缐上」等情,可見當時臺灣物資缺乏,經濟敗壞,已經相當不堪,絕非《研究報告》所指因施行「經濟統制」之故。以下是《無花果》第九章所述臺灣光復前物資缺乏和經濟敗壞的詳細情形:

1、〈大東亞戰事越來越慘烈。在日本而言,這是孤注一擲的戰爭,不用說是傾出全力來打,而物資的缺乏也因此愈來愈甚,全國國民都陷入困窮之境,人人都因營養不良,面露饑色。隨著戰局的不利,臺灣人的協力也益發成為迫切需要,皇化運動也到了白熱化的程度。〉(《無花果》第118頁第一行)(註:「物資的缺乏愈來愈甚,全國國民都陷入困窮之境」是日本發動大東亞侵略戰爭的結果,因此「戰爭」才是戰後物資缺乏、經濟敗壞的元兇!)


2、〈物資缺乏已到了極端,也因而有企業整備之舉。甚至本島人的會社也沒有放過,本島人經營的企業都必須有一個以上的日本人董事。⋯⋯。在擁護國策的美名下,把全島的報社歸併為一,成立《臺灣新報》,接著大阪《每日新聞》伸出魔手,把它掠奪過去。當時,唯一由臺灣人經營的《興南日報》,也給合併,交出所有產權,只換得副社長,經濟部長,文化部長三個空頭職位而已,其餘工作人員一律成為低級職員。興南新聞系的最高薪部長不過月給一百四十五元,而大阪每日系的普通年輕編輯,待遇高達一百九十五元。我屬於日臺系,成了文化部記者,俸給當然也照舊,月薪一百十元。〉(《無花果》第120頁第三行)(註:物資缺乏,物價上漲,俸給「照舊」,「全國國民都陷入困窮之境」,乃必然結果。)


3、〈隨著戰局的危機加深,皇民化運動愈趨熾烈,御用绅士被起用,當上了動員部長,聘請大學教授為顧問,以強化運動。大學總長在報紙發表了有關臺語廢止的意見,接著又有一般御用學者倡論應將臺灣的風俗習慣一掃而光,全面日本化。〉(《無花果》第121頁第一三行)(註:起用「御用紳士」,又倡議廢止「臺語」和掃光「臺灣的風俗習慣」,「全面日本化」,與滅種何異?)


4、〈日本試圖最後掙扎,把十八萬滿州軍調過來加入臺灣軍,使臺灣要塞化。⋯。另一方面物資也越來越少,動員也達到極度。六十歲以下的臺灣人都給動員起來,從事蓋掩體、挖地洞、建機場的作業。女人也被動員,或者採集砂石,或者當特別護士。⋯。最後連國校的兒童也動員上了,驅去做苦工。〉(《無花果》第123頁第五行)(註:「物資越來越少」,又「動員也達到極度」,把六十歲以下的臺灣人、女人和國校的兒童都動員上了。)


5、〈後方從物質的缺乏,更加上人力資源的缺乏。報館裏有日本記者被徵,遺缺只有找臺灣人來遞補,否則就無法補充。.…。報紙也由於物資缺乏,由十頁而八頁,而六頁,最後竟減縮到四頁。〉(《無花果》第123頁第一〇行)(註:物質和人力都日漸枯竭。)


6、〈「當時,對美軍的登陸地點最關心的是本島人的知識階級。一旦美軍來時,日本軍部到底會把臺灣的知識階級怎麼樣呢?這是他們議論的焦點。謠言很多,臆測也各不相同。其中有一說法是美軍登陸後,黑名單上的本島人首先會遭處置,或者驅向陣前,讓美軍來整,這也是大家最怕的方式。據傳聞,黑名單上的人多達五六百人,這些都是美軍上來後馬上會遭毒手的。也有可能教各地的特務人員執行任務。〉(《無花果》第124頁第一二行)(註:傳言日本政府把五、六百個臺灣人列入「處置」的黑名單。)


7、〈「美軍既經在琉球登陸,日本的戰敗已是必然,說長道短,大可不必。我更憂心的是怎樣才能平安渡過這局面。不但米不過,甚至蔬菜也不容易到手。軍人大批開來,每一口池塘都給佔去,魚兒被抓光了。蔬菜得依各保、各甲、各戶分擔供出,其他軍隊徵用物資多得不可勝數,米、豬、牛、鴨、雞、蛋、馬草、相思樹皮、塞麻頭皮、月桃、供仔樹子等,有食用的,非食用的,多達二十數種。這些供出物資之中有些是國策會社利用軍部制徵收的。村民為了蒐集這些供出物,都得從早工作到晚。〉(《無花果》第131頁第六行)(註:「不但米不過,甚至蔬菜也不容易到手」、「軍人大批開來,每一口池塘都給佔去,魚兒被抓光了」,是軍事徵用或是不法竊取?軍隊徵用物資種類繁多,而且數量超過所堪負荷,造成人民沉重負擔。)


8、〈為了應付這情形,我請佃人收回了少許田和園,種植蔬菜。幸好妻是農家出身,⋯。除了種菜之外,她還養雞養豬,⋯。我也幫助她,可是掘好了防空壕,手掌就起泡淤血,化膿腫脹,著實吃了苦頭。因此家裏的事只好交給妻,我出去蒐集攤派下來的物資,同時四出找黑市米和蔬菜。由於肥料不足,稻米普遍歉收,可是供出量一點也沒減,強迫大家供出,所以全村都都不過吃。每個農家都給逼到饑餓缐上,只好找些豆和能吃的野生植物來補。有的農家供不出定量的菜,只好夜裏摸黑到十五、六公里遠的新社去搜購。不為什麼,只為害怕供不出足量的東西,而被郡役所的警察課傳去。我家也一樣困窮,因為糧食不足,發生了各種病症。最小的兒子因缺乏維他命A,眼睛忽然看不見,差不多瞎了。⋯。只因這配給米制度和供出米制度,許多親子間、兄弟間、親戚間都都給沖淡了情愛。大人每天兩合三勺,一個月最多只能維持二十天,加上一些副食品都從市場消聲匿跡,簡直就成饑饉狀態。〉(《無花果》第131頁第一二行)(註:「肥料不足,稻米普遍歉收」,厲行「配给米制度」和「供出米制度」,迫使人民面臨饑饉狀態。)


                綜合以上所述,不難了解八.一五日本投降前夕的臺灣經濟敗壞情形,因此《研究報告》把一年半後(二.二八)臺灣經濟蕭條,通貨膨漲、嚴重失業和民生困苦等情,完全歸咎於當時行政長官陳儀施行經濟統制政策,確實不公不義。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mpan120740&aid=167203597

 回應文章

泥土‧‧‧郭譽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9/21 17:15
確實如此,個人研究日據時期台灣史之所見;完全不錯。吳濁老在這方面的紀錄是很好的證人;當年他的名作『亞細亞的孤兒』,所描述的種種,戰後出版時,不僅受到我島讀者的肯定,也受到日殖時期他的上司日本人大澤貞吉之肯定;說他所及,都是真實的。您的這篇研究,真可說擲地有聲,謝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