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2/24 05:21:21瀏覽473|回應0|推薦2 | |
從小學五年級到高中三年級的八年之中,每每在歷史、地理科目的考試中,因為寫了同音異字的答案,而被老師扣分或完全不給分的經驗不知有多少。當時忿忿不平的我,總不禁要這樣問:難道那個叫Christopher的人,真的會認為中國人以「克里斯多福」或「克里司多弗」來稱呼他,此兩者間有天大的不同嗎?那麼,我的答案又何錯之有呢?
前幾年因工作的需要,我特別向多倫多大學教授中英文翻譯課程的老師學習。在初級課程中,就學到了許多名稱翻譯的技巧。老師解釋,英翻中的方法很多,而對人名或地名則多採用音譯或意譯。例如:「柯林頓」 (Clinton),或「死海」 (Dead Sea)。中國人特有的偏好喜歡將評價與用字連結在一起,所以對文人、好山好水或是貴重的事物就會有「亞里斯多德」(Aristotélēs)、「優勝美地」(Yosemite),或「賓士汽車」(Benz)這樣的名稱;反之,你也會看到「撒旦」(Satan)、「愛滋」(AIDS)或「煞死」(SARS)的出現了。
所以,這些名稱的用字由來,只不過是翻譯的方法和使用慣性罷了,即使不照教科書所寫,同音異字又有何妨?靈活一點吧!不要讓我們的教育,侷限在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上。讓孩子放眼去看更寬廣的世界,學更有價值的事或物。因為,我真的不相信,當你能夠清楚的用Christopher來稱呼外國友人的時候,「克里斯多福」或「克里司多弗」還有什麼樣的不同?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