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講「自性如來」,和老子說「道法自然」的「自然」 (自性本然) 頗為相似。自性本然的意思是「自從無、有創造了天地和萬物以來,天地萬物本身原來就具有的那些不需要、也無從追查原因的特性。」;例如,太陽為什麼從東邊出來而不是西邊。月亮為什麼是圓的。生命的源頭是如何產生的。神是從哪裡來的....等等。所以自古以來,聖人對於天地以外的事情都擱置,不予評論。只有老子稍稍地在以下這篇文章中談了一小段:
希言自然
故飄風不終朝 驟雨不終日
孰為此者 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 而況於人乎
故從事於道者 同於道
德者 同於德
失者 同於失
同於道者 道亦樂得之
同於德者 德亦樂得之
同於失者 失亦樂得之
信不足焉 有不信焉
解義
「希言自然」 很少有人會去談論"自然現象",所以聊聊它。
「故飄風不終朝 驟雨不終日」依照觀察所得,狂風很難有連續刮上一整個早上的紀錄;暴雨也很難有連續下一整天的情況。
「孰為此者 天地」是誰創造了狂風和暴雨的現象呢? 是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 而況於人乎」連天地都沒有辦法使得狂風和暴雨持續運作,何況是人為處事;更加難以將某個狀況維持於長期的穩定不變。這是道的運作邏輯!
「故從事於道者 同於道」所以,做事符合天地萬物運作的法則,就等同於得道。
「德者 同於德」做事符合眾生和諧對待的基準,就等同於有德。
「失者 同於失」若二者都不合,就等於背離了道德;必然會蒙受損害,遭受失敗。
「同於道者 道亦樂得之」合於道的人,道也樂得與他同在。
「同於德者 德亦樂得之」合於德的人,德也樂得與他同在。
「同於失者 失亦樂得之」失去道德的人,不道不德也會跟隨在他身邊,讓人感到厭惡,不想跟他相處。
「信不足焉 有不信焉」誠信無法服人的人,當然沒有人會相信他的言行。
俗語說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所以人類的生存模式要順應地理環境的特性。 人法地
大地的運用模式要依照各地天候的運行法則。 地法天
天上四季運行的法則源自於道的邏輯運作。 天法道
道的運作邏輯可以由觀察它的自性本然得到學習經驗。 道法自然
補註:
自宇宙誕生後,星系相繼出現;繼而每個獨立星球上的 天地萬物 逐漸形成。
那個 不知由來 故而任由「自發特性」(自性)所形成「本應如此」(本然)的 造物力量 就叫作 — 「自然」。
然後,自然 在創造天地萬物的過程中,同時也賦予了 天地萬物相互共存共生 的運作關係和模式。這個致使 萬物相輔相成和合一體 的運作軌跡 就叫作 — 「道」。
2021/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