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明代的才子,大家往往想到的是唐伯虎,無論是《唐伯虎點秋香》,還是屢屢拍出高價的唐伯虎書畫作品,都足以讓唐伯虎揚名立萬。但據《明史》記載,“明世記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為第一”。明朝中葉的大學士楊慎才是真正的“百科全書式”的第一大才子,就連聞名瑕爾的謝縉以及徐渭,都不敢與他相較才華。

楊慎

楊慎被稱為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圖片:Wikimedia Commons)

      楊慎,字用修,號升庵,四川新都人。《明史·列傳》第八十中說他是內閣首輔楊廷和之子。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殿試第一,成了狀元。他是我國明代有名的大詩人、大文學家、大書法家和畫家。

      狀元郎楊慎寫了2300餘篇詩文,包括文、詞、賦、散曲、雜劇、彈詞等各種文體,除此之外,他其他的雜著多達 100餘種。包括《丹鉛總錄》、《譚苑醍醐》、《藝林伐山》、《書品》、《畫品》、《大書索引》和《金石古文》等等,內容涉及:史哲、天文、地理、醫學、生物、金石、書畫、音樂、戲劇、宗教、語言、民俗等等,按今天的算法,足足跨了十多個學科。

      楊慎才華超群,一生鐵骨錚錚,愛憎分明,忌惡如仇,連皇帝他都不怕。因反對嘉靖皇帝為生父母上尊號,以“議大禮”罪被貶謫雲南永昌(今保山)。

楊慎謫戍生活(圖片:Wikimedia Commons)

      楊慎被發配到雲南,只好整天看書,聊以自慰,就這麼一看看了三十年,人稱“無書不讀”。能把一個簡單的事情堅持下來就是了不起,楊慎就是這樣了不起的人,古代的圖書沒有像現代那樣多,再多的書也經不起楊慎這麼天天看,很有可能楊慎把古往今來的書都看了個遍。

      現在的雲南還不算髮達的地區,古時候基本屬於蠻荒之地。有人做過統計,楊慎充軍雲南前,雲南只有20多人寫有著述40多種,楊慎赴滇後至明末,雲南共有150餘人寫有著作260餘種。楊慎還在雲南培養出了第一個少數民族學派——“楊門七子”。

      著名古典小說《三國演義》,更是以楊慎的一首《臨江仙》為開篇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章天亮博士在《笑談風雲》節目中說,「是非成敗轉頭空」,很多的豐功偉績,在歷史的長河中都轉瞬即逝。但是楊慎呢,他卻在這種瞬間中,看到了永恆。那就是「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除了楊慎,有名的明代大才子還包括《永樂大典》總編纂管解縉,和詩、書、字、畫、兵法樣樣精通的徐渭(青藤先生徐文長)等。

解縉

      解縉,字大紳,號春雨,謚文毅,江西吉水州(今江西吉安吉水縣)人,解綸之弟。明朝第一位內閣首輔。

解縉(圖片:Wikimedia Commons)

      解縉天生聰穎,六歲能詩,有神童之譽。洪武二十年(1387年)中式丁卯科江西鄉試第一名舉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聯捷戊辰科三甲第十名進士,授中書庶吉士。朱元璋非常器重他,命其常在身邊。一天,朱元璋在大庖西室,對解縉說:“朕與爾義則君臣,恩猶父子,當知無不言。”

    《永樂大典》編纂於永樂年間,保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百科文獻。共計22937卷、目錄60卷,分裝成11095冊,全書約3億7千萬字,被稱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解縉作為 《永樂大典》的總編纂,自然要接觸各方面的知識,確定分類內容的編纂,他本身就是博學多才,在編撰《永樂大典》中,也不斷學習和豐富了各方面的知識。

解縉草書《自書詩卷》(圖片:北京故宮博物院)

      他寫的文章雅勁奇古,詩豪宕豐贍,書法小楷精絕,行、草皆佳,尤其擅長狂草,著有《解學士集》、《天潢玉牒》等;總裁《太祖實錄》、《古今列女傳》;主持編纂《永樂大典》;墨跡有《自書詩卷》、《書唐人詩》、《宋趙恆殿試佚事》等。解縉不僅文采出眾,還有政治頭腦,他是明朝第一任內閣的重要成員,官至內閣首輔、右春坊大學士,參預機要事務。只可惜過於高傲,喜歡直言進諫,得罪了皇帝,屢遭貶黜,最終以“無人臣禮”下獄,永樂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凍死,卒年四十七。

徐文長

      最後說說多才的徐渭,字文長,號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漁隱、金壘、 金回山人、山陰布衣、白鷳山人、鵝鼻山儂、田丹水、田水月,中國明代文學家、書畫家、軍事家,浙江山陰縣(今屬浙江紹興市)人。

徐文長(圖片:Wikimedia Commons)

     徐渭少年時天才超逸,入徐氏私塾讀書,“六歲受《大學》,日誦千餘言”,“書一授數百字,不再目,立誦師聽。”,十歲仿揚雄《解嘲》作了一篇《釋毀》,性格豪放,“指掌之間,萬言可就。” 二十歲時成為生員。嘉靖二十年(1541年)入贅同縣潘克敬家,接下來八次應試不中,“再試有司,皆以不合規寸,擯斥於時。”

      他自己認為自己“書第一,詩二,文三,畫四。”,他的草書相當著名,被稱為“明之草書,以天池生為始。”詩歌得“李賀之奇,蘇軾之辯”,他的傳世著作有《徐文長全集》,劇本《四聲猿》、《歌代嘯》,嘉靖三十八年撰成戲曲理論著作《南詞敘錄》,總結宋、元南戲藝術。

      徐渭的繪畫新穎奇特,打破了花鳥畫、山水畫、人物畫的題材限,水墨大寫意花鳥筆勢狂逸,墨汁淋漓,是寫意花鳥畫成熟的標誌。與陳淳並稱為“青藤”、“白陽”。徐渭在《書謝時臣淵明卷為葛公旦》中指出:“……畫病,不病在墨輕與重,在生動與不生動耳。”他對後來清代八大山人、揚州八怪都有很大影響。例如,鄭燮自稱“青藤門下一走狗”。近代畫家齊白石曾說:“青藤、雪個、大滌子之畫,能橫塗縱抹,余心極服之,恨不生前二百年,為諸君磨墨理紙。諸君不納,余於門之外,餓而不去,亦快事故。”吳昌碩說:“青藤畫中聖,書法逾魯公。”

徐渭《十二墨花詩畫圖卷》(圖片:Wikimedia Commons)

      只可惜其晚年頗受胡宗憲案影響,數次下獄,晚景凄涼。他一生不治產業,錢財隨手散盡,此時只得靠賣字畫度日。但手頭稍為寬裕,便不肯再作。《徐文長文集》中有《賣貂》、《賣磬》、《賣畫》、《賣書》諸詩,顯示出徐渭凄涼的晚境。最後幾年,徐渭身患多種疾病,大約畫也不能常作,這讓他生活更為貧苦。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徐渭在窮困潦倒中去世,終年七十三歲,葬於紹興城南木柵山。死前,徐渭寫有《畸譜》,記述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歷。

      由此看來唐伯虎顯然不夠這三大才子的水平,只能屈居於吳門四才子或者說江南四大才子之列,楊慎、解縉以及徐渭這三大才子以其博學多才而名留青史。

http://life.soundofhope.org/culture/p-288494.html?fbclid=IwAR0dY4DtHV2K1vbww8DOu6-dagisSYLSPKjWEbuqGUzG0nqqEjyksga1D8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