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1/27 11:49:41瀏覽612|回應3|推薦45 | ||||||
每年秋末的十至十一月是太平洋鮭魚的產卵季,百分之二至十得以倖存的成年鮭,靠著其天賦移徙的本能,歷盡千辛萬苦從大海游回故鄉清冷的小溪,尋找適當的河床,完成其「終生」大事。 不知道鮭魚為什麼這麼執著,一定要從千里遙遠的外海,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去培育下一代,尤其他們的回程這麼佈滿危險與挑戰。漁人多在其洄游時設網捕捉,僥倖逃過漁人天羅地網的圍捕,得有運氣。找到河口,則需要智慧。能逆流溯河、飛越急流瀑布而回到溪流,更要在體能上有極度的發揮。一般鮭魚每小時時速八英哩,剎那間的爆發力要到十四英里,以便跳出六英呎的高度,並在空中持續向前十二英呎,來越過回程中的障礙。以一隻平均四到三十磅的魚而言,該是多麼大的能量消耗。套句電玩術語,真是失血嚴重。麥克喬登,人稱空中飛人的籃球明星,應該最能體會。
老外築水壩,如果正好在鮭魚往來河道上,多半很人性化的在洩洪道旁另建一條魚梯平緩而上,讓鮭魚輕鬆過關,想來也是滿有道理的。魚畢竟也是生命,被人類捉來吃了,固然命運如此,只怨這輩子投胎不佳但願下輩子有好的造化,可只要自由自在一天,生命就得受到尊重。 我去溪邊看鮭魚產卵真是恭恭敬敬。遠處悄聲探望,唯恐驚擾了牠們的居家生活。不過也有老外不是很在意,拿著釣竿拋來甩去,多半是些半大孩子玩玩釣魚的感覺,也不是真的想把魚抓回家。看不過去的自會制止,唯雖非法捕魚罰款加幣一百五十元,第二條以上每條加罰五十元,但尚無明文規定不得捕捉後又將之釋回。據聞每年時有發生類此情事,有的母魚在被釣起時,驚慌掙扎中甚至卵掉了一地。 其實,沒有實地看到鮭魚產卵前,聽到這類消息,就像在報上看到伊拉克挑釁,感覺疏遠,不認為是真實生活中的一部分。直到那天一家人興致都好,循地圖沿河找到了鮭魚的閨房,看密密麻麻成群的大鮭魚,以其洄游後僅餘的能量,繼續在淺溪底砂石床上,擺動尾巴,挖出一個個的漥洞,產卵受精後再以沙覆蓋,辛苦的為自己的孩子妥善佈置一個溫暖的家,以為生命的延續,才驚覺長鏡頭把鮭魚拉近成為我的生活,對鮭魚的感覺乃鮮活起來。
母鮭魚每挖一個六英吋深的洞,可能需要耗時幾個小時,甚至整天時間。為了避免雞蛋全放在一個籃子內,牠會挖上好幾個洞以分散風險,然後產卵,大約一週後,母鮭力竭而亡。
是的,對太平洋母鮭而言,完成其傳宗接代的使命即代表死亡的來臨,壯烈而且讓人心疼。直到小魚長成游回大海繼續生活,一至五年後,以其祖先千萬年以來相同的方式,重覆其生態週期時,母鮭的生命便有了意義。 只是我一直納悶,為甚麼鮭魚總能回到自己的家鄉產卵?真如科學家們未能證實的實驗所述,是因為嗅覺? 或許,竟是源自內心深處對母親的思念吧!
本文曾刊登於世界日報(未含圖)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