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高壓氧艙減少運動後乳酸 》提升運動表現:探索奧克斯高壓氧艙
2023/12/16 12:58:49瀏覽32|回應0|推薦0

「揭秘運動高壓氧艙:科技如何重塑我們的運動經驗?」

高壓氧艙:運動恢復的革命性途徑

在體育和健身領域,高壓氧艙正迅速成為一個革命性的創新。這種先進的設備利用加壓環境和高濃度氧氣來提升肺功能和加速乳酸代謝,從而改善運動後的恢復過程。

高壓氧艙提供了一種獨特的恢復方式,不僅能夠加速傷口的修復,還能幫助運動員更有效地從高強度訓練中恢復。這項技術如何重塑運動員和健身愛好者的恢復經驗,正是我們要探討的重點。

提升運動表現:高壓氧艙的不可忽視影響

引言:除了加速恢復,高壓氧艙對於提升運動表現也具有顯著影響。通過提高身體對氧氣的利用率,這項技術能夠顯著提升運動員的耐力和表現。

這不僅對專業運動員有利,也對日常健身愛好者有益。在這段引言中,我們將深入探討高壓氧艙如何透過加速乳酸代謝和提升肺功能,來增強運動員的整體表現,從而重新定義運動和健身的經驗。

運動員的致勝秘訣:運動高壓氧艙能解決什麼?

高壓氧艙對運動傷病的快速恢復影響

對於追求卓越的運動員來說,快速從傷病中恢復是至關重要的。

在這方面,高壓氧艙提供了一種革命性的解決方案。通過在高壓環境中呼吸純氧,這種療法能顯著加速傷口修復,減少運動員的康復時間。這不僅對重返賽場至關重要,還有助於提升整體運動生涯的壽命。

提升耐力與恢復力:高壓氧艙的運動優勢

除了加速傷口修復外,高壓氧艙還被證明能顯著提升運動員的耐力和恢復力。

這種技術通過增強身體對氧氣的吸收和利用,加速乳酸代謝,從而提高運動員在高強度訓練後的恢復能力。

科學揭曉:運動高壓氧艙對恢復和表現的影響

科學研究揭示:高壓氧艙在運動恢復中的作用

近年來的科學研究已經開始揭示高壓氧艙在運動恢復中的顯著作用。通過提供高濃度的氧氣,這種治療方法能夠加速身體組織的修復過程,從而減少運動後的恢復時間。

這對於減少受傷風險和提升訓練效果至關重要。

高壓氧艙對運動表現的長期影響

高壓氧艙不僅對運動恢復有即時效果,而且對提高長期運動表現也具有重要意義。透過提升肺功能和加速乳酸代謝,這種技術幫助運動員在高強度訓練和比賽中保持最佳狀態。

頂尖運動員的選擇:運動高壓氧艙的實際應用故事

突破康復的界限:高壓氧艙在運動傷病中的角色

對於頂尖運動員而言,快速有效的傷病恢復是他們持續成功的關鍵。在這方面,高壓氧艙顯示出驚人的效果。

通過在高壓和高氧環境下治療,這種技術能加速傷口修復,減少運動員因傷病帶來的休息時間。

運動員的秘密武器:高壓氧艙的獨特優勢

在運動的世界裡,每一次訓練和比賽都是對身體的極限挑戰。高壓氧艙成為這些運動員的秘密武器,幫助他們加速乳酸代謝,提升肺功能,從而快速恢復並保持最佳狀態。

奧克斯高壓氧艙實際運用範例

在2023年的全運會上,我們奧克斯高壓氧為了支持運動員的表現,不惜一切困難,將高壓氧艙運送至臺南。

這次的努力獲得了運動員們極高的讚賞,讓人感到無比的欣慰。特別是對於像林昀儒這樣的頂尖桌球選手來說,「體能恢復」是成功的關鍵。

北市府近期在團本部設立了一間運動防護室,其中的亮點是專為運動員設計的高壓氧疲勞恢復艙,旨在提供他們最即時的恢復支援。

2023年十月底,林昀儒在一天內應對了七場艱苦的比賽。賽後,他分享了他的恢復經驗,指出:“在高壓氧艙中休息一晚後,第二天我幾乎感受不到任何疲勞,甚至感到非常輕鬆,這與我過去的比賽經驗截然不同。而且,因為接下來還有國際賽事,我又找了時間再次使用高壓氧艙。”

另一方面,網球選手曾俊欣也分享了他的體驗。即便往返團本部需要兩小時的車程,他仍覺得這是非常值得的。

曾俊欣說:“我之前在國外就有過高壓氧體驗。這次在更疲勞、痠痛的狀態下使用後,當晚感到身體極為放鬆,睡眠質量也有明顯提高。”

超越極限:運動高壓氧艙如何定義未來的運動訓練?

革新未來訓練:高壓氧艙在運動科學中的地位

隨著運動科學的進步,高壓氧艙正被視為重塑未來運動訓練方式的關鍵工具。

這種創新技術通過提供特殊的恢復環境,不僅加速傷口修復,還幫助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提升肺功能和乳酸代謝效率。

定義極限運動的新疆界:高壓氧艙的前沿應用

在極限運動的領域,不斷的創新和突破是必不可少的。高壓氧艙作為一項前沿科技,正在定義這些運動的新疆界。透過加速恢復和提升身體性能,它讓運動員能夠更快地超越自己的極限。

立即與我們聯絡,醫療小組立即與您線上諮詢

↓↓↓↓↓↓↓↓↓↓↓↓↓↓↓↓

 

高壓氧艙減少運動後乳酸對於追求頂尖表現的運動員來說,訓練和恢復是勝利之路的兩大重要環節。在這條路上,奧克斯高壓氧艙為您提供了一個革命性的解決方案。我們的高壓氧艙不僅是一種先進的恢復工具,更是您達到優異運動成就的秘密武器。在高壓氧環境中,大量純淨的氧氣將被身體吸收,這對於加速肌肉恢復、減少炎癥反應及提升整體身體狀態有著驚人的效果。高壓氧艙減少運動後的乳酸

不僅如此,高壓氧艙的應用也意味著您的訓練效率將得到顯著提升。增加的氧氣吸收能力使得肌肉獲得更多的氧氣,這對於耐力和力量的訓練至關重要。無論您是長跑選手渴望增加耐力,還是重量舉運動員尋求提高爆發力,奧克斯高壓氧艙都能為您提供支持。此外,定期使用高壓氧艙作為恢復手段,可以幫助您減少由於過度訓練導致的傷害風險,從而保持訓練的持續性和高效性。臺中高壓氧治療中心

我們熱切邀請各領域運動員、運動科學研究人員和體育系學院來體驗奧克斯高壓氧艙的卓越效果。無論您是正在為重要賽事備戰的專業運動員,還是致力於運動科學研究的學者,奧克斯都將為您提供量身定制的解決方案。聯繫我們,開啟您的專業恢復之旅,一同探索高壓氧治療在運動領域的無限可能!肌肉痠痛高壓氧艙恢復技術

山如浮云飄逸 云似滄浪縱橫 時輪旋轉 明天與誰笑談 青梅煮酒的時光 如流螢飛走 不知返還 幾曾對酒當歌 春風拂塵過 秋雨潺潺 悄然寒冬又至 冰花雪月天涯 望南飛雁 匆匆云端回 送我一根綠芽 >>>更多美文:自創現代詩

十七歲那年, 我擁抱了你, 幸福地擁有了整個夏天。 二十七歲那年, 我失去了你, 痛苦地斬斷了那份情緣。 可思念無時無刻不在陪伴, 就是在昨天的夢里面, 你又來到了我眼前, 我像個孩子一樣露出笑臉…… >>>更多美文:自創現代詩

冬至農家忙 文/歐政芳 立冬了,朔風乍起,霜落,陽光炫白,湛藍的天空萬里無云,大地清爽,明凈。晚稻收割后,曠闊的田野里剩下一茬茬稻根,禿立于黃褐色泥土之中,寧靜,安詳。 村前,一棵棵挺直的苦楝樹,枝頭上偶爾殘留的枯葉,在風中搖晃,一串串鮮黃的苦楝果,耀眼閃光。屋后,大大小小的柿子樹,葉子落盡,縱橫交錯枝椏上,累累柿子,金碧輝煌。菜園子里,芥菜、蘿卜、小白菜、蒜苗、香蔥這些當季的蔬菜,一派青翠碧綠,長勢喜人。巷道里,母雞公雞帶著成群結隊的小雞,悠閑覓食。鴨子、黑頸鵝,在村子前那條清澈見底的河流里優哉游哉地劃動著雙蹼。 我家院子里,小山般的木薯堆旁,奶奶坐在木墩上,彎著腰,一手拿竹片,一手拿木薯,麻利地刮去黃褐色木薯表皮,拋在院子里的空地上暴曬。父母螞蟻搬家一樣頻繁,一擔接一擔地把木薯往家里挑。木薯種在山坡旱地里,一片旱地往往有一畝,甚至幾畝,一畝的產量往往有十幾擔,一天挑上一二十擔,幾天下來,往往累得腰都直不起來了。木薯曬干了,可以打碎成粉,喂豬喂雞鴨,也可以賣錢。只要收成好,再苦再累,父母心里都是喜滋滋的。 木薯挖完了,還要挖紅薯。紅薯藤是喂豬的好飼料,也要挑回家。拔了紅薯藤,鋤開泥塊,密密麻麻的紅薯就一條一條裸露在眼前了。紫色,粉色,黃色的紅薯,將會被連泥帶沙撿進籮筐里,挑回家,儲存起來,留待開春以后做種,或做豬食。個頭粗大飽滿,皮紅肉黃品種的大番薯,就會被父母挑到河里清洗干凈,回家后,直接倒進廚房比籮筐還大的鐵鑊頭里蒸煮。點燃松木劈柴,松脂味清香撲鼻,旺盛的火苗一邊跳躍,一邊親吻鍋底,不一會,白蒸汽就從木蓋與鍋沿之間的縫隙中騰騰冒出。香甜的味道在空中飄逸,彌漫。奶奶將熟紅薯去皮,切片,整齊地擺在圓篩箕里,一篩箕一篩箕地鱗疊在屋頂上,晾曬。十天八天曬干了,回蒸一次,再晾曬一天,熟紅薯片就成了柔軟甜蜜的紅薯干片了。 挖了木薯和番薯,父母還要去山里扛松木,準備來年春夏之交南方漫長雨季的柴火。松樹是中秋前后砍伐的,秋風風干了樹身的水分,如今扛起來,輕松多了。松木扛回來后,父母在院子里就扯著大鋸,將一條條粗大的松樹鋸成一節一節的木段。父親是劈柴高手,他一手立起木樁,雙手高舉大斧頭,狠狠劈下去,一斧劈圓、二斧三斧劈半,眨眼,圓木段變成了四片對稱的木柴。母親來回不停地運輸,把木柴碼在院子四周,靠著墻壁,垛成一排一排齊人高的柴墻。 柴劈好了,把斧頭扔到雜物房屋角里,父親叫上本家的叔叔伯伯,從豬欄里挑選出一頭耳大、身壯、膀大、腰圓的大肥豬,一起宰殺。母親和本家的嬸娘們,趁著持續晴好、朔風干燥的天氣,在歡聲笑語中,將一塊塊去了皮、骨頭肥瘦適宜的鮮肉,剁碎,摻入適量的米酒、鹽、糖,塞進洗干凈的豬腸,一節一節用麻繩綁好,一串一串地晾掛在屋檐下的一條一條竹竿上,慢慢風干。這,就是農家手工制造的美味臘腸,足夠我們全家吃上大半年了。 忙完挖木薯、紅薯,曬木薯、紅薯干,劈柴,殺豬、做臘腸,冬至的節氣也就快到了。閑下來的母親,開始忙活家里的大清洗。為了衣服被子更加干凈潔白松軟,母親往大鐵鑊里倒上兩桶水,放上一大片陳年茶麩,加上大量剁碎的生姜,燒開,濾去渣滓,冷卻至探手不燙的溫度,就可以用來泡洗被子、蚊帳、窗簾、冬衣了。 父親并沒有閑下來。早上,他拎著水桶,背著鐵鏟出門,去到自家責任田里去,疏通灌溉溝渠,給田邊渠旁的甜竹、苦竹、泥竹培土。父親穿著長筒水靴,踩在水里,雙手握鐵鏟柄,狠狠插到溝渠黑色的淤泥里,一鏟一鏟挑,培到竹根上去。有了肥沃的淤泥做肥料,來年春天,雨后春筍就更加茁壯、密集。若是淤泥里有泥鰍、田螺,父親就會停下手中的活兒,把它們統統撿到水桶里,傍晚收工時,提回家去。用清水活養幾天,當泥鰍田螺吐凈肚里的泥土時,就可以用淀粉裹上泥鰍,油炸。再到老壇里抓一把酸竹筍,加入花椒胡椒,殺一只母雞,燉上一鍋酸、辣、鮮、美香味撲鼻令人垂涎欲滴的田螺雞,合家圍坐一起,有滋有味地吃起來。 父親冬至前最后的工作,就是犁田。父親在壯健的牛背上套上鐵犁后,一手拉牛繩執鞭子,一手扶犁把,在空曠的田野里翻倒稻根,犁出層層疊疊的泥波浪,等待冬季冰霜的滋潤、殺蟲除菌,確保來年水稻豐收。早出晚歸放了一整年牛的爺爺,終于可以呆在家里了。爺爺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那就是釀酒。他從雜物房里搬出蒸酒的器具洗刷,浸泡上好的香糯、大米,蒸飯,裝壇,發酵,蒸酒。春忙播種,夏忙雙搶,秋忙割晚稻,寒冬忙零雜。當滿院子酒香飄逸時,爺爺把裝滿燒酒的埕壇封儲入室時,冬至已經來臨了,四季也就忙完了。我們這戶住在五嶺之南、珠江河畔的農村人家,也就幸福地等待著春節的來臨了。 冬至榴蓮餃 文/汪夢芬 每年我都會迫切地期待冬至的到來,因為那天同時也是我的生日。 小時候,父母為了改善家庭經濟狀況去了外地打工,于是,我一直在奶奶的陪伴和呵護中長大,直到初中畢業。雖然奶奶從未給自己過一個生日,但是,她卻非常重視我的生日,還執意每年為我慶生。那時候,鄉下還沒有蛋糕店,奶奶就在冬至的前一天,為我準備好漂亮的衣服,還問我明天吃什么餡兒的餃子。由于村里離集市要步行一個多小時,奶奶總是早早地起床,去集市買我最愛吃的東西。 于是,每年的生日,奶奶總是特地為我做一頓餃子。也許是吃遍了所有口味的餃子吧,我一看到餃子就害怕起來。我對奶奶說:“奶奶,以后冬至給我買花衣服吧,我不吃餃子了……”“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不吃餃子會凍掉耳朵的!”后來,為了不讓奶奶掃興,我隨口說了聲:“我要吃水果味兒的餃子!”沒想到那么冷的天,從未做過水果餡餃子的奶奶立馬答應了我的要求。到了第二天,我竟吃上了餃子,還是我最喜愛的榴蓮味兒!新口味的餃子奶奶一個都沒吃,連爺爺那份兒也留給我了。我吃著香噴噴的餃子,無意中看到奶奶手上貼著創可貼,便問奶奶是怎么回事兒,她笑著對我說:“沒事兒,我收衣服的時候不小心把手劃了一下。” 直到有一次,聽爺爺說:“你奶奶知道你喜歡吃榴蓮,四處打聽賣家,別人說只有城里有賣的。于是,趁你睡著的時候,她連夜去城里買來榴蓮,到十一點多才回來。由于第一次剝殼沒有任何經驗,她費了好大的勁兒,手都……”真沒想到,我的一句話,竟讓奶奶費了這么大的周折。 本想找機會好好報答奶奶,跟她學做榴蓮味兒的餃子,以后每年冬至親手做給奶奶吃。沒想到天有不測風云,我到城區上高中后不久,奶奶就去世了。想到再也沒有機會和奶奶一起過生日,也吃不上她親手為我包的餃子,我的心就隱隱作痛。 今年冬至前,我嘗試著做了一回榴蓮味的餃子。我試圖將它打開,結果還沒來得及取出果肉,大拇指就被刺扎到,還流了好多血……我想,奶奶剝榴蓮的時候也是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吧。頓時,我的眼前又浮現出小時候奶奶為我包餃子的情景:她戴著老花鏡兒,站在桌前,一點一點剝開榴蓮的殼,取出果肉、去籽,再和面包出來…… 這小小的餃子不僅包住了奶奶對我的疼愛,而且,還包住了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奶奶,由衷地感謝您!是您讓我在這冬至的餃子里,感受到家的溫暖和那永遠銘記于心的濃濃親情。 冬至的冬 文/孫鳳山 冬至確實是不客氣的。它不像立春那樣謙恭,喚來和煦的春光,還有滋潤的雨水追隨,而是迎來刺骨的寒風和冷媚的表情,并把黑夜拉到最長的境界。 其實,冬至是小心翼翼地來的,也是有備而來的,更是履約來的。它穿過紛揚的雪花,趟過薄薄的凍冰,帶著傳承的習俗,看著太陽的臉色,讓未來到來,讓昨天過去。在這個時令,秋的尾巴已不復存在,莊稼的收成早已蓋棺定論。閑著的和不太忙的人,呷著一杯老酒,把節令品得有滋有味。餐桌上有鍋仔冒熱氣,菜地里有包菜們在堅守,糧倉里有收成在張望,沒有來的,還有來不了的,僅是自己短缺的努力。寒風從門縫里刺進來,我們清醒了許多:我們習慣了去驗證自然、社會對我們的諾言,卻很少去驗證自己給自己許下的諾言。 冬至是荷著辯證法而來的。它忍辱負重,甚至歷經滄桑。它從周朝就出發了,在漢代轉了一輪又一輪,在天南地北孕育了好多習俗。冬至過節就源于漢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熱鬧自不待言。然而,它的冷酷也是顯而易見的。被壓迫的人們在這個時節是最難捱的。青黃不接是最大的特色。一把米,甚至一席溫暖的話,就能成就一屋的幸福。事實上,微小的幸福就在我們身邊,容易滿足就是天堂。冬至的冷是寒心的冷。但很多時候,它的火熱甚至超過了夏。冬泳,火熱著意志;冬耕,火熱著墑情;冬雪,火熱著飄揚;火鍋,火熱著胃口……關鍵在心,只要心熱,身冷不起來。不論寒風如何襲擊,前方的路照樣伸延。只有心高,路才高;只有心寬,路才寬。再刺骨的寒風,都在強者的腳下;再險峻的山峰,都在智者的腳下。 冬至雖然開啟了嚴寒,但離春天確實不遠了。杜甫寫過一首《冬至》的詩,開場就說:“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因此,我常把冬至比作神秘的冷。在我的眼睛里,不僅有冬至的滄桑,越冬的小寒、大寒,還有迎接立春的熱。從這個意義上說,在二十四等分里,冬至與立春,坐成兄弟般的平凡。歲月就是如此讓我們學會理解,年輪就是如此讓我們學會寬容。倘若被嚴寒封閉在死胡同里,我們就會活得很累,就會與理解、寬容隔得很遠。之所以活得累,恰是因為放不下架子、撕不開面子、解不開情結。 我也承認,冬至是瘦削的,但它畢竟積蓄了一肚子的學問,這全在于它的養生之道。冬至伊始,九九八十一天,都是補氣養生、養精蓄銳的好日子。印度有一句古老的諺語:“請走慢一點,等一等靈魂。”有了靈魂,還怕不能越冬么?! 宋人冬至大如年 文/夏雪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民間古老而重要的節日。冬至又稱“上元節”、“冬節”、“大冬”。在當年北宋的京城開封,冬至是朝野最重視的節日之一。 《東京夢華錄》記載:“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冬至這天的開封城內,無論是官員還是平民百姓都換上新衣,擺設酒宴,祭祀先祖,來往祝賀。此日,開封城內幾乎所有的店鋪都停止營業。《增補武林舊事》中說:“南宋過冬至節更盛于北宋,都人最重一年賀冬,車馬皆華整、鮮好。五鼓已填擁雜沓于九街,婦人小兒服飾華麗,往來如云。岳祠、城隍諸廟燒香的人更盛。”另外,宋人《咸淳歲時記》記載:北宋冬至節開封,三日內,店肆皆罷市,垂簾飲博,謂之做節。人們如此重視冬至,以至于把冬至的前夜稱為夜除。可見,宋人把冬至看得跟過年一樣重要。 冬至節最重要的活動是祭天。《宋史》記載:祭天之壇設在南郊,宋初始作壇于東都南薰門外,設皇帝更衣僅次于東壝東門之內道北,親郊則立表于青城。皇帝祭天是大禮,祭祀的過程復雜。另據《東京夢華錄》記載:皇帝在祭祀前先去大慶殿,冬至前三日駕宿大慶殿,宰執百官皆服法服,其頭冠各有品從。《宋史》上說:“三歲一親郊。”意思是,皇帝每過三年,在冬至日要親自去南郊祭天一次。在民間,冬至則有祭祀先祖的習俗。《東京夢華錄》中便有十一月過冬至,備辦飲食、祭祀先祖的記載。北宋時期,開封城里過冬至不吃餃子,而是吃餛飩。開封俗語:“新年已過,皮鞋底破,大擔餛飩,一口一個。”《增補武林舊事》記載:這天祭祖用餛飩,有“‘冬餛飩年’之諺”。當時,貴家富豪更是求奇,他們把餛飩做成各種顏色,且有幾十種不同的餡,放在金銀器中,謂之百味餛飩。人們還要舂米作粢糕,以祭祀祖先。除此之外,北宋開封人過冬至還有其他風俗,如迎日、戴一陽巾、薦黍糕、獻冬至盤等。東京汴人在冬至這一天也多食餛飩,故有“冬餛飩年”之語。 宋人十分崇尚敬老和孝道。《增補武林舊事》說,冬至這一天“婦女要獻鞋襪于尊長。”冬至日,禮拜尊長不同居常,一定要鋪排家宴,向父母尊長行禮,媳婦要給公婆獻履獻襪。此外,據《夢粱錄》記載,冬至日,在北宋的京城開封,朝廷要組織團拜會,開封的大小官員都要穿著嶄新的制服、駕駛車輛聚集到宮殿中,參與朝賀活動。同時,政府還為公家、私人的租房者發放三天的租金。 冬至謂之亞歲,俗話說:“冬至大如年。”官府民間各自相互慶賀,一如年節,由于冬至時家家戶戶吃喝玩樂,到了春節,經濟條件稍差的人家就顯得財力不支。對于這一點,《醉翁談錄》中有所記載:民間多相問遺,至歲除或財力不及,不復講此,蓋謂冬至人多饋遺,除夜則不然也。所以,當時的開封城里就有“故有肥冬瘦年”之說。 冬至,中國人的感恩節 文/郭利 進入冬天后,人們就開始以迫不及待的心情盼望冬至。 天氣日漸寒冷,每天上班下班,行走在夜色星辰下、雪色蒼茫間,總是在默默計算著距離冬至還有多少天。走過一個日落日出,心中就多了一份期待歡喜。因為有了這份熱切的守望,寒冷的冬天也才因此不再那么寂寞難度。 冬至是一個節氣,也是一個節日,是中國式的感恩節。 冬至本是節氣,是歲月的坐標,是時間的分割線。到了冬至,那沉重的黑暗就到了盡頭。從此,白晝開始一天天變亮變長,盡管依舊緩慢,卻讓人充滿了希望。同時,那酷寒隨著冬至的到來走到了最后的日子。雖然冬至后面還有小寒大寒,甚至也還會有更寒冷的日子,可那已是強弩之末,“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已經阻止不了人們熱切的心情,遮不住那隱隱若現的春的氣息了。 冬至也是一個盛大繽紛的節日。在歷史的書頁間,冬至是皇家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之一。在漢唐節日繁盛時,冬至與寒食和春節一起有七天的長假。到了明清,節假日被大幅度刪減,一年只剩下了三個假日,便是春節、冬至和皇帝本人的生日。在民間的約定俗成中,冬至與過年一樣,都是要吃餃子的。在物質清貧的時代,餃子就是尋常百姓的盛宴,是對生活的最美好的向往。如此可見,冬至對于中華民族來說,是多么的重要而隆重啊。 冬至更是一個滿懷感恩的日子,它有著無比悠遠的歷史和意義。二十四個節氣中,冬至是最先被制定出來的。那時候,還是紛攘繁復的春秋時代。從此,冬至走進了中國人的生活,成為漫長冬日里的燦爛風景。歷代皇帝在冬至這天都有隆重的祭祀活動,帶領百官叩拜天地祖先,感謝他們的護佑,期待來年繼續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普通百姓也要在這一天祭拜祖先、父母和老師,感謝他們的養育教導。似乎也可以說,冬至是中國人的感恩節。只是,我們的冬至,它兼有記錄歲月流轉,承擔節日使命的任務。因此,它的文化意蘊與豐富內涵遠比單純的感恩更加深廣博大。 滿懷感恩之心走向冬至,也就走向了光明與美好,幸福與明媚。 冬至的湯圓 文/李陽波 冬至那天清晨,在廚房里小心翼翼地煮開熱水,抬頭看見一個星期沒有換水的黃金葛的綠葉子已經垂頭喪氣,趕緊先給它淋上新鮮的冷水浴。然后,把昨晚自福州帶回來,一共陪我們走了一千多公里路的閩南湯圓一粒一粒,小心翼翼地放進滾水鍋里,耐心地等待它們浮上來。 這是第一個沒有自己親手搓湯圓過節的冬至。 小孩爭著要搓湯圓的吵鬧聲,桌上五顏六色的湯圓米團,空氣中浮游著香草糖水的味道、碎花生特有的香氣,漸漸在變成遙遠的記憶。 何止是冬至的湯圓呢?許多中華節日文化在漫長曲折的歲月中逐漸消逝。因為是一點一滴逝去的,不太明顯,便也不那么驚慌,然而,到最后,它們還是消隱不見了。 過年的年糕常年可以吃到,粽子并非在端午才刻意去包扎,月餅天天在市場上購得,一切有關節日的興奮、異樣、期待,不再稀罕難得,因此全被淡化了去。 人越來越忙碌,飛快地流逝的時間使人疲憊不堪,一切都變得機械化,更加方便,但不再令人充滿期盼,淡淡地,一年又一年。 冬至大過年。是嗎?年輕人聽到這話,不明白。然而,連過年也不外如是的時候,人們的快樂和滿足益發不知該從哪里尋獲。 安靜的廚房里,冬至的湯圓,在滾水里漸漸浮上來,撈起盛在碗里,一直在為中華文化的節日一點一點地抽掉內容的人,捧著一碗熱湯圓,還沒開始吃,突然看見洗碗盆邊的黃金葛,它的綠葉子因為加了新的水,姿態馬上昂揚生機。 冬至“粥宴”暖心田 文/于永海 兒時的冬天,自從立冬那天開始,我和弟弟便開始盼望著冬至節早早到來。 小時候,我們最早學會的不是兒歌、童謠,而是二十四節氣歌。當時,我們并不懂什么“春雨驚春”“夏滿芒夏”,隨著年齡一天天長大,我們才漸漸知道了清明掃墓、芒種麥收、立秋種白菜……而在這二十四個節氣中,我最情有獨鐘的要數冬至——這一天,有一頓豐盛的“粥宴”等著我們! 冬至這天,母親早早地便忙碌起來,而我和弟弟也一改平日愛睡懶覺的習慣,隨著母親一同起床,幫母親添水加柴。母親說,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是“九”,而冬至是“數九”的開始,所以,冬至也是進補的最好時候!當時我年紀尚小,對進補沒什么概念,只要能解饞就好了! 母親冬至做的粥一共有三種,分別是羊肉枸杞紅棗粥、黑豆山蘑牛肉粥和栗子桂圓雞肉粥,每道粥里都有很多補溫熱的東西。當時,生活水平與現在相差甚遠,家家戶戶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即使是富裕人家,一年到頭也吃不到幾次葷腥。對于這頓“粥宴”,我和弟弟可是掰著手指頭、流著口水盼了大半年! 終于,香噴噴的粥熬好了,我和弟弟迫不及待地沖上去,捧起粥碗便大口地喝。可是,剛盛上的粥是滾燙的,一口下去,舌頭便被燙得通紅,眼淚也在眼眶里直打轉,但我們硬是舍不得把嘴里的粥吐出來,而是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咽下去……感覺著熱粥從喉嚨里慢慢流進肚里,然后,一股暖意從胃里四散而出。那種感覺,仿佛是從心里生出來的暖,渾身透著一種難以形容的幸福!而母親看著我們享受的樣子,臉上除了微笑還有一絲不易察覺的疼惜…… 如今,生活條件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雞鴨魚肉也已經不再是令人魂牽夢繞的稀罕物了,可母親還是一如既往地勤勞節儉,平時舍不得多買些葷腥。 于是,每年的冬至,我都會買好補品、魚肉,帶上妻子兒女一同回家。我要親手為母親做“粥宴”,也要讓她感受到那種源自心底的溫暖! 冬至,與一只羊對視 文/詹義君 我說,我養過羊。你一定不相信,以為是冬至到了,想誆你一頓羊肉火鍋吃。 我又說,我養過羊。三只。當然,這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 那年夏天,我在鄰居家看到三只小羊羔,喜歡瞎聯想的我立即憶起書里見過的句子:“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羊在我的想象中,一直是美好的化身。見我有點戀戀不舍的模樣,鄰居鼓動我買回家養,說了很多養羊的好處,怕我猶豫,鄰居還特別給我補習了雞生蛋蛋生雞的課程。 當我把這三個小東西弄回家后,我才知道,養羊一點都不浪漫,甚至是很折磨人的苦差事。因為,在寸土必爭的村子里找不到一片大塊的空地供它們吃草撒歡,而羊偏偏又是圈不住的貨色。我只好弄了三根繩子拴上它們,牽到田埂上放牧。實在沒有時間和精力,就把它們趕進自家的果園,任由它們折騰,今天吃了柑橘苗,后天剮了萵筍皮,總不讓人省心。更可氣的是,這些家伙常流竄到嬸嬸家的地里,惹得嬸嬸三天兩頭罵我:“你喂的啥子鬼羊子,又把我點的豆子啃得光樁樁!” 好不容易等到冬天。父親將三只羊分裝了兩個筐,用自行車馱到離家三十多里外的場鎮,但只賣出去兩只,有一只太小,沒人要,只好又馱了回來。一家人對著羊苦笑:再喂些日子吧,冬至殺來吃。 剩下的這只,我還得耐著性子伺候它一陣子。于是,我常常是拿了一本書,跟在孤單的羊子身后,在住家周圍轉悠。我不知道該怎樣描述這樣一幅畫面:冬天的田埂已經沒有多少草可啃,羊在地上餓得打轉;我把書從頭翻到尾,也沒有發現傳說中的顏如玉、黃金屋。 終于捱到冬至。前一天,我就向村里的殺豬匠借了一把尖刀,打聽了一些殺羊的招數,謀劃著借刀殺羊。待把羊牽到面前,卻又退縮了:還真下不去手。我雖然天天與這只羊廝混,但是遠遠說不上建立了什么感情,甚至發展到后來竟然有一種煩它的情緒。但若真要動手殺它,我又于心不忍。要知道,長到這么大,我連一只雞都還沒有殺過。 隔壁的老李說,干脆賣給他得了。在我與老李議價的時候,羊就依偎在我腳邊,將我的足背舔了又舔。老李牽走了羊,順帶借去了殺豬刀。在即將跳出門檻的剎那,羊回頭看了我一眼,它奇怪我為什么沒有跟去。而我在想,自己是不是有些假慈悲和虛偽。我只是小怔了一會兒:我還不至于輕易掉進為一只羊感傷的陷阱。我明白,人有人的命,羊有羊的命。 冬至,染紅一朵梅 文/米麗宏 唐貞元二十年,冬至日,白居易新任秘書省校書郎,宦游河北邯鄲,寫下一首冬至詩。詩曰:“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燈前影伴身,抱膝思親人。史上這個黃舊的冬至記憶,讓人心生憐惜。 冬至日,一年中最嚴寒的一段日子到了。“至”,是極,是最,是高處。此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的白天至此最短,黑夜最長。盛極必衰,是大自然鐵的律令,看似極冷、極酷、極無情,卻是一縷陽氣幽眇而生,也是在這一天,白晝漸長,陽氣回升。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誕生最早的一個。早在春秋時期,先人就用土圭測定出冬至日;而把冬至作為節日,則是漢代的事。《漢書》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冬至,與春節、端午、中秋并列,算得上一個大節。高層官宦,在冬至要慶賀,要放假,穿戴一新,進行朝拜;在民間,也極為隆重。 據《咸淳歲時記》記載:“北宋冬至節開封三日內,店肆皆罷市,垂簾飲博,謂之做節。”有迎日、戴一陽巾、薦黍糕、獻冬至盤等風俗,冬至前夜被稱為“夜除”,真是“冬至大如年”。古代,冬至還是一個敬老盡孝的節日。《增補武林舊事》說,“冬至日禮拜尊長不同居常”,杭城人會鋪排家宴,向父母尊長行禮,婦人還要“獻鞋襪于尊長”。 冬至這天,民間飲食也頗講究。河南河北,吃餃子,“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江浙一帶,吃餛飩,民諺“新年已過,皮鞋底破,大擔餛飩,一口一個”。寧波,冬至一早吃湯圓,夜,全家歡聚一堂要吃紅豆粥。 冬至的浪漫之處,還在于它是“九”之起點。九天一組,連數九次,謂之“九九”,九九八十一天過去,冬季才算真正結束。南方《九九歌》:“一九二九,灶跟幽幽(躲藏);三九四九,絞碎搗臼;五九四十五,太陽開門戶;六九五十四,枯椏發嫩刺;七九六十三,棉衣兩頭摜;八九七十二,黃狗睏陰地;九九八十一,飛爬一齊出。” 而北方《九九歌》,自有北地特點:“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楊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案邊,最詩意是畫梅。“冬至日,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這是明代《帝京景物略》里最美的消寒方法。如今,網上有賣《九九消寒圖》的,一樹梅花,九九八十一朵,每天涂一朵,用辛夷筆醮上胭脂紅來涂。八十一朵梅花染紅,窗外也便春暖花開了。 世界上有一種太平,一種寧靜,一種無憂愁、無煩惱、無困惑,一種對一億年的節日的欣喜和滿足之情。對此,我無限地向往和渴望,希望機會一到,便能再享受一次。這是馬克·吐溫的話。呵!我也欣喜等待著冬至日,網上拍下的那幅《消寒圖》正穿越時間和空間,往我處來。等我辛夷筆配上胭脂紅,在冬至,描上第一朵梅。 美味姜飯過冬至 文/梁惠娣 一年一度的冬至又到了。冬至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冬至是個令人盼望和難忘的節日。 冬夜讀書,讀到有關冬至的詩詞,惹人無限遐想。喜歡杜甫的《小至》:“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里面一句“冬至陽生春又來”,給人帶來春的期盼;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詩:“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字里行間充滿了對親人的思念。 自古以來,我國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冬至習俗,如北方有的地區有冬至喝羊湯吃面條、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則有吃冬至湯圓、冬至長線面和糯米飯的習慣。在我的家鄉粵西,過冬至,家家戶戶必做美味香甜的姜飯。 每到冬至,家鄉的大街小巷就擺滿了各種剛從地里挖出來的姜,有沙姜、辣姜、風姜、黑肉姜、黃姜、紫姜、紅姜、白姜等不下十種,平時難得一見的各種野姜也出現在冬至的市場上。這個時節,又適逢臘肉、臘腸、臘鴨等各種美味臘味上市。在冬至這天,人們就會買來各種各樣的生姜片和臘肉、臘腸、臘鴨,煮美味可口的臘味姜飯。 每逢冬至,母親都會親手給我們做鮮美可口的姜飯。母親先把各種姜片洗干凈,晾干后搗碎,然后用武火把鍋燒熱。加油,待油燒開后,把姜碎倒進鍋里爆香,再把已洗好的糯米倒進鍋里,與姜碎一齊用武火炒。兩三分鐘后再一起倒進電飯鍋里,加進少量的水去煮。待米飯煮開一會兒,把切成片的臘味鋪在半熟的飯面上,再煮幾分鐘后即成。 家鄉的姜飯,可謂色香味俱全。它的色澤鮮艷美觀:米是白色的,臘味是紅色的,而混雜在米飯里的姜碎則呈現五顏六色,給人愉悅的視覺享受;它的香味濃郁,風味獨特:既有糯米的醇香,又有生姜的清香,也有臘味的濃香。當你打開鍋蓋,那一陣帶有生姜的清香和臘味油香的飯香,簡直令你垂涎欲滴。 在冬至節吃姜飯,具有御寒滋補的功效。所以家鄉冬至臘味姜飯經久不衰,越煮越香。在冬至這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香甜濃郁的臘味姜飯,那情景,多么溫馨,令人難忘,令人回味。 古來冬至大如年 文/艾里香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但在中國古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古人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上升,是一個吉日,所以值得慶賀。因此,古人將冬至作為自然年的歲首,隆重度過,其熱鬧程度不亞于現在過春節。 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三天。《后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擇吉辰而后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間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唐宋時,以冬至和歲首并重。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到了這一天,車馬喧嚷,街巷擁擠,行人往來不絕。也就是說,在冬至這天,一切都和過年一樣。 古代帝王親自參加的最重要的祭祀有三項:天地、社稷、宗廟。而最隆重的祭祀是祭天,皇帝例于每年冬至祭天。歷史記載,早在漢武帝元鼎五年就實行了冬至祭天的習俗,后經歷代逐漸被制度化,冬至祭天成為朝廷活動中最重要的一項。在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而且還要互相投刺祝賀,就像元旦一樣。 冬至以后,古代的文人士大夫,舉行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但最能體現冬至獨特韻味的文學形式,當屬數九歌和九九消寒圖。 古代的普通百姓,在冬至這天,不從事生產,回家過節。他們更換新衣,或全家團聚,祭祀祖先;或走訪親友,結伴游玩;或在家品嘗美酒,盡情玩樂。其熱鬧程度一點也不比現在的春節差。冬至這天,鄰里之間也會相互送美食,特別是一些有矛盾、不說話的鄰居,也會借此機會,彼此化解干戈,消除誤解。 冬至賀冬,最具特色的是“履長”與“隆師”。所謂履長,是指晚輩禮拜尊長,尤指兒媳獻履獻襪。冬至日的禮拜尊長,一定要鋪排家宴,向父母尊長行禮。此外就是媳婦給公公婆婆獻履獻襪,這正是“履長”的本義。這種儀俗在魏晉時便已形成了。比如,曹植《冬至獻襪履表》中便有“亞歲迎樣,履長納慶”的句子。 冬至這一天,古人還要舉行“隆師”活動。隆有“尊崇”的意思,“隆師”就是敬師、拜師。到了冬至這天,塾師先要率領學生給孔圣人拜壽,然后弟子拜先生,窗友交拜。這一風俗流行面極廣。民國前,各書院、學院和私塾都非常重視這一習俗;民國后,一些私塾還在奉行“隆師”。 由此看來,在古代,無論是堂上君臣,還是鄉野百姓,他們過冬至,都是虔誠而隆重的。如今的我們,是否也應該效仿古人,停下匆匆的腳步,借著節日的名義,享受一個休閑的日子呢? 冬至糍粑香 文/虞穎茂 每年冬至到來之前,我的家鄉——大別山北麓的光山縣,人們喜歡打糍粑。這是一種為過年準備的食物,用糯米制作而成,有的地方叫年糕。據史料記載,它的創始人居然是大名鼎鼎的吳國名臣伍子胥。 在我看來,年糕與糍粑是有區別的,糍粑應是純糯米制作,不加入任何材料,而年糕則不同,加進了一些東西,或咸或甜,不那么純粹。打糍粑是一項需要協作的活。過去,由村里德高望重者統一安排日期,排定順序,互助進行。活動必須趕在冬至之前完成,據說冬至這天將做好的糍粑用水漂起來,可保存到來年的春天都不會變質。 想制作出質量上乘的糍粑,需要從糯稻收割前就上心,將夾雜在糯稻田里的稗子、秈稻等揀干凈。糯稻收割后,放在遠離其他谷物的稻場上脫粒,晾干曬透,妥善保管備用。糯稻去殼成米,最好趕在秋末冬初,盛入透氣的陶缸。臨近打糍粑時,將糯米用篩子篩除其中的細米,再挑揀出其中的小石子、秈米等。挑揀后的糯米,粒粒飽滿圓潤,白亮如珠,這便是上好的糯米了。將上好的糯米淘洗干凈,用清水浸泡一天一夜,撈出濾干,倒進架在鍋上的木甑大火蒸熟,然后扣入石臼內,用木棒反復杵搗和攪拌,或用木棰輪番擊打,前者四人,后者兩人即可,一對一下地捶打。在反復杵搗、擊打和攪拌下,米粒相互交融,黏性逐步顯現,能將木棒或木棰緊緊黏住,難以拽脫,拉成長長的絲帶,有如白色的綢緞,所以,干這種活都是年輕力壯的男人。待臼中之物成泥狀后,用蘸水的干凈毛巾把黏在木棒或木棰上的全部扒下,然后緊貼臼壁擦一圈,使糍粑與石臼脫離,最后整體托起,放在事先鋪了面粉的桌案上,搟成一厘米左右的薄片,切成大致均勻的方塊,晾涼變硬后,以清水浸泡存儲。 在這項活動中,主角是那位拿著濕毛巾者,糯米是否蒸熟、何時出鍋,石臼中的糍粑何時打成取出,皆由他掌握定奪。哪位搬籠屜,誰人上場揮汗捶打,何人鋪面粉搟糍粑,完全聽由他一人指揮。不過,他也十分辛苦,要在制作過程中,給糍粑翻身,給黏著糍粑的工具卸套,給如膠似漆的糍粑和石臼分離,最后要將沉重的大塊糍粑搬上桌案,這些都是很費力氣的。在當年吃不飽的日子,他在孩子們眼中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手中的濕毛巾就是印把子,給與不給,給多給少,全在于他的心情了。時值寒冷季節,圍觀的孩子們凍得吸溜著鼻涕,對溫暖和熱鬧有趨向性,籠屜上熱氣蒸騰,石臼里白霧縈繞,糍粑的香味激發出他們的唾液,眼神就難免流露出渴望和期待。要是每個孩子都給,主家心疼舍不得,給一個不給另一個,又怕得罪人,索性都交由拿毛巾者全權處理。圍觀中,有的孩子很快得到一坨,歡天喜地地跑了;有的知道等也沒用,識趣地走開了;有的從頭到尾干等著也沒結果,最后也只能失望地離開了。人生亦是如此,我們對某人某事有所期盼、抱有幻想,但結果往往并不遂愿。到底值不值得等待和追求,需要理性判斷和智慧分析,明知得不到,不如及早放棄,放下心里的包袱。果真如此,心情自然輕松。 糍粑可用籠蒸、油炸、火烤、水煮、煎炒、煨燉,其味細膩香甜、柔韌軟糯,是招待客人、饋贈親友的上等佳品。正月串親拜年,糍粑成為家家戶戶的主食,油炸糍粑外焦里軟,甜酒糍粑醉人心脾,肉湯糍粑香糯綿長,幼時的我總也吃不夠。 我偏愛糍粑,熱衷于去干有關糍粑的活兒,比如給糍粑缸換水,所以我家的糍粑能放到來年插秧時節。母親用火鉗在灶膛里烤出一塊焦黃的糍粑,舍不得吃一口,全分給我們,誰能得到,是對誰最大的獎賞。冬天早晨的被窩令人留戀,母親叫起床的方式不是吆喝,而是將烤好的糍粑放在枕頭邊,熱氣和焦香把我們從被窩里拽起。捧著熱乎乎的糍粑,心中充滿溫暖與幸福,咬住兩面的焦殼,不要急于切齒,慢慢拉扯,能牽出長長的絲來。 那長長的糍粑絲啊,是大自然的饋贈,是汗水與心血的凝結,更是母親對兒女的深情! 冬至餃子香 文/郭克秀 冬至時節,依稀聽到母親的嘮叨,“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在童年的記憶里,冬至這天是必須要吃水餃的。 母親總說,餃子是最團圓吉祥的食物,把牽掛和溫暖都能包裹進去,還能辟邪驅魔。小時候的冬天總是異常的寒冷,每每清早起來我被凍得哇哇哭。母親總是憐愛地把我攬在懷,然后對我說:“冬至那天多吃水餃,就不會感覺寒冷了。”于是,冬至那天,母親總是早早地包好水餃,聽話的我們個個吃得肚兒圓,母親便開心地笑了。后來我明白了,母親是希望我們健康成長,濃濃餃香里更多的是對我們未來的祝福和期望。 后來走出家鄉到外地求學,冬至這天總會想起母親在火爐旁煮水餃的情形。熱騰騰的氤氳霧氣,猶如水袖般裊裊飄逸的精靈,用自身的暖意將寒冷的世界柔化得溫順綿軟。此時,我的思緒更是被紅泥小火爐烘托而起,母親在火爐前溫暖地忙碌,讓我懂得自己的根永遠隨著母親的身影戀著故土和記憶。 我們成家以后,冬至這天母親總是會把熱氣騰騰的水餃送到我們小家門口。每每告訴母親別送了,這么冷的天,這么遠的路,可母親總是說,你們上班沒時間包,再說我出來走動走動也能活動活動胳膊腿。去年冬至那天飄起了雪花,天氣異常寒冷,我們一天呆在暖氣房里不曾出門。傍晚時分響起了敲門聲,我還狐疑是誰這種天還串門。打開門,我驚呆了,是冒雪趕來的母親,提著一保溫桶冒熱氣的水餃。感動的淚水瞬間奪眶而出,母親送來的不僅是水餃,還有暖暖的愛意和溫馨的祝福。打開保溫桶蓋,一股馨香飄逸而出,瞬時彌漫全屋。母親的愛,讓我柔柔的心時刻溫暖如春。 今年的冬至,我提前做了準備,連同我的祝福和愛意都包裹到水餃中,在冬至那天送到了母親面前。 冬至節 文/丁梅華 前幾天,我給父親打電話,詢問家中情況和父母的身體狀況,不知道父親有意還是無意問我,“新疆能夠吃上湯圓嗎?”我說只要想吃街上隨時可以買到。“你們那兒過冬至節嗎?”從與父親的談話中才記起,馬上就是冬至節了。 冬至節在新疆不算什么重要的節日,這些年只是偶爾想起時,會到街上買些湯圓或餃子,完全不像小時候在家時,父親那樣重視這個節日。 記得小時候,每到冬至節,父親就會給我們說又“長了一歲了”。早早地就會準備糯米,提前一天用水泡好,第二天找地方加工成糯米面,用來搓湯圓用。在老家,湯圓做法也有多種。最簡單的就是,將準備好的糯米面放到盆子里,然后用開水直接燙好,把面和得不軟也不硬,然后搓成長條,切成湯圓大小,拿到手上捏成圓心,用兩只手來回搓幾下,等湯圓表面變光即可。再就是包芯湯圓,湯圓的芯子比街上賣的湯圓稍小一點。一般是用糖、蜂蜜、芝麻、花生米等果仁,用豬油拌好后加工而成。再將加工好的湯圓芯子,放在有糯米面的盆子里來回滾動,不時還要噴灑些水,直到湯圓滾到直徑有10公分左右才算完成。這種大湯圓,小時候家里用的大碗,最多才可以裝三個,要是現在吃飯的小碗,最多也只能裝一個。雖然加工復雜一點,但這種湯圓吃起來就十分可口。記得我小時候一次就可以吃上三個,由此父親記住了我吃湯圓。 在老家,冬至節也成為祭祖節。早上吃過湯圓,中午每家每戶都要“燒經”。大概在上午11點半左右,父親會把方桌搬到房子的正中央,四面放上凳子,做上一桌菜,盛上米飯放上筷子,每個座位前都倒上一杯酒。然后父親走到大門口喊逝去的親人“回來吃飯”。稍等一會兒,父親就會很虔誠地對著飯桌跪下,叩上三個頭便開始祈禱,無非是保佑我們全家人平平安安。他開始燒紙時,便讓我們兄弟幾個輪流跪倒桌前去拜。有一次我偷偷地笑出聲來,還讓父親揪了幾下耳朵。 后來,每次“燒經”前父親都會給我們講起,我們家有哪些逝去的親人,他們都干了哪些事情,要我們要牢牢地記住他們,敬仰他們。父親說祭祖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雖然不知道有沒有啥用,但自古以來連皇帝都是這樣祭祖的,更何況是我們老百姓呢。最后,還會給我們講許多關于冬至節的故事。 轉眼之間,我已離開家鄉30多年。每次回家探望他們,也很難趕到冬至節,沒有想到年近八旬的老父親,至今還是這樣情牽著冬至節。 冬至的夜 文/楊興 寒風帶著大雪降臨這個世界。秋去冬來,金色逐漸被銀白所取代。 踏著銀白的雪,望著如墨的天。這夜空有多少星辰在眨眼。 當冬至到來時,黑夜仿佛成了主宰。這片天地好像被潑上了一層墨水,把一切都染成黑色。站在這墨色的世界,望著空中懸著的弦月,這世界是多么的美,美的讓人陶醉,美的讓人心碎。它又是多么的孤單,這短短的一生只有寥寥幾人真心陪伴。 大雪飄落,銀白和墨黑相融,是那么的融洽,寒風從衣領鉆進,把一絲溫度帶走。冬至過后,黑夜漸漸地變短了,白天又重新奪回了主導權。不知從何時起,我愛上了這夜晚,愛上了獨自在寒風中抬頭望著月亮,愛上了冬至這寒冷的一天。靠著只剩下樹枝的大樹,從枝杈空隙間望著夜空中星辰點點。 冬至的寒風配著清冷的月,讓孤獨的人更加的冷,寂寞的人更加的寒。在這冰天雪地里,寒冷成為了代言。冬至給了寂寞的人最嚴酷的考驗,它讓所有的悲傷都在這寂靜的黑夜里出現,讓孤獨的感覺在心頭縈繞,揮之不去,欲罷還難。只能環臂摟住孤獨的自己,在冬至的黑夜里默默的越走越遠。 時間似流水,它從不會為任何事停留。冬至的寒夜終將過去,晨光猶如利劍撕破了這如墨的夜幕,讓那絲絲的溫暖照在寂寞人的心里,讓那孤獨重新回到冰冷的心里,靜靜地等待著下一個冬至的到來。 寒風依舊在吹,凍雪還未融化。但冬至的夜已經成了歷史。回頭想這冬至的夜晚,是寂寞的夜,讓孤獨的人那么的寒冷。它又是溫暖的夜,炙熱的夜,讓一對對戀人相擁守護,在耳邊互訴衷腸,相互溫暖。 寒風冰零心,大雪凍天藍。孤影單雙換,寂夜獨行遠。 是否還記得那年,在冬至的夜晚里,獨自徘徊在路燈下,看著自己的影子成雙又變單。 冬至陽生春又來 文/郝再富 時間如流水,轉眼之間冬至就到了。冬至到了年也就近了,春天很快就回來了。 冬至有韻。她是漫長寒冬里的一個燦爛的風景,這風景中蘊含著綿綿的情韻,來也淡定,去也從容。它毫不掩飾地彰顯著自己冷峻和威嚴,把寒冷塞滿整個季節的空間。冬至像一位裁剪師,把漫長的黑夜一剪剪地剪到了最短的盡頭。把光明一點點兒地彌長,把陽光的溫暖一絲絲兒地送給多情的土地和勤勞的人們。寒風講述著往日夜長晝短中一個個長長短短的故事;時光回憶著穿越在南北回歸線上的一次次來來回回的情緣。天空清冽冷艷,江河冰星寒月,大地雪色蒼茫,世界萬物到處都顯露著寒冷的風霜雪劍雕刻的斑斑駁駁的痕跡。一切都在這個季節里思考著,期盼著。江河湖面上那厚厚的冰層,門窗玻璃上的朵朵冰凌花,白雪皚皚廣袤的原野,蟄伏凍土層里的生命,包裹在棉衣熱被中的農民……都把渴望溫暖的希望掩藏在這冬至的節氣中。在“九九”歌謠的詠唱中踏著歲月的腳步,和著時光前進的節拍。在這節拍中仿佛看到了那最冷枝頭上驚現著即將綻放的美麗,看到了那河堤柔柳上如煙的夢幻,看到了那杏樹枝上挑著的希望,看到了那株株鉆出地面的嫩嫩的綠;仿佛聽到了冰面開槽后潺潺的流水聲,聽到了燕兒歸來興奮的歌唱聲,聽到了犁牛遍地走的悉悉腳步聲,聽到了一株株希望的生命破土而出的歡笑聲……一處處景致,一曲曲歌聲在大自然中縈繞,在人們的心中纏綿,纏綿出冬至的情和韻。 冬至有情。冬至雖然使嚴寒的程度達到了極致,但她并不是像人們預想的那么冷酷無情,她只是在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憐愛著這個世界上的大大小小的生命。冬至后日漸升溫的陽光總是暖暖地灑向庭院,灑向村莊,灑向原野,灑向世界的角角落落。她漸漸地親近大地,用她的真情一聲聲的召喚著,叫醒了醞釀了一個寒冬的夢想,讓這個夢想在朝氣蓬勃中飛翔;用她的唇吻熱了百姓那一顆渴望溫暖的心靈,讓愛的夢想有了深深的思念;用紛紛飄落的雪花編織著來年春天絢麗的花環,將這絢麗的花環點綴著大地日漸變幻的圖案;用她的真情召喚著人們那一顆感恩的心:古代帝王祭天,以祈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普通百姓祭奠逝去的親人以感恩祖先,弟子禮拜先生以謝培育之恩……編輯了一本本豐富的民俗文化歷史;用她的冷峻凝結成人們真摯的希望和祝愿,讓這份希望和祝愿伴著那縷冬日暖陽走進那掩藏不住的春天的珍貴時光…… 冬至有味。在老家也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傳承著慶賀冬至的風俗習慣。《漢書》中講到“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冬至這一天,故鄉的人們家家戶戶都要吃餃子以慶賀冬至的到來。一個個餃子包滿了香甜,包滿了幸福,包滿了希望。父親坐著小凳不緊不慢地拉著風箱,灶膛里忽忽閃閃跳動著驅寒散冷的火苗,紅紅的火苗映紅了父親飽經風霜的臉龐,一縷縷裊裊炊煙攜帶著餃子的香味兒升騰在鄉村的上空。母親用鏟子不停地攪和著鍋里的餃子,開水中上下翻騰的餃子曼舞輕歌,舞出火熱的生活,歌出了母親滿心的笑容。熱氣騰騰中飄著餃子的幽香,甜美的味道,這味道中裹著多少個樸素、平凡的歲月。 冬至生陽。冬至不僅有韻、有情、有味,而且生陽。《易經》中說“冬至陽生”,《漢書》也說:“冬至陽氣起”。冬至這一天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但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加長,陽氣逐漸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地球在冬至后接收太陽的能量從一年中的最低開始逐漸増多。生命在季節中循環往復地更迭著,曾經走過了春的希望,經歷了夏的熱鬧與繁華,迎來了秋的成熟和收獲,一路走到了冬天迎來的卻是萬物的枯謝。而今又到冬至,冬至卻是萌生生命的又一個全新的境界。這境界,就是生命路途中最值得期待的時光。天時和人事逐日相催,冬至一到,陽氣初動,天氣日漸回暖,春天也就快回來了,生命就有了新生的希望。正如杜甫《小至》中所說:“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的餃子 文/鄭恒萍 諺語說:冬至大如年,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俗語說:冬至的餃子夏至的面,吃完喝完過大年;先生說:今年冬至不值班,下班回家吃餃子。 冬至的餃子,代表了一個節氣,一種風俗,一種期盼。而冬至的餃子,要用羊肉來做餡。 羊肉,最好是新鮮的。最好是內蒙古羔羊,來自內蒙古大草原,湛藍的天空,碧綠的草地,沒有任何污染,沒有狼群的窺探,沒有疾病的困擾,自由自在,無憂無慮,這樣的羔羊肉質鮮美、香嫩可口。所以最好吃的羊肉,都來自內蒙古大草原,吃著碧綠的青草,沐著和順的微風成長起來的。羊肉的肉質里,蘊含著暖暖的日光,飽含著晶瑩的露珠,儲存著豐富鈣鐵鎂磷鉀、鈉鋅銅硒錳,明肝明目壯身體,驅寒驅濕驅疾病,暖心暖胃暖肚腸。總之,食這樣的羊肉,實為俊杰也。 這樣的羊肉,才是上等的羊肉,才是御寒的羊肉,才是冬至包餃子的羊肉。這樣的羊肉,從內蒙古大草原千里迢迢來到你的餐桌,汲取了日月的精華,草原的瑰寶,牧民的深情。羊肉給予了你溫暖、營養,你給予了羊成全、涅盤,與你是一種緣分,與肉是一種給予,自然界的生物鏈在人與羊之間銜接的渾然天成。 餡料也是需要精心選配的。羊肉最好是五花肉,肥瘦相間不膩不柴。配菜可以選用芹菜或茴香。制作的時候,將選好的羊肉按肥瘦比例搭配剁成肉餡,芹菜去葉去莖,用刀細細的剁碎,去除水分。然后調制調料,花椒油、老抽、香油、鹽、味精若干,按照比例與剁好的羊肉芹菜攪拌在一起,細細調至均勻。 面要提前和好,放在盆子里,最好放在太陽下曬一個小時,要那種足足的暖暖的陽光,面才會懶懶的膨脹,懶懶的醒好,中間要不斷的揉搓至勻,直到面揉起來啪啪脆響,用手揪起來帶著一聲聲沉悶的回音,這樣的面就可以包了,勁道、有韌性、彈性十足。 搟皮是先生的活計,我只負責包。我包的餃子皮薄肉大,放在籠屜上像一個個挺著肚子的將軍,活潑、俊俏、又威風凜凜,一片片,一堆堆,像白色的方陣,在那里鼓著圓鼓鼓的期待,等待著我們的檢閱。 煮餃子自然也是一門學問了。水要燒到沸騰,然后放入餃子,用勺子不斷的沿著鍋邊攪動,要輕輕的、慢慢的,不動聲色的,不要讓餃子知道你的意圖,不然它就會粘上你,稍不留意,它還會裂開嘴巴向你咆哮,即便灌入滿肚子的湯湯水水也在所不惜。等到餃子小臉亮亮、肚子圓圓,浮出水面的時候,就可以稍稍的偷偷懶,可以少攪拌幾次,只需要給他們沖沖涼水就可以了,當再次沸騰,再次沖涼之后,餃子就可以出鍋了。 當一盤冒著蒸騰的熱氣,閃著賊光光、亮晶晶的餃子放在餐桌上時,所有的味覺、嗅覺、視覺徹底被打開,胃像開足了馬力的二手車,奔突著、跳躍著、翻騰著,在飄散的香氣面前,表現出從未有過的貪婪、急促、迫不及待。然后,一個餃子如囫圇吞棗般,進去了;第二個餃子如豬八戒的人參果,又進去了,甚至沒有吃出味道,直到第三個餃子,在唇齒邊逗留了那么幾秒,哇,好香好香耶! 當盤子空空,鍋兒空空的時候,摸著滾圓的肚子,打著一個接著一個的飽嗝,才感覺出羊肉的鮮美、稚嫩、潤滑,才感覺到芹菜經過蔥姜蒜以及老抽調和之后的香味。這種香味,只有餃子才有,只有冬至的餃子才能吃出這樣的味道。 冬至 文/吳建 在我的家鄉,冬至是一個很重大的節日。冬至前夕,家家戶戶都要浸糯米磨成米粉做圓子。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象征家庭和諧、美滿。母親總說,圓子是最團圓吉祥的食物,能把牽掛和幸福都包裹進去。兒時的冬天總是異常的寒冷,常常清早起來被凍得哇哇哭。此時母親都會憐愛地把我攬在懷,安慰我說:“冬至那天多吃圓子,就不覺得冷了。”冬至節,母親早早起來搓圓子,她把米粉加入適量開水揉捏成圓形長條,再切成一只只圓坯,然后用手掌把它搓成一個個如核桃大小的圓子。煮圓子要等水開了后才能下鍋,不然會化掉。湯圓浮上水面,裊裊的香氣也升騰彌漫,讓人垂涎三尺。搛一個湯圓急急地送進嘴里,輕輕咀嚼,軟軟的,甜甜的,滑滑的,溫潤綿長,食后唇齒留香、繞頰三日,我們個個吃得肚兒圓,母親看我吃得特別香,欣慰地笑了。清香的湯圓寄寓的是對我們未來的希冀和愿景。后來走出家鄉到外地求學,冬至這天總會想起母親煮圓子的情形。熱騰騰的氤氳霧氣,猶如水袖般悠悠飄逸的精靈,母親用濃濃愛意將寒冷的世界柔化得溫暖馨香,使我懂得自己的根永遠隨著母親的身影眷戀著故土。 冬至這一天,太陽到達南回歸線,對北半球來說,這是一年中白日最短夜最長的一天。漫漫長夜,北風呼嘯,寒氣襲人,大人小孩都睡不著,一家人就圍爐夜話。我的父親文化程度雖不高,但古文基礎扎實,他娓娓道來的《西游記》等古典文學是文化荒漠歲月里的一股清泉,溫潤著我們干涸的心。但我記憶最深的是《香九齡能溫席》的故事,說的是黃香小時候,家境困窘,冬天鋪的還是草席,為讓勞作一天的父親不再挨凍,黃香讀完書便悄悄鉆進父親的被窩里,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后,才叫父親睡下。那時,我總是很遺憾父親的床上有棉被墊著,讓我連“溫席”的機會都沒有。 霜雪凝野、一年將終,作客他鄉的游子,在這個漫長的冬夜,誰人不起故園情呢?唐代詩人杜甫的《至后》說:“冬至至后日初長,遠在劍南思洛陽。青袍白馬有何意,金谷銅駝非故鄉。”在古代,冬至那一天,在外的人必須趕回家過節,表示年終有所歸宿。可詩人想回家又脫不開身,于是吐露出離鄉背井的酸楚。白居易在《邯鄲冬至夜思家》又道:“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孤身羈旅,恰逢冬至,詩人揣想家人牽掛他的心情,這般思念就流注于親心與己心之間,顯得格外溫婉、深淳。唐代詩人殷堯藩《冬至酬劉使君》亦云:“異鄉冬至又今朝,回首家山入夢遙。漸喜一陽從地復,卻憐群沴逐冰消。”詩人出門在外,冬至夜思家而不能眠,故鄉是那樣的遙遠而又親近。 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節氣循環,“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臘梅含笑時,春天的腳步近了。 冬至餃子香 文/張永生 冬至,是計算我國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冬至大如年”,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聚在一起包餃子,吃餃子,迎接馬上就要到來的“數九寒天”。每當這時,小時候跟母親包餃子的情景總會浮現在我眼前。 小時候,剛進冬天就盼望著冬至,那個年代生活艱苦,逢年過節才能吃上一頓餃子。冬至的前一天,母親就會早早地起來,到菜市買回肉與蔬菜,回家后把菜擇凈洗好擺一旁晾干水分備用。然后把肉切成小塊,在砧板上用刀將肉塊剁成肉泥,邊剁邊加上蔥、姜、蒜、料酒、醬油等作料。肉餡剁好后,再拿過菜來一刀一刀仔細地切碎。前期準備工作結束后,便開始和面,最后把菜與肉混合在一起,放入清油、鹽、味精、雞蛋等調料攪拌均勻。一切準備就緒,母親就又搟餃子皮,我則在一旁嘗試著包餃子。 第一次包餃子時,看著母親拿過一張餃子皮,放入一些餡,像變魔術一般,轉眼一個漂亮的餃子就呈現在我的面前。我模仿母親的動作,但笨手笨腳地總是捏不成形。母親手把手耐心地教我,按照她所說的程序,我終于包出了第一個餃子。雖然不是很像,也站立不起來,但總算是面與餡裹一起了。都說熟能生巧,此言果然不虛。隨著數量的增加,我包的餃子越來越好。餃子不僅能驕傲地站著,而且外形美觀,背上還有一些細微的褶皺,像穿著一條漂亮的百褶裙。母親見我進步神速,自然是喜出望外,對我贊賞有加。在母親的認可下,我越干越起勁…… 包完所有的餃子后,圍在爐灶旁,看著一只只白胖胖的餃子上下翻滾,香氣撲鼻而來,饞得我直往肚里咽口水。端著煮熟了的餃子,狼吞虎咽地吃著,感覺特別香,因為這畢竟是自己勞動的成果。后來,我又學習了和面、調餡等工序,到此為止,一整套的流程全部掌握。還記得那時候曾經問過母親:“為什么冬至這天要吃餃子呢?”母親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不吃餃子會凍掉耳朵的!”后來慢慢長大了,才知道那是媽媽和我說的玩笑話。 以后每年的冬至,母親都會拌上一大盆我們最愛吃的餡兒,圍坐在桌子旁,一邊說著笑著,一邊包著餃子。一家人共同圍著那面團兒、那餡盆兒、那搟面杖、那一個個活靈活現的小餃子,多少親情、多少溫馨滲入其中,平平淡淡中透著美滿、甜蜜和幸福,每個餃子都是那么香。冬至里吃餃子,更多的是享受到了濃濃的親情,家的溫暖,小小的餃子包住了希望,包住了美好的未來。 歲月流轉,當年那個圍在母親身邊包餃子的我如今已變成了背井離鄉的游子。堆積的情感沉淀在心里,總會在不經意間奏響生活的最強音。又是一年冬至到,又是一年餃子香,當年對吃餃子的渴盼,早已化作了對鄉下老母濃濃的思念。母親思念的琴音已在這個冬日里為我捎來了別樣的關懷,而我相信,自己的牽掛與問候定會隨那一縷北風,飄向不遠的老家,祈愿我的母親永遠康健…… >>>更多美文:好文章

OX115CEF15WHJEFE98


台中高壓氧艙品牌
提升睡眠質量的高壓氧艙方案 》挑戰極限,奧克斯高壓氧艙助你一臂之力
( 創作雲嘉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68trsgq55321&aid=180164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