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3新光證券開戶手續費震撼價》 2023國泰智能電動車小資存股推薦開戶券商 8926台汽電高殖利
2023/02/01 14:35:05瀏覽22|回應0|推薦0

新光證券2033佳大2023存股推薦ptt證券開戶平台

 

系統自動摘錄國內外經濟新聞,其新聞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新聞01

© Reuters. 大行評級 | 瑞信:上調騰訊音樂(TME.US)目標價至7.9美元 評級“中性” 格隆匯1月19日丨瑞信發報吿,預料騰訊音樂(TME.US)去年第四季收入達73億元人民幣,按年跌4%,主要是社交娛樂表現疲軟,經調整後純利則達15億元人民幣,線上音樂用户淨增加則達250萬,按季增長穩定;基於價格自行調整,每個付費用户的平均收益(ARPPU)應繼續上升。該行指,今年線上音樂收入回覆至按年17%增長,主要是ARPPU擴張及復甦,並將公司在2022年至24年每股盈測上調7%至24%,將其目標價由5.1美元上調至7.9美元,維持其評級為“中性”。該股現報8.26美元。

新聞02

7/7 2/7 香港聯交所最近的權益披露信息引發了市場的注意。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於2023年1月12日以均價4.084港元的價格,減持2.31億股工商銀行(01398.HK)H股。 在此之前,中國平安(02318.HK)及其下屬的壽險公司分别於2023年1月11日和1月9日以均價4.1504港元和4.1436港元,減持5761萬股和2713萬股。 這就引發了市場對於工行以及其他銀行股是否估值過高的思考。到底工行的遭減持是個别事件,還是銀行股的整體不討好? 有意思的是,最近剛剛公佈了2022年業績快報的招商銀行(03968.HK)同樣引人矚目,但卻不是因為減持行為,而是其股價的反彈勢頭。 不論是H股還是A股,招行的市值在經歷了2022年11月的低位後,再度重上萬億關口。 招行的A股由2022年10月31日的階段低位26.30元(單位人民幣,下同),大漲54.56%,至2023年1月19日的40.65元,市值達1.025萬億元;H股則由2022年11月1日的階段低位25.40港元,大漲95.47%,至49.65港元,市值達1.25萬億港元。 很顯然,工行遭減持並非市場不看好銀行股,或許只是其股東的個别操作而已。 踏入2023年,有部分銀行已率先公佈了2022年的業績快報,從兩家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招行和中信銀行(00998.HK)的快報來看,業績尚可。 銀行股2022年業績快報 招行的2022年業績快報顯示,其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08%,至3447.84億元,主要受到利息業務收入增長的帶動。從業績數據估算,利息業務收入或按年增長7.02%,至2182.35億元。 就存貸數據來看,客戶存款同比大增18.73%,至7.54萬億元,而貸款和墊款總額則按年增長8.64%,至6.051萬億元,反映招行的存貸業務維持理想的增長。 招行的扣非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15.17%,至1375.46億元,歸母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提升0.1個百分點,至17.06%。 回顧期内,招行的不良貸款率較年初上升0.05個百分點,至0.96%。但需要注意的是,招行的不良貸款率一直低於四大行1.3%-1.4%的水平,即使有所上升,其不良率仍處於較低的水平。 另一方面,不良覆蓋率亦按年下降0.10個百分點,至450.79%,而招行的不良覆蓋率是七大行的最高,即使下降0.1個百分點,其覆蓋率的保障性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中信銀行的2022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34%,至2113.82億元,扣非歸母淨利潤則按年增長11.42%,至618.5億元,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為10.79%,按年上升0.06個百分點。 從業績表現來看,2022年中信銀行整體表現不及招行。 資產質量方面,中信銀行的不良貸款率較期初下降0.12個百分點,至1.27%;撥備覆蓋率較期初提升21.26個百分點,至201.33%。這反映中信銀行的資產質量有所改善,但是對比於招行,其不良率仍較高,撥備覆蓋率亦僅相當於招行的45%。 因此暫時從已公佈業績的兩家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來看,2022年的業績表現似乎尚未見出乎意料的壞消息。 大型商業銀行股今年以來股價累漲 就股價表現而言,2023年1月過半,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普遍上漲。見下表,今年以來工行、建設銀行(00939.HK)、中國銀行(03988.HK)、農業銀行(01288.HK)四大行的H股分别累漲3.98%、3.89%、4.23%和4.85%,郵儲銀行(01658.HK)累漲11.13%,招行累漲13.75%,交通銀行(03328.HK)累漲7.80%。 規模略小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方面,中信銀行今年以來累計上漲8.38%,民生銀行(01988.HK)累計上漲7.78%,光大銀行(06818.HK)則上漲5.04%。 對比2022年表現與今年前半個多月表現,可見市場對銀行股重燃熱情,似乎並非不再愛了。 從基本面來看,銀行股維持穩健 從以上提到的招行和中信銀行業績快報可以看出,兩家商業銀行的2022年業績維持增長。而對於尚未公佈業績的其他銀行而言,它們的前三季資產質量仍穩健。見下表,國有四大行的2022年9月末不良率均較期初有所改善,而不良覆蓋率均有所提升,顯示出它們的風險防禦能力得到提升。 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不良率也有所改善,中信銀行下降0.12個百分點,民生銀行下降0.05個百分點,光大銀行下降0.01個百分點,見下表;除了民生銀行的覆蓋率有所下降外,另外兩家銀行的覆蓋率都有所提升,資產質量似乎仍維持穩定。 所以從已公佈的財務數據來看,以上的主要上市公司仍維持穩健的資產質量。 中資銀行股的估值仍較低 從估值來看,國有四大行的市淨率只有0.3左右,而資產質量較優(不良率低於四大行,而不良覆蓋率遠超同行)的郵儲銀行和招行,市淨率稍高,其中招行更在1倍以上,但招行較強勁的盈利能力和業績增長以及較理想的資產質量,或是其估值溢價的原因。 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如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和光大銀行,市淨率更不到0.3倍,見下圖。 除了市淨率明顯低於市場普遍水平外,銀行股擁有非常豐厚的股息收益率,或為其股價提供支持,例如國有四大行近12個月的股息收益率都在8%以上,遠超其定存利率,甚至部分中高風險理財產品回報。 民生銀行、中信銀行和光大銀行等較小規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股息收益率更在8.45%以上。 規模較小一點的地方銀行,股息收益率也不俗,例如重慶銀行(01963.HK)的股息收益率在10%以上,晉商銀行(02558.HK)則在9.6%以上。還有威海銀行(09677.HK)、青島銀行(03866.HK)、渤海銀行(09668.HK)、鄭州銀行(06196.HK)等都有不俗的股息收益率,而它們的市淨率普遍都低於股份制商業銀行。 總結 從已經發佈業績快報的商業銀行招行和中信銀行業績來看,並沒有大的吐槽點,增長仍較為穩定。 對於銀行來說,資產質量是最為重要的考慮因素,決定了它們有沒有足夠的實力支持盈利能力,而從其當前已知的財務狀況來看,上市銀行的資產質量仍較為穩健。 再從估值來看,上市銀行的市淨率偏低,似乎不存在估值過高的問題,而其股息收益率也不錯,或為其股價提供一定支持。 綜上所述,減持工行的交易應為特定股東的自有行為而已,並非整個上市銀行板塊被看空。相反,招行仍吸引了不少資金進入,其中H股更從兩個月前的低位反彈近一倍,顯示出市場投資者的信心。 招商銀行、國有四大行、郵儲銀行、交通銀行以及其他股份制銀行,包括中信銀行、光大銀行和民生銀行,均為「港股100強」榜單的常客。今年,部分增長強勁的地方銀行也值得關注,以上提到的銀行能否入選新一屆「港股100強」?值得留意。 「港股100強」評選活動始於2012年,由騰訊網和財華社共同發起。活動旨在利用大數據和一系列科學、公允的評價指標對上一年度香港上市公司的各項數據進行分析與計算,評選並公佈優秀的上市公司榜單及頒發獎項。活動以專業、客觀、公正、準確為宗旨,致力於評選出香港主板上市公司中發展良好及擁有投資價值的上市企業,為港股投資者樹立投資標桿,促進香港資本市場的健康繁榮發展。同時,活動將高峰論壇與上市公司頒獎典禮結合,緊跟時事,探討金融市場與經濟趨勢。「港股100強」評選活動籌辦至今,參會人數及支持機構不斷增加,影響力逐年擴大,已成為香港財經界與金融界年度盛會之一。 由港股100強研究中心主辦,財華社、富途安逸、洞視科技聯合協辦的「2021/2022年度第十屆香港上市公司高峰論壇暨港股100強頒獎盛典」將於2023年2月24日香港港島香格里拉大酒店舉行。活動會圍繞發展熱點開展論壇,匯聚行業翹楚,加強交流合作,幫助更多香港上市公司融入國家大局,把握大灣區機遇,共商建設前路。

新聞03

© Reuters. 港股蘋果概念股大幅走強!換機需求開始逐步釋放 今日港股蘋果概念股大幅走強,高偉電子(01415)漲12.43%,丘钛科技(01478)漲10.96%,舜宇光學科技(02382)漲8.51%,比亞迪電子(00285)漲4.64%。 隨着疫情放開後需求回暖迹象顯著,手機銷量同比環比改善。 智通財經APP獲悉,根據BCI統計數據,2023.1.2~1.8期間,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sell-out口徑,下同)約630萬部,同比+13%,環比+15%;其中蘋果出貨135萬部,同比+24%,環比+10%;安卓端出貨495萬部,同比+10%,環比+16%。 分析人士表示,一方面受到春節促銷拉貨影響,另一方面也看到疫情達峰後經濟活動逐漸恢複,消費信心開始回暖,被遞延的換機需求開始逐步釋放。 展望2023年,受益于需求回暖,據中信證券預計,全球/中國智能機出貨量分別12.78/2.98億部,同比+5%/+5%;分品牌看,預計蘋果銷量相對穩定,2023年爲2.35億部,同比+2%;安卓端,預計明年迎來需求穩步回暖與業績強勁反彈,銷量或同比+6%至10億部以上。 從行業所處階段來看,當前仍處庫存去化階段,截至2022年11月末,國內手機市場渠道庫存約6476萬部(約2.5月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水平),較安全備貨水平高出約3976萬部(約1.5月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水平),預計在需求複蘇背景下將在2023Q2前後回歸安全備貨水平。 同時需求回暖將加強庫存去化進程,增強終端廠商拉貨信心。台積電法說會中也表述確實看到庫存在加速降低,有信心下半年會反彈,並上修2H23的N7和N6需求預期(下遊手機PC爲主)。 中信建投認爲,消費電子産業鏈過去一年跌幅較大,估值處于底部位置,業績及股價或隨景氣度得到較好修複。上遊受益環節包括: 射頻芯片(唯捷創芯、卓勝微)【庫存去化節奏較爲清晰+新品類拓展+份額提升空間】; 可穿戴(恒玄科技)【TWS耳機恢複增長+手表大單品升級至高階智能手表】; 被動元器件(叁環集團、順絡電子)【周期底部拐點+份額替代】; 光學及其他零部件(韋爾股份,思特威,電連技術,長盈精密,舜宇光學科技,比亞迪電子)【消費電子業務企穩+汽車等新業務拓展】; ODM和品牌廠商(聞泰科技,傳音控股)【中低端手機需求彈性大+海外市場+彙率利好】; 存儲及MCU(兆易創新、普冉股份、芯海科技、中穎電子)【庫存去化+新品類拓展+份額提升】; 模擬芯片(艾爲電子、帝奧微、芯朋微,必易微)【行業需求向好驅動手機音頻、模擬開關、充電器等需求複蘇】。 中信證券指出,看好消費電子底部複蘇,估值低位建議布局。估值角度來看,消費電子(中信)指數自2020年1月至今平均動態PE爲41x,2023年1月1日2023年動態PE爲19x,處于估值底部,大周期來看正處“L”型複蘇,需求底部反彈背景下建議布局。 投資機會上,建議關注受益需求恢複+布局創新藍海的零部件公司:(1)安卓客戶占比高,未來受益安卓端端機、AIoT等需求複蘇的公司,如電連技術、舜宇光學技術、比亞迪電子、傳音控股、小米集團-W; (2)主業聚焦手機,並且外延布局汽車、風光儲等領域的零部件及模組類公司,包括電連技術、舜宇光學科技、永新光學、東山精密、水晶光電、德賽電池、比亞迪電子等。

2832台產小資2023存股推薦開戶券商, 2323中環2023存股名單推薦, 1229聯華新手2023存股推薦開戶券商

OPEN445RE115EF5EE



3014聯陽新手2023存股推薦開戶券商 2464盟立高殖利率股票推薦dcard 權王金融穩軍心 台股返月線聚焦6大族群2023國泰費城半導體定存股推薦開戶券商ptt 2330台積電2023存股推薦開戶券商dcard
( 創作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66jqqg94062&aid=17824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