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356英業達殖利率排行推薦ptt 3037欣興高殖利率股票推薦 2023元大台灣50存股推薦dca
2022/12/14 06:48:45瀏覽21|回應0|推薦0

新光證券是6451訊芯-KY2023存股推薦開戶券商dcard最佳證券開戶平臺

 

2023富邦科技新手存股推薦開戶券商, 3017奇鋐2023存股名單推薦, 2023臺灣大存股名單推薦

想明天遇到春天, 有天空走在青山。 做好夢不變自己, 指大海問過小船。 >>>更多美文:自創詩

土路上幾堆新鮮樹枝很是醒目。走近一看,綠葉間掛滿了拇指粗的小桃。是誰?將好好的桃枝丟棄路邊,多可惜。棄桃旁是一大片桃林,桃花剛開,我經常來這兒,賞花、拍花儼然成了桃花時節的一件樂事。花開過后,枝頭抽出新綠,結出小果,一粒粒小桃,毛茸茸,點綴枝頭。撩開葉片看到它們,不自覺就會想到肥桃滿樹的模樣。 雖然不是親手種植,但看著它們開花結果,現在突然離枝滿地,很是心疼。正嘆息時,看到園中一農夫模樣的人,又在將桃枝往外扔。我走上前,問農人:“將結滿了新果的桃枝丟棄,不可惜嗎?”“修剪掉一些多余的桃枝,留在樹上的桃才會又大又甜。” 農人回答。 后來我上網查了查,原來不只是桃樹,幾乎所有的果樹,都需要修剪。那些為了多結果而多留枝的想法,只會讓滿樹枝葉遮蔽陽光,爭奪養分,導致果子越結越小。長期如此,等到樹枝長得太茂盛,就完全不能結果,失去果樹的價值。 當我們活得面目模糊,虛妄之念從內心不斷滋生,看不清自己該走哪條路時,大自然的取舍法則,給我們以啟示:不妨多想想來時的路,卸去一些包袱,做做人生減法。 非常喜歡楊絳先生的一段話,她在《一百歲感言》里說:“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百歲老人,歷經種種,煉成人生修剪大師,不斷減去不必要的人事。世界是自己的,我們無法走進別人,別人也難走進我們的世界。一位朋友淚流滿面,向我述說她受的委屈和家人的種種不理解。靜靜聽她說完,我給她杯里續滿水,遞過一張紙巾說:“其實你不用說的,雖然我們是朋友,也不可能完全理解和懂得你的處境,說再多的話,也只是皮毛。真正救你的是自己,學會與自己和解吧。如果你想大哭一場,來我這里,別的忙,我真的幫不上。” 哪有那么多轟轟烈烈、掌聲響起?瑣碎平凡,終究是大多數人的命運。我們當然要體驗,“大鬧一場”,也要學會,在細小事物中尋找樂趣。平常日子也有平常日子的快樂。將堆積的書整理歸位;將一株花草侍弄得花開;給自己泡一杯好茶,看夕陽從窗口一點點移動…… 有些人減掉的,可能與另外一些人不一樣。她們按自己喜歡的樣子修剪枝條。一位結婚將近20年的女人,毅然結束了婚姻,將兩人共同積累的財產分成八份,五份給了男人,三份給自己。因為她知道,人生還長,與其與相處不快樂的丈夫堅持下去,還不如分開各自去追尋想要的生活。因而,她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包括獨自撫養三歲女兒,照顧兩位老人。 還有一位老人,72歲開始新人生,剪斷依賴兒女的枝條,毅然獨自生活。她不因兒女疏忽而生氣,兒女有兒女的生活,年邁的自己要找到自己的圈子。老房子,老朋友,還有一個好的心態足夠。她說孩子小的時候,也早早剪斷了對她的依賴。自己選自己想學的專業,去自己想去的城市生活,找自己想找的對象,買自己想買的房子、車子,選擇什么時候生孩子。 蘇軾說,寫文章純熟后是要絢爛之極歸于平淡的,不只文字,人生也是如此,認識再多的人,常聯系的,也就簡單的幾個,收入再多,也不過是“一簞食,一瓢飲”。得不到的終究得不到,該離開的人終會離開,不想要的反而會來,不想看到的會清晰地在眼前。不是努力就一定會有好的結果,不是付出就一定會有收獲,世間不確定的東西太多。 經歷人生種種,漸漸明白繁華只是一瞬,許多東西都需拋棄。不要把事物想象得過于美好,也不要想得太壞。太好會失望,太壞會絕望。不好不壞才有平常心。生活是個系統工程,系統中的每個人都有過失,只是大小不一樣。陽光下,或多或少,人們都在表演,往往美好而幸福;陰影之中,不為人知的那部分才是真實。多點真實,活出精神。 人生選哪條路走,都有無奈遺憾。對過去的悔恨,遠方的顧慮,其實是人生徒長枝,只有實實在在地活在當下,才能和桃園里的這位農人一樣,享受舍棄后的歡愉。 >>>更多美文:心情隨筆

君去更樓誰涕淚, 君來心外衾觴碎。 攜手夢叢怨別離, 而今舊曲無人吹。 濁盞憑欄秋思引, 明月何以再相問。 燈闌為我夜都愁, 惆情還筆憶難收。 >>>更多美文:自創詩

OPEN445RE115EF5EE



5222全訊小資2023存股推薦開戶券商 2455全新2023存股名單推薦 2023新光金新手存股推
( 時事評論桃竹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66j5pk29838&aid=17773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