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北當代館新展 老靈魂魅力重生
2018/05/31 20:20:24瀏覽11|回應0|推薦0
旺報【本報系記者李怡芸╱台北報導】

傳統技藝、生活美學、時尚,過去被斥為非藝術而難走入美術館殿堂,台北當代藝術館執行總監潘小雪則指出:「世界各地耕耘自己文化的民族,都會回到自己的傳統」,除了近期當代藝術館策畫了《華麗轉身──老靈魂的魅力重生》,她指出,近期紐約大都會、台北故宮,也都有以老物件為出發點的展覽,運用古早智慧與新時代設計,儼然成為一股趨勢。

邀請了14組來自台灣與香港的藝術家,跳脫過去藝術分類的方式,重新思考竹編、陶瓷、自然元素如何運用在當代藝術,讓古老智慧轉身進入當代。香港的服裝設計師盧聲前便與粵東瓷廠的第三代傳人曹志雄,以及陶藝家盧世強合作《給?與現在》將傳統、慢工的陶瓷與時尚、快速的時裝結合,盧聲前表示:「當時裝的流行與汰換變得太快時,一直思考時裝的價值何在?」他關注到粵瓷工藝的「慢工細活」,在當代反而保留了「價值感」,因此希望藉著時裝與廣彩陶瓷的結合,呈現多元社會的時代感。

從材料看張俊堂見政治與經濟

經常在國際間駐村的台灣藝術家康雅筑,過去長期關注傳統織物文化,她以裝置藝術《關於棉花的一切都是關於棉花》呈現來自世界各地的棉的相關物,她並強調:「棉花看起來是不起眼的日常物,但它不只是材料,它牽涉栽種、採摘、編織,與經貿、全球化息息相關。」除了展示印度聖雄甘地在獄中發明的攜帶式手搖紡紗機,也陳列了台灣的有機棉、木棉乃至棉花的代替物──化纖,在看似傳統的材料前,其實看見的更多是權力、政治與經濟。

台藝術家進行螺旋運動

香港藝術家張俊堂多以回顧生活中的老件,向老師傅學藝的方式重新審視自己的創作,如設計師張美儀向打銅師傅陸樹才、陸強才和製作粵劇頭飾的周燕雲領授,創作出《擁有中的迷失》系列,將銅片、銅線,隔音棉、電子零件等與自然材質交錯應用於時裝。

台灣藝術家則多是進行「螺旋運動」般往中心鑽研並且擴散,如客家籍的藝術家范承宗,卻長期向原住民取經,在全台的部落裡學習傳統魚筌的製作,魚筌為藤、竹編製,置於河流中的捕魚陷阱。2017年在日月潭創作《筌屋》後,此次他更以作品《筌》思考觀眾人群、美術館與文化的關係。藝術家林淑鈴則以打包帶編織的《白色海洋》記憶珊瑚死亡。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uaet4884x&aid=112223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