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糾紛頻傳,造成醫病關係緊張。最近風波不斷的北市聯合醫院,首創「拔牙同意書」,比照動手術模式,如果病患沒簽名就不能拔牙;儘管醫師認為這種同意書立意不錯,但有的病患就質疑,拔牙前要求簽名畫押,根本就是醫院規避醫療責任的護身符,說什麼也不願意簽。
牙齒痛準備拔牙,現在可不像以往只憑醫生的一句話就能決定,北市聯合醫院首度推出拔牙同意書,每個病患都得先簽字,才能拔牙。北市聯合醫院牙醫部主任陳立愷:「它(同意書)不是病人的賣身契,更不是醫生的護身符,而是說我們要藉由這個手術同意書,讓醫病之間能夠有溝通的管道,能夠讓他(病人更了解)。」
2年前一位10歲病患在醫學中心一口氣拔了15顆牙齒,結果昏迷死亡,現在推廣的這張同意書能發揮什麼功效?病患、醫師看法兩極。北市牙醫師公會理事長葛建埔:「一般一方面是病人商量有阻力,一方面醫生覺得說,多了一道沒有必要的工作,雙方都不是很認真在看這件事。」
病患:「普通醫院裡面,即使簽了那個東西(同意書),只是醫院好像有一點推委的責任。」
病患:「這(同意書)有一個很好的作用,至少他(醫師)會先跟你做一個說明。」
醫師表示,拔牙其實很安全,但如果沒跟病人溝通清楚,一顆牙也能造成醫療糾紛,儘管「拔牙同意書」立意良好,而且早在10年前,北市牙醫公會就曾推廣,但不少醫病都嫌麻煩,成效不彰,如今時空轉變,舊制度再上路,能發揮多少作用,值得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