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牙齒矯正實例
2009/04/16 23:33:22瀏覽2668|回應0|推薦0

常常在初診諮詢時聽到病人說,別的醫師建議他們開刀,不過在仔細檢查病人後,往往發現真正需要開刀才能達到好的治療結果的病人,其實比例非常低,大部分矯正治療就可以有很好的治療結果,以下就是一個例子:

這位患者初診時,年紀:十九歲,女性;主訴:開咬、不整齊。

臨床上觀察:

(1) 開咬,上下前牙垂直距3~4mm,水平覆蓋約10mm。

(2) 上顎齒列空間不足約10mm,上顎智齒存在於骨頭中尚未萌出。

(3) 下顎稍不整齊,下顎第二大臼齒內傾。

(4) 側邊咬合上,上顎第二大臼齒近心頰側咬頭垂直位置約在下顎第一大臼齒的頰側溝上,也就是差了一個大臼齒的大二級咬合。除上顎第一大臼齒與下面牙齒有咬合點外,其餘牙齒均無咬合點。

(5) 外型:外突臉型

另外在諮詢時,病人曾提及:

(1) 看過許多醫師,甚至有的醫師建議開刀治療。

(2) 國中時上下前牙並沒有差距這麼大,只差一點而已(提供一張國中照片)。

 

綜合了這些資料,擬定的治療計畫如下:

Stage 1:

(1)先排列好齒列。

(2)儘量減少上下咬合的干擾。

(3)至於上下前牙水平覆蓋差這麼大,以及空間不足的問題,需藉由上顎第二或第三大臼齒拔除,將上齒列從小臼齒起往後移。至於拔第二或第三大臼齒,端看拔牙的醫師決定。若能在拔除第三大臼齒時能保存住周圍的骨頭,則行之,否則拔第二大臼齒,讓第三大臼齒萌出。

(4)待齒列排齊後,拉前牙區的上下方橡皮圈,用以解決開咬及剩餘的上下齒列二級關係。

我告訴病人,這個階段的治療,尤其是減少咬合干擾部分,應稱為診斷性的治療。主要的目的是找出病人的正中顳顎咬合關係(治療前有極大的可能是因咬合干擾造成下顎後滑移位),如果確定病人的咬合關係不像治療前所看到的差距這麼大,根本就不需要手術治療。

Stage 2: 在大致上的咬合關係ok時,請病人再考慮是否後退前牙,讓外突的臉型平一些,如果要後退,則需配合拔除小臼齒。

治療過程:

2005.08

第一次上矯正器,上排用016NiTi線,上顎犬齒並不排入,下顎用舌側弧線讓第二大臼齒往頰側移動。

 

2006.03

在排列數個月後,已減少大部分的咬合干擾,故進入拔除上顎第二大臼齒的階段(因拔牙醫師沒有把握在拔除第三大臼齒時不破壞骨頭的完整性,故拔除第二大臼齒)。

 

2006.08

拔除第二大臼齒後,上前牙側門牙與第一小臼齒之間,用輕而弱的彈簧慢慢將小臼齒與第一大臼齒往後推,圖中上黑線與下白線較接近。

 

2006.09

當有足夠空間後,才將上顎犬齒黏上矯正器,016NiTi置入犬齒的矯正器。

 

2006.11

等了八個月智齒的萌發,再請一般牙科醫師幫忙將智齒周圍的牙齦切除一些,以利智齒黏上適合位置的矯正器。

 

2006.12

 lh meaw 弧線拉前牙區上下方向橡皮圈,以解決開咬。

2007.01

用 lh meaw 弧線配合拉前牙區上下方向橡皮圈後一個月,開咬距離縮小,圖中上黑線與上白線更接近。

 

2007.05

同樣的機制持續幾個月後,上下前牙幾乎已碰到,側邊咬合關係已呈現正常咬合,圖中上黑線與下白線已經對上。

最後請病人決定是否為了外型拔除小臼齒改善臉型,或是把咬合調好即可結束。

 文章來源  陳錫龍的齒顎矯正臨床心得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ly724724&aid=2856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