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在桃園縣,周錫瑋做得如何我不是很清楚,但對於蘇貞昌為何領先周錫瑋倒是有分見解。其實很簡單,「投其所好」而已!
觀察台灣政治那麼長的時間,我發現台灣人真的很可愛,不但容易滿足而且熱情。在這樣的氛圍下,政治人物若要取悅台灣民眾,大概只要留下「最顯著」和「最容易行銷」的政績即可,這樣的情況可以從民進黨執政時的「冬山河」經驗與謝長廷的「愛河」經驗看出來。
陳定南取得宜蘭縣後,對冬山河開始進行整治,同時也確立了「環保立縣」的主軸,到了游錫堃擔任縣長時又打造了冬山河親水公園等遊憩設施。經過幾年的建設,蘭陽的綠色美景及清澈的河水在長期烏煙瘴氣的台灣獨領風騷,當地民眾對此有極高的評價,當時的民進黨也抓住機會打出「綠色執政,品質保證」的口號,這樣的行銷方式讓民進黨在1997年拿下了12席的縣市長,然而,當地長期就業市場不振與工業區閒置的問題相形之下似乎沒那麼重要。
謝長廷主政下的高雄則將這樣的手法發揚到極致,諸君可見城市光廊、愛河、美麗島大道的燈柱等等的「政績」,雖然謝長廷任內催生了高雄捷運,但畢竟高雄捷運是前兩位國民黨市長任內核定與推動。雖然如此,謝長廷仍然獲得82%的高滿意度,到目前為止高雄人還很感念他的政績,但其任內的蚊子工業區和就業市場等的萎縮,一樣沒那麼重要
為何我要提以上兩個例子?很簡單,因為蘇貞昌任內有不少「顯著」的政績,例如漁人碼頭、陶藝博物館、十三行博物館等,同時他也鼓勵一鄉一特產,全力行銷北縣,進而取得全國高知名度,這點可是周錫瑋做不到的。
周錫瑋任內或許有不少的政績,但他到底有何「政績」可以讓民眾滿意?抄砂石場?抄了又如何,我又看不到;淡水河變乾淨?那又如何,又不能因此下去游泳感受一下,沒錯,這些都是政績,但到底能引起民眾多少回響?老實說,應該很有限吧!
總觀以上所說,姑且不論周錫瑋或蘇貞昌孰強孰弱,台灣民眾長期「只看表面不顧內涵」的感覺才是主因,只要台灣人永遠重視表面功夫,政治人物就不會思考如何位百姓創造長遠美好的未來,而是努力在如何製造短暫又不費工夫的煙火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