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北松山寵物殯葬費用 》萬里福田:讓寵物殯葬變得溫馨而尊嚴
2023/10/12 09:24:29瀏覽8|回應0|推薦0

失去寵物的心情

當我擁抱著波特最後一次,那種痛苦和哀傷像一個巨大的黑洞,無情地吞噬著我的心。小柔,我的黃金獵犬,不僅是我的寵物,更是我的朋友,我的家人。

波特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一起散步,一起玩耍,他的笑臉總是能讓我忘記生活中的疲憊與壓力。他的陪伴,他的熱情,他的愛,讓我更加明白生活的美好。

隨著時間的流逝,波特老了,他的步伐變慢,但他的眼睛依然充滿對生活的愛與熱情。當他終於閉上眼睛,我知道,我失去了一個朋友,一個家人。那種痛苦和哀傷像一個巨大的黑洞,無情地吞噬著我的心。但是,我知道,我不能讓這個痛苦消磨掉我對他的愛與回憶。我需要一個方式,一個儀式,來紀念他,來表達我對他的愛與思念,來榮耀他的生命。

選擇萬里福田:初次的接觸

在眾多的選擇中,我選擇了萬里福田的寵物禮儀服務。我被他們對寵物與家庭的尊重與關懷所打動。當我首次與他們接觸時,我可以感受到他們真誠的同情與關懷。他們並不只是提供服務,他們為我創造了一個安靜、尊重的空間,讓我可以與波特安詳地道別。在這個過程中,我明白,萬里福田不僅提供的是一種服務,更是一種理解、關懷與尊重。

萬里福田的寵物禮儀服務流程:體驗過程

我第一次走進萬里福田,便被其莊重和祥和的氣氛所打動。他們的團隊給予我最大的支持與尊重,了解我對波特的愛與思念,並給予我諮詢和幫助,確保所有的禮儀服務都可以按照我們的意願進行。

從初步的準備,如選擇合適的服務項目,了解儀式的流程,到實際的儀式舉行,他們的團隊都給予我全程的陪伴與指導。在禮儀的過程中,他們展現了其專業性與細心,無論是在場地的布置,還是在儀式的舉行,都反映出他們對於寵物與我們的尊重與愛護。

溫馨的祈福法會:緬懷與釋放

祈福法會的過程讓我深深地感受到,這不僅僅是一個告別的儀式,更是一個愛的表達,一個生命的尊重,一個緬懷的過程。在法會中,我有機會對波特表達我深深的愛與感激,我有機會分享他帶給我生活的快樂與陪伴。那是一個深情而又祥和的時刻,讓我有機會釋放我內心的哀傷與思念。

在萬里福田的陪伴下,我體驗了一個深具意義的告別儀式。儘管失去了波特,但他的愛與陪伴將永遠留在我的心中。我知道,通過這種溫馨的告別方式,我可以用愛與尊重來紀念他的生命,並將他帶給我的快樂與溫暖永遠留在心中。

法會剪影

萬里福田的溫馨之處

當我回顧這次的經驗,萬里福田的溫馨和人性化是我最深刻的印象。他們將每一隻寵物視為一個家庭成員,用尊重與關愛的態度照料他們最後的旅程。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都讓我感受到他們對寵物和飼主深深的關懷。

在失去波特的悲痛中,萬里福田提供了一個安慰和治癒的場所,讓我可以表達我對波特的愛與思念,並讓我有機會在內心找到和平與釋放。他們的專業服務讓我感受到尊重與安撫,而他們的關懷和陪伴也讓我感受到愛與療癒。

選擇萬里福田,我感到慶幸。我感謝他們提供的服務,使我們能夠以尊嚴和愛心來告別我們的愛寵。我知道,無論何時,只要有需要,萬里福田都會在那裡,用他們的溫馨和專業,幫助我們度過生命中最困難的時刻。

 

新北八里寵物樹葬推薦,萬里福田值得託付的寵物禮儀專家!

新北平溪寵物火化推薦在萬里福田的寵物墓園,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愛與關懷。這裡不僅是寵物的最終安息地,也是主人緬懷與悼念的聖地。我們的墓園環境寧靜、規劃細緻,讓您的寵物在這裡得到最真誠的祝福和永遠的守護。新北林口貓咪火化費用

湛江,祖國大陸最南端! 億萬年來,在海洋與大陸最深情的吻合處,湛江像一枝待放的花蕾,在版圖上用力地朝南伸展,似要吸足海洋的浩氣而后等待有一天盡情地綻放! 我無數次地去過湛江,所以我愛她;也因為愛她,我無數次地再去湛江! 湛江的大地總是那么長年嫩綠,沒有秋的蕭瑟也無冬的凋敝。當列車穿過長長短短的無數山洞之后,當窗外飛過廣西大地上那些總是突兀而起筍峰,當廣袤無垠的田野鋪展在我眼前的時刻,隨車的播音員總是告訴旅客,列車已經駛入湛江。于是,無論那一次,我總把眼珠貼近車窗玻璃,專注地看著從窗外閃過的豐收的莊稼,肥壯的牛群和不斷發展壯大的城鎮。我當然也無數次念盼,湛江,何時才會有直如劃線的高鐵,能讓我來去更為便捷。 每一次,當我看到那些幸福得胡須垂地的榕樹,滿身紋花的海棗和高入云端的大王椰,我總要久別重逢般地默念:到了,湛江! 湛江的天是深透的藍,藍得讓人能看透遠無邊際、深無底地的太空,藍得云絲像在海里的游魚,藍得飛機像是滾過綠毯的銀幣,藍得晚霞像是翠玉里呈現的巧色! 藍天呼應大地,這是自然環境教人的鐵理,湛江自不例外。面朝南海的湛江,有足夠的海洋資源,建在這里的廣東海洋大學當然能用理性的數據為此作證,而我最喜歡早晨站在熱鬧非凡的海產碼頭,讀那經一夜勞碌之后趕回魚港碼頭的漁船,讀那從漁船上源源不斷卸下的海鮮運往一墻之隔的市場,讀那漁民臉上掛著的豐收喜悅。 目睹那些能溜的海產,能跳的海產,能爬的海產,目睹那些臉色被陽光染得紅黑的男女漁民,面對那些聽不清的市場交易聲和交易成功之后的笑顏,在嘆服海的無私、浩瀚與富有的同時,我開始明白,湛江是天下的福地!因為世界上靠海謀生者不計其數,靠地謀生者亦不計其數,但像湛江這樣,腹懷廣袤而肥沃的土地,面朝浩瀚無際的海洋者的確稀若珍奇。因而,很可能是因為良田肥地的護養而沒有過度的捕撈,使海洋始終保持著那樣碧綠和富有;而土地也因為海洋的分擔而沒有過度開發,保持了那種蔥郁。還許正是因為水和土的厚愛,在湛江看不到高高的煙囪吐出滾滾濃煙與云朵爭奪藍藍的天空,因而沒有人議論“PM2·5”。由此,我深悟并堅信,藍藍的天空是碧海的折射,更是綠地的映照! 為了這方綠地,湛江人不惜代價地在城市中放置了大大小又各具特色的綠地。不說聞名遐邇的湖光巖、觀海長廊、海濱公園和東海島,也不說紅樹林、寸金橋公園、螺崗小鎮和孔子廟……既使名不見經卷的漁港公園和綠塘河濕地公園也讓我每次都流連忘返。 坐落在城區海濱的漁港公園,掩映在茂密的南方植物林里,多棟古老的漁民建筑還浮現著靠海謀生的原型生活,不大的廣場上一座在大海中搏斗的漁船雕塑昂首前行,公園里從早到晚總是游人密擠。這絕不是因為公園有什么豪華的建筑,而是因為這里有與鬧市緊銜綠地,而綠地又連著綿延數里的海灘,站在成排成列的椰樹下,視線越過沙灘就能看到祖國南海的軍港,聽到那響徹天空,威震海平面的軍艦汽笛,還能看到高樓大廈般的軍艦緩緩進出港灣。于是,本地人要來,外地人要來,大人要來,小孩要來,無論是晨曦如金的早晨還是晚霞燦爛的傍晚,站在漁港公園總有目不暇接的美女豐盈和兒童放飛風箏的驚喜,滿目都是生機無窮,風光無限! 與漁港公園相比,綠塘河濕地公園完全是當地居民的休閑之地。綠塘河公園里幾乎沒有一絲裸露的地皮,除了被刻上文字而有意放置在公園的那些火山石之外,地表全部蓋了高大的喬木、矮小的灌木以及小草和苔蘚。公園里由火山巖切片鋪就的步道和現代自行車跑道一直延伸在林蔭深處。從早到晚,到處都是跑步、甩手、踢腿、打太極、拉琴唱歌的老少男女。流過濕地公園的綠塘河本是城中的污水溝,而這條被保護得清沏透明的小河,卻在小橋下茂密的草叢里藏養著大大小小的魚群,一到水落石出,站在小石橋上就能看到扭動的魚群將不夠容身的水面攪動得有如風吹綢緞。從沒有看到有人在這里喂魚,也從沒見人在這里捕魚,一切都屬于自然。于是,我懷疑這些魚是來自堤內的荷塘,因為荷塘里的魚常在大雨來臨前聚成圓傘一樣的圖形,在我的想象中,那些盡情跳高的魚兒很可能飛出堤外落進小河。 綠塘河濕地公園里的花像是醉了酒,四季都那么興奮;興奮得沒有時令的區別,無論春夏秋冬,安靜的小草,蓬勃的灌木叢和高大的喬木,總不缺少一樹樹鮮花!如果看到一棵沒有開花的樹,那樹上一定掛滿了果實,比如荷包一樣的木瓜、月芽一樣的橡膠和大如水桶的榴蓮……難怪公園附近就生活著生態養殖蜂的師傅和生態養雞的農民。 世上沒有一個數學公式能準確地計算得出人的幸福,但感覺的比較可以獲得各自的認知。到了冬天我總去湛江,湛江的鮮花祛除了冬天的寒意,而把春天拉得很長很長,直到與第二年春天完美地對接。在湛江過年,花市是最熱鬧的地方,無花不有,無家不花!大到一車裝一缽花樹,小到一籃裝幾個花種。湛江臘月的花市和年畫緊緊連在一起,鮮花如同年畫一樣,是祈盼的吉祥,是高尚的裝點,是生活的希望! 不要以為冬天溫暖的湛江到夏天會熱得難受,獨特的海洋氣候,使夏天的高溫似乎從湛江繞道而過,奔向了別的“火爐”;而湛江沿街到處都有靜如神佛的棋手,在垂著長胡子的榕樹下或“將軍”或“跳馬”。似乎是背后肥沃無垠的大地養育了他們平實的心靈,也似乎是面前浩闊銀亮的沙灘養育了他們開闊的胸襟,他們的生活總像無爭無欺,總是一種令人羨慕的泰然! 如此的自然與人文總是誕生誠實與善良!湛江遇到歷史上最大一次臺風那年,我正好有了親身的經歷。臺風過后的早晨,走過滿街被臺風掀翻的汽車,走過滿街被臺風連根拔起的大樹,走過滿街被臺風扯下的廣告牌,我去感受我從沒有見過的臺風造成的災難。也許是湛江人已經習慣,這時候他們每個人似乎都成了無需人組織的志愿者。 一位老婆婆坐在一棵樹干上守著人行道中一口被枝葉遮蓋的下水洞,她不厭其煩地告訴所有的過路人:這里要小心,千萬不能踏空掉到洞里去! 一位騎著摩托的中年女人見我站在公交站臺上,她特地拐過來認真地告訴我:大樹阻斷了前面的街道,公交臨時改道了,不要再等。 一位保安在街邊一直朝前行走了很遠,在已經完全不屬于他保安范圍的地方,把每一個下水道鐵蓋上淤積的雜物細心地扒開…… 他們不圖任何名利,全是善心和本能的顯現。災難來臨后最能看出人心,因此我曾在內心里無數次地對湛江人起敬! 因為對湛江之愛,我渴盼湛江離我更近,然而,大地無法搬移,海洋無法搬移,只有等待交通更為便利。如今,當第一輛頭如魚首的和諧號高速列車徐徐駛入湛江西站,當湛江人以興奮的姿態步入第一輛高鐵車內,時代的飛輪已經告訴我們:隨著廣湛高鐵的首營和未來多條高鐵的開通,湛江,這枝生長在祖國大陸最南端的花蕾,必將為高鐵時代盡情地綻放! >>>更多美文:心情隨筆

少于我者半為土 青袍白馬有何意 無定河邊數株柳 從此世人開耳目 >>>更多美文:格律詩

年前,侄兒學文突然來電,說是發現我的祖父檔案。他恰恰管這一部門,真巧。言語中對祖父檔案上的墨跡贊譽不絕,仿佛今天的書家,無出其右。學文已過“天命”之年,且臨池練筆數年,恐未碰上高明的書家。電話里洋溢著興奮和激動,是否覺得他這曾孫遺傳曾祖父的基因?并不然。他更多的是感慨。以為像我祖父既無商鋪田土,更非達官貴人,以一職員能養活全家十多口人,很不容易。他的同事也有同感。其實,他們是以今度“古”,不知斯文尚未掃地的年代,字,就是“打門錘”。當然,還得看是什么樣的“錘”。 確實的,民國時期,祖父在民政廳,每天面對“等因奉此”的公文,干的就是“繕寫”,“謄公文”。一手趙體蠅頭小楷,在他人看來:工整、漂亮、清爽。但在祖父呢?是否覺得枯燥?也許是習慣了,如沈從文先生所說,得“耐煩”。十多個鮮活的家口盼著他呢。這就“耐煩”了三十多年。 耐煩的結果,就成了他檔案的模樣:短發平頭。方額突出,幾乎與眉弓齊平,太陽穴同眼眶就顯得凹陷。扁嘴,無牙。唯目光炯炯,若有所思。這五十來歲的標準照,讓人想到“干”和“枯”是怎么回事,而子孫卻因此澤被滋潤。 同祖父朝夕相處,約莫兩年。好像沒有正式說過幾句話。也許我當時不過十一、二歲,彼此不便拿捏交流。只有大姐的女兒來時,祖父偶爾會教她纂改過的小學課本:“來來來,來砍柴;去去去,去放屁。”這才有難得一見的笑容:額頭眉前擠壓,唇上短髭顫動。真個笑不露齒。有一年,別人送兩張票,我同他從龍泉巷家中趕到白沙巷的貴陽電影院,門衛不讓進,說是電影未放完。解釋了半天進去了。掀開黑門簾,四周漆黑,唯銀幕放亮。陡然間,只見一大茶壺落地,若干瓷片便飛快旋轉開來。突然,停住,拼成兩字“啞妻”,正是我們要看的電影。接著一個字:“完”。年近古稀的祖父,趕三里路看“三個字”算是練習腳桿勁。所以,他只搖頭,扁嘴,開步。他一輩子抄抄寫寫可能不叫書法,倒因此讓他心平氣和。 年輕時祖父,恐怕是另一番模樣。聽奶奶說,光緒年間他中過武秀才。作為妻子,他還坐過報喜的轎子。解放初,我在堆雜物又可供小便的偏房里,見過一對“锏”,可能是鉛鐵合金之類。掂一掂,蠻重。據說,一支重七斤,一支重八斤。青灰色,四棱,約長兩尺。應是祖父求取功名的傢什。我從未見祖父要過。那應是血氣方剛的玩意兒。后來,有人說清朝邪門,所有被民國推翻。祖父棄武從文,替民國辦事,就是去“邪”歸“正”了。他一臉的嚴肅,少見火氣,是因為公文摞起來,裝訂好,就是“一本正經”。這傳統由來已久,不是祖父故意裝成那樣子。 從一人之力而讓全家人舉食,日子不能叫清苦,只算清淡。開飯時祖父自然是上座,面對大門。因個頭不高,將兩張梓木太師椅并攏,還須用小木凳橫跨其上以供坐。居高臨下面對美味佳肴就好了。但于無牙的祖父不相宜,他只能磨、抿、咂,全靠牙齦與雙唇的功夫。這同他年輕時玩“锏”不是一回事,又幸好不曾天天吃肉。但夜宵是一定的。就是用長頸砂罐熬稀飯,無鹽無糖,本味,就是今天提倡的環保食品。有牙齒的呢?每天多見蔬菜和豆制品,也同今天為防“三高”的主張不謀而合,古方今用。比如菠菜氽飄油湯,清水豆腐黃豆芽,涼拌素茄子等等。上述菜品,依次又可以稱為“鶯哥撩綠羽”、“金鉤掛玉牌”、“烏龍臥墨池”。凡此種種,可能是錦衣玉食者的才氣顯露。猶如和尚愛用面筋炮制雞鴨魚肉,雖非其味,實是對齋客腸胃的安慰。 1951年,父親被安排在“高工”任教,宿舍離學校不遠。祖父并未前往,而是跟他的長孫即我的大哥,住在鬧市區的中華中路,就是著名的糕點鋪“廣寒宮”的后房門內,一窄窄的甬道可供進出。為什么呢?祖父說:“街上的東西買不起,看看也好。” 祖父80歲故去的,父親在靈堂前說:“老太爺沒有什么病痛,是油干燈草盡。”是的,筆禿了,墨也干了…… 奶奶則跟我們住到花香村的獅子山腳,那是一長三間的平房。四周墻壁用竹片編結作“胎”,涂黃泥石灰沙漿。腿力好的人,一腳可以踢穿。房前是私家寬闊的菜地,住戶在五十公尺開外。房后緊挨山體:雜木、茅草、碎石和黃土。相當于“獅子”的肚腹。那里有二十多平方米的斜平空地。奶奶就用她顫巍巍的三寸腳掌和小鋤頭開荒。收獲時,包谷四五寸長,“稀花癩”的不少,那禾桿細倒也甜。南瓜是乎長不大,還多空花。青椒雖細長但辣。生土貧瘠,施肥多半是尿。我頂多幫她挖土提尿罐,這莊稼長得好么。若說種菜為吃,奶奶全嘴只有一顆門牙頂著。講到興趣,門前有原先住戶留下的花圃,不見她拔過一根草。說是愛好,她只在初一十五及菩薩生日吃素,叨念叨念觀世音。若論游玩,已近七十的老人,莫非拄棍踮腳,仰頭看“獅子”光禿禿的腦殼?所以,她的勞動不算養生,只是動動筋骨。就像后來搬到人煙希密的大西門無荒可開時,她就每天拄棍走上一里地,去看女兒,我的姑媽。 姑媽是父親的小妹,在市西路經營鹽鋪。曲尺形的柜臺放兩個大簸箕,一個裝灰白泛青的大砣巖鹽,旁邊是漉濕沾手的秤:另一個備以宰鹽,收集碎屑。我從未見姑媽回過娘家,同親戚似乎也不曾來往。父親等待分配工作期間,我們借住她家樓上。印象中,她那時大約三十多歲,個頭不矮,生坯也不弱,唯臉不見血色,雙唇微黑,常叼一支煙。若遇口角,她會指著簸箕說:“我這叫鹽巴秤——少一錢,補一斤。還開腳價錢。”嗓門大,有些嘶啞。眉眼閃忽,透出自信和精明。在“斗米斤鹽”的舊社會,夫家的這份經營,應是很不錯的。不幸的是,待有女兒不久,丈夫卻離她逝去。幾年之后,她有了一個兒子。兒子的父親約莫六十歲左右。瘦高微駝,經常一身黑衣。他在姑媽面前的應對,往往不是“嗯”,就是“嗯?”顯得唯唯諾諾。按理,他長姑媽一輩,所以,我們也不知如何稱呼他,只好含糊其辭,彼此就有些尷尬。而他,是不是總覺得對不起姑媽?但看姑媽待人接物,坦然不拘,從容自如。似乎一切都不曾發生過,除了骨子里有吳家人天生的執拗倔犟,流光是最好的洗滌劑,何況有慈母的時時造訪,撫慰曾經的傷痕呢?我這出身于私塾教師家庭的奶奶,可能從小就明白“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的古訓,但她并不因此繩之于女兒,這是對禮教無聲的背叛?而支撐奶奶慈祥信念的,也許不是隨身的拐杖。除了母于女的天性,就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活在心中吧。否則,她就不會在當年的“銅像臺”(后來的噴水池),被甜言蜜語的路人騙走錢財:也不會在姑媽最傷心又困頓的時刻,以一對重三錢七分的“金戒指”作抵押,從“李四小姐”那兒借“國幣弍拾元”以救急。那張以蘭花、喇叭花襯底的紫紅色借據,就在我的案頭,距今,整整九十年了。 姑媽逝世時,年僅四十二歲。有人說是因抽煙太多傷了肺。其實,奶奶最清楚。因而更傷心。但那苦楚,我們無論如何也體會不到。 奶奶八十五歲高齡離我們而去,她年輕的容貌無緣相見。但從留下的五十多歲時的照片揣測,她來夫家時,一定是落落大方,端莊嫻靜的。 在我的記憶中,祖父祖母不曾紅過臉吵過架。平時的應答,也都輕言細語,相敬如賓。他們因隨子或隨孫分居兩地,于暮年難得一見。那么,這之后的合葬,應該是相敬如賓的延續了。 >>>更多美文:親情文章

RR777VV15CEEVC5


新北金山寵物安樂園評比
新北烏來動物墓園費用 》讓毛孩安息於萬里福田的寵物墓園新北鶯歌寵物個別火化評比 》萬里福田寵物火化:融合傳統與現代的完美選擇
( 創作詩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f67uuc338592&aid=179960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