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0年來獨立國協地區政經發展概況
2005/12/11 18:01:16瀏覽289|回應0|推薦0

獨立國協地區政經發展




 獨聯體成立十年來,雖然一體化的基本方向早已確定,但始終是它的一對基本矛盾,這使得其一體化未能取得預想的成果。19881990年,約1/4GDP進入共和國之間的商品周轉,到1991年這一指標降到1/101996年,獨聯體12國的相互貿易額僅佔外貿總額的27%,內部貿易佔GDP的比重也從90年代初期的21%(歐盟同期是14%)下降到1996年的6%[1]「盟中有盟」是獨聯體一體化的特點,目前在獨聯體內部共有5個小型聯盟。在小型聯盟中,內部貿易也呈逐步下降的趨勢。以中亞聯盟為例,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兩國商品貿易額1996年為3.85億美元,1997年為2.14億美元,199818月為1.306億美元。哈薩克斯坦與吉爾吉斯斯坦的雙邊貿易額也在下降。總體看,哈薩克斯坦與獨聯體國家的貿易額(含非組織貿易)1998111月共58億美元,與1997年同比下降11%。吉爾吉斯斯坦則越來越面向遠鄰國家,並於199810月在蘇聯國家中率先加入了WTO[2]雖然獨聯體國家與世界其他國家的經貿聯系在不斷發展,但這種發展並未能彌補其內部貿易量下降帶來的損失。更為消極的是,在將本國的產品推向國際市場時,獨聯體國家利用殺價和傾銷等手段進行了十分有害的內部惡性競爭。據俄羅斯價格和市場行情研究中心的資料,19961997年,獨聯體國家在對外貿易中總共損失了250億美元。[3]獨聯體各國原來對俄羅斯的依賴性正在降低。獨聯體成立初期,一個普遍的看法是,蘇聯的各加盟共和國雖然取得了政治上的獨立,但由於原有的區域經濟聯系造成的經濟部門單一化的先天缺陷,各加盟共和國高度依賴中央(主要是俄羅斯)的狀況在短期內將難以改變。從近年來的情況看,這種依賴並非一成不變。獨聯體各國作為獨立主權國家登上國際舞台後,雖然面臨各種困難,但多數國家自信心越來越強,也越來越意識到自己特有的國家利益。

據獨聯體跨國經委會的資料,在獨聯體國家中,外國投資比重在投資總額中的比重迅速增加:在阿塞拜疆從1996年的58%提高到1997年的71%,在格魯吉亞從29%提高到57%,在哈薩克斯坦從13%26%,在烏茲別克斯坦從16%20%,在吉爾吉斯斯坦和亞美尼亞外國投資比重雖有所減少,但仍佔較大的比重,在吉佔63%,在亞佔26%。從總體看,這些年俄羅斯在獨聯體國家外資總額中的比重沒有超過1%[4]大規模影子經濟的存在也是支撐獨聯體國家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按照官方數據,影子經濟在亞美尼亞和格魯吉亞約佔GDP1/3,在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為1/4,在摩爾多瓦和吉爾吉斯斯坦為1/6,在白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烏克蘭為1/10[5]有約不履,使整體一體化處於停滯狀態。7年來,獨聯體元首理事會和政府首腦理事會已通過了近900份文件,建立了超國家組織《獨聯體跨國經濟委員會》(199410)、《貨幣委員會》和64個執行機構。從形式上看,決議的簽署和機構的建立似乎使獨聯體具備了實施一體化的機制,但實際上是有約不履,獨聯體成員國一致通過的文件僅為100份,127份因過時而作廢,名義上仍保持法律效益的有500份,在部分國家得以執行的有130份,而在所有成員國得以執行的只有5份。[6]獨聯體各國,特別是俄羅斯如不採取相應的協調合作措施,則不僅不能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展、壯大本國的經濟,而且原有的市場和經濟聯系也有可能被西方和中東國家取而代之,如同俄總統葉利欽所說:獨聯體國家也應像歐洲聯盟、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一樣聯合起來,以避免競爭者在世界市場上把我們各個擊破。獨聯體目前仍存在一種內在的深化和發展機制,據估計,既使不增加新的投資,獨聯體統一經濟空間的恢復也可以使獨聯體國家基礎部門的產品生產增加0.5倍,能源生產的成本降低20%,冶金生產成本降低15%,機器制造業生產成本降低25%,依靠改善和協調對外經濟活動,使獨聯體的商品貿易額增加150200億美元。[7]俄聯邦對外貿易進出口全面增長,順差增加。1995,俄聯 邦對外貿易額(包括個體貿易)1357億美元(620萬億盧布),比上一年增長16%,其中出口778 億美元(355萬億盧布),比上一年增長18%,進口579億美元(265萬億盧布),比上一年增長15%, 對外貿易順差199億美元(90萬億盧布) 在俄聯邦對外貿易中,獨聯體國家佔22%,非獨聯體國家佔78%[8]

獨聯體及東歐各國高層人事變動頻繁。格魯吉亞總統加姆薩胡爾季阿1992年初逃往國外,白俄羅斯議長舒什克維奇1994年初被議會彈劾,年中總理克比奇辭職,年底副總理貢恰爾也辭去職務。阿塞拜疆國防部長卡濟耶夫19955月被判處死刑。哈薩克斯坦19953月政府集體辭職,4月總理易人。烏克蘭自獨立至19965月,短短5年不到的時間內總理六易其人。俄羅斯的人事變動更是如走馬燈一般,葉利欽幾換閣揆,被葉利欽解除的副總理、央行行長、國防部長、安全局長、各部部長及副總參謀長等高級職務的人多達幾十位。

最嚴重的困難還在於經濟滑坡。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以後,這些國家在沒有經過充分論証和各方面承受能力不足的情況下使經濟運行機制來了個急轉彎。他們相繼進行了以私有化和市場調節為主要特征的經濟改革,以為只要私有化,只要搞市場經濟,一切經濟困難就會克服和解決。波蘭的做法最為典型,它以每月7 000美元的高薪聘請美國人薩克斯為顧問,監督實施薩氏提出的所謂休克療法經濟改革方案,企望在6個月內消除通貨膨脹,使經濟回升,10年後完全達到歐洲水平。俄羅斯和其他東歐國家也紛紛效法波蘭,結果造成了經濟秩序的大混亂,生產下降、經濟衰退、貨幣貶值、失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降低。從GDP的增長來看,90年代以來,只有波蘭、匈牙利和羅馬尼亞少數幾個國家近年來才有所增長,其余大多數國家都是年年負增長。通貨膨脹率除捷克和斯洛伐克個別年份控制在一位數以外,其余國家各年都在兩位數,有的甚至三位數、四位數。失業率普遍較高,尤以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為甚,多年保持在兩位數。

為了與市場經濟國家國際通行的稅制接軌,促進生產要素的有效利用,獨聯體及東歐國家財政體制發生的最大變化是普遍實行了稅制改革。改革後的新稅制最突出的特點是稅種增多、新設地方稅種、增加地方財政收入、以稅種規范中央與地方的分配關系、以稅收來規范國家與企業的分配關系。目前聯邦預算收入主要來自利潤稅、增值稅、消費稅和個人所得稅4個稅種。19954稅收入佔稅收總額的76.2%,其中企業利潤稅佔32.6%,增值稅佔26.6%,個人所得稅佔10.2%、消費稅佔6.8% [9]

為了加強對私有化和股份制改造的管理,獨聯體及東歐國家普遍建立了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匈牙利於19904月成立了國家財產局。波蘭於19907月成立了所有制改造部。俄羅斯也先後成立了“國有資產國家管理委員會”和“聯邦國防綜合體私有化委員會”。到1996年底,俄羅斯已私有化了的企業共12.46萬個,佔私有化初期國有企業總數的60%,非國有經濟成份產值已佔GDP72%,其中私有經濟成分佔28%。捷克80%的國有資產實現了私有化。波蘭國有企業的數目從1990年的8 441家下降到了19956月的3 990[10]

獨聯體及東歐國家在轉軌過程中的上述變化,表明了財政職能與作用的轉變,也顯露出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新的財政管理方法的運用。然而,由於前述政治、經濟方面的不穩定和諸多困難因素,使得舊財政體制中的一些內容和運作方式延續了下來。例如,行政事業單位的經費撥款與機構、人員膨脹的負擔問題、國營企業經濟效益較差與人員工資及發展資金問題、轉軌前退休人員的生活保障問題等等,都是轉軌過程中的難題,只能暫時由財政按老辦法增加資金供應,以求得社會和經濟的穩定。政局不穩,經濟滑坡,企業效益低下,虧損嚴重,極大地削弱了收入基礎。獨聯體及東歐國家財政連年赤字,處境十分困難。俄羅斯普遍出現了拖欠職工工資和退休金問題。到199861,國家拖欠職工的工資總額已達670億盧布,約合110億美元,[11]致使人民生活水平持續下降。

財政赤字的另一必然結果是國家債台高築,不但無力償還舊債,而且還不得不靠借新債度日。羅馬尼亞為了彌補赤字和控制通貨膨脹,結束了近50年不發國內公債的歷史,於1994年首次發行了200億列伊的國庫券。俄羅斯從1993年便開始連年發行國債,目前國債余額已佔GDP44%[12]財政困難是經濟困難的必然結果和集中反映。要使財政走出困境,根本出路在於發展經濟。然而,困擾經濟發展的諸多問題在短時期內還不可能有明顯的改善。



[1] 吉亞杜拉耶夫:《獨聯體-現狀與前景》, 〔俄〕《經濟學家》1998年第3期。

[2] 《反一體化新浪潮-中亞聯盟是它的第一個犧牲品》, 〔俄〕《獨立報》1999219

[3]  阿﹒舒魯波維奇:《獨聯體國家經濟相互促進的基本趨勢、問題和前景》, 〔俄〕《對外貿易》1998年第11期。

[4] 維﹒加爾馬什:《獨聯體國家正在擺脫經濟危機》, 〔俄〕《金融消息報》1998324

[5] 弗﹒卡馬羅夫:《獨聯體國家中的投資結構》, 〔俄〕《俄羅斯經濟雜志》, 1998年第4期。

[6]5份文件是:《關於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的協定》、《協定所附議定書》、《獨聯體章程》、《建立經濟聯盟條約》、《集體安全條約》。阿利莫夫:《俄羅斯總統生病表明獨聯體不健康》, 〔俄〕《消息報》1998318

[7] ]阿﹒舒魯波維奇:《獨聯體國家經濟相互促進的基本趨勢、問題和前景》, 〔俄〕《對外貿易》1998年第11期。

[8]孫秀峰,「1995年俄聯邦對外貿易分析」,2001111http://www.cass.net.cn/chinese/s24_oys/Magazine/Market/9601/960111.htm 

[9] 《報刊文摘》19971132版。

[10]孔田平:《東歐經濟轉軌:進展、問題、經驗與趨勢》, 《東歐中亞研究》1997年第1期。

 

[11] 《光明日報》19986263版。

[12] 《光明日報》19986263版。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engchi2005&aid=12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