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io Player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呂蓬仁

基隆一位2歲童確診,高燒42度多,家人急送衛福部基隆醫院急診,經診斷為病毒性腦炎,因該院無兒科加護病房而建議轉院,但同一時間台北三總、台大、馬偕也都沒病房,好不容易聯絡榮總可以收治,但不幸男童沒能捱到目的地醫院,輾轉死於折騰的送醫途中,堪稱邱小妹事件翻版之「人球2.0」。

號稱全民健保最成功的台灣奇蹟,醫療人球一詞起源地竟也是寶島台灣,實在諷刺!「人球」意指沒人願意照顧或收留的社會邊緣人,顧名思義,「醫療人球」則指急重症病患因被多家醫院拒絕收治,而不斷在醫院間轉送的狀況。兩岸猶未開戰,醫療系統就失靈,醫療資源左支右絀,捉襟見肘,新冠疫情期間,中央防疫失常已演一遍給全民看了,一旦真要戰爭還得了!

ADEY1209
圖片取自:(wikipedia衛生福利部)
更氣人是政府應變無方,束手無策坐困愁城,賴總統正忙著邀集執政黨立委請吃「燒烤」,畫錯重點窮解釋自掏腰包不是報國務機要費的帳,主管機關衛福部態度亦敷衍了事,立委敗選轉任政次的林靜儀,竟嘲諷語氣酸「呵呵,所以你小腦袋裡政府按一下鈕,事情就會完全改變了嗎?」醫師與護理人員聽了心寒,只能選擇離職,集體出走以無奈回應官方無情,酬庸相當衛福部副部長的林靜儀,若不是生性尖酸刻薄,就是愛耍官僚,看來重症急診民眾只能診療室坐冷板凳,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絕症的坐以待斃。

大小病一窩蜂往大醫院跑,充滿迷信名醫的醫病迷失,知名私人大醫院急診間門庭若市,急診變慢診,反比一般門診更慢接觸到醫師,公立醫院急診室似仍經常門可羅雀,小貓兩三隻,醫療人員比掛急診患者多,醫院急診生意亦「貧富不均」,尤其病情高不成低不就的中型醫院,情況最慘,大病跑醫學中心或區域醫院,小感冒小傷痛,就近到小診所或衛生所領個藥即可,方便經濟,醫療社會似乎也呈現M型。

地球看起來是扁平的,實際是橢圓形,台灣醫療體制表面看起來是堅韌健全,實則脆弱殘缺,如果禁不起太平盛世考驗,怎禁得住戰禍洗禮,女乘客抱怨計程車沒放音樂,路程好無聊,司機沒好氣建議她去搭垃圾車聽「少女的祈禱」,民進黨執政,無能官員面對民怨,正是如此態度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