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3步驟破解:你身邊還有多少「偽台灣米」?
2013/09/22 21:02:29瀏覽113|回應0|推薦0

繼「胖達人」天然麵包摻人工香精後,國內包裝米市佔率第三大的山水米,以價格低近四成的最劣「等外米」冒充台灣米,在中元節檔期熱銷56萬包。山水米董事長李東朝已在第一時間道歉,表示因產地「標示錯誤」,才會造成大眾疑慮。

不過,接二連三知名大廠爆發食品標示事件,其實也正提醒消費者,對於食品廠商眩目的行銷訴求,應該多一份警戒;對於口中的食物,我們也不該放縱自己的惰性,是時候重新奪回食物自主權了。

第一步:看懂食物的身分證「產銷履歷」

近年許多食品標榜「台灣國產」,價格有時甚至比一般商品貴,但我們要怎麼知道,這些食物是不是真國產呢?

最正確的辨識方法,就是觀察這些食物的「身份證」──也就是「產銷履歷」。

「產銷履歷」就是從產地到餐桌間的過程完整記錄。有了這個條碼,消費者可以查到肉、蔬菜、水果的來源,還有生產的每個程序。只要購買包裝上印著「產銷履歷農產品」標章的產品,不只可以去「臺灣農產品安全追溯資訊網」查到哪位農民生產、在哪生產、生產的每個過程,也代表驗證機構已經為您親赴農民的生產現場,去確認農民生產流程是否符合規範。

第二步:吃在地、選當季

拜科技發達之賜,現在的消費者想購買來自地球另一端的農產品、或是非當季生產的水果,都已經不是難事。不過,購買進口食物不但會增加碳排放量,為了保存食物新鮮,產品也可能會使用防腐劑,反而把不必要的化學添加物吃下肚。

而當季蔬果抵抗力最強、病蟲害也較少,農人不需要額外噴灑農藥,消費者也可安心食用。

如果想進一步了解台灣當季蔬果,農糧署提供了「每月盛產農作物」查詢平台,歡迎使用。

第三步:試著自己開伙吧!

現代人忙碌,鮮少有時間下廚,我們把「吃」這件大事外包給食品加工廠、或是餐廳,卻忽略瞎吃外食對健康的負擔。

在家開伙,不但可以減少亂吃的風險,藉由購買食材、處理食物、烹煮、享用的過程,我們可以重新認識食物。《到底吃什麼》的作者麥可.波倫便說,用心烹調食物讓它展現另一種風貌,是對生產這些食物的土地、人們以及滿足我們需求的動植物,展現我們的敬意。

 

本資料轉摘自網路 , 僅供參考與分享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snatt&aid=8648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