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4/18 04:57:10瀏覽2735|回應0|推薦1 | |
首先要說明的是,這篇文章是給那些對 貨幣戰爭 這本書心存幻想的讀者, 如果你看完貨幣戰爭前三章後,還覺得這本書真是言之有物,深信不疑,
我看了只能大叫:天呀! 貨幣戰爭這本書的真實性和在2009年看1995閏八月這本書的等級是一樣的。 你隨便找一個唸經濟系或財稅的大一、大二學生,就可以從書中找出至少一百個邏輯上的錯誤出來。 我本來實在不想浪費時間去指出該書的一些謬誤,因為這就好像叫一個練武之人(雖然練的不怎麼樣,而且又不是本科出身的)去指出金庸小說中總總蓋世神功,在現實中的不可能一樣。金庸小說當然是好看的(就像貨幣戰爭 一樣好看),但是神功是實際上練得出來的嗎? 但是應這位版主的要求,我還是花了一個小時打了以下的回應: (沒辦法,我打字實在太慢了) 以下是從第一章(幾乎是只有戰爭歷史的一章)中第一次講到有關金融的部份: 英格兰银行的核心理念就是把国王和王室成员的私人债务转化为国家永久债务, 由全民税收做抵押,由英格兰银行来发行基于债务的国家货币。这样一来,国王 有钱打仗或享受了,有钱做自己爱做的事了,银行家放出了他们日思夜想的 巨额贷款和得到了可观的利息收入,似乎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只有人民的税 收成了被抵押品。由于有了这样强大的新的金融工具,英国 的赤字直线上升, 从1670年到1685年,英国财政收入是2480万英镑,从1685 到1700年, 财政收入增加了一倍多,达到了5570万英镑,但英国从 英格兰银行的借贷从1685到1700年暴涨了17倍多,从80万英镑涨到了 1380万英镑。 一般讀者一看,就覺得: 哇,銀行真邪惡! 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這種描述,渲染在我眼中還不算是罪大惡極, 其中有關國債,銀行和人民稅收的連結才是我看不下去的地方(因為這畢竟是一本財經〞小說〞 )。 你看出問題了嗎? 還沒有嗎? 問題1:〞人民的稅收〞這個東西真的可以在實際的債券的文件中,當皇室的抵押品嗎?不行吧?!可以的話,那請問當皇室付不出錢來是,難倒要銀行去收稅? 那為什麼銀行要借錢給皇室?因為銀行對皇室的收入(政府,政權,以及財政)有信心。作者把皇室的債,跟人民的納稅直接連起來,是對〞經濟學基本原則〞上的無知。 再說,銀行的資本(股本,股份)那來的?九成以上不正是人民的嗎?而且難道英國人民的存款沒有利息? 作者又以為〞利息〞這種東西是那裡來的呢?難道錢在銀行的保險箱中安安靜靜地呆著,就真的會生出錢子錢孫來了嗎? 2,從1685到1700,财政收入從2480万英镑到5570万英镑,請問英國人民沒有變有錢了嗎?如果你硬要說沒有,那一定是通貨膨脹了?十五年之中漲一倍,那最倒楣的不正是借人家錢的人嗎? 3,債券,這種東西,難道當時全是由銀行百分之百的持有嗎?如果不是,那是不是有不少是由人民所持有?追根究底,倒底〞銀行〞這個東西指的是誰呢? 4,〞由于有了这样强大的新的金融工具,英国的赤字直线上升〞 〞强大的金融工具〞─〉 〞赤字直线上升〞??? 這是什麼說法?我到現在還看不懂作者的邏輯在那裡? 一國貨幣的價值,不在於數字的多少,而在於它的購買力。 一國的債務也是一樣,不在於數字的多少,而在於它的償債能力。 你有聽過那一個國家因為欠〞內債〞(而不是外債)而破產的嗎? 沒有吧?為什麼?因為每一個國家都有印鈔票的自由。而當一個國家開始大印鈔票時,最倒楣的是誰?是有最多鈔票的人,對吧? (假設明天政府決定全國每人發十億台幣,然後所有東西售價加八個0,你說最倒楣的是三級貧戶還是在銀行有一億元定存的人?) 國債,你有沒有想過,國家都有印鈔票的自由,為什麼不真接印鈔票,而要發行債券,讓人(人民或銀行)賺利息?因為當政府(或王室)以國家債務的形式發行貨幣,可以控制貨幣發行總量,保護貨幣的價值。債務在實務上,必有到期日,要求政府必須要在一定期限內把用掉的錢補回來。其理論上的意義在避免政府無止盡的印鈔票。 假設英國的償債能力都一直沒有上升(國家一點都沒有進步),當債務一直不斷上升時,你說倒底是誰倒楣?你可以說是英國人民倒楣,銀行大奸大惡。 OK,如果你認同這種說法的話,那我問你,今天大陸借那麼多錢給美國,是誰倒楣?我怎麼沒聽作者大罵人民銀行是吸血鬼? 總之,再寫下去就真的太浪費時間了,這本書真的只是娛樂用,請別當真。 以下這份高盛銀行胡祖六對《貨幣戰爭》 評論,給各位參考: 子虛烏有的《貨幣戰爭》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view.home.news.cn/news/7241741.html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