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4/09 15:33:22瀏覽266|回應0|推薦2 | |
這些日子都在學習佛學的學問,總以為佛弟子會是清淨開放的一種人……慢慢的體會到為何前人要專心修行的道理了,因為生活擔子讓自己無法清淨好好學習認清自己。 有天還是聽到教授說修行一定要從自己的蘊(感官會積處)、界(入;感官接收過程)、處(感官接收所發生)修行……個人業 認真去思考!這些動作是認識自己沒錯……結局在前人的體悟下……一切如夢幻、火焰、泡影。 於是,佛弟子寧可顧自己的生活擔子而不攀緣,躲起來修行個別業,而忽視共業;想到德國帥哥上日文課,提到日本人的「形式化」,不真實! 所以,學校老師忽略生活的擔子專心在學術研究上,認為東方人文思想就是學術研究……創辦人說希望教育出對社會有幫助的覺之教育種子教師?這些學生依然忙碌在原本的生活擔子中…… 瞥見前屆學長與一般生對於生活擔子的壓力……或許這條路仍然有著崎嶇;若看見華梵蓮苑佛學院的尼眾師父大家會明白,原來出家修行也是有生活擔子……法會擔任引眾、唱維那、執事…… 這樣 結局是什麼?以盲導盲的過程看會不會有緣激盪出鮮活的創意……數位人文 1.覺之教育「部落格」 2.符合社會需求的社會教師(在各行各業卻能以「覺」為實踐) 3.部落格聚落(華梵部落格大學城鎮成員) 4.數位動態知識媒體(知識工程師) 5.數位覺之教育種子(網路衝浪者;不斷對著各種浪頭駕馭) 大家會問 那產出是甚麼→→→→覺之文化生活玩意兒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