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準提修法緣起
2007/01/28 15:27:31瀏覽321|回應0|推薦2

思維圓滿人生(緣起)

現代的社會已經是太空時代了,科學的進步令人享有富足的物質享受,網路的發達也帶動生活的變革,精神生活的選擇也多樣。平板電腦的行動商務即將展開,知識超量的時代,人是唯一可以利用科技主宰生命的生物,而對於過於追求物質侵犯到其他物種也開始反省,繼續下去生命會如何?若要生命真理的傳遞,已經不是過去說的方法了,經典上的故事說有隻海龜許多年才浮上海面呼吸一次,而當他浮起來時剛好套上救生圈,這樣的機會才會獲得生命真理實踐的機會。又得不受八難業障的限制,累世因緣要具足,否則縱使為人也難悟得圓滿。人要追求生命真理又有許多新方法,只不過大多數人尚未發現,這世能夠為「人」是有多麼珍貴。

東方人以為生命的喜悅是人生四大樂事: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久旱逢甘霖、金榜題名時,就是大樂。以心理學領域來說,目前西方所說的高潮經驗,登高山、性行為、中獎、升官、、、,或者溝通上的高峰(peak experience)經驗,將自己開放出來,用「自我」的經驗享受喜悅,甚至有些人吸大麻、安非他命、吸膠來換取片段的人生喜悅,這些都是犧牲能夠為人的福德。西方教育都告訴台灣的人要「追求自我實現」,雖然有福利社會的學科,走菩薩路利益他人,但沒有清楚闡述「無我」,對於經典上說的淨土琉璃要靠眾生和合捨念後互相成就,就無法落實於現代生活中了。而現實社會也將出世間的修行人歸類在無所求的「空性」,修行人也無法將佛的智慧用現代人可以溝通的方式讓人珍惜生命的原點,故有機會熏習佛法實在難以形容其珍貴。

2500年更早以前,有許多體會到俯仰無愧於天地的人,都會時時惦記著:「從今日以後所做有利於眾生的方法,以無念無求的清靜智慧折服心念中的妄想,將這樣的體悟保持在生命中的每一刻,對於宇宙萬物,甚至不知道的空間裡的眾生,皆能享有生命的喜悅而作出貢獻。能夠用願力行動停止一切眾生因妄念所產生的苦,讓所有眾生皆能因體悟生命真理而離苦得樂!」這些人佛法經典上稱為菩薩,或者將之想做是聖嚴法師、證嚴法師、星雲法師、達賴喇嘛、貝諾法王、李炳南居士、、、,只要傳揚此生命喜悅者,都是追求圓滿生命的使者,這些人的終極目的也都希望大家連這樣的寂滅清淨都捨去,相信萬物都是因緣和合,並不是單獨存在,唯有不可說的原有的「自性空」才是真理。

生命圓滿;知道生的時候便注定要死亡,如何圓這短短幾十年的生命?有這些菩薩後印度國出現悉達多太子,對於優渥的生活不在意,經過所謂一般修煉者苦修不成,終於在菩提樹下悟得生命真理,說法49年後說他沒有說法,寂滅後大家追稱他為「釋迦牟尼佛」,一個尊貴的聖賢人,追隨他的弟子就負起傳揚追求生命真理方法,也一個個成為佛菩薩,這樣傳達到現在。

佛住世時大迦葉尊者最初在釋尊門下,獨自享受法喜幾乎不說話,當佛寂滅發動第一次的集結,才會有現今的經文。泰國、高棉以佛法為國教是小乘佛教世界,藏傳佛教是西藏的生活方式,大陸因為文革將佛法差點滅掉,而今天有幸在有大乘佛法的台灣生下,又有這麼多人在講經弘法,是多麼不容易!看見如此多的佛教團體、修持的精舍、佛寺、藏密中心、禪修中心。佛預言末法時代的種種現象,也令人引以為憂,因為末法時代外道多,而離下一世佛彌勒佛降世又如此遙遠,所以當初就預言密法會興盛。

「準提法門」的普遍,也與此關係密切,準提菩薩的慈悲與包容是在家人最合適修行的方法,卻因為大藏經數不清的法門,讓人亂了方寸,而許多出世間的法師因為不能遵照釋尊的教誨,讓許多人對「緣起性空」真理誤解。所以準提法門顯密心要的瑰寶,也讓佛弟子認為普傳的法,不是可以讓人圓滿成就的法。其實這樣都是人們對於佛法的因緣,準提法門的博大精深也非這本書所能說的完的,若將準提法當佛法全部,那又陷入另一個佛的煩惱,一門深入對於現代人說都是方便善巧,三皈依時就發願法門無量誓願學的誓詞,進門後就知道一門深入,並非自己想的念誦準提咒觀想準提佛母等等。前人都已經說過,準提法是通往聖道的鎖匙,人生聞思修佛法難得,能有準提因緣更是難上加難。

人的生存與釋迦摩尼佛悟道真理之間關係密切,將這真理歸類在「因緣」,或者單一認為是信仰的人生道路、自己的因緣、時間未到!故不想要親近佛法。或者皈依學佛數載,道場師父卻沒有啟動對於「真理」追求的目的,對於他人、宇宙萬物、在地獄中受苦的人、漂浮在空間的惡鬼,仍然沒有多大熱忱。

自我的意識還是放在潛意識中,無法了解人之所以為人的喜悅,無法得到身體與精神、生命未來的清淨,必須讓大家知道,只有人有機會思惟。若學不會,有幸再世為人,那就埋下菩提種子,下一輩子再繼續。但您要先能夠投胎為人,這點準提法可以辦到,所以台灣佛門的結齋一定會誦念準提咒,哪怕您只唸了一次,準提經上說:誦一遍就埋下菩提芽。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polestar&aid=69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