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3/01 01:14:20瀏覽106|回應0|推薦0 | |
網路新聞公佈了一項研究 : 為何一錯再錯? 腦子不認錯? 我不相信腦子不"認"錯,所以看一下原文。我查到了相關的原文新聞,它的標題說: "無法從錯誤中學習不是你的錯,因為大腦線路不佳。" (It's not your fault you don't learn from mistakes... your brain is just wired badly.) 倫敦大學 Goldsmiths心理學院的教授 Joydeep Bhattacharya 帶頭實驗找來36個大腦健康的人,區分出所謂"好的學習者"與那些"無法從錯誤中學到教訓的人"。 實驗者要求受測者估算 1.7 秒的間隔(我猜意指不靠工具就能讀秒),並提供錯誤的修正回饋,再評量受測者接收到回饋意見後能不能馬上修正讓讀秒結果更精準。"好的學習者"不但能隨時修正讓結果更好,其大腦反應的速度快,一聽到回饋意見後 200 毫秒就可做出修正。 "無法從錯誤中學到教訓的人"聽到回饋意見時大腦不做反應,不修正,甚至反應速度越來越慢。 Caroline Di Bernardi Luft --- 研究結果的共同撰文者之一,說 :「好的學習者不只利用回饋意見來檢視過去的結果,還會隨之調整下一個結果。」 其實搞工程或是人工智慧的人看到上述的文字,應該會覺得這道理不稀奇呀!! 設計系統不就是這樣嗎? 系統不好,要不"程式"沒有寫到這一段處理,要嘛運算的優先權老被其它的處理給搶先了。 我的兒子有一天在便利店裡拿一瓶玻璃瓶裝的鮮奶,因為熱,他把它夾在穿了外套、彎起來的手臂之間,隔熱嘛!! 然後在我還在挑選東西時他好奇的東逛西逛,玻璃瓶裝的鮮奶掉地,灑得滿地都是。之後我不但要向店員道歉,也要求兒子道歉,再向他曉以大義。這些動作是為了加強他大腦的"印記",目的是希望下次不要再犯。 我以為他會學到教訓,後來再去便利店買東西,他還是把熱的瓶裝鮮奶夾在穿了長袖的手臂間。我在想他為什麼學不會教訓? 我問他,他說 : 「我忘了。」 忘了? 應該還好吧,因為我一提醒他,他就想起來了。 他的大腦思考的優先順序,在"廣覽"充滿誘惑的便利商品及享受"新奇體驗"的愉悅上,有著至高的處理順序。資訊太多,"預防錯誤再度發生"的處理順序於是被擺置一邊, "開罵"雖不是什麼好事,我這個不停的在執行與錯誤中學習的老媽,還是認為只要能讓那顆大腦在"手夾瓶裝鮮奶經驗"上能產生更有力的神經迴路,或是瞬間提高該經驗"修正錯誤"的處理順序及反應速度的話,我還是得罵一罵。 也許"線路不佳" wired badly,不過是神經線路不夠有力、處理順序不夠前面、反應速度不夠快的意思。而讀秒方面的線路不佳,不代表辨識美女的線路不佳或是其它方面處理的線路也都不佳。如果能有一個接受器24小時戴在腦邊,長期記錄受測者在做什麼,從大腦影像中比對出"什麼時候大腦顯影呈現線路佳" --- 自己比自己的就夠了不用比別人,然後定義出這個人的天賦。每隔一年就再量一次,天賦隨時可變,線路隨時可調,神經隨時可長。 那篇原文新聞收到讀者不少的"意見回饋",有人說: "以前學校有體罰一事,讓即使是最壯的小孩也能馬上學到教訓,恢復體罰!" "線路不佳? 是指次等公民嗎?" "我們生而不平等,最好能爭取到公平的機會。" "乾脆叫那些人慢學者。" 幫助人找到自己"快學"的部份,就是幫助人找到自己的天賦與興趣。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