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新聞]說吳德容不滿監院約談 ? 監委說專業傲慢!! --- 又是以政治待之
2009/10/15 02:01:42瀏覽76|回應0|推薦0

我今天看到網路新聞說"外傳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提前退休,就是因為被監察院約談的關係,對此,監委余騰芳說,如果真是如此,吳德榮就是「專業的傲慢」。 "   我看完後搖搖頭, 又是在扣帽子, 又是以政治對待專業.

"專業的傲慢"這種說法,
早期可能是原自於"權力的傲慢",
有權力的人不屑於和比自己權立低的人商量事情,
認為自己反正掌握較高的決定權,
幹嘛委身降低自己的高度去和五四三的人溝通?
不過拿這種 term 去說專業人員,
真的真的太不了解專業人員的溝通方法.

吳德榮不滿監院約談? 監委:專業傲慢

  • 2009-10-14
  • 新聞速報
  • 【中廣新聞/張德厚】
  •  

    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監察院調查後後認為氣象局確有疏失,決定提出糾正。外傳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提前退休,就是因為被監察院約談的關係,對此,監委余騰芳說,如果真是如此,吳德榮就是「專業的傲慢」。

    莫拉克颱風釀災後監察院展開全面調查,氣象局成為第一個被糾正的行政機關。查案監員余騰芳、程仁宏表示,莫拉克颱風帶來超過2,000毫米的超大豪雨,但氣象局卻未針對快速累積的豪雨量及時提出強而有力的預警,明知降雨量已超過以往颱風甚多,將達到嚴重淹水的程度,也沒有用口語化的方式提醒民眾,導致國人疏於防備,釀成重大災害。監委程仁宏就說,也難怪前行政院長劉兆玄在颱風期間還會理髮。

    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提前退休,外傳就是被監察院約談的關係。

    監委余騰芳說,莫拉克颱風釀成巨災,損失超過400億,媒體甚至政府官員都認為氣象局的預報不準,監察院如何能不調查,更何況經由調查也可還給沒有疏失的公務人員清白,他認為吳德榮如果是因為不滿被調查而提前退休,那就是「專業的傲慢」

    監委們強調,氣象局是唯一法定的氣象預報機構,如何讓氣象的「科技知識」轉換為民眾易懂的「庶民知識」,使預報達到預警效果,發揮減災防災功能,是氣象局應該確實檢討,與時俱進的。

    政治一詞, 以前在書上看到,
    定義是"管理眾人之事",
    所以政治人員必須對於眾人的狀態, 想法, 偏好都要有比別的職業的人更有sense,
    更懂得語言的藝術,
    比如說,
    政治人物必須更懂得如何和民眾對話,
    政治人物必須更善長語言的幽默,,
    不然,
    硬碰硬,
    政治人員原來也是溝通白癡,
    那怎麼管理眾人之事?
    無怪乎重大的國家建設工程都管的亂七八糟.

    我不知道監察人員是不是可以算是父母官的其中一種?
    父母官, 有些話實在不要去講,
    如果聽說吳德榮提前退休, 就是因為要被監察院約談的關係,
    監察人員可不可以軟一點?
    監察院父母官可以說 : "嗯, 如果是這樣的話就太可惜了, 我們還是需要多了解氣象局, 多和他們談談. 希望氣象局可以給我們機會多去了解他們的專業."
    訪問的記者畢竟是媒體而已, 他認為他在報導事實, 真是要命!
    監委, 有些話你一定要那樣去對媒體說嗎?

    在重要的事情裡面.
    說話不妨SPECIFIC一點,
    在衝突的事情裡面,
    說話反倒要FUZZY一點.

    我如果是吳德榮,
    聽到監察人員要約談我,
    當然更是加強退休的決心,
    聽到監察人員說我"專業的傲慢",
    當然更是加快退休的腳步.
    因為和政治人員談事情,
    這樣子用字遣詞,
    我那講得過你?
    越扯越烏,
    離核心越來越遠,
    我們為什麼要彼此傷害,
    所以我退, 我讓.

    我不曉得氣象局局長是否可以幫助預報中心主任,
    對於現任的, 未來任的預報中心主任都一樣,
    除了爭取充足的經費,
    是不是可以協助大家, 一步一步的, 建立合理的氣象預測準確率的合理期望值?

    什麼叫準?
    100% ?
    別天真了,
    只要是預測都會測不準,
    靠系統預測, 也許只準到50%,
    有毅力的一步一步建立判斷邏輯, 調整參數, 也許多年以後準確率會越來越高.
    靠人為判斷來做預測, 靠的是人的天份與經驗, 可能這次很準100%, 下一次不準 0%.

    全球暖化氣候劇變的問題現在每個月都在發生,
    這個時機點嘴巴講話厲害沒有用,
    專業厲害才有用.

    我在想以後如果真的發生像
    明天過後, 慧星撞地球, 地心毀滅, Tsunami大浩劫的事情,
    人們是不是也會去怪罪這麼多的別人?
    還是冷靜的去重建 ?

    現在人類的科技幫助我們不用親身經歷,
    靠預測, 靠推測, 甚至靠想像,
    就可以預知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
    目的是要我們準備轉變,
    不是叫我們去追究責任.
    追究責任表面很正義,
    但是現在的事情往往很大很廣很複雜很難,
    追究不了,
    事實證明我們現在的世界發明的很多制度是不 work 的了.

    10月8日晚上7點導演李安與作家龍應台有一場講座「這一路走來的我—從台南的泥土談起」,其中這一段,所有的地球人都可以想一想 :
    李安說:「...我不曉得這個話應不應該講,我有時候心裡面在想說,這個世界如果有一天,沒有國家有多好,可能是一個,也不是說要沒有秩序啊,沒有組織、沒有結構,沒有公益事情,沒有公共事情這種事情,我本身對這種事情,是有一些愛恨情節在裡面吧!...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milymeme&aid=790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