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7/03/21 03:02:00瀏覽79|回應0|推薦2 | |
越是想到錢,越無心助人 金錢萬能,對於「助人」這件事例外! 撰文╱科廷(Ciara Curtin) 翻譯/黃鈺敏 金錢是使人努力工作的一個誘因,但金錢同時也促進了自私的行為。 上述的結論或許並不令人驚訝,但是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心理學家最近發現,腦袋裡只想著錢, 會讓人較不可能伸出援手幫助他人。研究者給部份自願受試者看一些與金錢有關的字眼如「薪水」, 或在他們面前展示印有紙幣圖案的海報,讓他們無意識地想起錢。 其他的受試者則看到遊戲紙鈔或無暗示意味的刺激。所有參與研究的受試者, 事後均必須執行與金錢無關的各種任務,以評估他們在社交情境中的行為。當人們腦袋裡想著錢, 在面對一個困難或甚至不可能解決的問題時,比較不願意尋求協助。即使只是無意識地想到錢的人, 也比較不會幫助他人。研究者的報告刊登於2006年11月17日的《科學》。 【本文轉載自科學人2007年3月號】 後記 : 在看完這一篇後, 再回想生活中所發生的一些事來印證, 確實, 如果想到錢, 本來願意解決的困難或面對的挑戰, 就會變得不想做了, 反而去想, 我做了價值多少錢? 如何取得? 是否能取得? 是否容易取得? 如果不能或不容易, 那是否要投入? 所以, 很容易變成不想去做. 所以在職場中, 用錢去設計一些工作誘因, 除非錢的供給是源源不斷, 不然, 最後反而是整體工作意願下降. 但是, 如果設計出來的工作誘因, 是配套的, 也許比較不至於失衡. 以下幾點, 在職場上比金錢誘因更能吸引心態正常的專業人員好好工作: (1)專業受到尊重. (2)上對下的職場語言不落入羞辱與傷害. (3)團隊中沒有害群之馬卻又活得好好的同事 (4)看不到老有優秀的同事離職. (5)沒有不利於身體健康的工作環境與方式. 例如: 座椅造成腰背痛, 空氣不通, 髒亂噪音, 或長期加班得不到休息. (6)工作方向很清楚. (7)企業文化養成習慣總有本事把變動或模糊的事情具體化, 且持之以恆.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