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影響人類智慧的定律--人生與組織的謬誤
2006/12/26 07:29:00瀏覽65|回應0|推薦0
【帕金森定律】
美國著名歷史學家諾斯古德-帕金森通過長期調查研究,寫了一本名叫
《帕金森定律》的書,
他在書中闡述了機構人員膨脹的原因及後果:一個不稱職的官員,可能有三條出路。

第一是申請退職,把位子讓給能幹的人;第二是讓一位能幹的人來協助自己工作;
第三是任用兩個水準比自己更低的人當助手。
這第一條路是萬萬走不得的,因為那樣會喪失許多權力;
第二條路也不能走,因為那個能幹的人會成為自己的對手;
看來只有第三條路最適宜。於是,兩個平庸的助手分擔了他的工作,
他自己則高高在上發號施令。兩個助手既無能,也就上行下效,再為自己找兩個無能的助手。
如此類推,就形成了一個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領導體系。

【華盛頓合作定律】
一個人敷衍了事,兩個人互相推諉,三個人則永無成事之日工作現象

【木桶定律】
木桶能裝多少水,不取決於最長的木板,而取決於最短的木板。
劣勢決定優勢,劣勢決定生死。
這是管理學上最知名的法則之ㄧ。
新發展觀就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彼得原理】
在一個層級制度中,每一個人總趨向晉陞到他所不能勝任的職位;
有工作成績的人將被提升到高一級的職位;
如果他們繼續勝任,將進一步提升,直至到達他們所不能勝任的位置。
所以,組織的悲劇在於:每一個職位最終將被不勝任的人所佔有;
而組織的工作任務,多半是由尚未達到不勝任職位的人們所完成。

【80/20法則】
在原因和結果、努力和收穫之間,存在著不平衡的關係,
而典型的情況是:80%的收穫,來自於20%的付出;80%的結果,歸結於20%的原因。
反過來說,在我們所做的全部努力之中,有80%的付出只能帶來20%的結果。

【墨菲定律】
任何你覺得它可能會出錯的事, 它就真的會出錯! 會出錯的事,一定出錯。
每當一切順利就會出錯。
要是一切看來順利,一定是哪兒疏忽了。
情況要是糟得無以復加,還有更糟的事。
一般人面臨危機而只有幾條路可走時,大半就會挑上最差的路走。
人類從歷史上學到的唯一一個教訓,就是人類永遠不會記住從歷史上學到的任何教訓

【破窗效應】
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理論”。
這個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個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
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 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玻璃。
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
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繁榮。
“破窗理論”不僅僅在社會管理中有所應用,而且也被用在了現代企業管理中。

【手錶定律】
手錶定理,是指一個人有一隻手錶時,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鐘,
而當他同時擁有兩隻表時,卻無法確定時間。
兩隻手錶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表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
   手錶定理在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給我們一種非常直觀的啟發,就是對同一個人或同一個組織的管理,
不能同時採用兩種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時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甚至每一個人不能由兩個人來
同時指揮,否則將使這個企業或這個人無所適從。

【路徑依賴 】
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一旦選擇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
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

【苛希納定律】
   西方管理學中有一條著名的苛希納定律:如果實際管理人員比最佳人數多兩倍,
工作時間就要多兩倍,工作成本就要多四倍;如果實際管理人員比最佳人數多三倍,
工作時間就要多三倍,工作成本就要多六倍。
   苛希納定律告訴我們,在管理上並不是人多力量大,管理人員越多,工作效率未必就會越高。
苛希納定律要求我們,要認真研究並找到一個最佳人數,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工作時間,
降低工作成本。

【馬蠅效應】
林肯少年時和他的兄弟在肯塔基老家的一個農場裏犁玉米地,林肯吆馬,他兄弟扶犁,
而那匹馬很懶,慢慢騰騰,走走停停。可是有一段時間馬走得飛快。
林肯感到奇怪,到了地頭,他發現有一隻很大的馬蠅叮在馬身上,他就把馬蠅打落了。
看到馬蠅被打落了,他兄弟就抱怨說:“哎呀,你為什麼要打掉它,正是那傢伙使馬跑起來的嘛!”
   沒有馬蠅叮咬,馬慢慢騰騰,走走停停;有馬蠅叮咬,馬不敢怠慢,跑得飛快。
這就是馬蠅效應。馬蠅效應給我們的啟示是:
一個人只有被叮著咬著,他才不敢鬆懈,才會努力 拼搏,不斷進步。

【南風法則】
   “南風”法則也稱“溫暖”法則,源于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的一則寓言:
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
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冽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
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為覺得春暖上身,始而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
南風獲得了勝利。
   這則寓言形象地說明了一個道理:溫暖勝於嚴寒。
領導者在管理中運用“南風”法則,就是要尊重和關心下屬,以下屬為本,多點“人情味”,
盡力解決下屬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使下屬真正感受到領導者給予的溫暖,
從而激發出工作的積極性。

【酒與污水定律】
   酒與污水定律是指,如果把一匙酒倒進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
如果把一匙污水倒進一桶酒中,你得到的還是一桶污水。
   在任何組織裏,都存在幾個難弄的人物,他們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為了把事情搞糟。
最糟糕的是,他們像果箱裏的爛蘋果一樣,如果你不及時處理,它會迅速傳染,
把果箱裏其他的蘋果也弄爛。
“爛蘋果”的可怕之處在於它那驚人的破壞力。
一個正直能幹的人進入一個混亂的部門可能被吞沒,
而一個無德無才者能很快將一個高效的部門變成一盤散沙。
一個能工巧匠花費時日精心製作的陶瓷品,
一頭驢子一秒鐘就能將它毀壞掉。

【零和遊戲原理】
   零和遊戲是指,一項遊戲中,遊戲者有輸有贏,一方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
遊戲的總 成績永遠為零。
   零和遊戲原理之所以廣受關注,主要是因為人們發現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都能發現與
“零和遊戲”類似的局面,勝利者的光榮後往往隱藏著失敗者的辛酸和苦澀;
但20世紀人類在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經濟的高速增長、科技進步、全球一體化以
及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之後,“零和遊戲”觀念正逐漸被“雙贏”觀念所取代。
人們開始認識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損人”的基礎上。
通過有效合作,皆大歡喜的結局是可能出現的。

【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定律最直觀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這個定律似乎再簡單不過了,但它的重要性卻時時被人們疏忘。
   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們的一種心理,一個人如果從事的是一件自認為不值得做的事,
往往會保持敷衍了事的態度,不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會有多大的成就感。
因此,企業的領導者要合理地分配工作,
如讓成就欲較強的職工單獨或牽頭完成具有一定風險和難度的工作,並在完成時給予肯定和讚揚;
讓依附欲較強的職工更多地參與到某個團體中共同工作;
讓權力欲較強的職工擔任一個與之能力相適應的主管工作。

【蝴蝶效應】
   什麼是蝴蝶效應?1979年12月,洛倫茲在華盛頓的美國科學促進會的一次講演中提出:
一隻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有可能會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捲風。
他的演講和結論給人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從此以後,所謂“蝴蝶效應”之說就不脛而走,名聲遠揚了。
   “蝴蝶效應”之所以令人著迷、令人激動、發人深省,不但在於其大膽的想像力和迷人的美學色彩,
更在於其深刻的科學內涵和內在的哲學魅力。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蝴蝶效應”反映了混沌運動的一個重要特徵:
系統的長期行為對初始條件的敏感依賴性。
   經典動力學的傳統觀點認為:系統的長期行為對初始條件是不敏感的,
即初始條件的微小變化對未來狀態所造成的差別也是很微小的。
可混沌理論向傳統觀點提出了挑戰。
混沌理論認為在混沌系統中,初始條件的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
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milymeme&aid=7909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