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神秘紅崖天書 專家疑為明皇帝所書 - 看電視後去查的
2009/01/26 16:17:05瀏覽1368|回應0|推薦0

http://www.epochtimes.com/b5/5/6/11/n952410.htm

神秘紅崖天書 專家疑為明皇帝所書


【大紀元6月11日訊】貴州高山崖壁上有一些被稱為紅崖天書的奇特符號,它們大小不一、形狀古怪,每個符號好像都是隨意擺放,之間沒有任何的規律可循,由於紅崖天書難以破解而被譽為千古之謎。紅崖天書到底是自然界的鬼斧神工,還是人為書寫的神秘碑文呢?為什麼它裡面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呢?

據北京科技網報導,曬甲山紅崖天書所處的地區名叫關嶺,相傳這個地方是三國時期諸葛亮南征的宿營地,至今這裡還有著許多當年諸葛亮部隊在此屯兵打仗的遺跡。目前有關紅巖山上藏有紅崖天書的文字記載,最早是源自地方志《黔語》裡的一首詩,詩的作者名叫邵元善,是一位在當地作過官的舉人。

詩的描述中提到,紅崖天書是當年諸葛亮與當地少數民族結盟紀念的一種圖譜,在明代以後很多地方志中都有過描述,因此有人又把紅崖天書稱做諸葛碑。

不過,也有人認為紅崖天書是古代少數民族遺留下來的文字,甚至有人認為是大禹治水時期留下的痕跡……各種說法莫衷一是,始終沒有誰能夠拿出一個非常讓人信服的理由和依據。就在專家們一籌莫展的時候,一個偶然的發現,似乎又給他們的研究帶來了一點希望。

一張清代摹本中出現的一個「虎」字,這張帶虎字摹本的製作者名叫瞿鴻錫,曾做過兩任安順地區的知府,他在清光緒32 年,也就是公元1906年親自帶人前去紅巖山考證紅崖天書,而這時崖壁上已經出現了虎字,這個虎字是天書經過清光緒27年一次破壞整修之後,貴州的提督徐印川書寫上去的。

上海一名工程師林國恩,是目前最為系統的研究紅崖天書的專家,多次前往紅崖古跡實地考察。他認為,瞿鴻錫所考證摹寫的紅崖天書,正是紅崖天書表層被破壞後,用硃砂按照最初紅崖天書滲入岩層的深層印跡重新描摹的,是最接近於紅崖天書原始風貌的摹本。

通過對摹本的仔細分析,專家們發現,天書裡除了後人添加的虎字外,每個符號好像都是隨意擺放,之間沒有任何的規律可循,而有的符號又像是一種圖畫。

經過反覆研究,專家們首先確定了一些明顯可辨識的文字,在摹本的左上角,出現了明顯的一個允字和一個甲字,左下角出現的是一個篆文丙字,丙字的右邊是古文中表示武器的戌字,右上角出現的符號下面是個明顯的心字,這些字之間有沒有什麼聯繫呢?

專家發現,緊貼在一起的「丙、戌」二字,與中國古代用天干地支表示紀年的「丙戌」年號非常一致,莫非天書與「丙戌」年有關?

天書出現的年代至少是明嘉靖1546年以前,因為這一年,有關紅崖天書文字記載的詠紅崖詩篇才第一次出現,而在此之前的所有史書和地方志上,對於紅崖天書這樣很有名氣的奇特碑文,居然沒有絲毫記載,因此專家做出大膽推斷:紅崖天書的出現是在明朝時期。

查閱中國的歷代年號表,「丙戌」年正是明朝時期的1406年,這時天書摹本右上角出現的「允」字讓專家眼前豁然一亮,經分析,這個允就是明朝朱允文的允,就此分析天書與建文帝朱允文遁逃雲貴有關。

中國歷史上,建文帝的下落一直是個千古謎案,至今眾說紛紜,有的說建文帝已被燒死,但更多的歷史學家傾向認為,建文帝被燕王朱棣篡位之後一直逃亡在外地。

林國恩在隨後對紅崖天書摹本的考證中,又找到了令他興奮的證據和推論。按照古文從右往左閱讀的順序,在摹本右上角出現的這個符號,心字上方像一個反寫的乙字,乙字最早是燕子的意思,但這裡卻為什麼反寫呢,林國恩突然領悟,乙字反寫就是燕反,燕反不正是影射燕王朱棣造反嗎。而心字又有些歪斜,這不正是暗指一顆歪心嗎。連起來就是燕王造反、一顆歪心,意指燕反之心,而這正與史實相吻合。

或許這是一種巧合,然而在對摹本的整體佈局系統分析、仔細推敲後,林國恩又發現了更多與建文帝有關的信息。

摹本右上角的這個孤立的像品字的符號,在分解之後,分明就是篆書變體中的允、文、上三個字,把隱藏的這三個字組合在一起不正是允文在上嗎。而在歷代皇帝的很多收藏書畫或詔文中,右上方都有一個皇帝的印章,預示著皇帝的權利至高無上,這種格式俗稱皇抬頭,那麼摹本上方的這個品字符號不正好意味著建文帝的印璽嗎。

林國恩推測,紅崖天書所寫的是一篇建文帝討伐他的叔叔燕王朱棣的檄文,但在當時那個政治氛圍之下,永樂帝怎麼可能允許建文帝這麼大張旗鼓地討伐他呢,於是建文帝想到一個高招,他命令手下想出了一種變形的文字,製作出了這樣一種看了之後不解其意的變形文字。@(

 

http://www.epochtimes.com/b5/1/8/22/c3671.htm

1997年,林國恩認為已基本破解“天書”,并將研究結果寫成10萬字論文。經申請版權登記,很快獲准通過。去年年底,他正式發表研究成果。這一成果包括考証要點和譯文兩方面。考証要點是:確認清代瞿鴻錫摹本為真跡摹本﹔文字為漢字系統﹔全書應自右至左直排閱讀﹔全書圖文并茂,一字一圖,局部如此,整體亦如此。從內容分析,“紅崖天書”成書約在1406年,是明初遜國建文皇帝所頒的一道討伐燕王朱棣篡位的“伐燕詔檄”。全文直譯為:燕反之心,迫朕遜國。叛逆殘忍,金川門破。殺戮尸橫,罄竹難書,大明日月無光,成囚殺之地。須降伏燕魔,作階下囚。丙戌(年)甲天下之鳳皇(御制)。

轉自 http://www.whedu.com.cn/kewai/science/nature/nature2/nature2_08-7.htm

 

http://big5.china.com.cn/city/txt/2007-03/02/content_7894222.htm

貴州腹地一處神秘景觀 誰能破譯"紅崖天書"(圖)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07-03-02  發表評論>>

    貴州腹地一處神秘景觀誰能破譯“紅崖天書”

    在貴州關嶺縣龍爪村曬甲山的一岩壁上,分佈著20多個怪異而神奇的古文字,其內容無人能解,人稱“天書”,因刻有“天書”的岩壁呈紅色,又被稱為“紅崖天書”。

    是誰在這荒山野嶺開鑿石壁?是誰在壁上寫下了如此文字?這些文字記錄了什麼故事?人們對此展開了無盡的猜想。

    ———“紅崖天書”———

    天書似篆非篆,若隸非隸,非鐫非刻,橫不成列,豎不成行,大者如鬥,小者如升。

    貴州省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是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關嶺因境內的關索嶺得名。關索嶺地勢險峻,是古代兵家必爭地,“紅崖天書”隸屬關嶺縣,距黃果樹瀑布僅數裏之遙。

    在距黃果樹瀑布約7公里的紅崖山的半山上,有一塊巨大的淺紅色絕壁,壁長100米,高達30多米,在山巒的一片綠色中,格外耀眼奪目,好似鑲嵌在碧綠地毯中的紅寶石。石壁上有20余個深紅色的形似古文的符號,似篆非篆,若隸非隸,非鐫非刻,橫不成列,豎不成行,大者如鬥,小者如升,均透出一種古樸蒼勁的韻味。

    關嶺縣外宣中心主任張定文說,有關“紅崖天書”的最早文字記載是在西元1500年前後,那時“紅崖天書”被人們稱為“紅岩碑”,曬甲山被當地人稱為紅岩山。

    據《貴州圖經新志》記載:“紅岩山,在永寧州西北八十里。山間居民,間聞洞中有銅鼓聲,或岩上紅光如火,則是年必有瘴癘。世傳以為諸葛武侯駐兵息鼓之所。”

    據介紹,“紅崖天書”的發現者並非地理學家、考古學家或探險者,而是一位古代詩人。明代的黔籍文人邵元善,遊山玩水之餘寫了一首《紅崖詩》,由此,“天書”被世人所知,史學家、考古學家蜂擁而至。

    清光緒末年,日本學者德丸作藏、鳥居龍藏不遠萬里到黔考察,並將“紅崖天書”摹本帶回國內,在日本學術界引起轟動,“紅崖天書”揚名海內外。

    ———“天書”猜想———

    張定文說,“紅崖天書”是深藏貴州腹地的一處神秘景觀,數百年來,學者孜孜不倦地探索這紅色岩壁上的紅色符號。雖然不乏海內外專家破譯之說,可真正具有說服力,並能夠得到絕大多數專家學者認可的破譯卻沒有出現。

    猜測一:殷高宗伐鬼方的記功碑?

    有人把“紅崖天書”解作殷高宗刻石,認為是殷高宗伐鬼方時,經此地而記功刻石的文字。他們認為殷商時期的鬼方在今西南,以貴州為主體。也有人對這種說法表示懷疑,因為,殷器多存於今,近殷墟契文尤可考見,且鬼方為先零羌地,與黔地懸絕,何為記功於此?尤迂遠而不可通矣!

    猜測二:諸葛亮教夷人所作的圖譜遺跡?

    另有專家因為當地有諸葛亮、孔明塘、孟獲屯、關索嶺等與諸葛亮南征有關的傳說和遺跡,把它說成“諸葛武侯碑”。有人進而根據《華陽國志》記載諸葛亮為夷人所作圖譜:“先畫天地日月君長城府,次畫神龍、龍生夷及馬牛羊,後畫部主吏乘馬幡蓋巡行安恤,又畫牽牛赍金寶之象以賜夷,夷甚重之”猜測。認為“紅崖天書”是諸葛亮教夷人所作圖譜的遺跡。

    猜測三:大禹治水成功之後的立功碑?

    還有人從地理環境去考證,認為夏禹治水時引黑水入三危,治水成功之後刻石以紀念。這個三危就是紅岩山,紅岩文字便是大禹紀功的遺跡,簡稱禹碑,並把它與湖南衡山雲密峰的另一禹碑———山勾嶁碑相提並論。

    猜測四:彝族古史片斷?

    還有人從民族學著眼,認為“紅崖天書”是少數民族文字。較其結構字勢,頗類彝文,因為紅崖自漢以來,久為盧鹿族居住地,有的竟出自彝族,著名地質學家丁文江認為“紅崖天書”是原始彝文。也有人認為不是什麼文字,而是石頭的自然花紋。

    猜測五:皇帝所頒的一道“討伐詔檄”?

    據上海江南造船集團的高級工程師林國恩介紹,他運用系統工程學的思路和方法,根據古文字構造規律,結合史料和文物,破譯出“天書”的內容為明初建文皇帝所頒的一道討伐燕王朱棣篡位的“伐燕詔檄”,譯文約有4000字,其中歷數燕王朱棣篡位的罪狀,號召天下文武臣民協力同心,討伐燕寇,以拯救宗社。由於當時“朝廷偵帝甚密”,作者不得不隱秘表達其意。“天書”佈局巧妙,暗藏圖畫,既可讀作御駕親徵、圍捕燕寇的天羅地網圖,也是祈望太平盛世的丹鳳朝陽圖。

張定文說,雖然有不少海內外專家的破譯之說,可真正有說服力,能得到絕大多數專家、學者認可的破譯,至今沒有出現。為早日破譯神秘的“紅崖天書”,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懸賞100萬元,向全球徵集破譯解釋。

    原始新聞

    日前,記者從貴州省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了解到,為早日破譯神秘的“紅崖天書”,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懸賞100萬元,徵集破譯解釋。

    “紅崖天書”位於著名的黃果樹大瀑布附近。數百年來,在一面崖壁上留下一處鐵紅色顏料書寫的碑文,其字大小不一,參差排列,似篆非篆,也非甲骨文,神秘而優美,當地百姓世代相傳為“天書”。

    長期以來,有關專家、學者為破譯“天書”紛至遝來,對“天書”的解釋也層出不窮。一些專家認為“天書”內容為皇帝所頒的一道“討伐詔檄”;有人認為“天書”刻的是諸葛亮南征的有關傳說和遺跡;也有人認為“天書”是夏禹治水功成之後的刻石紀念。

    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外宣中心主任張定文介紹,雖然有不少海內外專家的破譯之說,可真正有說服力,能得到絕大多數專家、學者認可的破譯,至今沒有出現。(李忠將)

    紅崖古跡研究的兩次熱潮

    第一次熱潮:清末民初

    紅崖古跡以其特有的魅力獨樹一幟,享譽中外,數百年來中外學者對它的研究掀起一次又一次的熱潮,成為一種奇特的文化現象。

    關於紅崖,明中葉弘治《貴州圖經》和《貴州通志》都有記載,然而對“紅崖碑”卻無記載。

    關於“紅崖碑文”記載,最早的要算明嘉靖邵元善的《紅崖詩》了。此後二三百年寂然無聞。至清道光中,宦黔官吏首倡考證,文人群起響應,在歷史上掀起了一股紅崖研究熱。此間清代著名金石家趙之謙、葉易熾將紅崖摹本收入全國碑刻著錄。鄒漢勳、劉心源、沈毓蔭、莫友芝、馮志清、瞿鴻錫、姚華、任可澄以及民間皆有摹本、復刻本、復刻拓本、木本和民國時期照片。清光緒年間陳炬精印劉心源釋本,日本駐華使館重慶領事獲悉,不遠萬里來黔索書,將其帶回藏于東京帝國大學西圖書館及學校古寺中,引起日本學術界極大興趣。觀者摩肩接踵、車馬雲集。法國漢學家雷柏茹和弗嵐海爾兩中尉受考察隊長亞陸納指派,也不辭辛勞實地考察。近代和當代學者丁文江、姚華、郭沫若、田漢、徐特立以及裴文中、王靜如等也潛心研究或投注了極大興趣。清末民初可說是近現代紅崖古跡研究的第一個熱潮。

    第二次熱潮:20世紀90年代前後

    90年代前後,一些專家、教授、學者及好奇人士又對紅崖發生了極大興趣。他們撰文著述、實地考察,出現了一批可喜的研究成果,如吳雪儔的《紅崖碑初探》,王正賢根據古彝文翻譯對紅崖碑文的詮釋,李業成根據《濟火紀功碑》的出土考證其為六祖時代“彝漢結盟修好碑”的說法以及《關於紅崖古跡的重識》文章的發表等等。紅崖古跡研究又掀熱潮,其標誌是以1995年春安順地區“懸賞破譯”的設想為先導。促使這次熱潮的原因主要是:一是省政協考察團實地考察了紅崖古跡及安順文物古跡,對其開發利用給予了極高的評價,省政協主席龍志毅發表了頗具影響的《逼上紅崖觀天書》一文;二是安順地方政府提出“以旅遊商貿為龍頭”發展經濟的思路,文物古跡的開發利用在這個思路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開發紅崖景區首當其衝;三是不少學者在紅崖研究中取得的新成果,形成紅崖研究咄咄逼人的勢頭。省內出版了三個專輯,各地發表了數十篇文章。第四,新聞媒介的介入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中央電視臺、貴州臺、廣東臺、山東臺頻頻報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用多種語言向國外廣播,造成了轟動效應。

    近年的紅崖熱經歷了一個從宣傳、普及、擴大影響到再次進入學術研究的過程。據不完全統計,1995年以來,安順地區接待國內外各地來電來函和實地考察300余人次,提出了不少新的看法。1996年紅崖熱進入了專家學者深入研究的領域,其標誌是劉樂一、李業成《“紅崖天書”考釋》一文的發表。雖然只是一家之說,一種有待商榷、深化或被否定的意見,但它已擺脫猜測謎底以破釋碑文為目的的參與行為,進入了學術研究的正常境界。紅崖研究正沿著一條健康發展的道路繼續升溫。

文章來源: 科技日報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milialee2004&aid=259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