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7/09 17:26:38瀏覽256|回應0|推薦2 | |
轉載自【聯合報╱社論】 【 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存在一個極大的悖論是:它聲稱中共是主要敵人,但在操作上卻把戰場完全侷限在台灣島內,根本無意也無法碰觸到彼岸的敵手。 亦即,民進黨杯葛兩岸經貿流通、學歷承認、人員交流等,表面上說是為了維護台灣的利益,實際上只是限制了台灣手腳的伸展,卻絲毫傷不了對岸的中共。以民進黨的打法,其纏鬥對象一向只是國民黨,鎖定這個「替代敵人」,即可不必親身和中共交手過招。諷刺的是,不僅綠營以打擊「假敵」為滿足;連藍營對其「打國民黨就等於打中共」的邏輯似也逐漸習以為常,這真是嚴重的錯亂。 看民進黨對ECFA的杯葛,此一問題便格外清楚。民進黨反對兩岸經貿擴大交流,指控「一中市場」是危害台灣的邪惡貿易;問題是,如果推翻ECFA,那是在幫台灣,還是在害台灣?答案很清楚:少掉大陸這個腹地,台灣很難找到可資替代的經貿市場;但大陸少掉台灣這一隅,影響卻極其有限。換句話說,民進黨力阻ECFA只會傷害台灣,卻傷不到中國。那麼,民進黨在台灣對此進行無休無止的杯葛,忽而說為了弱勢產業,忽而說為了反一中市場,到底目的何在? 民進黨其實心知肚明,對它而言,ECFA徹頭徹尾只是一場島內戰役,與兩岸的競爭或對峙無關。本質上,這也只是政治利益的短期爭奪,而無關台灣生存發展的長程思考。這樣的政治盤算,藉著「反中」大旗的助興,好像也唱出了一番高調;但民眾只要稍微認真思考,不難發現其言行間的偌大矛盾:民進黨正一步步在削弱、阻滯台灣,而助長他口中的「邪惡敵人」。掩蓋此一矛盾假象的,正是喊得漫天價響的「愛台灣」口號。 民進黨可能會辯稱:作為在野黨,當然只能對執政黨進行制衡。問題是,民進黨執政的八年,緊閉台灣大門,不斷玩弄正名、改名、拆銜牌等的花招,完全皆是供內部消費用的「假動作」,而從未真正出手觸及對岸,何曾動到北京一根汗毛?矛盾的是,民進黨不斷恐嚇台灣人民,說海峽對岸住著一個大妖魔;自己卻從來不跨海去挑戰怪物,只會坐在家裡高喊「恐怖喔」!這就好像足球比賽,不把球帶向對方的半場進攻,只在自己的球門前踢來踢去,不僅未曾得分,且常常誤進烏龍球給對手加分。這道理不是很明顯嗎? 不可否認,民進黨的政治杯葛,對馬政府與對岸的談判確能產生若干槓桿作用,可使我方爭取到更多籌碼。然而,當民進黨誤將杯葛當成自己全部的生命哲學及存在樂趣,其結果必然適得其反,不僅無助於牽制中共,反而只是羈絆了台灣自己的腳步。從這點看,民進黨不僅兩岸政策需要重新定位,其戰略及戰術運用也已破綻百出,有待大幅調整。 簡言之,民進黨對付國民黨,表現得好勇鬥狠;但面對中共,卻是色厲內荏。而且,它對落實建設台灣的力氣,也和它喊愛台灣的虛假熱情背道而馳。在即將公布「十年政綱」之際,民進黨必須先思考如何平衡所言與所行,誠實面對自己的矛盾和褊狹,並運用智慧和勇敢去面對彼岸真正的對手。 至少,民進黨以「打藍軍」偽裝成「打紅軍」的手法,已經招式用老,必須另起爐灶了。 蘇治芬去了一趟大陸,對於大陸企業經營手法的精幹自承「愈看愈沉重」;陳菊則承認,簽ECFA對高雄石斑魚業者很有幫助;蘇煥智則質疑黨的ECFA政策模糊,並說「賺得到錢的市場都要去」。民進黨反對兩岸貿易,其實無所謂;重要的是,它要想清楚台灣的出路何在,不能指著對岸說外頭有惡魔,卻又一味躲在家裡以打自己人顯威風。荒唐離譜,莫此為甚。 民進黨必須在本土論述和兩岸政策的偌大鴻溝間搭起跨度夠強的橋梁,至少要說出自己能信服的道理。否則,發展台灣無謀,對付中共又無勇,民進黨永遠只是一群包圍立法院主席台的政治遊民與暴徒而已。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