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6/04 07:51:38瀏覽174|回應0|推薦0 | |||||
20200604 0752
魚游記 愚遊記 野雁悠記:
略述要情,稍後再「望聞問切 靜定安慮得」後再詳記述為何有此公告: [JP GTD][望聞問切 靜定安慮得 摘記]20200604 ====================================================:
解釋: 望,觀察氣色。 聞,診聽聲息。 問,詢問症狀。 切,摸脈象。 望聞問切是中醫診病的四種方法。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 seismic design 夜月花江春 匿名使用者 2 0 年前 出自大學:「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 註解:「止者,所當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則志有定向。靜,謂心不妄動。安,謂所處而安。慮,謂處事精詳。得,謂得其所止。」
- 翻譯:「『知止』就是知道所當「止於最善」的境界。一個人如果能夠曉得最善的境界,以之為理想的目的,才有一定的意志。意志一定,心就能靜不會妄動了; 心不妄動,不論到什麼地方,都能感到安穩; 到處安穩,思慮自然周到,思慮處處能周到,做人能達到理想的目的,最善的境界,而能得其所止了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至善就是完美、圓滿,也就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一切的學問智慧,幫助我們找到這一個最終的理想。善又是什麼,是聖善,是真善美,宇宙之間,卻只有神是至善的,因此,大學之道,是止於找到了真神,找到了生命的根源與終向。耶穌曾經回答一個人說:「你為什麼稱我為善師?只有天主是善的。」天地萬物的主宰,創這生命的造物主,才堪當稱為是至善的。 要找到真神真不容易,事實上有大部份的人沒有找到,孔老夫子要我們在生活上先知足,對生活滿足後,才能讓人定下來,不會心浮氣躁只為肚子飽,定而後能靜,心靜自然感到和諧平安。讓人的心靈挪出一點空間來,好好的去想一想,或聆聽來自天上的訊息,抓住一些靈感,而終於能有所得,悟出一些道理來。佛陀釋迦牟尼要不是棄王位,拋開一切榮華富貴,讓自己完全靜下來,又如何能在菩提樹下,澈悟人生?耶穌基督也經常遠離群眾,一個人去到曠野或山林裡,靜靜的與天父談心,我相信孔老天子必然也是這樣做,否則他講不出這樣的話來。
現代的人卻難得享受到一剎那的靜,都市的噪音叫人受不了,回到家不是閉路電視的響聲,就是麻將聲,聽聽音樂或是看看小說,白天是滿腦子的賺錢、趕時間,晚上總該安排一些輕鬆的消遣娛樂,除非在睡覺,從不讓自己的腦子有一片刻的空白,這樣過生活的人,怎能知足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人找到「至善」呢?消遣娛樂只是在調節人的生理狀況,不讓人神經繃得太緊,或是滿足人辛苦賺錢的成就感,甚至有些消道反而使人傷神傷身,弄得精疲力盡,或陷於罪惡,實在無法提升人的格調。
人的格調要提升,因為人是萬物之靈,人不應該只是吃喝玩樂一場,最後一樣都是黃土一堆,人絕對不只是這樣,再會吃的人也只能吃到飽,住的房了再大,你也只能睡在一個床上,座車再漂亮,它也只是四個輪子把你送到目的地,這吃的喝的住的用的,實在不是我們計較爭奪的東西,人要爭的是「格」,這「格」必須達到完美圓滿,就如印度德肋撒修女說的:「人的生命被創這出來,其最終目的就是成聖,這是每一個生命都該努力人追求的目標。」讓我們想辦法讓自己靜下來,好好想一想,抓住一些永恆的價值,說不定有一天,我們也成為聖人了。
====================================================: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