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北可調式無漂白懶人包巾推薦 桃園純棉無漂白懶人包巾推薦 寶寶懶人包巾對於新手父母來說是否好使用?
2023/12/23 09:14:43瀏覽16|回應0|推薦0

照顧小寶寶確實是一項相當具挑戰性的工作,尤其對於像我這樣的新手母親。在懷孕期間,我就開始為寶寶的到來做各種準備。不得不說,要準備的東西真的非常之多!從選擇尿布和奶粉,到嬰兒用品,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去搜集資訊。

接著,我會帶著我的丈夫去實體店面進行比較。對於小寶寶的衣物等,我非常注重觸感。如果觸感不佳,我肯定會予以否定。畢竟,寶寶的皮膚非常嫩,如果衣物不舒適,他每天哭泣,我可能會受不了。因此,在選擇材料方面,我一定會非常謹慎。

然而,在寶寶出生前的兩個月,我竟然忽略了一項重要物品——包巾。所謂的包巾,就是在醫院裡,護士將寶寶包裹得像蛹一樣的東西。這個產品,我完全忘記要準備了。因為當寶寶回到家後,這條包巾就成了讓他不翻來覆去、不胡亂抓握的神器。只要有包巾,寶寶就能安穩地度過夜晚。

接下來,我將介紹包巾的一些用途。這些資料並不容易找齊,希望對新手父母們有所幫助。

01一、包巾的作用

1.模仿子宮環境的安全感

包巾能夠模仿子宮環境,讓剛出生的嬰兒感受到安全。新生兒對外界刺激的解讀和接受能力薄弱,容易表現出不安和煩躁。

包巾透過柔軟輕盈的材質緊密包裹嬰兒,特別是當母親抱著孩子時,讓孩子感受到母親的懷抱和心跳聲,彷彿回到了子宮般舒適和溫暖。建立嬰兒時期的安全感是孩子未來探索世界的基本條件。

2.日常生活育兒必備

包巾不僅能為嬰兒提供安全感,還能在日常生活中為母親帶來便利。使用包巾將寶寶身體包裹,雙手置於包巾內,有助於減少寶寶的驚嚇反射,讓寶寶睡得更香甜和安穩。同時,母親也能得到良好的休息。

此外,不同款式的包巾有不同的使用方式。例如,採用「拉鍊式」設計的包巾既不過緊,也不容易鬆脫,比包覆型包巾更簡單操作,新手父母都能輕鬆上手。

02二、包巾如何選

1.包巾的厚薄

包巾不僅適用於冬天,夏天也能派上用場。選擇包巾的厚度時,應根據不同季節作出適當的選擇。在夏天,建議選擇單層或雙層的面紗包巾,避免寶寶過於緊裹,導致出汗過多、缺水、痱子,甚至引發哭鬧不眠等問題。

在秋冬季節,則可選擇三層以上的包巾,讓嬰兒在寒冷的氣溫中保持舒適的溫度,避免受寒。因此,根據季節選擇合適的包巾厚度非常重要,正確的選擇才能給予寶寶最佳的呵護。

2. 包巾材質

包巾的作用是模仿嬰兒在子宮中的環境,增強寶寶的安全感。

因此,在選擇包巾時,材質尤為關鍵。嬰兒的皮膚如同雞蛋般細緻、光滑、敏感,因此父母在選擇包巾時應重視材質,而非價格、品牌或款式。避免選擇含有螢光劑和甲醇的材質,以保護嬰兒嬌嫩的肌膚。

有機棉是一個理想的選擇,其特點是觸感柔軟、透氣性強、吸水快、不粘皮膚且不易產生靜電。非常適合嬰兒的肌膚,能有效降低患濕疹的風險。

3.包巾摸起來要舒適

寶寶使用的每一樣物品都值得嚴格挑選,以確保為寶寶提供最優質的生長環境。包巾是陪伴寶寶成長的重要物品,可能使用長達數月甚至一年之久。因此,選擇包巾時,應特別注重其觸感與舒適度,確保寶寶愉快地使用。

4. 包巾尺寸

每個孩子的身體體重和成長速度都有所不同,因此選擇包巾時,尺寸的選擇尤為重要。若包巾過緊,可能給寶寶帶來壓迫感,影響骨骼發展;若包巾過鬆,寶寶可能輕易鬆脫,甚至覆蓋口鼻造成窒息危險

因此,選擇包巾時,應充分考慮尺寸與適用程度,確保寶寶能夠安心使用,讓媽媽也能放心。

在選擇包巾尺寸時,可參考寶寶的身高和體重,選擇合適的大小。此外,還可以嘗試將寶寶放入包巾,觀察他們的反應和舒適度,以確保尺寸適合。建議選擇可調整大小的包巾,以便隨著寶寶的成長進行調整。

總之,選擇適合寶寶的包巾需要綜合考慮厚薄、材質、舒適度和尺寸等因素。只有選擇合適的包巾,才能讓寶寶在成長過程中得到最佳的照顧和呵護。同時,也能讓父母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更加輕鬆愉快。

 

最近,我在網上看到了KUKU酷咕鴨這個品牌的包巾,發現它在許多美妝藥局通路都有售,非常方便。我知道許多父母擔心使用包巾可能會很繁瑣,例如需要多次對折或翻轉以確保寶寶被包得緊緊的。

對於那些追求簡單方便的父母來說,他們希望找到一款能夠讓寶寶在一定範圍內自由活動的包巾。

在KUKU酷咕鴨的官方購物網站上,我發現了他們主打的「懶人包巾」,這款產品顯然是為那些喜歡簡單方便的父母設計的。

KUKU酷咕鴨的懶人包巾使用起來非常簡單,並具有變形功能,一件包巾就可以實現三件的功能,讓父母在寶寶成長過程中無需額外購買其他衣物,降低了開銷。

這款產品的設計非常貼心,顯然充分考慮了父母和寶寶的需求。因此,作為一位新手媽媽,我非常樂意向尋求方便實用的父母推薦這款KUKU酷咕鴨的懶人包巾。

身為一位新手媽媽,我真的很懂得找到一款適合自己和寶寶的懶人包巾有多重要。當我們帶著寶寶外出,換尿布的時候,我們都希望能夠快速而簡單地完成換尿布的任務。

以前我看到朋友為寶寶換尿布,就像是在進行一場持久戰,拆掉傳統式包巾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就像一層一層地剝洋蔥。

而KUKU酷咕鴨的「懶人包巾」卻完全解決了這個問題。只需要打開底部,換好尿布後再套回去,真的非常方便!

我認為一款好的嬰兒產品應該要兼顧父母的便利性和寶寶的舒適性。

無論是夜間翻身或日間活動,這款懶人包巾都能滿足我們的需求。此外,它的背部透氣設計也能避免寶寶起疹子,讓我們省去不少麻煩。

而且「懶人包巾」背部有洞洞設計,非常透氣,這樣也可以避免小朋友起疹子

畢竟我看過朋友的小孩,一流汗發癢就哭,要一直替換衣服也真的非常麻煩

所以包巾選可以散熱的設計,就可以用得非常久。

我認為一款好的嬰兒產品應該要兼顧父母的便利性和寶寶的舒適性。無論是夜間翻身或日間活動,這款懶人包巾都能滿足我們的需求。此外,它的背部透氣設計也能避免寶寶起疹子,讓我們省去不少麻煩。

在挑選包巾時,我會注重保暖、吸濕、柔軟親膚和易洗易乾等方面。KUKU酷咕鴨的產品真的很值得推薦!他們的官網上有各式各樣的款式可以選擇,顏色也非常時尚大方。

除了懶人包巾,酷咕鴨的網站還提供了許多其他嬰兒用品,讓我們可以一站式購物。而且網站經常有優惠活動,幫我們省下不少錢。

如果想要瞭解更多關於酷咕鴨的信息,可以到他們的官網或是臉書上諮詢客服人員哦!對於我們這些忙碌的新手媽媽來說,這樣的產品真的是一大福音!

如果想了解更多酷咕鴨的訊息,可以到官網上或是臉書諮詢他們的客服人員喔



KUKU81CDC155RG1

2023仿麻布護頭包巾推薦身為一位新手媽媽,我深知選擇寶寶的第一件繈褓包巾是多麼重要,好的包巾能夠減少寶寶的驚跳反射,讓寶寶在睡眠中更安穩,就如同在媽媽懷抱中一樣。

其實,許多新生寶寶在睡覺時都會出現四肢、身體無意識抖動的現象,而這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往往容易讓寶寶從睡眠中驚醒。

這是寶寶對外界進行自我保護的正常反應,通常在三個月後就會逐漸消失。

然而,我們強烈建議各位新手爸媽在寶寶出生時就為寶寶準備繈褓包巾,因為使用包巾可以有效地減少驚跳現象,讓寶寶享有更好的睡眠品質!高雄超吸水無漂白懶人包巾推薦

在選擇包巾和包被時,區別主要在於布料的薄厚。夏天時,可以選擇較薄的包巾,讓寶寶感覺涼爽舒適;而在冬天,可以選擇較厚的包被,為寶寶提供更多的保暖。寶寶剛出生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 保暖:嬰兒容易受寒感冒,所以要確保房間溫度、濕度適中,並保持一定的通風,切勿讓寶寶著涼。
  2. 餵養:新生兒消化功能較弱,母乳是最理想的食物,建議堅持母乳餵養。若無法母乳餵養,可以選擇嬰兒配方奶粉。
  3. 抵抗力:新生兒抵抗力較弱,容易受到感染。因此,要盡量減少親戚、朋友探望,並在護理新生兒前務必用肥皂洗手。家中有感冒或各種傳染病的人更應避免接觸新生兒。

選擇適合寶寶的包巾或包被,可以讓寶寶在各種環境中都保持舒適與安穩。作為一位新手媽媽,我個人非常推薦其他爸媽們也要用心挑選寶寶的包巾或包被,著重於保暖、吸濕、柔軟親膚以及易洗易乾等方面,讓我們的寶寶能夠在成長過程中得到最好的照顧。2023嬰兒舒眠懶人包巾推薦

在各種環境中都保持舒適與安穩。作為一位新手媽媽,我個人非常推薦其他爸媽們也要用心挑選寶寶的包巾或包被,著重於保暖、吸濕、柔軟親膚以及易洗易乾等方面,讓我們的寶寶能夠在成長過程中得到最好的照顧。

另外,在挑選包巾或包被時,也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和寶寶的性格來選擇不同的顏色和圖案。選擇柔和、舒適的顏色,有助於營造一個寧靜的環境,讓寶寶感到安心。2023冰絲棉抗菌懶人包巾推薦

如果你在尋找高品質的嬰兒用品,我強烈推薦你瀏覽一下相關網站,那裡有各式各樣的包巾和包被供您選擇。此外,網站上還有許多其他嬰兒用品,讓您可以一站式購買所有所需,為忙碌的新手爸媽節省寶貴的時間。

最後,別忘了留意網站上不定時的優惠活動和特價商品,這將幫助您在購買嬰兒用品時省下一筆不小的開支。如有任何疑問或需要更多資訊,歡迎隨時聯繫相關網站的客服人員,他們將熱情為您提供協助。

總之,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請一定要用心選擇適合的包巾或包被。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新手爸媽之旅中,讓我們互相支持、分享經驗,共同為我們的寶寶創造一個美好的成長環境。臺南綿羊毛天然純棉懶人包巾推薦

2023冬季保暖布無甲醛懶人包巾推薦

吃飯發朋友圈文案 1、在吃貨的這條不歸路上,人類,從來都不孤單! 2、我的語錄是,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3、終究還是擺脫不了吃。我愛吃,愛吃,就愛吃,我是吃貨我驕傲! 4、情若能自控,我一定會按捺住我那顆吃貨的心。 5、永遠在不到飯點的時候說:我餓了! 6、就算宇宙大爆炸,依舊不能阻止本人吃到撐,吃到胃痛! 7、我能吃不代表我是吃貨,只能說說明我好養。 8、我記得大學時是宿舍女生只要一不高興,大家都會異口同聲:你想吃啥? 9、再也別做一個吃貨,臣妾真真做不到啊! 10、除了吃美食、還有比這跟美好的事么、我是吃貨、我怕傷心。 11、如果我看起來沒有精神,可能是累了,可能是病了,最大可能是餓了… 12、不用問我想吃什么,有什么吃什么 13、吃貨怎么了,吃貨只會想著吃,不會想著勾心斗角,吃貨不好嗎? 14、若是你女伴侶是吃貨,那就娶了吧。常言道:吃貨好養活。 15、據說吃貨都不會掛科…因為吃貨太重,掛不住… 16、空有一顆學習的心,偏偏生了一條掛科的命;空有一顆減肥的心,偏偏生了一條吃貨的命。橫批:身不由己 17、曾經有一盤灰常美味的菜菜我沒有去珍惜,知道失去了才后悔母雞,如果上天給我一次機會,我將會說:吃貨萬歲 18、世界上最慘的事莫過于一個吃貨有胃病。 19、每天叫醒你的不是夢想,也不是尿急,而是不安分的靈魂,因為餓了 20、每天我只吃四餐飯……早飯、午飯、晚飯和零 21、最容易餓的人一般都是胖紙,因為有個成語叫作:最餓身重… 22、冰欺凌你有嗎?薯片你有嗎?爆米花你有嗎?棒棒糖你有嗎?我是吃貨黨你是嗎? 23、吃,我所欲也;瘦,亦亦我所欲也……兩者不可得兼,我勒個去也。 24、吃貨往往是在餐桌上煉成的 25、吃貨女友你值得擁有! 26、我只是不想讓嘴巴寂寞,我是吃貨,我為自己代言? 27、真正的吃貨敢于直面粗壯的大腿,敢于挑戰隆起的小腹。 28、向吃貨表白時的最佳歌曲:我愿意喂你,我愿意喂你,我愿意喂你~被放逐天際 29、我會告訴你,我每次起床都是想著起來才能吃好吃的,才支撐著爬起來的事嗎? 30、幸福就是一個吃貨有著很棒的胃還有吃不胖的身材。 朋友圈文案吃飯 1、吃飯是為了生活,但生活并不僅僅為了吃飯。 2、人如果靠吃飯活著,那飯不叫飯,叫飼料。 3、別人吃飯是吃飯。你吃飯是求生。 4、別人吃飯是求戀愛,我吃飯是求生存。 5、靠天吃飯魚上灘,靠手吃飯鳥投林。 6、寧可靠自己的力氣吃飯,別白白拿別人什么。 7、一切不以吃飯為目的的聚會都是耍流氓。 8、要知道,想送你回家的人,東南西北都順路;愿意陪你吃飯的人,酸甜苦辣都愛吃;想見你的人,千山萬水都能趕過來。 9、失敗的人總說他盡力了,可他哪里知道成功的人都是拼命了的。 10、努力的意義在于:不要當父母需要你時,出了淚水一無所有;不要當孩子需要你時,除了慚愧一無所有;不要當自己回首過去的時候,出了蹉跎一無所有。 11、事實上,真正能激勵自己的,從來都不是什么勵志語錄,而是那些有勇氣獨自承擔自己命運的人,是那些比自己優秀成功還比自己努力的人。對于很努力的人,上帝雖然從來不說我愛你,但你看,遠處漫山遍野都開滿了鮮花。 12、當你學會堅持,不遺余力地努力后,你就會發現原來所有受過的苦、流過的淚、熬過的夜都會花做讓你夢寐以求的好運氣。 13、我始終相信會有一個很好的人,他一定是我喜歡的樣子也無需辛苦迎合他的愛好。我相信他一定會出現,既然我這么相信,那我就再等等你! 14、生活中,你可能會跟成百上千個人相遇亦或是獨處,表面上迎來送往一團和氣,卻從未有過契合感。無論多熟悉都覺得這些人只是生命中的過客,在心底從未接納過他們,也就是說你。你的身邊一直很熱鬧,但你始終很孤獨。 15、你要記得一個真理:千萬不要對還沒發生的事情過度期待。 吃飯朋友圈文案 1、一碗飯,兩杯酒,吃飽喝足去走走。 2、你可以是個吃貨,但不要是腦子里只有吃的吃貨。吃飯有饅頭,夜里有枕頭,工作有干頭,黑夜總有盡頭。 3、晚飯只吃了一點點,剛剛突然餓到不行,給自己煮了碗面條,加了個蛋,吃飽喝足睡覺,晚安。 4、我只是不想讓嘴巴寂寞,我是吃貨,我為自己代言? 5、送給所有吃貨的:我不是餓,只是舌頭太寂寞。 6、我是個有原則的吃貨,奇怪的人給我的還得經過消毒才吃嘞。 7、我們都是吃貨。閨蜜,等俺有錢了。我要帶你吃遍所有的美食。 8、如果我看起來沒有精神,可能是累了,可能是病了,但最大可能是餓了。 9、很慶幸,能生存在這個吃飽喝足了還能想點別的的時代。 10、終究還是擺脫不了吃。我愛吃,愛吃,就愛吃,我是吃貨我驕傲! 吃飯的朋友圈說說心情 1、不學習可以吃飯,不吃飯能學習么! 2、吃貨還是個吃貨,不管你是個高冷的吃貨,蠢萌的吃貨,傲嬌的吃貨,你終究還是個吃貨。 3、誰說泡面拍檔是火腿腸,我看就是電視機。 4、人活著的意義就是吃啊,不吃太對不起自己了! 5、兩個人能否長久在一起,三觀很重要,但對于吃貨來說,三餐更重要。 6、曬美食,是對平凡生活的熱愛。 7、當一個人吃飽喝足,滿足的時候。不是傷春悲秋,就是埋頭苦睡。還有其他的嗎?把你的答案留下。 8、時常有事沒事就品味人生,所以男票根我分手了。 9、據說吃貨都不會掛科因為吃貨太重,高數掛不住。 10、吃要吃得不擇手段。 11、有的飯桶相當于吃貨,但吃貨卻不一定是飯桶。兩者的根本區別在于,飯桶很能吃,吃貨很會吃。 12、吃飽喝足了,繼續睡覺。從六點睡到十點半,做了奇奇怪怪的逃生夢,下半場請賜我一個甜甜的劇情。 13、美食跟身材哪個更重要?吃貨:身材是神馬?能吃嗎? 14、今天辛苦奔波了一天,突然就不想在北京生活了,就想回家。可生活還的繼續,吃飽喝足睡覺。 15、他們不懂吃貨的快樂。 16、青春不散場,快樂不打烊,一個簡單吃飯的地方,都那么有正能量。吃飽喝足睡覺覺,明早繼續征程。 17、如果啥都不想嘻嘻哈哈混日子都能吃飽喝足,那為啥還要勞心費力當個聰明人呢? 18、真羨慕那些能工作起來就忘了吃飯的人啊。 19、每天叫醒你的不是夢想,也不是尿急,而是不安分的靈魂,因為餓了。 20、我能吃不代表我是吃貨,只能說說明我好養。 21、請關心一下身邊的吃貨,因為一不留神她就餓了。 22、沒有吃就沒有愛情,不信你一頓飯不帶的談一次戀愛給我看看啊。 23、準備睡覺睡到飽的感覺也太舒服了吧,吃飽喝足,開始冬眠。 24、吃貨進自助餐館,就跟龍卷風過境似的。 25、空有一顆減肥的心,偏偏生了一張吃貨的嘴。 26、長得好看的才能叫吃貨,長得不好看的只能叫飯桶。 >>>更多美文:文案朋友圈

周國平:思考死:有意義的徒勞  一  死亡和太陽一樣不可直視。然而,即使掉頭不去看它,我們仍然知道它存在著,感覺到它正步步逼近,把它的可怕陰影投罩在我們每一寸美好的光陰上面。  很早的時候,當我突然明白自己終有一死時,死亡問題就困擾著我了。我怕想,又禁不住要想。周圍的人似乎并不掛慮,心安理得地生活著。性和死,世人最諱言的兩件事,成了我的青春期的痛苦的秘密。讀了一些書,我才發現,同樣的問題早已困擾過世世代代的賢哲了。"要是一個人學會了思想,不管他的思想對象是什么,他總是在想著自己的死。"讀到托爾斯泰這句話,我慶幸覓得了一個知音。  死之迫人思考,因為它是一個最確鑿無疑的事實,同時又是一件最不可思議的事情。既然人人遲早要輪到登上這個千古長存的受難的高崗,從那里被投入萬劫不復的虛無之深淵,一個人怎么可能對之無動于衷呢?然而,自古以來思考過、抗議過、拒絕過死的人,最后都不得不死了,我們也終將追隨而去,想又有何用?世上別的苦難,我們可小心躲避,躲避不了,可咬牙忍受,忍受不了,還可以死解脫。惟獨死是既躲避不掉,又無解脫之路的,除了接受,別無選擇。也許,正是這種無奈,使得大多數人寧愿對死保持沉默。  金圣嘆對這種想及死的無奈心境作過生動的描述:"細思我今日之如是無奈,彼古之人獨不曾先我而如是無奈哉!我今日所坐之地,古之人其先坐之;我今日所立之地,古之人之立之者,不可以數計矣。夫古之人之坐于斯,立于斯,必猶如我之今日也。而今日已徒見有我,不見古人。彼古人之在時,豈不默然知之?然而又自知其無奈,故遂不復言之也。此真不得不致憾于天地也,何其甚不仁也!"  今日我讀到這些文字,金圣嘆作古已久。我為他當日的無奈嘆息,正如他為古人昔時的無奈嘆息;而毋須太久,又有誰將為我今日的無奈嘆息?無奈,只有無奈,真是夫復何言!  想也罷,不想也罷,終歸是在劫難逃。既然如此,不去徒勞地想那不可改變的命運,豈非明智之舉?  二  在雪萊的一篇散文中,我們看到一位雙目失明的老人在他女兒攙扶下走進古羅馬柯利修姆競技場的遺址。他們在一根倒臥的圓柱上坐定,老人聽女兒講述眼前的壯觀,而后懷著深情對女兒談到了愛、神秘和死亡。他聽見女兒為死亡啜泣,便語重心長地說:"沒有時間、空間、年齡、預見可以使我們免于一死。讓我們不去想死亡,或者只把它當作一件平凡的事來想吧。"  如果能夠不去想死亡,或者只把它當作人生司空見慣的許多平凡事中的一件來想,倒不失為一種準幸福境界。遺憾的是,愚者不費力氣就置身于其中的這個境界,智者(例如這位老盲人)卻須歷盡滄桑才能達到。一個人只要曾經因想到死亡感受過真正的絕望,他的靈魂深處從此便留下了幾乎不愈的創傷。  當然,許多時候,瑣碎的日常生活分散了我們的心思,使我們無限想及死亡。我們還可以用消遣和娛樂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事業和理想是我們的又一個救主,我們把它懸在前方,如同美麗的晚霞一樣遮蓋住我們不得不奔赴的那座懸崖,于是放心向深淵走去。  可是,還是讓我們對自己誠實些吧。至少我承認,死亡的焦慮始終在我心中潛伏著,時常隱隱作痛,有時還會突然轉變為尖銳的疼痛。每一個人都必將迎來"沒有明天的一天",而且這一天隨時會到來,因為人在任何年齡都可能死。我不相信一個正常人會從來不想到自己的死,也不相信他想到時會不感到恐懼。把這恐懼埋在心底,他怎么能活得平靜快樂,一旦面臨死又如何能從容鎮定?不如正視它,有病就治,先不去想能否治好。  自柏拉圖以來,許多西哲都把死亡看作人生最重大的問題,而把想透死亡問題視為哲學最主要的使命。在他們看來,哲學就是通過思考死亡而為死預作準備的活動。一個人只要經常思考死亡,且不管他如何思考,經常思考本身就會產生一種效果,使他對死亡習以為常起來。中世紀修道士手戴刻有骷髏的指環,埃及人在宴會高潮時抬進一具解剖的尸體,蒙田在和女人做愛時仍默念著死的逼近,凡此種種,依蒙田自己的說法,都是為了:"讓我們不顧死亡的怪異面孔,常常和它親近、熟識,心目中有它比什么都多吧!"如此即使不能消除對死的恐懼,至少可以使我們習慣于自己必死這個事實,也就是消除對恐懼的恐懼。主動迎候死,再意外的死也不會感到意外了。  我們對于自己活著這件事實在太習慣了,而對于死卻感到非常陌生,--想想看,自出生后,我們一直活著,從未死過!可見從習慣于生到習慣于死,這個轉折并不輕松。不過,在從生到死的過程中,由于耳聞目染別人的死,由于自己所遭受的病老折磨,我們多少在漸漸習慣自己必死的前景。習慣意味著麻木,蕓蕓眾生正是靠習慣來忍受死亡的。如果哲學只是使我們習慣于死,未免多此一舉了。問題恰恰在于,我不愿意習慣。我們期待于哲學的不是習慣,而是智慧。也就是說,它不該靠嘮叨來解除我們對死的警惕,而應該說出令人信服的理由來打消我們對死的恐懼。它的確說了理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理由能否令人信服。  三  死是一個有目共睹的事實,沒有人能否認它的必然性。因此,哲學家們的努力便集中到一點,即是找出種種理由來勸說我們--當然也勸說他自己--接受它。  理由之一:我們死后不復存在,不能感覺到痛苦,所以死不可怕。這條理由是伊壁鳩魯  首先明確提出來的。他說:"死與我們無關。因為當身體分解成其構成元素時,它就沒有感覺,而對其沒有感覺的東西與我們無關。""我們活著時,死尚未來臨;死來臨時,我們已經不在。因而死與生者和死者都無關。"盧克萊修也附和說:"對于那不再存在的人,痛苦也全不存在。"  在我看來,沒有比這條理由更缺乏說服力的了。死的可怕,恰恰在于死后的虛無,在于我們將不復存在。與這種永遠的寂滅相比,感覺到痛苦豈非一種幸福?這兩位古代唯物論者實在是太唯物了,他們對于自我寂滅的荒謬性顯然沒有絲毫概念,所以才會把我們無法接受死的根本原因當作勸說我們接受死的有力理由。  令人費解的是,蘇格拉底這位古希臘最智慧的人,對于死也持有類似的觀念。他在臨刑前談自己坦然赴死的理由云:"死的境界二者必居其一:或是全空,死者毫無知覺;或是如世俗所云,靈魂由此界遷居彼界。"關于后者,他說了些彼界比此界公正之類的話,意在譏諷判他死刑的法官們,內心其實并不相信靈魂不死。前者才是他對死的真實看法:"死者若無知覺,如睡眠無夢,死之所得不亦妙哉!"因為"與生平其他日夜比較",無夢之夜最"痛快"。  把死譬作無夢的睡眠,這是一種常見的說法。然而,兩者的不同是一目了然的。酣睡的痛快,恰恰在于醒來時感到精神飽滿,如果長眠不醒,還有什么痛快可言?  我是絕對不能贊同把無感覺狀態說成幸福的。世上一切幸福,皆以感覺為前提。我之所以戀生,是因為活著能感覺到周圍的世界,自己的存在,以及我對世界的認知和沉思。我厭惡死,正是因為死永遠剝奪了我感覺這一切的任何可能性。我也曾試圖勸說自己:假如我睡著了,未能感覺到世界和我自己的存在,假如有些事發生了,我因不在場而不知道,我應該為此悲傷嗎?那么,就把死當作睡著,把去世當作不在場吧。可是無濟于事,我太明白其間的區別了。我還曾試圖勸說自己:也許,垂危之時,感官因疾病或衰老而遲鈍,就不會覺得死可怕了。但是,我立刻發現這推測不能成立,因為一個人無力感受死的可怕,并不能消除死的可怕的事實,而且這種情形本身更其可怕。  據說,蘇格拉底在聽到法官們判他死刑的消息時說道:"大自然早就判了他們的死刑。"如此看來,所謂無夢之夜的老生常談也只是自我解嘲,他的更真實的態度可能是一種宿命論,即把死當作大自然早已判定的必然結局加以接受。  四  順從自然,服從命運,心甘情愿地接受死亡,這是斯多噶派的典型主張。他們實際上的邏輯是,既然死是必然的,恐懼、痛苦、抗拒全都無用,那就不如爽快接受。他們強調這種爽快的態度,如同旅人離開暫居的客店重新上路(西塞羅),如同果實從樹上熟落,或演員幕落后退場(奧勒留)。塞涅卡說:只有不愿離去才是被趕出,而智者愿意,所以"智者決不會被趕出生活"。頗帶斯多噶氣質的蒙田說:"死說不定在什么地方等候我們,讓我們到處都等候它吧。"仿佛全部問題在于,只要把不愿意變為愿意,把被動變為主動,死就不可怕了。  可是,怎樣才能把不愿意變為愿意呢?一件事情,僅僅因為它是必然的,我們就愿意了嗎?死亡豈不正是一件我們不愿意的必然的事?必然性意味著我們即使不愿意也只好接受,但并不能成為使我們愿意的理由。烏納穆諾寫道:"我不愿意死。不,我既不愿意死,也不愿意愿意死。我要求這個'我',這個能使我感覺到我活著的可憐的'我',能活下去。因此,我的靈魂的持存問題便折磨著我。""不愿意愿意死"--非常確切!這是靈魂的至深的呼聲。靈魂是絕對不能接受寂滅的,當肉體因為衰病而"愿意死"時,當心智因為認清宿命而"愿意死"時,靈魂仍然要否定它們的"愿意"!但斯多噶派哲學家完全聽不見靈魂的呼聲,他們所關心的僅是人面對死亡時的心理生活而非精神生活,這種哲學至多只有心理策略上的價值,并無精神解決的意義。  當然,我相信,一個人即使不愿意死,仍有可能堅定地面對死亡。這種堅定性倒是與死亡的必然性不無聯系。拉羅什福科曾經一語道破:"死亡的必然性造就了哲學家們的全部堅定性。"在他口中這是一句相當刻薄的話,意思是說,倘若死不是必然的,人有可能永生不死,哲學家們就不會以如此優雅的姿態面對死亡了。這使我想起了荷馬講的一個故事。特洛亞最勇敢的英雄赫克托耳這樣動員他的部下:"如果避而不戰就能永生不死,那么我也不愿沖鋒在前了。但是,既然遲早要死,我們為何不拼死一戰,反把榮譽讓給別人?"畢竟是粗人,說的是大實話,不像哲學家那樣轉彎抹角。事實上,從容赴死決非心甘情愿接受寂滅,而是不得已退求其次,注意力放在尊嚴、榮譽等仍屬塵世目標上的結果。  五  死亡的普遍性是哲學家們勸我們接受死的又一個理由。  盧克萊修要我們想一想,在我們之前的許多偉人都死了,我們有什么可委屈的?奧勒留提醒我們記住,有多少醫生在給病人下死亡診斷之后,多少占星家在預告別人的忌日之后,  多少哲學家在大談死和不朽之后,多少英雄在橫掃千軍之后,多少暴君在濫殺無辜之后,都死去了。總之,在我們之前的無數世代,沒有人能逃脫一死。迄今為止,地球上已經發生過太多的死亡,以至于如一位詩人所云,生命只是死亡的遺物罷了。  與我們同時以及在我們之后的人,情況也一樣。盧克萊修說:"在你死后,萬物將隨你而來。"塞涅卡說:"想想看,有多少人命定要跟隨你死去,繼續與你為伴!"蒙田說:"如果伴侶可以安慰你,全世界不是跟你走同樣的路么?"  人人都得死,這能給我們什么安慰呢?大約是兩點:第一,死是公正的,對誰都一視同仁;第二,死并不孤單,全世界都與你為伴。  我承認我們能從人皆有死這個事實中獲得某種安慰,因為假如事情倒過來,人皆不死,惟獨我死,我一定會感到非常不公正,我的痛苦將因嫉妒和委屈而增添無數倍。除了某種英雄主義的自我犧牲之外,一般來說,共同受難要比單獨受難易于忍受。然而,我仍然要說,死是最大的不公正。這不公正并非存在于人與人之間,而是存在于人與神之間。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卻不讓他像自己一樣永生。他把人造得一半是神,-半是獸,將渴望不朽的靈魂和終有一死的肉體同時放在人身上,再不可能有比這更加惡作劇的構思了。  至于說全世界都與我為伴,這只是一個假象。死本質上是孤單的,不可能結伴而行。我們活在世上,與他人共在,死卻把我們和世界、他人絕對分開了。在一個瀕死者眼里,世界不再屬于他,他人的生和死都與他無關。他站在自己的由生入死的出口上,那里只有他獨自一人,別的瀕死者也都在各自的出口上,并不和他同在。死總是自己的事,世上有多少自我,就有多少獨一無二的死,不存在一個一切人共有的死。死后的所謂虛無之境也無非是這一個獨特的自我的絕對毀滅,并無一個人人共赴的歸宿。  六  那么--盧克萊修對我們說--"回頭看看我們出生之前那些永恒的歲月,對于我們多么不算一回事。自然把它作為鏡子,讓我們照死后的永恒時間,其中難道有什么可怕的東西?"  這是一種很巧妙的說法,為后來的智者所樂于重復。  塞涅卡:"這是死在拿我做試驗嗎?好吧,我在出生前早已拿它做過一次試驗了!""你想知道死后睡在哪里?在那未生的事物中。""死不過是非存在,我已經知道它的模樣了。喪我之后正與生我之前一樣。""一個人若為自己未能在千年之前活著而痛哭,你豈不認為他是傻瓜?那么,為自己千年之后不再活著而痛哭的人也是傻瓜。"  蒙田:"老與少拋棄生命的情景都一樣。沒有誰離開它不正如他剛走進去。""你由死入生的過程無畏也無憂,再由生入死走一遍吧。"  事實上,在讀到上述言論之前,我自己就已用同樣的理由勸說過自己。捫心自問,在我出生之前的悠悠歲月中,世上一直沒有我,我對此確實不感到絲毫遺憾。那么,我死后世上不再有我,情形不是完全一樣嗎?  真的完全一樣嗎?總覺得有點不一樣。不,簡直是大不一樣!我未出生時,世界的確與我無關。可是,對于我來說,我的出生是一個決定性的事件,由于它世界就變成了一個和我息息相關的屬于我的世界。即使是那個存在于我出生前無窮歲月中的世界,我也可以把它作為我的對象,從而接納到我的世界中來。我可以閱讀前人的一切著作,了解歷史上的一切事件。盡管它們產生時尚沒有我,但由于我今天的存在,便都成了供我閱讀的著作和供我了解的事件。而在我死后,無論世上還會(一定會的!)誕生什么偉大的著作,發生什么偉大的事件,都真正與我無關,我永遠不可能知道了。  譬如說,盡管曹雪芹活著時,世上壓根兒沒有我,但今天我卻能享受到讀《紅樓夢》的極大快樂,真切感覺到它是我的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倘若我生活在曹雪芹以前的時代,即使我是金圣嘆,這部作品和我也不會有絲毫關系了。  有時我不禁想,也許,出生得愈晚愈好,那樣就會有更多的佳作、更悠久的歷史、更廣大的世界屬于我了。但是,晚到何時為好呢?難道到世界末日再出生,作為最后的證人得以回顧人類的全部興衰,我就會滿意?無論何時出生,一死便前功盡棄,留在身后的同樣是那個與自己不再有任何關系的世界。  自我意識強烈的人本能地把世界看作他的自我的產物,因此他無論如何不能設想,他的自我有一天會毀滅,而作為自我的產物的世界卻將永遠存在。不錯,世界曾經沒有他也永遠存在過,但那是一個為他的產生做著準備的世界。生前的無限時間中沒有他,卻在走向他,終于有了他。死后的無限時間中沒有他,則是在背離他,永遠不會有他了。所以,他接受前者而拒絕后者,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七  迄今為止的勸說似乎都無效,我仍然不承認死是一件合理的事。讓我變換一下思路,看看永生是否值得向往。  事實上,最早沉思死亡問題的哲學家并未漏過這條思路。盧克萊修說:"我們永遠生存和活動在同樣事物中間,即使我們再活下去,也不能鑄造出新的快樂。"奧勒留說:"所有來自永恒的事物作為形式是循環往復的,一個人是在一百年還是兩千年或無限的時間里看到同樣的事物,這對他是一回事。"總之,太陽下沒有新東西,永生是不值得向往的。  我們的確很容易想像出永生的單調,因為即使在現在這短促的人生中,我們也還不得不熬過許多無聊的時光。然而,無聊不能歸因于重復。正如健康的胃不會厭倦進食,健康的肺不會厭倦呼吸,健康的肉體不會厭倦做愛一樣,健全的生命本能不會厭倦日復一日重復的生命活動。活躍的心靈則會在同樣的事物上發現不同的意義,為自己創造出巧妙的細微差別。遺忘的本能也常常助我們一臂之力,使我們經過適當的間隔重新產生新鮮感。即使假定世界是一個由有限事物組成的系統,如同一副由有限棋子組成的圍棋,我們仍然可能像一個入迷的棋手一樣把這副棋永遠下下去。仔細分析起來,由死造成的意義失落才是無聊的至深根源,正是因為死使一切成為徒勞,所以才會覺得做什么都沒有意思。一個明顯的證據是,由于永生信念的破滅,無聊才成了一種典型的現代病。  可是,對此也可提出一個反駁:"沒有死,就沒有愛和激情,沒有冒險和悲劇,沒有歡樂和痛苦,沒有生命的魅力。總之,沒有死,就沒有了生的意義。"--這正是我自己在數年前寫下的一段話。波伏瓦在一部小說中塑造了一個不死的人物,他因為不死而喪失了真正去愛的能力。的確,人生中一切歡樂和美好的東西因為短暫更顯得珍貴,一切痛苦和嚴肅的感情因為犧牲才更見出真誠。如此看來,最終剝奪了生的意義的死,一度又是它賦予了生以意義。無論寂滅還是永生,人生都逃不出荒謬。不過,有時我很懷疑這種悖論的提出乃是永生信念業已破滅的現代人的自我安慰。對于希臘人來說,這種悖論并不存在,荷馬傳說中的奧林匹斯眾神絲毫沒有因為不死而喪失了戀愛和冒險的好興致。  好吧,讓我們退一步,承認永生是荒謬的,因而是不值得向往的,但這仍然不能證明死的合理。我們最多只能退到這一步:承認永生和寂滅皆荒謬,前者不合生活現實的邏輯,后者不合生命本能的邏輯。  八  何必再繞彎子呢?無論舉出多少理由都不可能說服你,干脆說出來吧,你無非是不肯舍棄你那可憐的自我。  我承認。這是我的獨一無二的自我。  可是,這個你如此看重的自我,不過是一個偶然,一個表象,一個幻像,本身毫無價值。  我聽見哲學家們異口同聲地說。這下可是擊中了要害。盡管我厭惡這種貶抑個體的立場,我仍愿試著在這條思路上尋求一個解決,  我對自己說:你是一個純粹偶然的產物,大自然產生你的概率幾乎等于零。如果你的父母沒有結合(這是偶然的),或者結合了,未在那個特定的時刻做愛(這也是偶然的),或者做愛了,你父親釋放的成億個精子中不是那個特定的精子使你母親受孕(這更是偶然的),就不會有你。如果你父母各自的父母不是如此這般,就不會有你的父母,也就不會有你。這樣一直可以推到你最早的老祖宗,在不計其數的偶然中,只要其中之一改變,你就壓根兒不會誕生。難道你能為你未曾誕生而遺憾嗎?這豈不就像為你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等在某月某日未曾做愛而遺憾一樣可笑嗎?那么,你就權作你未曾誕生好了,這樣便不會把死當一回事了。無論如何,一個偶然得不能再偶然的存在,一件僥幸到非分地步的禮物,失去了是不該感到委屈的。滾滾長河中某一個偶然泛起的泡沫,有什么理由為它的迸裂憤憤不平呢?  然而,我還是委屈,還是不平!我要像金圣嘆一樣責問天地:"既已生我,便應永在;脫不能爾,便應勿生。如之何本無有我……無端而忽然生我;無端而忽然生者,又正是我;無端而忽然生一正是之我,又不容之少住……"盡管金圣嘆接著替天地開脫,說既為天地,安得不生,無論生誰,都各各自以為我,其實未嘗生我,我固非我,但這一番邏輯實出于不得已,只是為了說服自己接受我之必死的事實。  一種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存在按其本性是不能設想自身的非存在的。我知道我的出生純屬偶然,但是,既已出生,我就不再能想像我將不存在。我甚至不能想像我會不出生,一個絕對沒有我存在過的宇宙是超乎我的想像力的。我不能承認我只是永恒流變中一個可有可無旋生旋滅的泡影,如果這樣,我是沒有勇氣活下去的。大自然產生出我們這些具有自我意識的個體,難道只是為了讓我們意識到我們僅是幻像,而它自己僅是空無?不,我一定要否認。我要同時成為一和全,個體和整體,自我和宇宙,以此來使兩者均獲得意義。也就是說,我不再勸說自己接受死,而是努力使自己相信某種不朽。正是為了自救和救世,不肯接受死亡的靈魂走向了宗教和藝術。  九  "信仰就是愿意信仰;信仰上帝就是希望真有一個上帝。"烏納穆諾的這句話點破了一切宗教信仰的實質。  我們第一不能否認肉體死亡的事實,第二不能接受死亡,剩下的惟一出路是為自己編織出一個靈魂不死的夢幻,這個夢幻就叫做信仰。借此夢幻,我們便能像賀拉斯那樣對自己說:"我不會完全死亡!"我們需要這個夢幻,因為如惠特曼所云:"沒有它,整個世界才是一個夢幻。"  誕生和死亡是自然的兩大神秘。我們永遠不可能真正知道,我們從何處來,到何處去。我們無法理解虛無,不能思議不存在。這就使得我們不僅有必要而且有可能編織夢幻。誰知道呢,說不定事情如我們所幻想的,冥冥中真有一個亡靈繼續生存的世界,只是因為陰陽隔絕,我們不可感知它罷了。當柏拉圖提出靈魂不死說時,他就如此鼓勵自己:"榮耀屬于那值得冒險一試的事物!"帕斯卡爾則直截了當地把關于上帝是否存在的爭論形容為一場賭博,理智無法決定,惟憑抉擇。賭注下在上帝存在這一面,賭贏了就贏得了一切,賭輸了卻一無所失。反正這是惟一的希望所在,寧可信其有,總比絕望好些。  可是,要信仰自己毫無把握的事情,又談何容易。帕斯卡爾的辦法是,向那些盲信者學習,遵循一切宗教習俗,事事做得好像是在信仰著的那樣。"正是這樣才會自然而然使你信仰并使你牲畜化。"他的內心獨白:"但,這是我所害怕的。"立刻反問自己:"為什么害怕呢?你有什么可喪失的呢?"非常形象!說服自己真難!對于一個必死的人來說,的確沒有什么可喪失的。也許會喪失一種清醒,但這清醒正是他要除去的。一個真正為死所震撼的人要相信不死,就必須使自己"牲畜化",即變得和那些從未真正思考過死亡的人(盲信者和不關心信仰者均屬此列)一樣。對死的思考推動人們走向宗教,而宗教的實際作用卻是終止這種思考。從積極方面說,宗教倡導一種博愛精神,其作用也不是使人們真正相信不死,而是在博愛中淡忘自我及其死亡。  我姑且假定宗教所宣稱的靈魂不死或輪回是真實的,即使如此,我也不能從中獲得安慰。如果這個在我生前死后始終存在著的靈魂,與此生此世的我沒有意識上的連續性,它對我又有何意義?而事實上,我對我出生前的生活確然茫然無知,由此可以推知我的亡靈對我此生的生活也不會有所記憶。這個與我的塵世生命全然無關的不死的靈魂,不過是如同黑格爾的絕對精神一樣的抽象體。把我說成是它的天國歷程中的一次偶然墮落,或是把我說成是大自然的永恒流變中的一個偶然產物,我看不出兩者之間究竟有何區別。  烏納穆諾的話是不確的,愿意信仰未必就能信仰,我終究無法使自己相信有真正屬于我的不朽。一切不朽都以個人放棄其具體的、個別的存在為前提。也就是說,所謂不朽不過是我不復存在的同義語罷了。我要這樣的不朽有何用?  十  現在無路可走了。我只好回到原地,面對死亡,不回避但也不再尋找接受它的理由。  肖斯塔科維奇拒絕在他描寫死亡的《第十四交響樂》的終曲中美化死亡,給人廉價的安慰。死是真正的終結,是一切價值的毀滅。死的權力無比,我們接受它并非因為它合理,而是因為非接受它不可。  這是多么徒勞:到頭來你還是不愿意,還是得接受!  但我必須作這徒勞的思考。我無法只去注意金錢、地位、名聲之類的小事,而對終將使自己喪失一切的死毫不關心。人生只是瞬間,死亡才是永恒,不把死透徹地想一想,我就活不踏實,  一個人只要認真思考過死亡,不管是否獲得使自己滿意的結果,他都好像是把人生的邊界勘察了一番,看到了人生的全景和限度。如此他就會形成一種豁達的胸懷,在沉浮人世的同時也能跳出來加以審視。他固然仍有自己的追求,但不會把成功和失敗看得太重要。他清楚一切幸福和苦難的相對性質,因而快樂時不會忘形,痛苦時也不致失態。  奧勒留主張"像一個有死者那樣去看待事物","把每一天都作為最后一天度過"。例如,你渴望名聲,就想一想你以及知道你的名字的今人后人都是要死的,便會明白名聲不過是浮云。你被人激怒了。就想一想你和那激怒你的人都很快將不復存在,于是會平靜下來。你感到煩惱或悲傷,就想一想曾因同樣事情痛苦的人們哪里去了,便會覺得為這些事痛苦是不值得的。他的用意僅在始終保持恬靜的心境,我認為未免消極。人生還是要積極進取的,不過同時不妨替自己保留著這樣一種有死者的眼光,以便在必要的時候甘于退讓和獲得平靜。  思考死亡的另一個收獲是使我們隨時做好準備,即使明天就死也不感到驚慌或委屈。盡管我始終不承認死是可以接受的,我仍贊同許多先哲的這個看法:既然死遲早要來,早來遲來就不是很重要的了。在我看來,我們應該也能夠做到的僅是這個意義上的不怕死。  古希臘最早的哲(www.lz13.cn)人之一比阿斯認為,我們應當隨時安排自己的生命,既可享高壽,也不慮早折。盧克萊修說:"盡管你活滿多少世代的時間,永恒的死仍在等候著你;而那與昨天的陽光偕逝的人,比起許多月許多年以前就死去的,他死而不復存在的時間不會是更短。"奧勒留說:"最長壽者將被帶往與早夭者相同的地方。"因此,"不要把按你能提出的許多年后死而非明天死看成什么大事。"我覺得這些話都說得很在理。面對永恒的死,一切有限的壽命均等值。在我們心目中,一個古人,一個幾百年前的人,他活了多久,緣何而死,會有什么重要性么?漫長歲月的間隔使我們很容易揚棄種種偶然因素,而一目了然地看到他死去的必然性:怎么著他也活不到今天,終歸是死了!那么,我們何不置身遙遠的未來,也這樣來看待自己的死呢?這至少可以使我們比較坦然地面對突如其來的死亡威脅。我對生命是貪婪的,活得再長久也不能死而無憾。但是既然終有一死,為壽命長短憂慮便是不必要的,能長壽當然好,如果不能呢,也沒什么,反正是一回事!蕭伯納高齡時自擬墓志銘云:"我早就知道無論我活多久,這種事情遲早總會發生的。"我想,我們這些尚無把握享高齡的人應能以同樣達觀的口吻說:既然我知道這種事情遲早總會發生,我就不太在乎我能活多久了。一個人若能看穿壽命的無謂,他也就盡其所能地獲得了對死亡的自由。他也許仍畏懼形而上意義上的死,即寂滅和虛無,但對于日常生活中的死,即由疾病或災禍造成的他的具體的死,他已在相當程度上克服了恐懼之感。  死是個體的絕對毀滅,倘非自欺欺人,從中決不可能發掘出正面的價值來。但是,思考死對 于生卻是有價值的,它使我能以超脫的態度對待人生一切遭際,其中包括作為生活事件的現 實中的死。如此看來,對死的思考盡管徒勞,卻并非沒有意義。 周國平作品_周國平散文集 周國平:愛的距離 周國平:論成功分頁:123

把說話練好,是最劃算的事。 有人天天上健身房,練出漂亮肌肉,可惜課堂報告或公司開會未必能讓你脫衣展示成果。有人唱歌非常好聽,可惜想向男友道歉或想提醒老板加薪時,用唱的會顯得你很古怪,說不定加薪不成,反遭遣散。 就算你費很大功夫,把鼻兒整得高挺、唇兒整得豐潤,你一旦站上講臺演講,也沒辦法靠挺鼻豐唇來贏得滿堂的掌聲。就算你家財萬貫,富豪榜排得進前五十名,一旦遇到女兒向你哭訴失戀之苦時,你也沒辦法靠錢解決。所有這些事情:報告、開會、道歉、要求加薪、演講、傾聽訴苦,都只跟一件事情有關,就是:你會不會說話,你有沒有能力去想象,聽你講話的人是什么心情,想聽到什么。 而且,最讓人高興的是,練習說話很方便,比練肌肉、練唱歌、去整形、去賺大錢,都要省事得多。你根本不用專門去上課,或者找醫生,因為你每天都得說話。就像金庸小說《天龍八部》里的段譽,最愛練的武功是凌波微步,既不必舉重,也不必揍人,只要一直練走路就好了,反正本來就每天都得走路,就走路走他個爐火純青,結果段譽就靠著這凌波微步消災解厄,躲過了無數次大劫,還得到了大美女。 很多說話書,教的是說話的“技術”,當然技術也無比重要,但我不是只看重“術”的人。我喜歡研究說話這件事,是因為我覺得透過研究說話,你會比較根本地搞清楚自己和別 人的關系,搞清楚自己在想什么、別人在想什么,以及最有趣的,搞清楚自己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每天我們說那么多話,其中到底有幾句話是我們說完之后,會自己找個空當,把那幾句話放在心頭玩味一番的?“我為什么說出這句話?我為什么會用這個態度說?”如果沒事就想想這樣的事,就會發現我們心里其實藏了很多我們自己都沒搞清楚的東西,這些東西藏在我們的話里、從我們的嘴巴說出去了,變成別人評價我們的依據。如果我們稍加玩味我們的說話內容和說話方式,會比較懂得別人是怎么形成對我們的印象、怎樣定位我們在他們人生中該放的位置。 如果我們練習把我們相信的事和我們說的話盡量變成一體,那我們比較可能因為說話謹慎,而成為謹慎的人;或者因為注意說話的品位,而成為有品位的人;或者因為訓練自己好好傾聽,而終于變成善于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事情的人。 這些,就是我在意的“說話之道”。弄懂說話之道,比只是練習說話之術更重要。 鄉間老農一句話,常常比廟堂之上大人物一小時的演講動人,因為老農那一句話里面的“生命含量”很高,能夠打動我們。而大人物縱使言詞巧妙,大部分是別有居心,只想籠絡人。我相信的,是先對人和人之間的溝通認真看待,然后得到比較多對人對己的了解,然后比較靠近幸福。透過說話,懂得把別人放在心上,這就是我相信的說話之道。 >>>更多美文:經典美文



台中木漿棉天然純棉懶人包巾推薦 新竹純棉尼龍護頭包巾推薦 寶寶懶人包巾在哪裡可以購買到?高雄有機大麻布舒眠包巾推薦 高雄嬰兒舒眠多功能懶人包巾推薦 寶寶懶人包巾可以使用多久?
( 知識學習詩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86gy2mq51239&aid=180188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