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福利當作負擔,認為福利政策實施容易取消難,并且認為福利擠占高科技領域的投入,可以說是普通人最直接的看法,單在封閉靜態的經濟系統中看的確如此,但事物都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財富源源不絕的創造出來時,就需要相應的貨幣和內需相對應,這時福利不但不是負擔,反而是動力或說是生產力。 我們要防范出現該享受的福利沒有享受,或者不該享受的福利享受的情況。如果把公務員等特殊群體比作狼,有人會認為必須先把狼喂飽,否則就會引起狼的不滿而社會不穩,這其實就是不該享受的享受。而農民工等群體福利缺失,這其實就是該享受的福利沒有享受。比較兩者引起社會不安定因素的程度,農民工等群體福利缺失其實更為嚴重。古語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若是利益分配不平衡、不公平,引發的利益分化必然激化不同收入群體之間的矛盾,不利于社會秩序的穩定。而公務員等群體肥私性的自己給自己增加福利,哪有滿足的時候。公務員等群體的福利水平應為社會或企業的平均的福利水平。 另外人群基本福利的缺失會導致犯罪案件居高不下,因為基本福利的缺失造成人被生活所迫而偷盜搶劫的事件,這樣的社會成本更高更可怕。政府的福利責任盡管被極大地收縮了,可由此造成或惡化的問題是養老、醫療、住房等民生問題的突出,本質上問題只是從左手倒到了右手。比如政府對國民醫療福利不作為,一方面產生了“醫鬧”,另一方面醫生狠宰病人,這樣挑動國民互相埋怨,社會焉能不亂,根源根本不是“醫德”缺失的問題。養老、醫療、住房等民生福利轉給企業等社會經濟實體,必然造成這些經濟體的苦難經營。 國家福利政策要注意一些細節問題:一是要擴大福利覆蓋范圍,將福利關注對象由傳統低收入救助對象擴展至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及身心障礙者等社會群體。二是面向社會開放福利服務市場,實現多樣化人性化的服務形式。三是建成以政府為主導,政府、市場、家庭、社區的聯結福利系統,讓四者相互支持、互為補充。四是加強對福利機構和福利設施等載體的扶持,尤其是扶持老年人、孤殘兒童、精神病人和重點優撫對象等群體的福利機構。五是完善并落實《勞動法》、《殘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和《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等法律內容,嚴肅法律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六是婦女就業的在懷孕哺乳期間的福利資金由企業等組織補貼改為從國家領取津貼,降低企事業等單位的負擔,減輕女性的就業難程度。七是發揮私人慈善對福利缺失的補充作用,盡管私人慈善作用是極其有限的。八是應當讓人民幣升值以更多的進口國外資源物品,用于增加百姓福祉,鼓吹人民幣貶值的人要么是教條書讀多了,要么就是漢奸。九是赤字福利面向的對象不是增加公務員的收入,而是面向普通國民的購買力和一般勞工的社會保障。 國民有了福利才敢花錢,而花錢不會導致國民經濟崩潰,而是改善了內需不足的狀態。從國際上看,普京向公民派錢派得手軟,免費的教育免費的住房免費的能源免費的醫療免費的養老免費的交通……從國內看,沒有這些福利,普通百姓子女就讀就供不起,家人失業挨不起,自已老了養不起,結婚結不起,病了治不起,房子住不起,連死了,對一些人來說,也是燒不起。國民沒有了基本福利,經濟上根本談不上統一臺灣,政治上就更不用說了!福利如果面臨資金不足,就應動用赤字工具,這就是人所共知的1929年羅斯福帶領美國死里逃生的政策核心,最終,國民福利的投入就轉化為內需的增長。反過來看現在的中國,如果廉價出口商品養美國富人,就會壓抑國內全體內需,因為得到的國外付款變成了美債,花不出去的過程中貶值不說,還要加劇國內的通貨膨脹。 壓抑國民福利引起惡性循環。國民福利越是缺失,購買力越弱,越是稅基減少,從民眾身上得到的稅收就越少;這時增加稅費如同殺雞取卵。而增厚國民福祉是良性循環,將會培養稅基;拉動內需,活躍了經濟,企業效益將會增多。大家沒發現么?國民福利若嚴重抑制,高價進口外國產品,低價出口勞動力和原材料,這不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中對殖民地的經濟特點描述么? 因為沒有后顧之憂,勞動者福利可以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因為福利對經濟危機的良性循環作用,國家福利政策可以增進國家的綜合實力,國民福利在1929年幫助美國渡過了經濟危機。吸取德國歷史上的經驗,國民福利還能增進一個國家的戰爭潛力,盡管對于德國來說那是一場不成功的世界大戰。 今天我國的房地產調控不如人意,懷疑是人故意縱容賣地財政的結果。實際上如果真想降低房價,只需增加國民福利這一招。歷史上有這樣的描述:“希特勒在演說中向出租房子的人保證房租會上漲的;對租房子的人保證房租會下降的”。他是通過向租房子人,主要是窮人,提供了租房子的補貼,就平抑了1933年的德國房價飛漲。 一字千軍 QQ957138271微信號yajun857【一字千軍:國際軍棋專欄】 http://bbs.intmilch.com/forum.php?mod=forumdisplayamp;fid=470 >>>更多美文:百家雜談
|